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发
目前,中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脱节问题,很多学生从小学进入中学以后,因内容增多、难度加大,语文学习方面感觉比较吃力,从而导致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下降,学习成绩也受到很大影响。对此,教师要充分重视这一现象,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中学语文教学的新变化,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水平,更好地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对小学毕业生而言,他们还没有摆脱贪玩的心理,进入中学以后仍然保持着小学的心理状态。初一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学习生活环境的变化往往会使他们难以适应,进而产生不稳定的情绪。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弱化,成绩也有明显的下滑。对比小学高年级,他们不仅没有进步,甚至还出现倒退的现象。所以,教师要认清这种形势,结合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特点,做好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让学生顺利地渡过这一转折期。
以中小学阅读教学为例,中学的阅读难度比小学阶段有了明显的增加,小学教材中的阅读内容一般较为短小,内容简单,便于学生理解记忆。而进入中学以后,内容变得更加复杂,学生需要深入挖掘文章内容及深刻内涵。中学阅读的数量和难度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文章篇幅有了增加,阅读难度自然也得到了提高。小学阅读内容和现实生活有必然联系,而初中语文的阅读素材却从现实生活中淡出,这对很多学生来说是难以适应的。针对该现象,教师就要对阅读衔接活动加强重视,以促进中学生的阅读素质得到增强。
小学生的思维模式还停留在感性阶段,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往往会采取多媒体、实物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直观的引导,使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当学生进入初中之后,因学习科目的增加,学习难度的加大,教师需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以更好地应对初中学习内容。教师在教学时多采用讲述法、讨论法等方式。学生刚进入初中,往往无法适应这种变化,进而影响到学习效果。因此,语文教师要注意做好教学衔接,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适应这种学习转变。
学习的关键在于学生自身。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主要受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习惯、认知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刚到初中后,都会面临许多的不适应,因为学科开始增多,学习的内容也越来越深,不好理解,致使一部分学生不能适应初中的学习节奏,所以出现成绩滑坡的现象。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授课方式、专业素养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学生,关系到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动力。教师往往都是在系统了解教学内容后,对重难点的内容进行详细讲解,教学方式往往也是以点带面,重点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帮助学生实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但这与小学的教学方式差异很大,学生在短期内难以适应。
初中语文教材选择的内容、模式、难度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衔接产生一定的影响。小学阶段,语文学习内容并不深,课文也没有太长的篇幅,许多语文知识只需要识记就可以完成,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也比较低。但是到了初中后却发生了明显改变,不仅增加课文的篇幅,同时还出现内容加深的情况,对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实现学生识字、朗读能力的提高。而初中语文则是延续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一些分化。所以,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是教学中的关键,使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衔接。为实现该目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初一学生喜欢听故事这一特点,借助故事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比如,在开展《紫藤萝瀑布》的教学时,教师先要为学生描述紫藤萝花的特点,语言既形象又要生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记忆被唤醒,用深入的“眼光”重新认识紫藤萝,领悟藤萝花强大的生命力,还对紫藤萝与社会的关联进行研究;学生的兴趣可以当作是主要的入手点,重点对其情趣、想象力等加强培养,对课文内涵透彻的理解,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解读教材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只有全面解读教材才能促进课堂质量的提高。目前,小学语文教材涉及的内容还比较单一,学生只需浅层次理解和识记即可,教学时间充足,教学节奏较慢,学生专心听讲,认真完成课后作业就能取得好成绩。但是进入中学后,教学任务有了实质的变化,学习的密度增大,教师也加快了教学速度。学生原本对进入中学满怀憧憬,当面临大量需要记忆、分析和理解的知识,老师又不断地加快节奏,这时学生就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影响语文学习效果。针对这些问题,就要求中小学的语文教师必须加强沟通,充分把握中小学之间的语文教学目标,通过教材帮助学生迈向一个新台阶。
学生对初中语文教学方式开始适应之后,需要改变小学时期的语文学习方法,也要明确初中的学习任务。学生为了学好初中语文,需要提高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并加强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学生要主动思考,灵活运用知识,详细记录重点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语文课程教学要重视“评价”,教师的语言评价会直接影响学生,能对其进行引导、鼓励。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的评价方式应该是鼓励性的,确保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能积极有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讲授《月亮上的足迹》时,教师采取的做法应该是让学生先对文章快速阅读,边阅读边归纳和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激励学生勇敢的发言。小学阶段,为了鼓励那些表现好的学生,教师可以给学生颁发小红花、五角星等奖励方式,这种方式也是值得初中教师借鉴的。有的学生不能正确回答问题或者回答得不够全面,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及时指导,多给他们提供帮助。
小学语文教师会训练学生写字和独立完成作业,这种好习惯应该继续保持。初中教学时可以结合知识难度,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促使学习语文习惯的衔接。在中学阶段,增加了很多字、词,同时也加大了文言文的学习难度,所以,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有效预习加强引导,让他们摘抄自己不会的生字、生词等,并将中心句找到,再对其简单概括,预习时要注意将词、词组、段落进行分类,这样才能使预习更具有针对性;遇到生字、生词等疑难问题,可以查字典,如果还是解决不了,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教师要结合学生小学阶段的学习习惯,从而使学生从小学到初中的学习习惯得以顺利衔接。
综上所述,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要重视小升初的语文教学衔接,采取学生比较适应的教学方式,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