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华
统编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的设置是单元目标落实和课时目标达成的实践转化,是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部分。随着统编教材的广泛使用,用好课后习题,落实语文要素,突破学习重点,已成为一线教师的共识。课后习题中的“选做”内容是统编语文教材的创新,1~6年级一共编排了32 个选做题,其中低年级安排10 个,中年级安排12 个,高年级安排 10 个,从年段上来看比较均等。如何用好选做题,选做题的价值何在,怎样落实选做内容,值得一线语文教师探讨。
统编语文教材在1~6年级安排的选做题内容大多指向表达与交流、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等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低年级的10 个选做题内容主要指向学生生活,以说一说、演一演为主要形式,架起教材文本与学生生活之间的桥梁,比如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课后选做题“和同学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中年级的12个选做题,在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表达的同时,延伸至课外阅读、查阅搜集资料,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比如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课后选做题“课后收集中国的神话故事,读一读,然后讲给同学听”。高年级的10 个选做题内容安排与中年级类似,更加关注表达方法的迁移运用,比如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课后选做题“课文所写景致不多,却营造出美的氛围。仿照课文,用几句话写一写自己印象最深的某个景致”。
笔者认为课后选做题大致可以分为口语表达类、写作拓展类、阅读延伸类、剧情表演类、梳理探究类等类型。32 个选做题中,口语表达类有12 个,主要集中在低年级,比如二年级下册《找春天》中的选做题“你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仿照第4~7自然段或第8自然段说一说”和《寓言二则》中的选做题“生活中有类似“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的事例吗?和同学交流”。写作拓展类有9 个,涵盖了各年段,比如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中的“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可以选用下面的词语,仿照课文说一说”,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中的“你眼中的乡村景致是怎样的?用一段话写下来”,六年级上册《月光曲》中的“听一听自己喜爱的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想到的情景写下来”。阅读延伸类有5 个,梳理探究类有4 个,主要集中在中高年级,比如四年级上册学了《盘古开天地》之后,引导学生“课后收集中国的神话故事,读一读,然后讲给同学听”,打通了课内课外阅读的通道,激发了学生阅读类文的兴趣。再比如五年级下册学了《田忌赛马》后,布置学生搜集相关故事——“历史上有许多运用谋略取得胜利的故事,找一找相关资料和同学交流”。剧情表演类有2 个,分别出现在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和四年级下册《西门豹治邺》的课后习题中。
总体来看,课后选做题指向读、写、说的内容占了绝大多数,由此可以看出,课后选做题主要关注的语言实践活动是表达。有了对课后选做题内容编排特点的清晰认知,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选择教学策略时就有了思路和方向。
课后选做题的独特性在于一个“选”字,不仅给教师教学,而且给学生学习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体现了自主性和差异性的统一。统编教材在全国范围内使用,而各个地区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区域性差异;就班级学生来说,每个学生也有其独特性和发展的不均衡性,存在个体性差异。区域性差异和班级学情为教师选择选做题提供了弹性空间。《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也明确提出要“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1],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课后选做题内容的设计体现了“双减”理念,在课后习题的设置上既体现了统一要求,又兼顾了个性差异。
课后选做题在内容设计上,安排了相当一部分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语言活动。比如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安排的选做题:“剧本主要依靠人物对话来推动情节,刻画人物。在老师的指导下,试着根据‘阅读链接’中的剧本开头改编课文,并演一演这个故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要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明确提出“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2]3。选做题从内容上来看,更加关注语文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关注与学生实际生活结合,倡导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学习方式变革提供了可能性和方向性。
统编语文教材很多课后选做题的设计呼应了单元的语文元素,比如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目标是“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写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于是该单元第2 课《乡下人家》的选做题安排为“你眼中的乡村景致是怎样的?用一段话写下来”,呼应了单元语文要素中写作目标的落实。再比如五年级上册《将相和》的选做题“选一些词语或句子写在卡片上比一比,看谁能一眼看完卡片上的所有内容”,是对语文要素中阅读目标“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的回应。因此,我们在审视课后选做题的价值和意义时,应该从单元整体视角进行系统思考,把课后选做题作为课程核心素养落实的有效途径。
为了解统编语文教材课后选做题在课堂中的教学现状,笔者以问卷形式对三所学校的94位教师进行了调查。这三所学校包含了城区学校与乡村学校,也包含了大规模学校和中等规模学校,调查样本覆盖面广,数据真实可信。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选做题的意义和价值、选做题的教学频率及方式、选做题的教学对象。
从数据统计结果看,大部分教师对于课后选做题的意义和价值认识比较清晰,认为课后选做题的设置体现了单元要素的要求,指向了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丰富了作业形式,有利于变革课堂教学方式。虽然调查对象在价值判断上对课后选做题有较高的认同,达成了共识,但是也不难发现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偏差和差异,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点:
一是视而不见,从不教学。从调查结果来看,有2.13%的教师“只是关注,没有时间真正教学课后选做题”。反映了一部分教师虽然在思想上认识到了课后习题的重要性,但由于教学时间或者教学精力等因素忽略了选做题的存在,在教学中可能仅仅是一带而过。
二是随机安排,缺乏设计。调查发现,仅有31.91%的教师选择“作为教学设计的一部分精心设计,部分教学”,60.64%的教师选择“随机选择简单易操作的部分进行教学”。对比数据可以发现,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机性较大,存在“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现象。
三是等同“必做”,忽略差异。笔者认为,所谓“选做”可以从两个维度去理解:第一个维度是选做题的完成度,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情和单元整体设计考量,可做可不做,让教师有弹性设计的空间;第二个维度是选做题的学生参与度,并不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完成,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空间。然而调查结果表明,有77.66%的教师没有很好地理解“选做”的概念,把“选做”等同“必做”,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这无疑会增加部分学生的学业负担,与“双减”理念背道而驰。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不能把课后选做题与课堂教学割裂开来,而应在明确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的基础上,充分领会编者的意图,将课后选做题教学作为教学的一个环节精心设计,穿插到课堂教学中去。比如一年级下册《姓氏歌》,课后选做题安排了“说一说班里的同学都有哪些姓”。低年级倡导在生活中识字,通过多种途径识字,这道选做题契合了学生的生活,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可以安排在导入环节,上课伊始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亲切谈话,顺势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比如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将“仿照课文,用几句话写一写自己印象最深的某个景致”作为课后选做题。这道选做题属于写作拓展类,也可以说是迁移表达类。统编教材在编排上高度体现了“读写融合”的理念,这道选做题的安排也呼应了单元表达的目标“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教学中可以将这道选做题设计成课堂中的练笔环节,学习了一两个自然段后,让学生自由选择仿照第一或第二自然段的写法进行仿写迁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要合理安排不同类型作业的比例,增强作业的可选择性,除写字、阅读、日记、习作等作业外,还应紧密结合课堂所学,关注学生校内外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设计主题考察、跨媒介创意表达等多种类型的作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学习的能力”[2]48。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和“双减”政策的落实,教师更加关注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的设计,作业设计得到了空前的重视。课后习题的内容尤其值得教师关注,因为它是教学目标得以落实的有效载体,体现了编者的编排意图,课后选做题也是如此。课后选做题类型众多、内容丰富,除了可以融入课堂教学,更可以作为课后实践类的作业加以拓展,为教师提升作业设计能力提供帮助。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课后选做题安排了改编剧本和课本剧表演;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安排了探究类的课后选做题,要求查找相关资料,梳理我国古代取得的重要科技成就并和同学交流。这些课后选做题都有很强的实践性,契合了新课标跨学科学习的理念,让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参与到此类作业中来,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应该“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等相关经验,增强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2]48,课后选做题中有相当一部分彰显了这一理念。围绕选做内容我们可以设计更为丰富的言语实践活动,用项目式学习的方式推进。比如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的课后选做题“家乡哪个季节最美?为什么?写一段话和同学交流”,用语文的方式引导学生关心家乡,热爱家乡。我们可以将其设计成“我为家乡美景代言”的活动,用一课时的时间请学生展示汇报,通过语言文字、图片视频来展示家乡的季节之美。再比如六年级上册《月光曲》课后选做题“听一听自己喜爱的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想到的情景写下来”,则关注了学生日常的兴趣爱好。这一选做内容可以以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方式来推进,核心任务是“我最喜爱的音乐推介会”,通过“我爱的音乐我了解”“音乐欣赏我能行”“音乐推介我会写”“我爱的音乐我推介”等活动,从学生搜集音乐资料,到向音乐老师请教音乐欣赏的方法,到语文课堂上学习音乐推介词的写法,最后完整呈现一场音乐推介会。这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统编语文教材课后选做题是教材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与阅读课文、语文园地、交流平台、习作等构成了有机的整体。教师要应用好课后选做题,尊重学生个性选择的权利,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开辟更为广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