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嘉希 陈慧 曹璐 朱冠辰
良性前列腺增生为泌尿外科临床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即发生于前列腺中的良性病变,通过手术治疗可有效切除病变组织,防止疾病进展[1]。尽管手术治疗可改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病情,但手术具有创伤性,易使患者身心产生强烈应激,对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要求较高,且术后存在并发症发生风险,影响术后康复,因此需加强围术期护理[2-3]。当前,临床关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多以常规方案进行,难以满足患者的综合性、快速性康复需求,效果有限[4]。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护理以循证医学理论作为基础,应用于患者围术期中,可有效缓解手术应激反应,提升手术安全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5]。近年来,本院将基于ERAS理念的护理应用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围术期中,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选择2019年6月—2021年6月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手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条件:符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手册:2014版》中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相关标准[6];具有手术指征,于本院行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且手术由同一组医师操作;年龄18~80岁;语言能力、读写能力、听力水平、意识状态、智力水平均正常。排除条件: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或严重性高血压、糖尿病;合并膀胱癌或前列腺癌;曾接受前列腺手术;合并膀胱颈挛缩或尿道狭窄;合并心、肝、肾脏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存在麻醉禁忌或无法耐受手术;合并精神障碍。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年龄50~76岁,平均68.81±3.09岁;病程1~7年,平均4.51±0.39年;前列腺体积41~109 cm3,平均62.71±11.35 cm3;增生程度:Ⅰ度增生13例,Ⅱ度增生22例,Ⅲ度增生5例。观察组年龄51~79岁,平均68.96±3.13岁;病程1~8年,平均4.55±0.42年;前列腺体积40~107 cm3,平均62.68±11.28 cm3;增生程度:Ⅰ度增生15例,Ⅱ度增生21例,Ⅲ度增生4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前列腺体积及增生程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对象知晓本次研究内容,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照组围术期予以常规护理,即术前客观评估患者病情状况,简要介绍疾病知识、手术知识、配合方法与自我护理重点内容等,加强心理疏导,术后观察生命体征,遵医嘱予以用药指导及饮食指导,积极预防并发症,指导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于此基础上围术期予以基于ERAS理念的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术前:首先,通过PPT、健康手册、视频及音频等形式向患者详细介绍疾病、手术相关知识,强调围术期护理重点及注意事项,说明自我护理的具体内容,演示并指导进行操作。其次,结合患者情绪状况、个性特征予以心理疏导,加强护患沟通,引导患者合理抒发情绪,予以鼓励及支持,强调手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增强治愈信心。再次,术前6 h时,予以进食纤维素含量低、高碳水化合物类食品;术前2 h时,予以饮用400 ml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饮料,术前对会阴部、两侧腹股沟区进行常规备皮,指导患者进行床上如厕、深呼吸及憋气练习。最后,密切监测患者病情状况,予以碘过敏试验,详细询问过敏史,常规放置导尿管。
(2)术中:协助患者调整体位,加强心电监护与保暖干预,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手术医师,并配合处理,将补液量控制在1500 ml内。
(3)术后:待患者清醒后,予以饮水,鼓励其食用纤维素、蛋白质含量较高的流质食品,确定未出现任何不适感后,过渡至全量流食及半流食。膀胱冲洗时,将冲洗液温度加温至36~37℃,密切观察导尿管情况,确保处于通畅状态,予以定期更换,避免折损、挤压,同时对患者尿液颜色进行监测。对于病变组织切除量不足30 g者,术后1~2 d时将尿管拔除;切除量30 g及以上者,于术后3 d时将尿管拔除。此外,待患者清醒后,及时指导其展开床上运动,定期翻身,予以膀胱持续冲洗,以恒温器将冲洗液温度控制在36~37℃,结合冲出液的颜色情况对冲洗时间、速度进行合理调整。
(1)术后康复指标:包括术后首次进食、首次肛门排气、首次下床、尿管留置、膀胱冲洗及住院时间。
(2)临床症状:术前、拔除尿管后第2天,以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对两组下尿路症状进行评估,标准为:轻度症状IPSS评分≤7分,中度8~19分,重度20~35分[7]。
(3)最大尿流率(Qmax):术前、拔除尿管后第2天检测,结果超过15 ml/s时,表明膀胱逼尿肌的功能处于正常水平[8]。
(4)自我护理能力:护理干预前后,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对两组自我护理能力作综合评估,该量表包括健康知识(14个条目)、自护技能(12个条目)、自我概念(9个条目)、自我责任(8个条目)4个维度共43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0~4分5级评分法,量表总分0~172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水平越高[9]。
(5)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压力性损伤、继发性出血、尿失禁、尿路感染、尿道狭窄、膀胱痉挛等。
采取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围术期予以基于ERAS理念的护理后,观察组术后首次进食、首次肛门排气、首次下床、尿管留置、膀胱冲洗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指标的比较
IPSS评分和Qmax可以反映患者临床症状的程度。术前,两组患者IPSS评分和Qmax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除尿管后第2天时,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其中IPSS评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而Qmax则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IPSS评分和Qmax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有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分)
围术期予以基于ERAS理念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良性前列腺增生是一种以老年男性为主要发生对象的常见病症,以进行性排尿困难、尿频、尿急及排尿不尽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为临床治疗该疾病的一种微创术式,在出血量少、手术操作时间短及创伤性小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然而受年龄、疾病、手术并发症等因素影响,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康复期偏长,对护理工作的要求明显升高[10-11]。研究表明,加强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围术期专业护理可有效改善预后水平,促进患者康复,然而常规护理工作效果有待提升[12]。因此,研究适合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案成为课题研究重点。
基于ERAS理念的护理是以促进患者康复为出发点,于围术期实施循证医学证据明确表明存在有效性的优化处理方案,通过缓解患者身心创伤性与应激程度,从而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13-14]。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首次进食、首次肛门排气、首次下床、尿管留置、膀胱冲洗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拔除尿管后第2天,观察组患者的IPSS评分低于对照组,而Qmax则高于对照组,提示基于ERAS理念的护理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有助于改善术后康复指标、临床症状。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围术期加强ERAS理念的护理,通过缩短患者术前、术后的禁食与禁饮时间,减少分解代谢效应,缓解手术应激程度,对胃肠道产生刺激作用,促进其蠕动功能恢复,缩短进食时间与排气时间[15]。不仅如此,通过术前进行床上如厕、深呼吸及憋气练习,为患者术后早期展开康复运动创造有利条件,有助于缩短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并根据患者情况及时拔除尿管,缩短膀胱冲洗时间,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预后水平,缓解临床症状。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的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提示基于ERAS理念的护理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可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围术期加强ERAS理念护理,通过向患者介绍围术期的自我护理内容,增强患者认知及自我护理技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促进患者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积极参与至护理工作中,增强其自我控制能力,提高自我护理水平。通过加强基于ERAS理念的护理,合理控制冲洗液温度,协助患者翻身,加强导尿管护理干预,予以及时更换及拔除,促进患者术后及时恢复,有助于提升手术安全性,有效预防并发症。
综上所述,基于ERAS理念的护理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有助于改善其术后康复指标、临床症状,并且促进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安全性进一步提高。本研究存在病例数少、病例选择性偏倚、观察指标少、观察时间短等诸多不足,后期需开展多中心研究,以客观评价基于ERAS理念的护理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