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志春 梁汉英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为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化疗是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法,由于化疗会引起相关不良反应,因此需给予护理干预。常规护理管理中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等级划分和责任明确,协同完成患者的住院护理内容。调查显示,化疗过程中除恶心呕吐、便秘等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外还普遍存在疲乏和焦虑抑郁症状[1]。而常规护理模式的重点在疾病的治疗,即以“疾病为核心”进行护理,忽略了患者心理态度对预后的影响,相关护理制度不够完善,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不理想[2]。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罗森塔尔效应(Rosenthal effect,RE)理论在护理领域开展逐渐增多,其也称“人际期望效应”,指通过赞美、鼓励、认同等积极心理暗示调动患者内在的积极性,以提升其面对疾病的自我效能[3]。RE 已被证实能缓解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4]。基于RE 的护理干预应用在MM 患者中,或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疲乏和不良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基于此,本研究将探讨基于RE 的护理干预应用于MM 患者的效果,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1 月-2022 年1 月于福建省立医院血液康复科接受治疗的140 例MM 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根据文献[5]诊断为MM,接受化疗;视听功能正常;生活能自理。排除标准:伴有其他器官功能障碍;长期营养不良;骨髓移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 组和O 组,各70 例。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C 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1)根据本科室护理人员的组成划分等级,分为主管护师、护师、护士三级,分为三个小组,每个小组里面需包含不同等级的护理人员。(2)明确各级护理责任:本科室病区分为三个,由三个护理小组分别负责管理,主管护师负责患者的全程护理管理,护士负责配合护师完成护理工作。(3)管理前培训:护士采取集中授课模式,学习MM 相关的理论知识和疾病护理实操教学,如化疗护理及不良反应预防;护师重点学习“化疗不良反应”“患者病情紧急护理”等内容。O 组:在C 组基础上实施基于RE 的护理干预。(1)护理人员培训。邀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对本科室护理人员进行RE 培训,目的是指导护理方案的进行、帮助护理人员掌握相关流程和操作。(2)对患者实施干预。①患者入院后接受RE 干预,1 次/d,30 min/次。先通过与家属沟通了解患者的情绪、心理需求、性格等,再与患者进行深度沟通,制订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方法。如鼓励同病房内的患者相互沟通和分享,悬挂鼓励性标语,以在病房内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②传递内化与期望:在患者情绪管理中融入RE 理念,着重强化患者对MM 的认知。通过讲解该病的最新研究进展、治疗方案、预后情况等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③行动与感触:聆听患者需求,营造抒发不良情绪的氛围,沟通过程中同时利用非语言交流(如眼神鼓励、肢体接触)给予患者鼓励;也可为患者进行肢体按摩、肌肉放松训练改善机体的紧绷状态,让患者感知在放松训练前后的情绪变化,给予患者鼓励和肯定。④信息反馈:于患者出院前加强健康指导,让患者和家属学习院外机体状况自我监测方法,并提供饮食指导、睡眠指导、运动干预等内容,利用微信平台进行随访管理,定期通知患者复查。所有患者均干预及观察三个化疗周期。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1)疲乏状态:于干预前、干预后,采用简易疲乏量表(BFI)评价,该量表共0~10 分,得分越高表示疲乏程度越重[6]。(2)心理状态:于干预前、干预后,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价患者非精神病性焦虑、抑郁症状。焦虑、抑郁得分范围均在0~21 分,得分与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严重程度呈正相关[7]。(3)生命质量:于干预前、干预后,采用癌症患者生活功能指标(FLIC)量表评价。该量表包括了躯体良好和能力(9 个条目)、心理良好(6 个条目)、因癌造成的艰难(3 个条目)、社会良好(2 个条目)、恶心(2 个条目),每个条目1~7 分,满分154 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差[8]。(4)化疗不良反应:统计患者在观察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不适、骨髓抑制、肝功能受损、肾功能受损、口腔溃疡。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描述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用率(%)描述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基线资料对比 C 组男42 例,女28 例;年龄38~62 岁,平均(48.16±8.20)岁;疾病分期:Ⅰ期20 例,Ⅱ期35 例,Ⅲ期15 例。O 组男38 例,女32 例;年龄36~60 岁,平均(48.30±7.50)岁;疾病分期:Ⅰ期17 例,Ⅱ期37 例,Ⅲ期16 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疲乏、焦虑、抑郁状态对比 干预前,两组简易疲乏量表、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简易疲乏量表、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O 组均低于C 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疲乏、焦虑、抑郁状态对比[分,()]
表1 两组疲乏、焦虑、抑郁状态对比[分,()]
*与干预前比较,P<0.05。
2.3 两组生命质量对比 干预前,两组FLIC 量表各领域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O 组FLIC 量表各领域得分及总分均低于治疗前,C 组社会良好及恶心得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干预后,两组社会良好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O 组其余的4 个领域得分及总分均低于C 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命质量对比[分,()]
表2 两组生命质量对比[分,()]
*与干预前比较,P<0.05。
2.4 两组化疗不良反应对比 O 组不良反应发生 率(11.43%)低 于C 组(24.29%)(χ2=3.944,P=0.048),见表3。
表3 两组化疗不良反应对比[例(%)]
MM 化疗的效果显著,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但化疗伴随的不良反应可加重患者的机体疼痛,使得生存质量严重下降[9-10]。现临床实施的常规管理依据护理人员的能力、学历、经验进行分级管理患者,其优势在于可让患者接受针对性且专业的护理,局限在于护士仅遵照医嘱开展护理活动,缺乏针对不同患者对护理内容进行转化和优化,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欠佳[11-12]。进一步优化护理质量是临床关注的重点。RE 利用积极心理暗示法增加患者的自信和积极动力,以促进其改变自身健康行为,已被广泛用于教育领域和护理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基于RE 的干预模式以期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疲乏指患者出现主观持续性的劳累感、疲倦感、情绪低落,MM 患者的疲乏主要由机体功能降低、不良反应、衰弱、担心疾病预后等引起[13]。由于长期主观的消极感觉会对化疗相关的护理产生抵触情绪,严重可能导致患者放弃治疗。刘金辉等[14]指出,心理状态与癌症患者的预后情况呈显著的正相关。既往学者在鼻咽癌术后辅助放疗患者中实施RE 护理干预,结果表示这种护理干预方法可显著增加鼻腔冲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并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缓解癌因性疲乏[15]。本研究发现,干预后O 组简易疲乏量表、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C 组(P<0.05),说明常规护理管理联合RE 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MM 患者的疲乏和心理状态,进一步证实了RE 护理在肿瘤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笔者分析:首先,常规管理中将所有护理人员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并针对性进行培训,可提升本科室护理人员的专业度、健康管理能力,同时优化护理质量。在此基础上融合RE 干预,重点护理患者的情绪和心理变化,在化疗期间不断给予患者正向激励和心理疏导,同时讲解MM 治疗的最新进展,以降低其对疾病的恐惧和化疗的抗拒,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另外,进行放松训练干预,如肌肉放松训练可改善机体的紧绷状态,松弛神经,也能改善疲乏[16]。患者在接受精准生理护理的同时接受积极的心理干预,提高患者对疾病康复的信心,可一定程度上改善CRF 和心理状态。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社会良好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O 组其余的4 个领域得分及总分均低于C 组(P<0.05),O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C 组(P<0.05),说明基于RE的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MM 患者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能进一步提高其生存质量。褚红等[17]研究表明,依从性也能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RE 核心理念是通过激励赞美、信任和期待来改变人的行为,注重患者情绪对疾病治疗及预后的影响。RE 干预以患者为主体进行情感护理,通过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感受和健康需求;同时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关注,改善患者情绪,增强对护理工作的配合度;另外通过查阅的MM 治疗最新研究进展、预后情况等资料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改变消极认知和情绪,从而形成内心深处的自我康复信念、明确自我预期。心理状态的改善可提高患者对疾病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强化常规护理管理的干预效果,减少化疗相关不良反应。随着病情和心理状态的改善,生活质量也会有所改善[18-19]。冷蓉蓉等[20]研究表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实施责任制管理联合RE 护理的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10%,显著低于常规护理干预的38.70%,且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本研究与之相似。
综上所述,基于RE 的护理干预能有效调节MM 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减轻疲乏,有助于减少化疗相关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