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继军 刘皓青
在郏县东城区北2公里处,有一村庄,呈现着一幅今日新农村的蓬勃景象,它就是马湾新村。这是一个几年前从500里外的淅川县迁徙而来的村庄。每次走进这个村庄,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它的前世今生。
一
过去的马湾村坐落在烟波浩渺、风景秀美的丹江口水库西南岸一隅。600多年前,这里是一片贫瘠的土地。元末明初年间,中原大地灾难重重,一片凄凉。当时统治者为了发展生产,实行移民政策,一个刘姓人家便从山西洪洞县迁居于此,辟路拓荒,繁衍生息。
在2010年前,这个村居住着1600多口人,他们大多都是刘氏后裔。对于马湾人来说,这里的山山水水,既是寄托灵魂的栖息地,更是赖以生存的家园。
村中有座山,形若牛状,马湾人就称作水牛山。站在水牛山上向下望,有一片平坦肥沃的土地,如月亮状,他们就叫月亮地。山与地连在一起,他们就合称这里是水牛望月地。村前有条雀玉河,他们就叫母亲河。村中有条通往外界的主干道,他们就叫玉带路,寓为手捧玉带的皇帝为这里带来吉祥和安康。年年月月,他们沿着这玉带路,下田扶犁荷锄,外出打工经商,收获着梦想和希望。
然而,因为南水北调,这里的大片土地要被淹没,他们不得不移居新的家园,成为新时代的移民。
移民,这个特定的名词,对于处在淅川这个移民大县的马湾人来说,并不陌生。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为了丹江口水库建设,这个县先后有近20万人舍离家园,迁居外地。在他们的印象中,那是一段移民的苦难史。移民们来到了荒凉贫瘠的青藏高原,高寒缺氧,满目凄凉,语言不通,亲情断裂,生活备受折磨。湖北的大柴湖境内,虽不似青藏高原遥远苍茫,但也有一望无际的芦苇荡,家是用芦苇草搭起的。第二天早上醒来,放在地上的鞋被水冲得不知去向……
一次次移民迁徙的艰辛和磨难,在马湾人的心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他们不知道未来的生活将会怎么样,每一个马湾村人,几乎都曾经发出这样的感慨和呼唤:
老家将失去!新家在何方?
二
延绵起伏800里的伏牛山脉,总是那样的多情和慈爱。它将乳汁一样的甘泉涌成河流,潺潺流淌,滋养着远方的大地。位于河南省中西部的郏县就处在这伏牛大山的亲情厚爱中。从伏牛山深处涌出的北汝河水从这里缓缓流过,孕育着这片秀美的土地,也造就了这里的人民那勤劳坚强、奋发图强的不屈性格和朴实善良、热情奉献的美好情怀。一代代的郏县人用勤劳的双手,谱写着历史的篇章。
如今,又一历史重任落在郏县人的肩上,就是他们要安置来自淅川县马湾村的1600多名移民。
2005年6月,郏县移民局挂牌成立。移民新村的建设紧锣密鼓地拉开了序幕。新村定在了郏县农场及周边地区。这里土地肥沃、旱涝保收,曾是郏县良种繁育基地。这里交通便利,紧邻城区,学校、医院也都相距较近,各方面都符合上级规定的移民新村标准。
新村的定址,更是牵挂着马湾村移民的心。村址刚刚确定,他们就怀着急切而不安的心来到这里。在田野里,他们捧着一把把湿漉漉的泥土反复地搓揉着,深情地说:“家,我们在这里安定了!”
然而,要建好一个移民新家,让他们在这里安居乐业,不是一件容易事,首先调出2000多亩土地,住在这里的郏县农场的200多名职工的家园将全部拆去。他们曾经几代人在这里生存,过着舒适安静的生活,为了给马湾移民腾出土地,他们也像移民一样,不得不舍弃自己的家园。还有附近几个村庄的一些土地也要腾让出来,这对于赖以生存的村民们来说,谁不心疼?然而,为了移民亲人的到来,他们都慷慨地奉献了出来。
土地征用结束,移民新村建设开始。“要把移民新村建设成为全县新农村的样板工程。保证70年不落后,并在全省争一流。”郏县县委、县政府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2009年11月27日,移民新村总面积95000平方米的一期工程在欢天喜地的鞭炮声中奠基开工。在施工中,无论是工程师、技术员,还是郏县移民局的工作人员,他们都天天吃住在工地。冬冒严寒,夏迎酷暑。操了多少心,受了多少苦,自己也难说清楚。有的人一头浓密的黑发里出现了白发,有的人胖乎乎的身子消瘦了许多,更有人为此患上了高血压……
也正是这样,一个崭新漂亮的现代化新村呈现在移民面前。为了尊重马湾人民的传统习俗和家园情结,他们把这个新村起名为马湾新村。
三
2010年8月14日,是居住在淅川县马湾村的移民离开故土、迁居新家的日子。
这些天来,马湾村更加不平静了。
最忙碌的要数村干部了,为了平安顺利地完成搬迁任务,他们不分昼夜地奔波着。村支部书记刘洪中,除了艰辛繁忙的工作外,他心里更有一种别样的感受和情结。他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当了10多年的村支书,他太熟悉、太热爱这片土地了,这里有他的希望和梦想。他多想带着乡亲们,在这片土地上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活。然而,为了南水北调工程,从2000年以来,他不得不改变工作的性质。如今,要离开这里了,他感到更痛心和遗憾的就是骨肉亲情的分离。这次马湾村搬迁,有一部分村民按规定不能搬走。这些人尽管留恋故土,但也想随着亲人们一起走。刘洪中的两个亲属就是这样,不在搬迁之例,但嚷着要走。刘洪中硬起手腕,把两个亲属去了下来。他的嫂子就拿着一瓶农药哭着来到他面前,说:“你不让你侄女走,我就喝药死在你面前。”任凭刘洪中怎样解释劝说,嫂子仍是不依不饶。他无奈了,“扑通”一声跪在嫂子面前,眼含热泪说:“嫂子,请你理解我吧!”
许多在外打工经商的马湾人,本应在外面多干些时日,但他们提前回到家乡。他们想在离开故土前这最后的时光里,和家人多吃几天团圆饭,和亲友多说一些亲情话……
与亲朋好友,该说的话都说了,该做的事都做了。对长眠在地下的亲人们,也该向他们做个告别吧!
46岁的柴保雨,带着两个孩子,站在妻子坟前,满眼泪水地说:“他娘,我们要走了。我去新家后,一定要让两个孩子好好上学,把他们抚养成人!你就放心吧!”
87岁的刘荣林老人,在45岁时就失去了老伴,带着4个孩子艰难生活,如今已儿孙满堂。在搬家的前一天,他来到妻子坟前,泪流满面地说:“孩儿他娘,我走了,这一走也许难给你再上坟了,咱们也许埋不到一起了。你在这里多保重吧!”
88岁的魏润英老大娘迈着艰难的步伐,来到娘家的坟前,点纸烧香后,颤抖着双手,在坟前捧了一把土,拿了一块砖装在布兜里,老眼泪花地说:“爹、娘,我要搬走了。这一走,以后也许再难来到你们坟前了。我把这些东西带走,以后常想着你们!”
……
此时,郏县也在谱写着不曾有过的历史篇章。
在全省这批移民搬迁中郏县不仅人数最多,还有数百公里的里程。不仅要跨越三条高速公路,还要穿越两个县的乡间公路,山路盘旋,曲折坎坷,谁能保证路上不出问题?同时移民中上有90岁的老人,下有刚满半个月的婴儿,还有一定数量的伤残、孕妇、重病等高危人员,如有一点闪失,就会带来不良的后果。为此,郏县四大班子领导高度重视,召开各种会议,研究部署搬迁安置工作……
2010年8月13日凌晨,一个由45辆客车、240辆货车、数十辆救护车、公安交警车和700多名干部组成的迎接移民大军,连结成10多公里的汽车长龙浩浩荡荡向淅川进发。这幅世纪大接亲、千年大迁徙的壮观景象,在郏县历史上留下了精彩的一笔。
下午两点,迎接大军陆续进入了淅川县马湾村。这个平时僻静而安宁的山村,呈现出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热闹景象。
在郏县和淅川两地1000多名搬迁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家家户户人动物移,繁忙异常……
14日凌晨时分,搬运装车任务结束。此时,劳累10多个小时的郏县的700多名工作人员,也该好好地休息一下了,但哪里有休息的地方啊!马湾村已无处可住,镇政府所在地的盛湾村仅有几家小旅店。为了保证第二天的行路安全,只有留出最好的地方让司机们休息。更多的人睡在广场上、大路旁……
早上6点,移民启程了。
“老刘,你走后,别忘了我们,常回来看看。”盛湾镇领导紧紧地握着村主任刘海泉的手这样说。作为当了10多年村主任的刘海泉,他与镇里领导不知握了多少次手,而这次握手是那样不是滋味,他不禁热泪盈眶。这是他作为马湾村的村主任与过去朝夕相处的镇领导的告别,这样的握手也许以后少之又少。
“闺女,咱俩不能分开。你走,娘也跟你一块儿走。”丘秀荣要上车了,87岁的老母亲站在儿女面前,满眼是泪地非要跟着女儿一块儿走。“妈,政府来的车是定人定位的,没有你的位置。女儿去了新家,一定接你过去。”母女俩相抱着,难以分离。
……
车轮缓缓转动,就要离开马湾村的移民们,泪水早已润透了他们的眼睛。故土故园在他们的蒙蒙泪眼中,渐行渐远……
四
在郑尧高速郏县出口处至马湾新村几公里的大道上,铜器队、秧歌队团团簇簇,竞相表演;欢呼声、鞭炮声声声不断,此起彼伏……
到家了,这是郏县人民对移民亲人捧出的盛情和温暖。
在亲切而隆重的欢迎仪式后,移民们在接待人员的引领下,向家中走去。他们看到的不仅是整个村庄打扫得干干净净,每个家庭收拾得漂漂亮亮,而且液化气、灶具、米面、油盐酱醋样样俱全,打开炉灶就能做饭,想吃什么随心所欲。这哪是800里的大动迁,好似在田间劳作归来,一种家的亲切和温馨荡漾在心间……
晚上,81岁的刘新年老汉躺在床上,望着新房,想:这样好的房子我一辈子都没想过啊!不是做梦吧?他生怕这是一场梦,生怕一觉醒来这美好的梦会消失,他一夜也不愿闭上眼睛。
65岁的马国申,全家6口人,原来住在不到40平方米的3间破屋里。此时,他躺在这140多平方米的二层楼房里,难以入睡,就站在二楼的阳台上,对着老家的方向大声呼喊:“爹、娘,您儿子做梦也没有想到这辈子会住上这样好的房子啊!”
移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生活的温馨、幸福和希望。
为了让移民们搬得来、稳得住、快发展、能致富,生活得更加幸福和美好,郏县努力把移民工作推向更高更新的层次,他们建立健全了村“两委”领导班子,开创移民新村的社会管理新机制,创建了民主议事会、民主监事会、民主调解委员会等协调管理组织,设立了生产发展技术服务站、务工服务站、物业管理公司和慈孝协会,有力地促进了移民新村的文明和谐发展。县、乡干部进驻新村,帮助移民调整种植结构,制定发展规划……
2020年,马湾移民已入住郏县10年。10年来,马湾新村人口已增长到408户1820人,嫁娶新人20多对。全村有300多人在郏县产业集聚区或县城就业,160多人不出村就有了稳定的收入。移民部门先后在该村投入2000万元的帮扶资金,建设了光伏发电、餐饮旅游、温室大棚、保鲜冷库、生态采摘园、铝制品加工厂等产业,村民人均收入由原来的3800元增长到16000元。这年的8月23日,是马湾新村搬迁10周年的日子,马湾新村党建广场上人山人海,祝贺这一喜庆的节日。老家淅川县的人们也没有忘记他们远去的乡亲,派出淅川县曲剧团送上4场大戏,祝福家乡亲人安安康康,和和美美。
2020年12月,马湾新村创建成3A级景区,景区规划建设的主要景点有“九园一馆一街”,即:现代富硒观光农业产业园、丹江情生态园、丰润果蔬园、小白兔亲子乐园、百荷园、怡情根雕盆景园、生态康养民宿园、胡河亲水游乐园、梦里花海婚纱摄影园,马湾村史民俗特色馆,美食文化街。成为集旅游、采摘、民宿、特色小吃、亲子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胜地。景区创建以来,已接待游客近6万人次,带动移民就业4000余人次。
……
古今中外,移民大迁徙大多是不顾民生,摧残亲情的辛酸血泪史。而这次,我们党和政府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以人为本,和谐搬迁,并取得了圆满成功。更加充分展示了我们党和政府的英明、伟大、爱心和力量。
如今,碧波荡漾的丹江水以母亲的情怀,一路欢歌,滔滔北去,滋润着华夏大地,也滋润着马湾新村人们的心田。这个由数百里外迁徙而来的村庄,必将会变得更加富裕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