文/广西财经学院 黄黎明 蓝肖丽
党支部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基础,要想发挥党支部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打造坚实的基层党组织,抓好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是关键。当前,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一般由专任教师兼任,他们既是基层党务工作人员,同时也是高校教学一线的主力军,承担着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工作,承载着教书育人、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因此,加强和巩固党在高校的执政基础,重要环节是要抓好教师党支部建设、提升教师党支部书记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等,使他们充分发挥学术与党建工作的带头人作用。为此,教育部党组提出了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规划。近年来,如何建设一支素质高、党性强、业务精、肯奉献的“双带头人”队伍,使教师党支部书记充分发挥“头雁效应”,是各级各类高校党组织的重要工作。
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是指“党建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即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除了承担党建工作外,还要肩负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工作。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队伍建设是新时代党中央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是党建工作和教学科研等业务工作双融合、双促进的推动者。推进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建设对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党组织延伸、加强和巩固党的领导在高校执政基础、凝聚优秀人才、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具有重要作用。
(一)有助于推进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离不开学科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升。而要加强学科建设和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教学水平高、学科专业素养深厚的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不仅可以提高支部书记的政治素质和党务工作能力,将党的领导贯穿于教书育人全过程,实现新时代高校党建与业务双融合、双促进。同时,也可以通过基层党组织的宣传,增强党在高校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带动其他教师提升对党的认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推进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
(二)有利于推动高校党建工作质量的提升。长期以来,高校普遍存在着重业务、轻党建的现象,党建工作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重要,个别领导并未将党建看作是重要工作。在高校二级教学院(部),党建与业务“两张皮”、不融合、不平衡发展现象仍然存在。在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建设中,能够被选拔成为教师党支部书记的通常是思想政治素质较好、党性意识较强的学术带头人,在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精神贯彻落实,促进业务与党建有机融合,从而促使广大教师自觉接受党的思想,为党组织生活质量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三)有利于吸引高层次人才加入党组织。“高学历、高职称”人才是高校办学的重要支柱,新形势办学条件下,高校高学历人才越来越多。做好高层次人才的党员发展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高等教育方针,坚持党在高校的全面领导,提升党在高校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任务。相比一般普通教师,高层次人才受教育的背景可能更复杂,视野更宽广,考虑的因素可能更多,让他们加入党组织需要更多的耐心。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对吸引高层次人才加入党组织具有直接影响,“双带头人”身份本身就彰显了党组织的吸引力,他们也更了解“双高”人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从而更容易发挥自身“头雁效应”,打开工作局面、开展工作,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加入党组织。
党支部书记是支部的“领头雁”,决定支部质量的关键因素是支部书记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但是,在“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育实践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支部书记责任意识不强、党建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不高、激励保障制度不完善等,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带头人”作用的发挥和党支部建设质量的提升。
(一)对党建工作缺乏认同感,责任意识不够强。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鲜明导向,在这一导向作用下,高校党建工作质量逐步提升,然而教师党支部的建设水平整体上仍不够高。在地方高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符合“双带头人”支部书记条件的教师本身就不多,而有意愿担任支部书记的较少,个别教师甚至觉得该项工作是负担,个别支部书记是被动担任该职务。这些教师以往只专注于教学科研,政治理论水平不高,对党的认识不深,对党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缺乏对党务工作的认同感和荣誉感。在日常支部工作中,他们主要充当会议精神的传达者、会务活动的组织者和召集者,所做的工作主要集中于组织和传达层面,对于组织生活规范化、标准化方面的建设存在较大差距,并未完全形成主动开展工作的内驱力,没有强烈的肩负支部建设与发展重担的主动性和担当意识。此外,在一些支部内部,支部书记和支委之间职责分工不够明确,协同配合水平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支部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忙于教学科研工作,用于党务工作的时间精力有限。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主要由专任教师党员兼任,由于是兼任,他们的主要身份是专任教师,其次才是党支部书记。与其他专任教师一样,同样面临着教学、科研、论文、职称晋升等问题。在现行高校管理制度下,与个人经济利益挂钩的主要是职称的晋级,所以激发“双带头人”内驱力的主要是与职称评聘有关的教学、科研、论文等工作。在个人时间、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双带头人”从事党务工作的时间和精力十分有限,完成日常的特定工作任务已属不易,更不用说创新了。特别是由新进年轻教师担任党支部书记的教师党支部,由于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学术威望等限制,以及沉重的教学、科研压力,年轻教师更难以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支部党务工作中,“头雁效应”的引导和凝聚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三)党务工作经验不足,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不高。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高标准、严要求下,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任务越来越重,要想干好党支部工作,支部书记不仅要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还要具备较强的党务工作能力,能够对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有深刻的认识,准确把握党支部工作内容和规律,创新党支部工作方式方法。但在高校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培育工作的实践过程中,有些高校,特别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教师党支部书记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党务工作能力并不尽如人意,党务工作经验欠缺、工作思路不够开阔,对新时代党建工作理解不深,导致党务工作的开展效果不够好。部分高校党组织对“双带头人”重使用、轻培养,教育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形式单一,甚至存在未经任何培训,任命完后直接上岗现象,这就导致一些党支部书记上任后不知如何打开局面、如何开展工作,更不要说创新了。
(四)激励保障机制不完善,工作积极性不高。长久以来,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等是衡量高校专任教师工作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尺,教师职称和职务的晋升都与此紧密关联。“双带头人”除了承担专任教师应当承担的教学科研工作外,还肩负着基层党务工作的任务。然而目前大部分高校对党支部书记的考核评价和激励制度尚不完善,基本没有建立起明确的考核细则和评价指标体系。与教学科研工作相比,支部书记的党务工作基本上得不到量化,工作量并没有成为核定教师总工作量的组成部分,也没有与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奖评优、职务晋升等个人切身利益指标挂钩,这就导致这项工作吸引力极低。即便有相关岗位补贴,但补贴往往不高,与繁重的、高难度、高要求的工作任务相比,收获与实际付出的工作量严重不平衡,这大大降低了支部书记的工作积极性。他们工作的动力来源于个人的责任心、荣誉感和奉献精神,在缺乏有效激励保障机制的情况下,这些因素难以成为“双带头人”持续长效的工作动力。
(一)加强高校顶层设计和规划。要想做好教师党支部工作,离不开各级党委的管理和指导。一是学校党委应做好顶层设计,从战略高度出发,充分认识教师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性,制定科学合理的岗位目标和考核指标体系,实行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切实加强对二级教学院(部)党委的监督管理和考核力度。二是强化二级教学院(部)党委责任。二级教学院(部)党委在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基础上,明确所属教师党支部书记的基本职责和地位,确保支部书记履职有据,以此增强“双带头人”在党建工作中的存在感与获得感。同时,加强对所属党支部书记思想政治的教育和业务工作的培训指导,强化党务工作责任和履职担当意识,建立责任清单,督促支部书记严格履行“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谈心谈话、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等各项组织生活制度,每学期至少听取1次支部书记关于支部工作建设的情况汇报。根据学院情况细化考核指标,明确工作要求,严格落实考核标准,将党务工作与教学科研等工作同考核,将考核结果切实作为年度考核、各项评比及职称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三是严格党支部书记的选拔任用制度。将政治素质过硬、业务水平高、责任担当意识强、具有奉献精神的教师党员作为党支部书记的最佳人选,同时配齐配强支委,充分提升党支部班子成员质量。
(二)配备党支部副书记或实行支部书记专职化。根据《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要求,实行“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主要目标是促进教学科研与党建工作双融合、双促进。但实际上,部分学科带头人通常由于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工作繁忙,难以保证有足够时间和精力从事党建工作。当前党建工作任务重、工作标准高、要求多,教师党支部书记因多重身份,时间精力有限,分身乏术,作为兼任的支部书记,潜意识里,主要工作自然是教学科研等业务工作。在此情况下,高校可视实际情况和现实需要,做好如下工作:一是配备党支部副书记,党支部副书记不一定为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可以由熟悉和热爱党务工作、思想政治素质高、口碑好、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强的学术骨干或青年教师担任。对支部副书记,各二级教学院(部)可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考核与奖励政策,考核结果同样作为职称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二是推行教师党支部书记专职化。教师党支部书记专职化,可以使支部书记集中精力聚焦党建工作主责主业,更好地进行党建工作研究,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方法,推动组织生活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三)设计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内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肩负着党务工作与学科建设发展双融合、双促进的职责。他们既要成为学术工作的领头雁,带动学术建设的发展,又要通过学术发展不断推进党支部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真正促进党建与学术学科建设同发展、共进步。他们应该既熟悉基层党务工作,也应该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方面有突出表现,树立“双带头人”的个人威望和影响力。针对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双带头人”党务经验不足、工作能力较弱问题,应构建专门针对教师党支部书记的教育培训体系,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内容,使教育培训精准化、系统化、制度化、常态化。有效的教育培训可以为支部书记及后备人才提供系统的党务理论知识,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培训的形式可以是集中培训、专题辅导和线上培训,也可以通过到上级主管单位党组织挂职锻炼、跟班学习等方式进行,拓宽教师党支部书记的视野和工作思路,提升党性修养和党务工作能力,促进党建与业务共同发展。
(四)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高校各级党委应尽快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激励保障机制,制定详细的考核评价制度,为党支部建设提供可靠的指导和保障。一是提供合理的物质和精神激励。“双带头人”除了每月的党务工作岗位津补贴待遇外,年底考核时,还应根据考核结果,给予相应的年终绩效奖励。在评优评先、职称评聘工作中,党务工作也应作为重要参考依据。二是党务工作量的计入。要像抓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一样抓党建工作,对党支部书记的党务工作内容予以细化和量化,形成科学的党支部书记岗位职务说明和工作职责,在统计年底绩效考核工作量时,将党务工作量纳入统计范畴,保障绩效考核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三是为职业发展空间提供保障。合理、明确的职业发展空间可以激发个体的提升与进步。《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要积极鼓励“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兼任本单位行政职务或业务管理职务。这为“双带头人”设定了职务晋升通道,意味着党支部书记不再是个“虚职”,而是具有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的重要岗位,对于调动教师党员投身党务工作起到很好的激励保障作用。四是保障党支部书记的参与权利。二级教学院(部)党委应切实落实“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参与讨论和决定本学院(部门)重要事项和决策的权利,参与本学院(部门)发展规划、人才引进与培养、评奖评优、年度考核等重要事项的讨论决策,让他们切实体会到作为支部书记的存在感和获得感,从而激发党务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长效的内驱动力。
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建设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复杂性工作,在许多高校还处于起步阶段,要想充分发挥“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领头雁”作用,需要各级党组织和“双带头人”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推进党建与教学科研工作同发展、共进步,为新时代高校各项工作全面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和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