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郑少奇,潘秋雪
本研究旨在针对大学生体质测试的六个项目,即肺活量、坐位体前屈、引体向上、立定跳远、50米跑、800 /1000米跑六个项目,利用功能性训练的基本原理,设计出相应的训练计划及方案,分析功能性训练在实践中的应用 效果,通过功能性训练融入到公共体育课对体质测试成绩的影响,来探索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体质测试成绩 的训练方法[1]。本学术研究对进一步提升大学生体质测试总成绩明显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成长和高等院校体育课教学研究的不断创新有着实质性的指导意义。同时也提高大学生积极参与各项学校体育活动、课外体育锻炼、运动技能的学习等,对高校公共体育课及体育专项课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3]。动作模型,不但规范了错误的动作对身体产生的影响,而且避免了不必要的运动损伤。同时,还能保证运动技能与体能的同步发展[6]。人体每个部位每块肌肉都有相互联系并且共同协作来运动的。我们在做某一个动作时,当一块肌肉收到信号受到刺激时,相应的相互关联的肌肉被触发共同协作参与运动,使很多肌肉同时得到了锻炼并产生了运动效果,例如我们在推一个很沉重的物体,当我们上肢发力时,我们的腿部也同样收到信号,与上肢协作来发力运动,这就是功能性训练。在日常生活中,还有类似的很多常见的较为实用的运动和训练,这些运动我们都可以称为功能性训练[7]。依据功能性训练的多种特点,本学术研究将功能性训练结合实际加入到大学公共体育课当中,借此来探索及研究功能性训练到底能否对提高大学生体质测试的成绩,以及探究其影响因素[8]。
“功能性训练”一词现如今已被大众所熟知。在早些时候,功能性训练还是应用在运动康复领域,后来经过发展,逐渐应用到了竞技体育,在运动员进行常规训练时,功能性训练与其相结合,在为了提高专项技能上而被广泛 应用。现如今,功能性训练也被引入到学校体育及大众体育[4]。功能性训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也是切合于常规及日常生活需要的体能训练。功能性训练针对运动员来讲,是专项性的提高训练,而对于大众而言,最具有功能性的训 练则是走、跑、跳、蹲、推、拉等一系列的常规动作[5]。针对不同项目的体育课,设计出与其相结合相契合的
综合类大学为各个学院的学生开设体育选项课,称为公共体育课,是所有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必须修满的学分课程,也是学生们在大学期间不可缺少的重要课程的其中之一。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身需求、课程安排时间、课程上课场地等来选择自己需要的体育课程项目,当中主要包含极限飞盘、乒乓球、羽毛球、游泳、足球、花式跳绳、瑜伽、篮球、攀岩、排球、网球、户外拓展、健美操、休闲体育等项目。2002年8月出台的《全国普通高校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表示,普通高等院校的体育课程,无论是在指导思想上,还是上课的内容及方式上,都要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为目标。因此综合类大学都对体育课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进行了改革,更注重优化性、创新性及实用性,开始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方针,注重学生们存在的个体差异性。
现阶段各综合型的大学的体育选项课在大力开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场地的影响,教师的年纪偏高、开设的体育选项课程较为单一、课堂枯燥等,导致学生在选择某个项目上因出现了人数多而通过技能测试进行了淘汰筛选,使多数学生不得已更换了其他项目,而因此从心理上就产生了抗拒,对体育及项目不感兴趣、缺少了运动认知,很难满足学生锻炼的需求;体育场地的限制、设备及器材少、体育选项课班级人数过多,使课堂无法在相应的场地进行教学,影响了教学质量。林致诚在《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选修课的现状调研》中认为,我国高等院校在体育选项课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校为学生开办的体育课项目太单一太少,使学生在选择各个体育课项目上受到了限制和约束,并给予了一些针对性建议;将自俭在《对我校体育选修课现状的分析与改革设想》中提到了教师的专业能力不够导致体育教学中的内容和形式不符合规定。将自俭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监督机制,改变师资队伍的整体情况,改变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的认识,提高体育课的质量。
由此可见,根据以往的研究成果显示,当前各个高校扩大招生,大学生人数不断的增加,高校的体育课也受到了影响。体育课的各方面条件无法满足学生的当前需要[11],主要原因就在于学校场地受限、器材数量有限、教学形式不过新颖、师资力量缺失,加上教师年龄普遍偏高,一些示范动作无法做出正确、完整、规范的动作,使学生学习运动技能的积极性下降[12],在课堂教学内容中,体育教学形式过于传统老旧[13],教学内容不够创新,学生积极下降,无法使学生在运动技能上得到提高,致使身体素质下降[14],在进行一年一度的体质测试中成绩达不到标准,并且,成绩整体呈下降趋势,这些都是影响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
爆发力一般是指在很短的时间内能够产生很大的力量,我们在进行某一项运动时,例如短跑的起跑、跳远、拳击等一系列动作都是在非常快的节奏下并且伴随着爆发性来完成的。爆发力与速度密切相关,爆发力=速度×力量,如果速度非常慢,爆发力则也会很小,反之速度更快,爆发力则越强。在高校体育课程中,不但要科学的教授运动的常规动作,还要对下肢爆发力进行系统的训练,如腿部肌肉组织训练,包含臀大肌、臀中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等。还应包括对踝部关节、膝部关节、髋部关节、单腿力量以及双腿爆发力量交替性练习等,对大学生立定跳远测试成绩达标的提升非常重要,有着显著的效果。
人身体的下部分躯干区域的肌肉我们可以统一称呼为身体核心区,这些肌肉相互作用来为我们身体提供基本活动和支撑,因而使整个身体来进行运动。身体核心肌群主要包括腹直肌、腹斜肌、竖脊肌、下背肌、髋部屈肌。本质上来说,身体的核心就是人身体的中心、是一个人在运动、功能和耐久性方面的关键表现。需要一系列的力量、拉伸、平衡练习,使骨骼、肌肉和关节合理地协作。力量训练通常要求一组肌肉相互辅助完成一项双关节的运动。例如深蹲练习大多数人认为是下半身力量的练习,被广泛认为是一种腿部训练,然而它也用到了臀部肌肉、腿部肌肉和核心肌群。力量训练针对学校体育来讲,不注重肌肉有多发达,力量训练目的就是单纯的增加力量和肌力。
引体向上用来测量检验男大学生上肢力量,包括握力、肱二头肌、肩带以及背部肌群。在教学过程中应对男生上肢进行基本的常规动作训练,如推、拉练习;俯卧撑、腕关节稳定性练习等。
核心稳定性及力量训练对提升学生体质测试中仰卧起坐和引体向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协调性训练作为各项功能性训练中最难的一项其影响因素也有很多。协调性训练无论是针对竞技体育中的运动员还是大众体育及学校体育当中的人群来说,协调性训练能够完备的集成人身体绝大部分运动机制,协调性训练能够使学生做出一整套完整的训练动作,降低运动中的重心不稳等问题。协调性训练方法及动作较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设计出一套针对普通大学生协调性训练的方案,如交叉步、高抬腿、后踢腿等;还有上肢与下肢交替的协调性训练等。协调性训练在体质测试中立定跳远及50米跑的效果较为显著。
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其运动的表现能力与诸多原因有关,并且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功能性训练就要注意采用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依照大学生各有不同的体育运动表现技能及身体素质进行分组教学。既避免了运动损伤,又能提升身体素质,教师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来改善每位学生运动能力,如个人体态、关节及肌肉损伤的康复性训练等。
通过在知网和其他方面所收集的资料中发现,功能性训练更多的被应用到竞技体育当中,运动员则是主要被研究的人群,而对于其他人群,尤其是高校大学生来说所进行的研究少之甚少。
李胜红在某高校抽取了368名学生进行了对照组实验,分为两组,分别为传统组和实验组。传统组使用普通练习手段和方法;实验组加入了功能性训练进行练习,一学期之后学生的运动技能学习及身体素质训练进行对比两组之间差异。结果表明,800/1000米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四个项目成绩有着明显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顾碧威随机抽取116位非体专业大一新生,均为男性。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功能性训练与常规教学相结合,另一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学,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后再次进行体质测试,比较两组成绩。结果表明,立定跳远、50米、800/1000米跑成绩都有着明显的变化,对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及体质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陈尧在长春师范大学随机抽取60名非体育专业学生作为实验对象,经过16周系统训练后,仰卧起坐和立定跳远P值均小于0.01,结果表明,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与功能性训练有着显著的影响。
综上所述,通过功能性训练当中的心肺训练,包括扩胸运动、腹式呼吸、自重训练等对提高肺活量有着显著的效果;立定跳远项目与腿部力量及爆发力息息相关,在教学中发展腿部力量训练包括开合跳、原地纵跳、高抬腿跑等,对学生立定跳远成绩有显著的提高;引体向上则与上肢力量、握力有很大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让学生练习一些自重训练及握力,包括俯卧撑、波比跳、握力圈等,对男生引体向上的成绩会有很大提高;仰卧起坐为女生考核项目,在教学中,应与引体向上训练分成男女两组,仰卧起坐考察女生腹部力量,在练习过程中,对腹部力量较弱的同学,应采用两人一组辅助性的练习,并对仰卧起坐容易犯的错误,如双手抱头、腿部角度等进行纠正;50米跑则考验学生们的反应速度及爆发力,在课堂中,教师应结合立定跳远项目的训练方法,加上练习反应速度的训练,如站姿起跑练习、纵跳转身加速跑、高抬腿跑等训练;坐位体前屈是考察学生柔韧性的一项测试,在教学中教师在课前以及课堂结束后都要进行柔韧性练习,也可以拉伸运动为一节课,进行全身的肌肉拉伸训练;800及1000米跑则检验学生的耐力,在体育课堂中,教师应以慢跑800~1000作为课前热身运动,并每半个月或一个月为周期,对800~1000成绩进行测试,还要针对学生跑步时的错误动作进行纠正。功能性训练不单单在竞技运动当中有着显著效果,对大众健身尤其是学校体育也同样的具有很大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在高校体育课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的认知和乐趣,功能性训练作为提升学生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训练方法,在高校体育课中应逐步成为课堂教学内容,并以此来提高体质测试的成绩手段之一。
综上所述,把功能性训练融入到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中,对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有着很大的作用,并且会直接影响学生体质测试的成绩。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应对功能性训练的方法和应用策略进行细致的探讨和研究,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课堂教学和训练方案,与传统的体育教学相结合,以此来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并在体质测试中达到更高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