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转型期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管理问题的创新研究

2023-01-20 22:15:07
科技视界 2022年26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民办高校教学活动

杨 艳

(西安思源学院,陕西 西安 710038)

1 转型期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相关特征

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主要内容包括提高全体教职员工的教学质量意识、制订教学实施的具体计划和实施方式、对教学过程实施监督和指导、做好教学活动的评价和反馈,从内容可以看出,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主要职责有掌握科学的教学方向,就是学校教学的掌舵者,对日常教学活动进行管理保证其顺利进行,在教学活动中做好监督和指导,做好教学评价和反馈,优化教学资源的配置[1]。

1.1 教学目标呈多元性

转型期民办高校的专业设置呈现出多元性,各个民办高校的专业设置几乎包含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以及管理、财经、商贸、医学、理工类等各个领域的学科知识和专业。

1.2 专业设置以市场为导向

转型时期,民办高等学校对于专业的设置主要是以市场为导向,市场需要什么样的岗位,民办高校就能敏锐地抓住机会很好的根据市场的热门需求来进行专业设置,或者对某些专业根据市场的需求调整课程设置或者教学内容,市场上的空缺就会成为转型时期民办高校进行专业设置的重要依据,因为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生源数量。

1.3 教学管理制度的善变性

转型时期的民办高校从规模化到内涵式发展,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也在不断地适应学校的转型变化,教学管理制度也不例外,随着学校的发展目标的调整和变化,教学管理制度也会不断地进行调整从而适应学校发展目标和人才培养的需求。除此之外,民办高校在转型时期也会受到外界社会因素以及其他政策的影响,所以办学层次、专业、人员等也会相应地进行调整,所以教学质量管理制度也势必要进行调整改变。这样就会出现一个结果,就是转型时期的民办高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失去连续性、贯通性,从而具有善变性。

1.4 教师队伍稳定性低

民办高校的教师队伍都是人事聘用,没有编制,从而教师的跳槽等人事关系受制约因素相对较少,被聘用的教师只要有更好的工作机会和进修机会就会离开原来的高校,所以人员有着较大的流动性,再加上民办高校在转型时期,教师队伍结构变化大,从而造成教师队伍稳定性低。

2 转型期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2.1 专业设置偏短期实用,忽略了特色专业建设

转型时期的民办高校在人才培养以及发展目标方面相对不是特别清晰,这也势必会影响到教学管理,各个二级部门在开设新专业时目标模糊不清楚,看到市场有空缺、有需求,别的高校也开设了,并没有认真地去分析学校长期培养人才的最终目标,只是关注到当下市场的反馈,就积极地向有关部门反馈申请新专业的增加[2],所以这个专业的设置就缺乏长期性、科学性,也正因为专业设置缺乏长期性和科学性,导致民办高校忽略了特色专业的建设,因为市场需求的专业短期内显得实用,学校设置这些专业相对成本较低,但是忽略了自身的发展状况和办学条件,忽略了民办高校的特殊性,没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专业设置就显得比较盲目,也没有根据自身优势建设出具有独创性的特色专业,没有打造出自己的所谓王牌专业,恶性循环,正因为这些,民办高校的专业稳定性也不强,专业的发展和变化总是受到市场变化的影响,市场一旦饱和,民办高校所设置的这个专业就面临生源和经费的巨大挑战,一旦市场有需求,就会出现大量的生源报考,这样势必对该专业的教学管理提出巨大挑战,师资力量不能及时补给等问题又会逐步导致该专业教学管理质量出现问题,从而最终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2.2 学生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转型时期,民办高校既要在保证生源数量不受影响的前提下还要提高教学质量,所以所录取的学生两极分化比较大,有极大一部分学生由于在中学阶段就自己管不住自己,缺乏自控力,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来到大学后,由于大学的管理和学习方式相对中学更具有自主性,导致这些学生更是放任自流,我行我素,学习没有了目标,没有中学那么多的纪律约束,所以他们在学习上更是无所事事,缺乏学习动力,缺乏兴趣和爱好,不进图书馆,也不走向操场,在专业学习上几乎是以应付期末考试为主,考前看看书,做做题、记一记、背一背,考试60分万岁,甚至有的学生考试不及格后自暴自弃,这样的学习方式和习惯对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造成困扰,提出挑战。

2.3 专职教师经验不足,兼职教师的责任心不强

转型时期的民办高校因为前期的规模式迅速发展,新专业的不断增加,从而导致学校流入大量的年轻教师,这些教师有热情,积极性高,但是教学经验欠缺,对于课堂控制等教学效果很难保证。其次,我国转型时期的民办高校专职教师配备严重不足,所以兼职教师也就成为民办高校教学力量的一个支撑,这些兼职教师责任心不强,来学校就是上课,下了课就很快离开,学生课后的作业以及疑惑很难与兼职教师取得沟通和联系,兼职教师不可能只兼一个学校的教学,他们大多数就跟打“游击战”一样,在很多的学校兼职,这样对于课堂的教学质量也很难保证。

3 陕西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相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3.1 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专业设置模式

民办高校的发展向内涵式转化,那么专业设置上也应该是注重内涵式建设,而不是单纯的数量增加或者专业覆盖全面,民办高校既不应该盲目的根据市场的热门专业而增设专业,也不能完全脱离市场的导向,因为最终培养的人才还是要走向市场,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而且民办高校主要是以培养应用型的人才为目标,所以一定要积极主动的适应经济市场发展的新需求,在进行专业设置时,要注意学科交叉,如果可以通过整理合并开发出新型的复合型专业,效果应该会更好,当然民办高校也要积极的协助二级部门开设市场潜力大、前景广阔的专业,当然,对于一些人文社科领域基础性的专业,要加强专业建设,结合自身具体情况,打造出具备特色的基础性专业。这也是民办高校的基础性建设之一。还要强调,在专业的内涵式建设上,民办高校要勇于突破权威的束缚,积极打开学科限制,充实每个专业的教学内容,增加每个专业的方向和分支,拓宽专业招生的范围,针对同一个专业,不同的方向和分支,可以在学生管理和教学模式上进行针对性的培养。这样就可以实现专业的内涵式发展,也可以培养出适应新的市场的应用型人才。

3.2 强化教风建设

首先,民办高校在转型时期要抓师德,要重视教师社会责任感的加强和培养,要让民办高校的教师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根本”的思想,这就是社会责任感,因为高校最终是给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

要让教师清楚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落脚点,培养教师要热爱民办教育事业,要爱校,要爱生,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强化所有在职教师的职业道德,可以树立榜样的作用,在学校内部评选一批标杆和模范教师,倡导大家见贤思齐。其次,民办高校要实现内涵式发展,要狠抓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建设。民办高校发展之初,注重规模,所以大部分精力都放在找教师上课这件事情上,只要有人上课,教学活动就能正常开展。但是,现在学校面临转型,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要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方式和方法很多,而且目前发展比较好的个别民办高校已经开始探索各种方式和方法来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例如,民办高校可以引进专业带头人,然后不定期地对该专业的现有教师进行相关培训或者沙龙交流,专业带头人长期的对该专业教师进行深入了解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跟踪指导,也可以不断地创造让教师进修的机会,让教师通过不断的学习,得到全方位的提高。除此之外,民办高校要想尽办法为教师创造科研的气氛,并且尽量给予科研经费的最大支持,让教师在做科研方面没有后顾之忧,比如可以给予发表论文的讲师相应的奖励,可以给予做课题的教师提高薪资报酬等,这样就可以让教师没有任何顾虑的潜心做科研,也会激发其他没有科研意识的教师有了做科研的主动性。最后,还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抓学风与教风,从而形成师生互动机制。教学活动受两方面影响,一个是教师的教风,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态度严谨,一丝不苟;另一个影响教学质量重要因素就是学风,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开展者和输出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接收者和输入者,在课堂上,学生积极的提问和听讲,是一个教师认真授课的基本动力,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单打独斗,学生没有好的回应和反馈,教师也就失去了教学动力,所以良好的学风建设是良好教风建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3 加强师资队伍结构化建设

民办高校要加强师资队伍的结构化建设,使之具有科学性,首先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要想办法让民办高校的教师和公办高校的教师形成互帮互学的模式,比如可以让民办高校教师去相应的帮学公办高校任教一年,同时该公办高校的教师也要来民办高校任教一年,这样大家相互流动,相互了解学习,互相提升。还有对于民办高校教师职称评定,进修、升职还有开发新科研项目的机会等,相应的管理部门应该一视同仁,给民办高校教师和公办高校教师同等的机会。而不应该对公办教师有所偏倚甚至对民办教师有所歧视。其次,要加强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科学结构化建设,还应注重建设一支能打胜仗的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应该在专职教师队伍中培养一批模范和骨干力量,让这些专职教师一对一互帮互学,带动兼职教师队伍的发展和建设。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民办高校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甘肃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 06:13:58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中学语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0:53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4-17 09: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