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四美品谈

2023-01-20 20:49
中学语文 2022年36期
关键词:赏析古诗词意象

张 喆

古诗词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部分学生认为古诗词晦涩难懂,降低了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为转变这一教学现状,教师要挖掘古诗词中的审美元素,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古诗词的语言美、情感美和意象美,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实现语文课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一、赏析全文,品味语言之美

古诗词语言是作者反复推敲凝练出的语言,这些精妙语言饱含着意美、音美和形美,是对学生开展审美教育的重要素材。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共同赏析古诗词的语言押韵、平仄和对仗,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激发学生探究古诗词语言内涵的欲望,从而热爱上古诗词学习,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发展。

比如,杜甫《登高》这首诗堪称七律代表之作,其对字词的运用精雕细琢,尽显古诗词的锤炼之美。在教学这首诗时,教师要带领学生细细品味诗词中每个字词的精妙运用,从整体层面赏析诗词的和谐韵律感。具体包括:一是赏析诗文偶句节结尾字,“回”“来”“台”“杯”都遵循了平水韵押韵规则,带有一定节奏感;二是赏析诗文句式对仗,全文八句均为对仗。一般古诗词只会在颔联和颈联对仗,很难做到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全部对仗,可见杜甫在律诗创作中对语言的锤炼之深;三是赏析句内字词对仗,如“天”对“风”,“高”对“急”,“沙”对“渚”,“白”对“清”,凸显诗文节奏感;四是赏析诗文平仄韵律,教师让学生反复读这首诗,感受这首诗抑扬顿挫、回环往复、辽阔悠远的音乐美。通过带领学生鉴赏品味这首诗,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古诗词的语言之美不仅体现在对个别字词的锤炼上,更体现在对整首词的用心雕琢。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强调古诗词的语言之美,从字词、句式以及全文赏析入手,帮助学生品味古诗词中的精华用词,通过反复品读在脑海中勾勒出诗词的画面,形成对古诗词语言背后意蕴的深层领悟。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形成锤炼字词、雕琢语言的良好写作习惯。

二、诠释细节,品味情感之美

古诗词经常采用借景抒情手法表达作者的情感变化,引发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共鸣。高中语文教材辑录的古诗词蕴含着多样化的情感元素,如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思乡怀人的离愁别绪、淡泊名利的归隐情怀以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等,这些情感元素能够起到陶冶学生情操以及引导学生价值观的作用,为此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度解析文本。

比如,《声声慢·寻寻觅觅》融入了李清照复杂的情感思绪,李清照用简短的语句表达出多种情感变化,包括悲痛、哀伤、苦闷、思念等情感。教师在教学这首诗词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学情,大部分学生很难同时理解这些复杂的情感,无法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针对这一现状,教师要带领学生梳理诗词中有关情感变化的语句,让学生感受到各语句之间的情感层次递进。全文共分为四个层次的情感变化,具体包括:第一层为失落感,作者在第一句中用叠词渲染情感氛围,从字面意思便可以获知作者所处于的冷清环境,体验作者孤独的情感;第二层为悲伤感,作者独酌以排解孤寂,看到了大雁南飞,感受浓浓的秋意,缅怀起已故的亡夫,过渡到丧夫的悲痛情感之中;第三层为悲郁感,作者用“满地黄花”暗示自己迟暮状态,用枯萎凋零的黄花形容自己已经不再青春,使得作者的情感缓缓进入到失望、绝望的境地,悲上加悲;第四层为凄凉感,作者想要躲避如此悲伤的情景,但是受到雨滴声的侵扰,使作者同时受到视觉、感官以及听觉的重重冲击,感受到无止境的凄凉。

情感美是古诗词鲜明的文学艺术特色,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要设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围绕目标开展情感育人教学活动,指导学生细细品味古诗词的魅力,梳理古诗词中作者的情感发展脉络,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三、归类总结,品味意象之美

古诗词善于运用意象表达不同的深意,如“月”“长亭”“菊花”“雨”等都是意象表达常用的字词。相同字词在不同古诗文中呈现出不同的意象之美,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情感。为此,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归类和总结出现频率较高的意象字词,帮助学生体会到作者通过意象描写赋予诗文的抽象美感。

比如,白居易《琵琶行》描写了“月”的意象,诗文中共出现五处关于“月”的描写,在不同的诗句中“月”的意象含义各有不同。教师要指导学生细细品读这五处“月”的意象,从意象中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变化。具体包括:第一处“月”,“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此处的“月”描写白居易送别友人的情境,借用倒映在江中的月亮表达自己伤离别之情;第二处“月”,“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此句描写琵琶演奏后的场景,用江中的明月渲染琵琶曲的幽怨,表达出冷冷清清之感。第三处“月”,“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此处的“月”象征着美好的回忆,这与当前寒冷的月色形成鲜明对比,映衬出琵琶女孤寂的情感;第四处“月”,“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此处的“月”用于表达琵琶女等待丈夫归来的凄冷;第五处“月”,“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此处的“月”虽然描写了美好的事物,但是却难以抚慰内心的孤寂。

意象是作者将抽象情感具象化表达的创作手法,意象与物象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其更有艺术审美价值,是古诗文中独有的文学魅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意象所象征的情感,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意象审美经验,燃起学生主动学习古诗词的热情。

四、融合背景,品味人格之美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都是经典的文学作品,部分古诗词融入了大量当时社会背景知识,传达着作者在当时情境下的主体精神和人格品质,这些都是当代学生值得学习的地方。所以,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要渗透德育内容,结合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更加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品味作者的人格之美。

比如,《离骚》是诗人屈原创作的抒情诗,表达了诗人热爱国家的思想情感,展现出诗人坚持理想、刚正不阿的人格美。在教学《离骚》时,大部分学生对屈原所经历的一切知之甚少,很难与诗人产生共情。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向学生播放屈原生平的视频片段,让学生对屈原辅佐君王、遭奸人陷害、流离失所、自沉汨罗江的经历有所了解,之后再带领学生阅读这篇诗文,要求学生找出能够表达屈原高尚品格和情操的词语。在多媒体教学情境的渲染下,学生能够深刻理解诗词中运用的移情手法,找到表达屈原人格美的词语,如“芙蓉”“椒丘”“芰荷”等词语,体会到屈原不同流合污的高尚气节。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拓展与古诗词相关的创作背景知识,让学生结合背景知识增强对作者品格情操的认同与崇拜,进而将这种情感带入到古诗词的学习中来,主动接受审美情感和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向古代文人学习优秀品质,达到语文学科育人的最终目的。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学要引入审美教育突破古诗词教学难点,通过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品读赏析古诗文的美学元素,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古诗文的主旨思想和情感变化,与作者共情共鸣,进而对古诗词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发展。

猜你喜欢
赏析古诗词意象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抚远意象等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我爱古诗词
意象、形神
步辇图赏析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