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体验式民俗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
——以“博娃美食馆”中的“中秋节”活动为例

2023-01-21 01:58:55林少爱
名师在线 2022年35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民俗美食

文 / 林少爱

引 言

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开发和设计幼儿园民俗文化课程,有助于培养幼儿优良的传统美德,促进幼儿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近年来,本园开展了“体验式民俗文化园本课程的构建与实践”的课题研究,利用各种丰富的活动方式,把传统民俗节日活动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根据幼儿的年龄段、传统节日的特点等方面的不同,幼儿教师在生动有趣、针对性强的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能够让幼儿浸润中华传统美德、感受中国文化情怀的熏陶,使其具备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能力[1]。这一系列的民俗文化课程实践,为幼儿学习能力的提升、社会化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也启示着幼儿教师不断优化课程设计,为幼儿带来更高品质、更具内涵、更显美好情感的民俗文化课程体验。

一、以中秋传统节日为契机,完善幼儿民俗课程建设

在前期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幼儿对中国传统的民俗节日相关知识知之甚少。幼儿作为中华民族长久发展之希望,承担着文化传承的重任,他们对传统文化了解不足,也反映出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有所缺失。基于此,围绕“体验式民俗文化园本课程的构建与实践”这一课题,幼儿园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尝试。

(一)赋予幼儿选择权,确定课程主题

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寓意阖家团圆、思亲怀乡、平安幸福,是幼儿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品味传统节日文化美好情感的重要契机。围绕中秋佳节,幼儿园可普及节日来历、传说故事、节日习俗等相关知识,完善幼儿对中秋节的认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阶段、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及民俗课程的教育目标,幼儿园可将传统美德教育与中秋文化活动结合,渗透在各领域的教学中,使各领域的教育活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2]。因此,幼儿园开展了“舌尖上的中秋”体验课程,以生动朴实的美食文化帮助幼儿打开了中秋民俗文化的一扇窗。

在本地的莆仙饮食文化中,中秋节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盛可口的菜肴、香甜诱人的月饼,一家人围在桌前齐聚一堂,象征中秋佳节的团团圆圆。此外,一盘具有莆仙特色味道的“兴化炒米粉”是必不可少的,它寓意健康长寿,因此深受人们喜爱。这些民俗美食具有文化实践和教育体验的意义,本课题研究的体验式民俗课程也将从美食文化入手。在幼儿园开设的“博娃美食馆”中,教师让幼儿当起了小主人,将选择权交给他们,并以幼儿为对象进行了一次美食大调研。幼儿年龄小,对事物的理解能力比较形象直观,他们既认真又慎重地甄选,投出了自己宝贵的一票。最后,根据投票结果,我们决定将“巧手做月饼”作为这次民俗文化体验课程的主题,得到了幼儿的一致认可。

(二)借用绘本,开展实践活动

中秋佳节的各色美食让幼儿对民俗课程心神向往,但如何通过饮食等习俗让幼儿感知中秋文化之魅力,仍是幼儿教师应当思考的重要问题。结合美食活动经验教师发现,幼儿的亲身体验与动手实践等经历能够加深他们对民俗文化的理解[3]。因此,幼儿教师要通过系统的课程设计,使幼儿完成从知识理解向知识应用的转化。幼儿直觉性强,容易被图画吸引,对此,幼儿教师可以借用绘本故事,向幼儿讲述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历史悠久的节日传说,以奇妙的神话故事吸引幼儿了解中秋佳节。教师通过绘本故事的讲述,能够使幼儿加深对中秋节日来源的认识。他们积极与同伴讨论,课程文化氛围愈加浓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教师借助绘本将传统节日的内容与环境创设巧妙融合,拓展了幼儿认识和感悟传统文化的角度,也大大提升了民俗课程的吸引力。在讲述关于中秋传说的故事之后,幼儿教师便可以引导幼儿动手进行相关的文化创作,完成从知识理解向知识应用的转化。例如,教师可以让幼儿合作设计“中秋博娃美食馆”活动中的场馆图片。幼儿根据绘本中关于中秋佳节所描述的画面,在美术装饰设计上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大大丰富了中秋民俗课程的活动成果。有的幼儿用“圆圆的月饼”来装饰,有的幼儿用剪纸小白兔来装饰,也有幼儿画出了一家人赏月的情景,别出心裁,独树一帜,展示自己对中秋这一传统节日的了解。这一系列的动手创作活动使幼儿对中秋文化的了解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对整体幼儿民俗课程的建设也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三)利用家长资源,形成家园合力

《纲要》指出,幼儿园应加强与社区、家庭的密切合作,积极创造条件,让家长支持、认同、参与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民俗课程的建设离不开多方支持,在中秋节这样象征阖家团圆、平安幸福的民俗节日活动中,家庭的助力必不可少。为了让幼儿亲身感受浓郁、可亲的民俗气息,幼儿园可以邀请家长向幼儿讲解中秋传说,带领幼儿一起参加中秋的猜灯谜、制作月饼、赏月等活动,体验节日团圆的快乐。家长的到来丰富了中秋民俗课程的教育意义,使幼儿更有活力地参与到课程活动中,也让亲子关系更紧密。家长为幼儿提供生活化的教育资源,这对幼儿民俗课程尤其是节日类文化体验活动而言助力颇多。一系列的家园共育活动证明,家园合力能够促使幼儿更深入地了解民俗文化知识,对幼儿文化素养的培养大有裨益。

二、以中秋传统节日为契机,丰富幼儿文化情境体验

作为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秋佳节与文化活动的融合是幼儿园民俗课程的一大创新,能够有力地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合作实践能力,拓展民俗课程的教育意义[4]。

(一)趣味活动增强文化情境体验

为了加深幼儿对中秋传统习俗的了解,使其感受中秋节团圆的热闹气氛,体验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教师可以在“博娃美食馆”活动中引导幼儿进行体验。例如,在每次开展活动前,教师可通过制作节日里特有的习俗物件、布置校园楼道文化廊等形式让节日文化在园内“开花”,让幼儿能够亲身感受到节日文化的魅力。之后,教师和幼儿共同努力收集“博娃美食馆”相关材料,布置“博娃美食馆”活动中最不可缺少的食物。教师可以将幼儿分为三组,每一小组完成一样食物,如一组制作水果沙拉,一组制作饮料,一组制作水果拼盘。这一系列活动既可加深幼儿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又可以使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的互动中自然而然地得到民俗艺术的滋养,同时能够调动幼儿的主动性,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实践能力。

(二)举行主题游戏活动,加深幼儿对节日的了解

“博娃美食馆”活动具备启蒙教育所特有的生活性、情境性与娱乐性,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故事和有趣的游戏,使幼儿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下接受知识,更好地了解传统节日文化、风俗习惯等,不断地完善幼儿的知识体系。

例如,抢答游戏就是“博娃美食馆”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教师可在场内设置有关中秋佳节的问题,如“中秋节我们要吃什么?中秋节是农历的哪一天?和中秋节有关的故事有哪些?”等,然后组织幼儿抢答。教师需告知幼儿不论答案是否正确,只要积极开动脑筋并回答,都可以得到一枚小红花奖励;答案正确的幼儿可以获得场内自制的中秋吉祥小物件。这一游戏活动不仅能够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还能充分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加深幼儿对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的了解。

三、以中秋传统节日为契机,强化幼儿互助合作能力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听过了就忘记,看见了就记住,做过了就理解。让幼儿在“博娃美食馆”中体验,不仅是让幼儿体验“制作美食本身”,更要以这个为支点,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活动,让幼儿在具体活动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分工合作,互帮互助[5]。

(一)幼儿之间相互合作,体验劳动互助的快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体验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是认识和态度形成的基础。在以体验式民俗课程为主要形式的中秋节民俗文化活动中,幼儿在各个活动场域进行知识理解、动手创作、亲子合作等实践,能够体验中秋文化的魅力。这些活动之所以取得圆满成功,离不开家园共育,离不开教学设计,更离不开幼儿认真、积极的参与和相互合作,他们的互助合作让这一系列民俗课程更精彩。

例如,在“博娃美食馆”中,幼儿身着围裙,头戴厨师帽,俨然一个“小小面点师”。在动手做月饼时,有的幼儿负责做不同口味的馅料,有的幼儿和面,还有的幼儿做清洁、装盘等后勤工作。一个完整月饼的制作需要幼儿之间通力合作,幼儿也从最初的无从下手,任务不明,逐渐到分工明确,有效合作,他们一起解决了问题,圆满完成了制作任务。这些都不是教师直接“教”的结果,而是幼儿从亲身劳动中感悟到的道理,而这也让幼儿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形成了互助共进的美好品质。

(二)幼儿之间相互合作,共获劳动实践的成果

在前期制作“月饼皮”的过程中,幼儿把面粉倒在铁盘里,并在面粉中间挖了一个小坑洞,再把食用油倒进去。在不断搅拌的过程中,幼儿把它想象成大海、火山、小池塘,在与材料的互动下,他们的想象力也得到进一步发挥。一阵高过一阵的惊喜和呼喊声,无不在诉说着对自己所选的这个活动的高度喜爱。但是,问题很快就来了,大家发现面团太湿太黏,全部都黏在手上了,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幼儿通过一系列的猜测验证和尝试,在食堂面点师傅的帮助下,齐心协力,再次加入面粉之后,终于和成需要的面团。

在经过面点师傅的点拨与大家共同努力下,代表着团圆、幸福的月饼终于制作完成。这时,教师就可以将月饼分发下去,让幼儿品尝自己亲手制作的月饼,感受月饼带来的甜蜜与幸福,并与小伙伴一起分享这份喜悦。同时,教师也需告诉幼儿,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中秋节的寓意就是团圆,这一天我们与家人一起吃月饼,赏月,是一件幸福、美好的事情。

结 语

总而言之,泱泱中华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整个民族的血脉和人民的精神家园。在教学中,挖掘民俗文化活动中蕴藏的教育意义,是幼儿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教师让幼儿对民俗文化的认知由课堂内转到课堂外,不仅有助于拓宽幼儿的文化视野,还能有效促进民俗文化在幼儿园活动中的传承,同时提升幼儿的文化素养。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民俗美食
冬季民俗节
环球时报(2023-02-10)2023-02-10 17:18:07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小主人报(2022年6期)2022-04-01 00:49:38
民俗中的“牛”
金桥(2021年2期)2021-03-19 08:34:08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中华建设(2019年7期)2019-08-27 00:49:30
民俗节
大众文艺(2019年13期)2019-07-24 08:30:18
美食大作战
儿童绘本(2017年10期)2017-07-05 18:38:01
美食
Coco薇(2017年6期)2017-06-24 23:29:55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海峡姐妹(2016年3期)2016-02-27 15:17:47
美食都被玩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