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体验的责任课堂构建策略研究
——以《液体压强》为例

2023-01-15 12:56朱新荣江苏省南通西藏民族中学
西藏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橡皮液体建构

朱新荣 江苏省南通西藏民族中学

责任是一个哲学的话题,体现了社会道德的自觉。学校作为社会的一部分,肩负着塑造角色责任和形式责任的重任。而师生的责任维系着学校正常秩序,展现学校教育的目的,闪耀着社会进步的光芒。从本质上来说,教学活动是一种在有限空间内实施的责任行为,体现教育者的责任观。教学的双方按照课程标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肩负责任要求,实施责任行为。课堂作为教学的场所,同时也是教师育人的渠道。建设责任课堂不仅是渗透责任教育的要求,也是对实施负责任教育的呼应。

责任课堂是以师生责任认知与实践为核心,基于学生课堂体验,通过落实教育责任,开展责任教育进而实现有效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责任课堂是自律主动、立责立学、合作共学、优质高效的课堂。力求以明责立责为抓手,培养学生责任意识、指导责任行为,形成责任品性,通过模式建构、责任落实、评价导向深入探索“以责立学”实施路径。笔者将以《液体压强》为例,阐述责任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落实责任引领,增强情感体验

意识可以影响情感,情感也能控制意识,增强责任意识可以促进正向情感体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和教师一样都肩负着各自的责任。教师肩负着立德树人的责任,而学生肩负着发展自己和成就自我的责任。教师就是要负责任地教,学生就是要负责地学。明确责任既有利于促进教师发挥引导作用,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自律性和学习兴趣,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对美好发展前景的憧憬,进而形成持续自主学习的动力。

(一)挖掘联系,唤醒情感

学生在走进课堂之前并不是一张白纸,不仅有学习目标的意识,而且有经验基础和思维准备的。任何学习都是在原有知识上的再建构。帮助学生建立知识联系,体验学习的成就感,激发学习乐趣,从而生成积极的情感体验是教师的责任。学生已经学习了固体压强,对压强的物理意义和成因都有一定的认识,这是基于对固体产生压力的效果,但是,对于液体产生压力的效果,却缺乏直觉的认知。因此,课前引导学生思考两个问题:梳理旧知,固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固体可以使橡皮膜形变,液体可以吗?建构前后知识联系,帮助学生带着“熟悉的感觉”走进课堂,拉近新旧知识的距离。

(二)创设情境,情景交融

物理来自生活,生活处处有物理。生活中的情境是鲜活的物理素材,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进行简单加工即可创设物理情境,既能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生成过程,又能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生活,养成善于观察,积极思考的好习惯。笔者创新引入,利用矿泉水瓶,演示帕斯卡裂桶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的兴趣。通过在矿泉水瓶上方划出几个细微的裂纹,然后向瓶中加入水,插上带瓶塞的橡皮管(图1),当并举高橡皮管并向管中加入水,水会冲破裂纹,喷涌而出。震撼且鲜明的现象冲击着学生的感官,学生学习的兴趣瞬间被激发。由景生情,由情入境,正所谓情景交融。

图1

二、实施学案导引,促进知识建构

学案既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方案,也是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建构的路线图,具有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能够完整地体现学生思维从激活到升华的全过程。我校的导学案框架包含四个主要模块:学习目标、自主先学、知识建构、课后巩固。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确立责任,走进知识的发现之旅,激活学生的自律。而知识建构又包含了课题引入、模块探究、问题再生、课堂梳理等环节,包含了学生思维建构、科学探究,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的重要过程。

(一)从表象到知觉的升华

对于学生而言,物理知识的建构经历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程。如果只有物理表象,则缺乏思维深度,无法触及物理本质规律,只有知觉,那也是无源之水。液体压强的概念及规律的建构,需要经历“体验—发现—探索”过程,体现了从表象到知觉的升华过程。只有在学生有了足够的感性认知之后,学生才能够对液体压强的成因及特点有完整的认知,物理观念也在探索发现中逐渐形成。在学生体验实验中,部分学生尝试把保鲜袋套在手上(图2),发现保鲜袋发生形变被压紧在手上,而且通过手感觉到水的压力,并随着深度增大,感觉更加明显;另一组学生向蒙有橡皮膜的矿泉水瓶中加入水,发现橡皮膜发生形变鼓起,倾斜之后也会鼓起(图3)。学生通过触觉、视觉等感知液体压强,丰富知觉表象,体验到液体压强的存在,并发现液体压强会随着深度而改变,形成正确的认知。

图2

图3

(二)从感性到理性的蜕变

在经历观察和体验之后,学生就会对液体压强有了一定的感知,但是,学生渴望了解压强内在规律,把握压强和深度与液体密度的联系,获得理性认知。而实现这一途径就是进行科学探究。然而,具体到探究实验却存在两个难点:如何比较液体压强的大小?如何改变深度或者控制深度?目前尚没有直接测量液体压强的工具,无法定量比较,常用的做法就是采用压强计。为了贴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笔者从橡皮膜的导入开展,用手轻压橡皮膜,由橡皮膜判断固体压强大小,再接入U型管,观察两个液面的高度差,判断压强大小。通过类比,可以发现液体像固体一样也能产生压强,且可以通过液面高度差来反映,渗透科学方法——转换法。针对实验操作难点——高度的控制,采用标记刻度尺实现难点突破,我们引导学生采取标记固体位置的策略,每次把探头下放到标记处(图4),即可保证每次具有相同的深度,解决了复杂测量的问题,聚焦实验对于深度的研究。

图4

图4

三、实践问题导向,提升思维体验

问题导向策略指向学生思维体验,促进知识建构。在教学过程中,问题不仅是思维的起点,体现了学生的求知欲,反映了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心理,而问题的解决也伴随着知识的发现和建构过程,驱动学生到达发现知识的彼岸。问题导向要求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探究实现解决问题的目的。

(一)从体验型问题到逻辑型问题的进阶

基于学生体验的教学具有亲历性,从学生主体性出发,更为关注学生在体验活动中感知。因此,体验教学是一种思维活动,一种化育模式,更是认知重塑。只有经由学生体验的物理活动,才能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加工成思维表象,进而开展理性思维,挖掘物理量内在逻辑关系,探索物理普遍规律。设置体验型和逻辑型问题旨在帮助学生经历从低阶思维升华到高阶思维,真正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开展深度学习。

案例1

(1)固体可以使橡皮膜形变,你能尝试使用液体实现同样的效果吗?

(2)你在把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浸入水中的过程中,你观察到什么?你有什么发现?

(3)你觉得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你说出你的依据?

(4)如图所示,甲试管由竖直放置变为乙图倾斜放置,液体对试管底部的压强的如何变化?

(二)从探究型问题到反思型问题的再生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引导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认识物理规律,形成物理观念。科学探究虽有一定的程式,却不拘泥于形式,可以包括部分或全部流程,但都是从发现提出问题开始,开展探究活动。在探究过程中,经历猜想,设计进行实验,观察现象或收集数据,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但是,探究不是一个阶段性过程,而是连续性过程,实验结论并不是研究的终点,事实上研究是没有终点的。反思探究过程,可以改进实验方法,可以完善结论,也可能发现新问题,推动新的探究。因此,反思是对自我质疑,实施自我突破,进行思维创新。

案例2

(1)你觉得液体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有怎样的关系?你的猜想是什么?

(2)比较压强计的数据,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3)请你尝试用液体压强知识解释现象?

(4)请你反思一下,实验过程中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你还有什么新的问题?

四、开展学科思政,增值学科素养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教师的教育责任。对于学科教育而言就是要开展学科德育,实施学科育人,进行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物理学科而言,同时要积极开展科学探究,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物理观念,发展科学思维,增强科学态度与责任,实现育德与育智的有机结合。

(一)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

面对西方思潮对我国学生价值观的冲击,我们要立足中国文化根基,坚守教育阵地,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开展全方位育人。思想政治教育从思政课、班会课、团课等思政课程向全学科思政转变,充分挖掘学科思政元素,开展嵌入式、浸润式教育。物理学科要求充分利用生活的物理和物理中的生活开展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中国文化教育、革命传统、安全教育、国防教育、法制教育、民族团结、生命健康教育、环境保护等主题的教育。在生活中,液体压强在我国重大工程和科技中都有充分的应用,三峡水电站、藏木水电站、蛟龙号深潜器的设计建造都克服了在液体内部,随着较大深度,液体压强较大的问题。通过呈现材料,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国家建设伟大成就和科技工作者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从知识中心到素养中心的变革

课程目标经历了从“双基”到“三维”再到“核心素养”的过程,体现了从学科知识视角向人本视角的转变。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过于强调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看重知识的工具性,从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必备品格的要求。当然,核心素养的形成也是教育理念发展更新的过程,体现了学科理念,明确了学科关键能力,更为重要的是重视发挥学科在学生品格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并把课时、教材、教法纳入其中作为统一的目标系统。

在探究过程中,有学生提出液体压强与液体底面积有关。学生有这样的想法非常正常,因为固态压强与受力面积和压力有关,学生因此产生思维迁移。尽管面积因素不在预设之中,这属于课堂“意外”,但是教师不能为了课堂进度和单纯的知识呈现而忽略课堂生成,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组织学生开展探究,着眼于学生关键能力和品质的提升,从而设计实验。利用两个底面积不同的烧杯,把压强计放入两杯水中同一深度,观察压强计液面的高度差,结果显而易见。试管中装有液体,倾斜时试管底部压强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进行改进,在玻璃管底部蒙上橡皮膜,引导学生观察在倾斜过程中,橡皮膜的变化程度,从而进行推导。物理作为实验科学,正是科学家们在未知领域进行了艰苦的科学探究,才获得了物理知识,如果只是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而忽略知识的发现过程,以及学生在能力、态度、品格方面的成长,那么我们将远离真正的育人目标。

责立于任,责立于行。我们的责任课堂以立德树人为己任,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行动,在教学中,强化师生责任意识,丰富学生情感,科学建构知识,引导学生在情境和思维中体验物理表象,开展科学探究,实现素养增值。这是负责任的教学,也是教师的课堂责任。

猜你喜欢
橡皮液体建构
液体小“桥”
『液体的压强』知识巩固
液体压强由谁定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我喜爱的橡皮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橡皮收了
建构游戏玩不够
层层叠叠的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