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云港生物工程中等专业学校 姚家坤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思想主要是指明了教师怎么教,学生怎做,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达到教学做的有机统一。陶行知提出“生活就是教育、社会就是学校,教学做有机统一”的观点,这在新时期教育背景下具有鲜明的指导意义。
培养什么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时代新人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培养具有良好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品格的人,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具有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能力的新时代新人。
职业教育是教育现代化重要的组成部分,缺了职业教育,就没有了教育的现代化。2018年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指出,职业教育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方面,着力发展质量高、贡献度高、社会认可度高的现代职业教育,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世界经合组织、欧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国、日本等都提出并公布了“核心素养”并以此推动课改。可以说这是认识上的升华、观念上的飞跃、实践的提升、新时代的体现。它体现了国家意志,以后物理课程是否开设、有没有开足、有没有实验室等都是教育部门检查内容。
现代中职物理课程教学当中,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中职学校学生生源相对较差,加之近年来社会对中职学校的偏见,生源质量逐年下降,而且物理是一门以试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可能感觉枯燥乏味。而教师只是注重单一的传授知识,很少使用甚至不用一些教学方法,不关注学生的认识接受过程。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一定要努力完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化生产和教学有机融合、推进学校和企业合作。现在很多学校只强调学生的思想教育,只突出立德树人,而忽视了学生的职业教育发展和终身发展,忽略了学校的“职业性”,缺乏对人才市场的调查,对于人才规格要求缺乏了解,出现了学校育出的人和企业需求的人不匹配现象,导致单位需要的人用不上,没有把就业作为导向,严重影响了学生职业发展。
中职物理课程是建立在试验基础上的公共基础课程,因此中职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技术运用、探究设计等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
新课程标准要求中职物理课程是机械建筑类、电子电工类、化工农医类的必修课程,是除以上专业以外的选修课程。所以,它扮演了基础教学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双重角色。不仅要学生学好基本知识,又要在学习中培养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实践和未来专业教学的紧密联系,培养与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2020年3月份推出的中职物理课程标准强调了中职物理课程是机械建筑类、电工电子类、化工农医类的必修课程。除了以上课程外,物理课程也是其他专业的公共基础选修课程。其课程任务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科学素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观念的含义有两个方面,一是观察事物时所处的位置或采取的态度,二是指对事物或问题的看法。与我们平时感知的观点不一样之处在于,观念是需要客观认识后的系统认知,而观点更多侧重格式的直观认知,只是对事情的各部分关系形成理解,而不是要素的集合通过了解物质结构、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方面基本概念和规律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形成基本物理观念。能用观念描述和解释自然现象并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教学“质点”一节时,为了研究实际问题时方便,教师可以忽略物体的形状、体积、大小等因素,只突出质量。在教学“点电荷”时,也可以用这种观念,将复杂的东西简单化,忽略次要部分,突出主要部分。
在中职物理学科当中,物理模型的构建示例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物质模型,包括质点、轻质弹簧、点电荷等、第二类是状态模型,包括气体状态平衡、原子所处基态和激发态等、第三类是过程模型,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匀速圆周运动等。所有物理问题的设置基本上都是围绕这些物理模型展开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问题转化成物理模型来研究的意识和习惯。例如,在教学“摩擦力”时可以让学生体验擦黑板、走路、手握瓶子来感知建立物理模型研究问题,并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是静摩擦现象,哪些是滑动摩擦力现象,体现“教学做合一”核心素养的培养。
中职物理是建立在科学实验基础上的一门学科,但是有的中职学校没有物理实验室,甚至连平时常用的试验器材都找不到,更谈不上去做试验了。随着中职物理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出台,围绕将核心素养培养落地、落实的理念。教育主管部门提出了实验器材的配备和试验室的建设标准,要求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体现知行合一思想。例如,在课本试验中,有一个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试验中用到了万用表、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等试验器材。教师就应该教学生调节滑动时,不能调节阻值太低,在试验前应该采用内接法还是外接法、采用分压式还是分流式等问题上,学生通过学习选择试验方案,防止损坏实验器材。学生通过试验设计、科学分析试验注意事项,记录试验现象,分析试验数据,得出试验结论。如果学生没有这个“教学做合一”的过程,不仅破坏了试验器材,试验也不会成功,也就达不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例如,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该节内容本身就是一节实验课,既然是探究实验,宗旨就是让学生参与到探究的各个过程包括实验的设计过程。新教材也一改以往直接给出实验设计的做法,而是给出了两个实验方案,称之为参考方案。一种试验方案是通过控制变量法,研究打点计时器打点,分析试验数据,定量得出加速度和力、加速度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另外一种试验方法是通过比较两个小车的位置,得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创新试验方案、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课本的方案只是作为“参考”的,可以实施该方案也可以不实施,也可以在设计实施其他的方案。如果教学条件足够,可以围绕上述两个问题,征求学生多种试验方案,并根据不同的思路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和实施。比如,有些学生可能会在如何测加速度的问题上答出用频闪照相的方法来测量。可以在传统试验的基础上实施,也可以通过手机摄像功能和一些对应视频处理软件开展实验。一方面,体现了教师的“教”,说明教材上的不是死内容,自己的想法和设计也可以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学生的“学”和核心素养中的培养,使学生从心理层面上进一步肯定了自己,利用了现代科技手段和设备,使学习变得有趣,物理试验变得生动。
综上所述,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思想指引下,全面推行和贯彻中职物理新课程标准精神,突出体现“教学做合一”思想与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机结合。坚持立德树人,培养时代新人,突出物理学科育人价值,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凸显物理学科基础地位,服务学生终身发展,突出类型教育特点,服务学生职业需求,引领教学改革,聚焦核心素养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