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的设计研究

2023-01-20 15:55:07王靖瑜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35期
关键词:实践性法治道德

王靖瑜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坚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开展教学活动,这样不仅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同时也能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需要。作业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只有不断创新作业形式,才能进一步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率。当前实践性作业设计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顺利开展。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的现状分析

首先是教师对实践性作业的重视不足。很多小学教师在布置道德与法治作业时,仍然以背诵或书面作业为主要形式,许多教师对实践性作业重视不够,甚至认为实践性作业会影响到学生的考试成绩,部分教师也认为在设计实践性作业时,会占用教师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且没有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由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时间比较紧张,所以有些教师通常会选择放弃布置实践性作业。[1]

其次是实践性作业评价形式比较单一。实践性作业的评价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缺少学生的参与,而且通常都是教师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为学生填写评语或打分,这种评价形式缺少一定的系统性,并且在评价中,主要以结果评价为主,缺少对学生实践过程的评价。

再次是学生缺少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所以在实践性作业实施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参与尤为重要。由于受到传统作业形式的影响,很多教师布置给学生的大多是书面作业或是口头作业,而实践性作业则需要动手动脑,所以学生会产生畏难心理。此外过往的教育教学管理中,由于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属于“副科”,一般不会出现在考试当中,这也导致多数学生缺少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的设计研究

其一,注重创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为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的有效设计提供保障。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与教育教学的不断深化改革,学生对于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也不断提升,因此教师要自觉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积极做到与时俱进,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2]

以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下称“教材”)一年级上册“吃饭有讲究”一课教学为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设计生动有趣的游戏,邀请班级中的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与蔬菜,并提前准备好相应的食物头饰。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别介绍自己所代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通过这种生动活泼的表演形式,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还能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更好的课堂教学样态。

其二,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应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认知能力与智力水平不够成熟。因此,教师在设计实践性作业时,需要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切入点,使作业设计更加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以教材四年级上册“这些事我来做”一课教学为例,这一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并懂得父母劳动的辛苦,主动为父母分担家务,学会感恩。在实际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同学洗碗的图片,并告诉学生对于生活中的这些事情,只要自己敢于尝试,动手去做,都能做得很好。其次,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叠衣服比赛,并制定详细的比赛规则:四人为一小组进行叠衣服比赛,获得小组第一名的学生参与最终决赛,决赛获胜者将获得表彰,通过比赛帮助学生学会将衣服叠得更快更好。比赛结束后,教师还要告知学生做家务不仅能减轻大人的负担,在自己动手劳动的过程中,还能获得成就感与幸福感。[3]最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与本课相关的实践性作业,如让学生在放学之后,尝试帮家长做一些诸如扫地、擦桌子以及叠被子等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还可以帮助家长揉揉肩膀,舒缓疲劳。

其三,注重完善评价体系,提高学生对实践性作业的重视程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学评价始终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因此,要有效提升学生对实践性作业的重视程度,教师就需要构建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最大程度地发挥实践性作业的积极作用。在具体评价过程中,教师既要时刻掌握学生实践性作业的完成情况,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表现,从创新意识与参与程度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更加全面的评价。与此同时,教师在评价中既要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影响力,又要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这样才能使评价过程更加客观公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以教材四年级上册的“变废为宝有妙招”一课教学为例,由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从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时期,学生经过前三年课程的学习后,对垃圾污染有了一定的直观感受,但对垃圾的危害性认识尚不足,也缺少垃圾分类与将垃圾变废为宝的意识。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向学生出示各种垃圾图片并提问:这些垃圾你都见过吗?你还见过哪些其他垃圾?遇到这些垃圾时该如何处理?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并在各组中推荐出一名学生代表,与全班学生分享交流讨论结果。最后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并逐一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客观评价学生的观点,鼓励学生积极勇敢地发言,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这一过程让学生学会垃圾分类,并充分发挥想象力探讨如何让垃圾变废为宝。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环保意识,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实践性作业的有效性。[4]

其四,立足于教学目标,合理设计实践性作业。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中,教学目标是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教师设计实践性作业的基础与前提。因此,为进一步提升实践性作业的效果,教师要立足教学目标,注重实践性作业的差异性。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所表现出的差异性更为明显,因此教师在设计实践性作业时,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接受能力,注重实践性作业设计形式的多样化,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发挥每一名学生的不同优势。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道德与法制课程的目标不仅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还要培养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最大程度地发挥实践性作业的作用,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实践性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十几岁(2021年24期)2021-11-18 02:18:40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 03:11:01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为何与何为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新闻前哨(2015年2期)2015-03-11 19: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