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 烨,穆荣兵,程 琳,王越峰(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6)
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当今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审美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了许多变化。如今市面上的汉兵马俑IP形象数量较少,现有的汉兵马俑IP形象也较为简单、落后。将汉兵马俑形象与“萌态”相结合进行再创作,形象生动有趣,易受大众欢迎并得到传播。这也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和补充,能使大众更加直接、明了地接触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我国现代艺术设计之道路奉献微薄之力。
1.徐州汉兵马俑概述
徐州汉兵马俑位于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狮子山,其全名为狮子山西汉彩绘兵马俑,为汉朝西汉第三代楚王刘戊的墓葬。1984年,徐州市一砖瓦厂在无意中发现了一些小人偶,考古学家王恺经过专业的推断,认为其是汉代的兵马俑。由此,汉兵马俑重见天日。
汉代社会“事死如生”。在汉代,人们普遍认为,人在肉体死亡后,精神还会在其他的地方继续生活。因此,在人的生命中,生前所能享受的一切物质和精神,也会被带到另外一个世界中继续享用。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那些拥有强大军队的君王和将领们,自然希望自己死后也能够继续延续辉煌和荣耀,由此产生了汉代兵马俑。汉代兵马俑体现的历史和文化是繁荣的西汉文明存在过的有力证明,其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两汉文化看徐州”,但要是说写实题材,秦兵马俑则表现出一种更为刚劲有力、豪迈壮阔的美感,而汉兵马俑在其发展的基础上,从写实过渡为写意,并没有特别强调准确的人物线条比例,而是着重于人的心理、心灵和精神面貌。楚国工匠在兵马俑的雕刻技术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升华,开创了写意雕刻艺术的先河。
2.徐州汉兵马俑类型
徐州的狮子山楚王墓共有六个兵马俑坑,发现了4 800多件西汉时代的彩色兵马俑。汉兵马俑种类大约有十余种。其数量之多,规模宏大,实数罕见。这些兵马俑是楚国开国之后的兵马俑。狮子山兵马俑的出土,为我们对兵马俑的出土,兵俑的装备和结构,骑兵、车兵的组织及使用等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陶俑群反映了西汉初期徐州地区楚国军队的整体武装构成的全面编制,其中既有文武百官,也有手持武器的士兵,如持长械俑、弓弩手俑、发辫俑等。这对了解中国古代军事史有很大的价值。经调查,本文重点介绍以下五种有代表性的汉兵马俑(表1)。
表1 汉兵马俑种类及特点
1.反映当时的生活状态
(1)汉俑服饰。
徐州狮子山发现的汉兵马俑服饰均为曲裾深衣。曲裾深衣是秦汉时期所盛行的装饰,同时也是西汉国力强盛的生动写照。其中,汉兵马俑的服饰可以反映当时的生活状态。
军吏俑是这批陶俑中的精品之一。这类陶俑体格魁梧,身材高大,身上着有一件宽大的袍子,头上戴着一个扁平的头盔,盔带系于脸下。抱拳防守,腰间佩剑,威严庄重,人物体态丰腴,饱满雄浑。身上穿着三层服饰,最外层为宽袍长袖,后摆及地。服饰整体来说较为简约宽松,富有层次感。
徐州汉俑中数量最多的为站立俑。其散布广泛,各坑中均出,而且品种很多,有头戴坪顶盔者,有饰发髻者,亦有挽发髻者。衣着形式相当复杂,既有穿着双重深衣外罩交领的右衽衣者,又有内穿着圆领襦外罩短袖甲衣者,有内着深袖外罩长甲衣者,也有着宽袖战袍者。
在服饰上受楚俗的影响较多。徐州汉兵马俑中的许多兵俑作楚式深衣。服饰多以曲裾深衣式为主,深色军服是西汉时期普遍盛行的服装样式,至今还能从汉画像、帛画中看到实例。《礼记》的《深衣篇》中详细地记载了这样的穿衣风格:“可以为文,可以为武,可以摈相,可以治军旅”。这些服装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有一种向后交掩的曲裾。总地来说,这些兵马俑一方面继承了秦俑的制作工艺,另一方面,又继承或部分继承了楚文化的风格。这些精良的服饰,也客观地反映出西汉楚国经济繁荣、五业聚兴的繁盛景象。
(2)汉俑发饰。
史书记载,汉代的兵役制度规定,年满十八至五十五岁的成年男子,必须服两年兵役。如此,部队由各个年龄段的士兵组成,可以说是老、中、青三者的有机融合,徐州狮子山汉兵马俑有三种发饰造型,分别对应三个不同年龄阶段的士兵形象。发饰多为红布束于头顶。可以看出当时汉代注重军事,国家强盛。
2.艺术表现
(1)汉俑人物姿态。
徐州狮子山汉兵马俑在人物姿态上颇有特色,工匠们在对俑的姿态上采用了夸张的手法。比如站立的兵马俑——步兵俑,膝盖从正面看是膝盖,后面同样的地方,则是臀部。步兵俑的腿有8厘米长,只有身长的1/6,但是它的脚和腿都有8厘米。运用这样变化和夸张的手法,不但没有减弱它的美感,反而使它具有深厚的艺术魅力。这种趣味和感染力是由整体表现出来的,从个体的造型到整体的把握,更多的是强调整体的形态,注重整体的效果。站在俑坑面前,我们会忽视个别“不和谐”的细微之处,但却能切身体会到军容整洁有序的士兵们正在朝我们“走”来。
(2)汉俑精神面貌。
汉兵马俑的外貌并不拘泥于是否高度逼真,也不需要精确的线条比例,匠人试图用最简洁的技法来表现人物的神韵,它不需要繁缛修饰与雕刻,更注重人物的精神世界与心理活动。形态简洁明快、轮廓分明、姿态优美、情感丰富。这些兵马俑面部或俯或仰,或偏或正,有的仰面朝天,有的仰天长啸,有的垂首叹息,还有的侧着身子哭泣,形形色色,各不相同,其艺术表现力之强,技法之精妙独到,令人叹为观止。陶俑脸上的神情大多是忧郁的,这是他们出于保护、守卫主人的原因,同时也是这些兵马俑被雕刻的主旨。匠人通过陶俑的眼睛、眉毛、鼻子等细微的变化,刻画出了生动的人物以及丰富的内心活动,使人不禁赞叹技艺之高超。
(3)汉俑表现的艺术手法。
汉兵马俑在艺术手法上,采用写意的手法。其重在传神、线条流畅、形体自由洒脱。大多用彩绘衬托盔甲服装,脸部多呈“瓜子”状,上宽下窄,这是汉代男性身体健美的特点。采用此手法的原因与当时的背景密不可分。西汉前期,统治者总结了秦王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并从两个方面对其政策进行了调整。一方面是废除秦朝的专制统治,实行“与民休息”;另一方面,则是要改变秦朝的权力完全集中在中央的情况,进而加强地方权力,实现地方分权的“郡国并行制”,以加强汉朝在全国的统治。汉惠帝至汉景帝,都始终信奉道家“清静无为”的思想,并将其运用于艺术之中,形成了一种简约、雅致、朴素、恬淡的独特魅力。徐州狮子山的汉代兵马俑是楚王刘戊的随葬品。因为主人是属于中央王朝的一位诸侯王,他军队的数量和规模都很有限,但是楚国文化底蕴深厚,是一个文化和艺术发达的国家,这为狮子山汉兵马俑的出土提供了重要的文化依据和良好的文化基础,因此,尽管狮子山的汉兵俑无论从气势还是规模上都无法与秦俑相比,但是它的艺术表现却是毫不逊色的。汉兵马俑的身高不到50厘米,但巧就巧在“小”上。和临潼秦始皇陵的兵马俑相比,汉兵马俑的身材要矮小一些,没有那种凶悍狞厉的气势。但是这些“小人儿”就环在你的腿下,在你的注视下欢快地张望着,绝对不会给你带来压力。也许,只有亲眼看到这些像玩具人偶一样的军骑武士,才能体会到战神的威猛是多么滑稽,而宝贵的和平唾手可得。这就是汉兵马俑在艺术审美原理上超过秦俑的精妙之处。
优秀的IP形象塑造必须经得起时光的检验。紧随时尚趋势,创造出风格独特且具有独特标志性的人物形象。汉兵马俑对其形象的刻画,不像秦兵马俑似的如此写实如此严谨,也不注意人物曲线的大小是否正确,而是着眼于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此外,汉兵马俑也透露着浪漫主义精神与人文情怀,从侧面体现了当时中国人民思想与文化已经获得了相当的解放。所以在设计IP形象时,整体采用了简化手法,注重人物的表情和姿态,不过分追求人物的形态和比例。
经调查,汉兵马俑的服饰细腻,人物面部朴素但不失细节。在设计“萌态”汉兵马俑IP形象时,面部的形象保留了汉兵马俑原本的简洁风格,没有过多的装饰;注重面部的神态,用最少的线条表达人物的神韵。在服饰上增加细节,参考汉兵马俑自身的服饰以及本身的色彩。这样的对比,显得人物整体生动有趣。
此字体以“萌态”二字为基础,运用卡通化的风格,在字体上进行变形调整,在此字体上加以修饰,用平板绘制出大概的形态。在色彩方面,通过实地调研,笔者发现汉兵马俑留存的色彩较少,只发现棕色与红色两种。其他色彩经过文献调查发现汉兵马俑全部施有彩绘,但由于年代久远、埋葬方法不当,加之土质粘性大,又被腐蚀,所以无法判断。运用的颜色为从汉俑上提取出来的深棕色(R69,G45,B34)和暗红色(R176,G7,B14),最后加以调整,用矢量图表现(图1)。
图1 “萌态”文字设计
IP形象设计的表达形式能使汉兵马俑文化更通俗易懂,同时给人更深刻的印象,增加汉兵马俑文化的乐趣,增添趣味性,这样观众才能充分了解汉兵马俑文化的魅力。
本文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设计。
1.汉俑神态
对于汉俑神态,首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汉俑,之后观察每一个汉俑的神态表情,进行汉俑面部的描摹,再观察其特点,对特点进行艺术化处理,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人物的性格,使之生动有趣。
2.汉俑服饰
汉俑服饰的选取参考了汉兵马俑本身服饰的纹样,但由于年代久远,需参考汉代的服饰风格,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每一个人物进行考量,为每个人物选择相匹配的服饰,增加汉代的纹样,最后经行艺术化处理。服饰的配色参考汉俑原本的色彩——棕色与红色,尽可能保留汉俑的艺术特色。
3.汉俑动态
每一个汉俑出土时都有各自的姿势,运用原本的姿势,在此基础上尽可能的不改变原有姿势,增加徐州特色美食,使每一个人物生动有趣,人们更易于接受。
经过考虑,着重在人物的服饰上进行改良,融入汉代纹样、汉文化特色以及色彩。神态表情上同样进行了丰富,增加了各式各样的表情。在保留汉兵马俑原本的姿势下,巧妙地结合徐州美食,分别在每一个人物上增加了徐州地锅鸡(跪坐俑)、徐州把子肉(持器俑)、徐州烧饼(骑兵俑)、徐州辣椒(骑兵俑)以及徐州烧烤(盔甲俑)。这些都是徐州特有的食品,这些元素的融入,可以引起人们的共鸣,使之感到亲切。最后在此基础上,新增了一个人物——楚王,最终形成图中形象(图2)。
图2 汉兵马俑“萌态”IP形象设计
文化衍生品十分重要。传统文化衍生品服务是指参观者通过对文化接受后的物质转移与精神寄托,并通过文化延伸性服务进行传统文明的宣传教育。如今,传统文化的衍生产品市场丰富多元、竞争加剧,唯有独创的文化衍生品才能助力文化的有效传播,并能够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本文将专门为汉兵马俑文化衍生品制定一系列设计策略,以实现它与其他文化衍生品的差异性,并通过设计实践论证自己的观点。
汉兵马俑及其文化衍生产品在面向市场之时,还必须面向各个阶段的旅游者,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在保存历史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凸显汉朝的历史人文内容和地方的文化特色,借助徐州特有历史人文元素,对汉俑的艺术元素进行提取,并和现代的创作理念相结合,完成文化衍生品的实物制作才是可行的途径。旅行中所选购的纪念品自身并不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必需品,因此旅游者在选择此类产品的时候,由于具有随意性以及比较大的特殊性,其价值也并不高。而且大多数纪念品自身还具备了耗能小并且加工艺术性较强等优点,因此有利于大规模商品生产。
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设计出如下衍生品:鼠标垫、短袖、枕头、纸胶带、钥匙扣和勋章等(图3)。文化衍生品采用了重复、对称、少即是多的设计手法及理念。所有的周边产品均用了绿色环保可回收材料,低碳环保。文化衍生品也能很好地展现汉兵马俑文化。
图3 “萌偶”衍生品
综上所述,狮子山楚王陵西汉兵马俑造型生动精巧、技艺精湛,本文以徐州市狮子山楚王陵出土的西汉兵马俑为例,从社会、历史、经济、政治经济文化背景、艺术欣赏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对此有了比较整体的认识,对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提升徐州市的文化影响力,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此外,在当前中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对促进汉兵马俑文化的发展、有效宣传历史文化、塑造地方文化自信等产生了良好影响,也可以给当地人民生活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