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龙 温才旺 凌曦
反复下呼吸道感染(RLRTI)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是指患儿1 年中下呼吸道感染超过正常平均水平。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患儿年龄有关,2 岁及以下儿童1 年超过3 次,3 岁以上儿童一年超过2 次即可诊断为反复下呼吸道感染[1-3]。引起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很多,其中肺炎支原体最为常见。导致患儿反复感染的病因很多,若不及时治疗,则有可能进一步发展导致患儿哮喘、心肌炎、肾炎等严重疾病,进而影响患儿正常生长发育[4-5]。而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也导致耐药菌株逐渐增多,临床疗效降低。笔者尝试应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反复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以期为发现治疗该病更有效的方法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6 月-2021 年3 月韶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 例反复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纳入标准:(1)符合文献[6]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制订的有关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2)实验室检查反复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为阳性;(3)既往用头孢类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4)无肺部肿瘤、肺部畸形等疾病;(5)无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排除标准:(1)认知功能缺陷;(2)治疗依从性差。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儿分为单一用药组和联合用药组,每组40 例。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儿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患儿在入院后均给予止咳化痰、退热等常规治疗措施和对症治疗。单一用药组患儿行阿奇霉素治疗。首先按照10 mg/(kg·d)的剂量将阿奇霉素(生产厂家: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40073,规格:0.5 g/支)溶于5%的葡萄糖溶液250 mL 中静脉滴注,阿奇霉素用量不超过500 mg/d,1 次/d,连用3 d,然后停止用药4 d,7 d 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改为口服药物。口服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生产厂家: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60112,规格:0.1 g)的剂量为10 mg/(kg·d),用3 d 停4 d。联合用药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生产厂家:Pfizer Manufacturing Belgium NV,批准文号:注册证号H20080284,规格:40 mg/支),按照1 mg/kg 的剂量静脉滴注,连用3 d。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疗效评价。以一个疗程结果来进行评价。显效:患儿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均恢复正常;有效:患儿临床症状出现较大程度缓解,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无效:患儿基本无变化[7]。总有效=显效+有效。(2)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时间,包括退热(体温<37.3 ℃)时间、咳嗽、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3)采集两组患儿空腹静脉血3 mL,酶联免疫法测定患儿炎症因子,包括C 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和白介素-6(IL-6)。(4)随访1 年统计两组患儿因下呼吸道感染再入院率。(5)比较两组患儿用药期间腹泻、呕吐、皮疹和瘙痒等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 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单一用药组男25 例,女15 例;年龄2~9 岁,平均(4.86±0.93)岁;其中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6 例,支气管炎17 例,其他7 例。联合用药组男23 例,女17 例;年龄2~9 岁,平均(5.06±0.89)岁;其中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7 例,支气管炎17 例,其他6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单一用药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0.00%,低于联合用药组患儿的90.00%(χ2=5.000,P=0.02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3 两组症状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单一用药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咳嗽和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比联合用药组长(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症状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d,()]
表2 两组症状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d,()]
2.4 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炎症因子CRP、SAA 和IL-6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RP、SAA 和IL-6 均低于治疗前,联合用药组均低于单一用药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表3 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P<0.05。
2.5 两组随访1 年再入院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儿随访1 年后联合用药组患儿再入院发生率为2.50%(1/40),低于单一用药组患儿的20.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7,P<0.05)。
2.6 两组用药安全性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92,P=0.531),见表4。
表4 两组用药安全性比较[例(%)]
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的儿科疾病,尽管该病受到临床医生和患儿家属的高度重视,但其仍然是造成发展中国家儿童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关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机制目前仍然不十分明确,但研究者们倾向于该病是由多种病因综合作用而引发的,比如患儿免疫力相对低下,同时患有基础性疾病,缺乏微量元素及受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等等[8]。尽管如此,临床医师发现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经常合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细菌或病毒感染[9-10]。临床上主要治疗措施依旧是应用抗生素治疗,但抗生素的滥用及疗程不充分等不合理应用一方面导致耐药菌株的不断产生,另一方面导致患儿治疗不充分,一旦抵抗力下降或环境因素改变可能会导致病原体再次侵袭患儿。近年来,随着血清学检查的不断发展和抗生素的规范使用要求,临床医师发现,很多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为阳性,提示除了病毒和细菌外,肺炎支原体也是导致患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11-12]。
肺炎支原体是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一种病原微生物,其结构简单,无细胞壁,主要经过飞沫传染,一旦感染,其潜伏期相对较长,长达14~21 d。小儿呼吸道解剖结构相对较为特殊,故一旦感染肺炎支原体,则很难清除掉,加上小儿本身免疫功能较为低下,各器官、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故很容易引发哮喘、心肌炎等严重疾病,影响患儿生长发育[13-15]。此外,当机体感染肺炎支原体时,炎症因子释放增加,可使呼吸道产生慢性炎症反应,气道高反应性增加,导致病程迁延不愈。
阿奇霉素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药物,它属于第三代大环内酯类药物,其可以通过和肺炎支原体上部分核糖体的特殊靶位或蛋白质结合来干扰mRNA 的位移,进而达到肺炎支原体核酸和蛋白形成的目的,阻断肺炎支原体感染。此外,阿奇霉素还具有起效快、抗菌能力强、药物利用度高等优点[16-18]。尽管如此,临床上长期对阿奇霉素的广泛应用也导致了耐药性的出现,单一用药效果降低,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糖皮质激素应用于治疗儿童呼吸道疾病由来已久,早在1950 年就有人发现糖皮质激素通过全身或局部的方式治疗儿童呼吸道疾病疗效确切。糖皮质激素是通过与细胞质内的激素受体结合而形成复合物来发挥生物学效应的,其主要是通过复合物与细胞核内特殊的DNA序列来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及炎症蛋白的产生,此外,糖皮质激素也可以直接促进炎症细胞的凋亡[19-21]。本研究中,笔者应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结果显示,单一用药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0.00%,远远低于联合用药组患儿的90.00%(P<0.05);单一用药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咳嗽和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比联合用药组长(P<0.05);联合用药组患儿在治疗结束后的血清炎症因子CRP、SAA 和IL-6 均低于治疗前和单一用药组治疗后(P<0.05)。说明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反复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优于单一用药。其原因在于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作为中效糖皮质激素,不仅可以遏制白细胞、巨噬细胞等炎症细胞的聚集,避免炎症因子的聚集和大量释放,减轻病变部位的损失,促进炎症因子的吸收,进而形成良性循环,而且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还可以直接作用于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降低机体对病原菌的敏感性。本研究结果还显示,随访1 年后联合用药组患儿再入院发生率显著低于单一用药组患儿(P<0.05);两组患儿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阿奇霉素可以发挥协同作用,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降低患儿再入院发生率。
综上所述,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小儿反复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可有效减轻血清炎症因子反应,缩短治疗时间,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再入院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