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昱新
牙周炎主要是由于牙龈出现炎症未得以及时有效的治疗而向深层扩散至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引起的慢性炎症[1-2],若不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则会诱发牙周组织菌感染及坏死等。牙周炎的发病与创伤性咬合、牙结石、牙菌斑等因素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目前,正畸治疗在临床上的认可度和使用率都在逐步提高,给予牙周炎患者正畸治疗可以促使其牙周组织快速愈合及患牙的固定等,有利于牙周炎保持长久、良好的治疗效果[3]。本文所述的研究将探讨正畸对牙周炎患者龈沟液骨代谢及炎症因子的影响,具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2 月-2020 年2 月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 例牙周炎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牙周炎的诊断标准;(2)合并错颌畸形;(3)无牙髓治疗史及牙外伤史;(4)无牙根重叠、弯根及埋伏牙;(5)牙齿松动度在Ⅱ度以内[4]。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脏疾病;(2)合并肝肾功能不全;(3)合并糖尿病;(4)合并骨质疏松;(5)合并创伤等可导致炎性应激情况[5]。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 例。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此研究,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牙周组织再生术治疗。对牙龈进行常规清洁,并对龈下化脓组织进行刮治,平整牙根,抑制并消除菌斑生长;对牙骨丧失严重并恶化成深牙周袋的患者给予牙周翻瓣修复,选取临近牙槽嵴边缘处植入人工骨到牙周骨缺损区,接着使用手术针缝合黏骨膜瓣,并彻底清除损伤的牙龈组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正畸治疗。于牙周组织再生术后3 个月,若患者牙周探诊深度(PD)>4 mm,位点数和全口出血指数<15%时,进行正畸手术。治疗前医师对患者进行口腔卫生宣教,指导患者学习改良Bass 刷牙法刷牙。患者接受直丝弓矫治术,按常规矫治程序进行托槽粘结、顺序更换弓丝,使用不锈钢结扎丝进行弓丝结扎。术后告知患者定期复诊。
1.3 观察指标
1.3.1 龈沟液骨代谢指标 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 周,采集两组患者的龈沟液标本,采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仪检测骨钙素(BGP)、Ⅰ型前胶原N 端前肽(PⅠNP)、Ⅰ型胶原C 端肽(CTX)及降钙素原(PCT)水平[6]。
1.3.2 炎症因子指标 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 周,采集两组患者的静脉血3 mL,离心处理后取上清液。采用悬液芯片仪检测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5(IL-5)、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
1.3.3 牙周相关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 周观察两组患者的牙周相关指标,对压位进行观察,记录牙周探诊深度(PD)、探诊出血指数(PBI)、菌斑指数(PI)、临床附着水平(CAL)[7-8]。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3.0 版本的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的数据结果予以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观察组中男23 例,女17 例;年龄23~45 岁,平均(35.13±2.16)岁;其中轻度牙周炎26 例、中度牙周炎14 例。对照组中男22 例,女18 例;年 龄24~44 岁,平 均(34.28±2.15)岁;其中轻度牙周炎25 例、中度牙周炎15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龈沟液骨代谢指标结果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BGP、PⅠNP、CTX 及PCT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CTX、PCT 水平均下降,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BGP、PⅠNP 水平均上升,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龈沟液骨代谢指标结果对比()
表1 两组患者的龈沟液骨代谢指标结果对比()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2.3 两组炎症因子指标结果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hs-CRP、IL-1β、IL-5、IL-8、TNF-α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水平均降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指标结果对比[mg/L,()]
表2 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指标结果对比[mg/L,()]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2.4 两组牙周相关指标结果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PD、PBI、PI、CAL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牙周相关指标结果对比()
表3 两组患者的牙周相关指标结果对比()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牙菌斑与牙周炎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而牙齿的错位排列可加速牙菌斑的堆积,间接导致牙周炎的出现[9]。牙周炎发病后,可促进牙槽骨吸收,减少牙周支持组织,促使牙齿向合力方向移位,同时增加牙齿的松动度,进而使得牙齿咬合不齐,强化对牙周组织的损伤进而导致牙周炎病情加重[10-11]。临床牙周炎常采用牙周组织再生术治疗,该术式可改善患者牙周状况,但整体效果不佳。近年来的临床实践表明,给予牙周炎患者正畸治疗,可显著改善牙齿的不良咬合状态,从而减少牙菌斑的堆积,使得牙周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相关的临床研究表明,牙周炎接受正畸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牙周状态[12-14]。
破骨细胞与成骨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骨折愈合的主要过程,此过程有诸多细胞代谢产物参与,因此,观察此类代谢产物的表达水平,可进一步明确牙周组织的愈合和相关骨丢失的情况[15]。PⅠNP、BGP 是由成骨细胞分泌,反映骨形成情况;PCT、CTX 则为骨吸收标志物,可反映骨重建过程[1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CTX、PCT 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BGP、PⅠNP 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牙周炎接受正畸治疗可显著促进骨生成、降低骨吸收。
牙周炎发生后,细菌产物会进入龈沟液及血液循环中,导致全身的炎性反应,致使血液中的炎症细胞因子处于较高水平。hs-CRP、IL-1β、IL-5、IL-8、TNF-α 为主要的炎症因子,其过度表达可加速牙周炎的进展,尤其是IL-1β 和TNF-α 对骨吸收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促进牙槽骨的吸收,不利于牙齿的骨性愈合[17-21]。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由此可见正畸治疗有利于减轻牙周炎患者的炎性反应。
与此同时,通过牙周探诊深度、探针出血指数级牙齿松动度等指标,可以从外部观察牙周状态。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PD、PBI、TM、PI 和CAL 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由此可见正畸治疗有助于改善牙周炎患者的牙周状态。
综上所述,将正畸疗法应用在牙周炎患者的治疗中,可以显著改善其牙周炎的炎性状态及牙周状态等,效果理想,值得在临床广泛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