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教学策略

2023-01-20 20:49邵锦雪
中学语文 2022年36期
关键词:思辨性文本课文

邵锦雪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是新课标提出的一种新的学习任务,它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结合起来,调动的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发表自身的看法,使学生在思辨中不断提高阅读与表达能力。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发展,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对话教学,引导学生思辨意识的生成

相较于传统的阅读学习,思辨性阅读强调学生思维能力的生成与发展。思辨性阅读是一个从无疑到有疑,最后再从有疑到无疑的过程,这需要学生自主阅读、主动探究才有可能实现。但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思辨性阅读的开展。因此,教师必须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阅读学习的主体性,深入开展对话教学,让学生在对话中实现思辨意识的有效生成。

例如,在教学《我与地坛》时,教师首先可要求学生对文章进行粗读,然后结合文本向学生提出文章的主题是对母亲的追思,还是对生命本质的探究等教学问题。以此引发学生的思考;其次,根据学生对文本的不同理解,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对这两种主张展开对话,促使学生在对话与交流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作者对生命的感悟以及对母亲的追思与怀念。这样一来,学生的思辨意识便会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中得到生成,语文核心素养也能得到有效培养。

二、综合运用各种阅读与表达方法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阅读与表达教学。第一,快速阅读与表达,大致理解文章的内容,提出问题进行阅读与表达训练,找出文章的逻辑关系,正确把握文章的中心与重点。第二,对照读与说,找到文章中存在的逻辑关系,分析规律,找重点。第三,深读时,文章应以多读、熟读的方式进行阅读和表达,以便找到文章的重点,以免学生误入歧途,浪费学习时间和精力。三种读写方法结合,可以反复品读思索文本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其实,阅读与表达的教学方法很多,只要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就是好办法。

三、增加课外文章的阅读与表达数量

随着新课改的发展,语文教学对高中生阅读与表达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高中阅读与表达教学必须丰富多样,以吸引学生对阅读和表达的兴趣,开阔视野。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选文虽少,局限性也较大,但进入教材的文章数量不多,质量却很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例如在《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深入阅读这篇课文的出处《红楼梦》,根据对整篇内容的了解,使学生对这篇文章的背景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知,大致了解书中出现的人物,谈谈自己对这篇文章的认识和感受。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阅读和表达的次数,又可以增加阅读和表达的质量。在教学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时,教师不妨通过介绍作者的成长历程和其著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从而推动学生更好地理解《再塑生命的人》中的人物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这样既有效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四、整合建构,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促使学生能以批判性思维去探究课文内容,并建构起一个较为系统与完善的语文阅读知识体系,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进一步发展。教师要充分地整合与利用多种教学资源,积极开发与构建多种课程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有助于实现思辨性阅读的材料,以此促使学生在思维发散与思辨质疑的过程中,实现对语文知识的有效整合,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

在教学课文《荷塘月色》时,根据该篇课文,教师可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搜集与整合出相同类型的文本,带领学生展开拓展阅读。比如可以选择文章《清塘荷韵》或《种荷》等文本进行整合。通过课外阅读拓展,组织学生对比几篇文章中存在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使学生能够从内容、结构、形式、主题及风格等多个方面展开综合探究,通过分析对比,了解描写荷花的多种手法和方式,以及不同作者在描写荷花时表达出来的不同情感。像《荷塘月色》这篇课文中,作者充分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对未来生活抱有美好的期待和向往。像《清塘荷韵》则体现出作者感叹自然生命力的顽强,表达出热爱生活、热爱美好事物的情感。而《种荷》这篇散文,则是通过荷花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美好记忆。通过带领学生拓展阅读,结合多种文本展开类比分析,不仅能有效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

五、鼓励质疑精神,启发学生的思辨思维

语文学习光靠死记硬背是没有用的,学生要有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学习态度。面对一篇文章不能只浅显地听老师所讲的知识点,更不能一味接受老师分析的文章内涵,学生要有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意识,不能害怕自己的问题是错误的、幼稚的,无论是不是好的问题都能给学生思维的发展带来进步。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要立足文章内容,鼓励学生提出质疑,但在同时也要把握好上课节奏,不能一节课光是听学生提出的五花八门的问题,而是要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放在文章的理解上,一切都应该依托课文展开。教师也可以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思考,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更快地理解文章主旨,起到锻炼学生质疑精神的效果。

在讲解《哦,香雪》一文时,教师首先提出关于火车的问题,和学生进行互动,让课堂氛围热闹起来,教师可以设置情境,将时间向后推六十年,让学生思考讨论,对于那个年代的人来讲,火车意味着什么,在问题的讨论中,将学生引入课文的学习。教师还从题目开始设问,让学生尝试读文章的标题,启发学生思考“哦”字应该怎么读,是表示醒悟感叹的四声,还是表示惊奇的二声,不同的声调体现着完全不同的两种情绪,这个问题需要学生在充分理解了课文以后,才能正确地进行解答。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文章中的一些句子段落提出大胆质疑,比如香雪为什么对那个铅笔盒情有独钟呢,是她没有铅笔盒用吗,是她不喜欢其他姑娘们喜欢的首饰吗,通过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在深度阅读中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可以在文章讲解结束以后,再回顾标题怎么读的问题,问问学生最初的答案有没有改变。在本文中,二声和四声的读法都是解释得通的,教师在引领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文章的探索欲望,不同的答案也可以启发学生的思辨思维,通过思辨性阅读,能让学生在质疑中成长,在思考中进步。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在学生平时学习的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正确选择阅读和表达的材料,理解和吸收知识点,强化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阅读表达能力。若有教学需要,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问题,以引领学生深入探究文本,展开合作讨论交流,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深刻理解文本,同时促进其思辨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思辨性文本课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有效性研究
背课文的小偷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背课文
思辨性阅读在推进名著阅读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