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辉
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口腔科,广东 深圳 518106
稳定可靠的支抗控制是正畸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传统的正畸支抗设计通常为口腔内的牙齿,需要特别增加支抗设计时,通常使用口外装置来解决,如头帽口外弓、J钩等,这些口外装置只能在确定的几个方向施力,很难精确地控制力矢量,不适用于精确的牙齿移动,而且还存在美观性、稳定性、舒适性及方便性问题,难以全天戴用,必须依赖患者的积极配合,对患者依从性要求极为苛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矫治效果[1-3]。对于一些需要超强支抗的病例,传统的正畸支抗设计仍无法满足治疗的需求,因为支抗丧失在传统的支抗设计中是不可避免的,直到骨性支抗出现[4-5]。近年来,微种植体支抗技术在临床口腔正畸治疗过程中被广泛应用,使得上述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但如何保证微种植体支抗的稳定性,仍然是相关领域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6-7]。本文就口腔正畸治疗过程中影响微种植体支抗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汇报如下。
经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在本院需要采用微种植体支抗技术进行正畸治疗的患者79例,男25例,女54例,共计植入支抗钉165颗。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选择亚太医疗器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两种头部设计均为哑铃状的不锈钢支抗钉作为研究对象,直径均为1.5mm,长度分别为8.0mm和10.0mm。
所有微螺钉种植体的植入均由同一名医生完成。术前拍摄CBCT明确植入部位解剖情况。阿替卡因局部浸润麻醉起效后,自攻组使用手柄直接植入;助攻组在生理盐水冷却下,用先锋钻穿通皮质骨后,再用手柄将微螺钉种植体植入。植入后微螺钉种植体稳定且冠部暴露于口腔而未被软组织覆盖。植入完毕再次拍摄CBCT,确保未碰触牙根。即刻加力组在植入后即刻负载,力值为100~200g;非即刻加力组在支抗钉植入后两周开始加力。
微种植体植入成功标准如下:
①局部软组织无肿胀;②无松动度或松动度≤0.5mm,能承载加力;③在治疗过程中能完成支抗任务。
口腔卫生评定如下:
参照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所有检查及记录均由同一名医师完成。
①口腔卫生好:OPI为0、1;②口腔卫生中:OPI为2;③口腔卫生差:OPI为3。
微种植体支抗周围肿胀:
微种植体植入后1周,检测其周围组织,如有水肿或红肿则视为有微种植体周围肿胀,否则为无肿胀。
采用SPSS统计软件,用Fisher精确概率分析各变量成功率之间的差异,将差异有显著性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计算优势比,分析影响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65枚微种植体中,成功152枚,脱落13枚,植入成功率为92.12%。结果表明,18岁以上的患者植入成功率高于18岁以下的患者(P<0.05);不同垂直骨面型对植入成功率有影响,均角的植入成功率较高(P<0.05);口腔卫生情况好的患者植入成功率高于口腔卫生情况差的(P<0.05);无肿胀的患者植入成功率高于有肿胀的患者(P<0.05)。性别、植入部位、种植体长度、植入方式、植入角度、加力方式等变量对成功率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种植支抗体成功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支抗钉种植是否成功为自变量,以年龄、垂直骨面型、口腔卫生状况、肿胀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8岁以下患者失败的危险性(优势比)是18岁及以上患者的1.66倍,垂直骨面型非均角的患者对支抗钉失败率影响的优势比是1.5,口腔卫生差对支抗钉失败率影响的优势比是2.78,支抗钉周围软组织肿胀对其影响的优势比为1.47,见表2。
表2 种植支抗体稳定性相关危险因素的 Logistic 回归分析
微种植体支抗也因为在治疗过程中不会导致非期望的牙移动,而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又因其体积小,植入部位灵活,手术过程简单,创伤小,基本无口腔异物感,价格低廉等优点,受到国内外正畸医生的青睐,然而在临床应用中,微种植体有一定的松动、脱落现象,进而导致治疗连续性中断,矫治时间延长,影响矫治效果,甚至导致治疗失败,因此提高微种植体的稳定性是临床应用过程中亟须解决的问题[11-13]。
关于微种植体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诸如性别、年龄、骨面型、植入位点、植入方式、支抗钉长度、支抗钉直径、加载方式、加载强度、角度、临床用途等,尽管有学者做了荟萃分析,但因微种植体的设计、规格及研究方法不同,各影响因素不易控制,对照不严格,故尚无统一定论,部分影响因素仍需要更多的证据支持[14]。微种植体支抗的稳定性涉及两个层面,即初期稳定和二次稳定。初期稳定指的是植入颌骨后的即刻稳定,二次稳定是指微种植体植入后骨组织进行改建后的稳定。目前关于微种植体支抗稳定性的研究已有很多认识,主要包括以下因素:①骨相关因素:微种植体植入初期,其稳定来源于皮质骨和种植体界面的紧密嵌合,研究发现微种植植入成功率较高组的骨皮质厚度明显高于成功率较低组的,在骨皮质厚度低于1.0mm的部位植入微种植体,其失败率是骨皮质高于1.0mm的6.93倍。骨皮质厚度可因年龄、骨面型、口腔内区域等不同而存在差异。虽然较厚的骨皮质可以获得良好的初始稳定性,但有研究发现在皮质骨厚度较大的样本中,微种植体植入的失败率也较高。②微种植体设计因素:微种植体的几何参数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就直径而言,相对大直径的种植体能增大植入转矩,取得更佳的初期稳定性,但却不利于长期稳定,1.5mm直径的微种植体适用范围较广,适用于大多数部位,个别患者有牙根间距小等特殊情况,而小直径微种植体具有更易植入、牙根接触率小的优势,此时更倾向于选择小直径的微种植体。就长度而言,有些研究发现微种植支抗的稳定性与其长度无关,而有的研究则相反。③植入方式的影响:正畸微种植体植入手术分为自攻型和助攻型。助攻型在植入前需要用引导钻钻开骨皮质,器械的反复进出使钉道扩大、钻速过快或过慢会对周围的骨质造成损伤,这样可能会影响微种植体与骨组织的整合而造成微种植体脱落率高。自攻型不用钻开骨皮质,直接将微种植体手动旋入牙槽骨中,对周围骨组织产生挤压,形成机械嵌合作用,感染率低,因而更有利于微种植体的稳定性。④加力方式:近年来微种植系统趋向主张即刻载荷,即不等待骨整合。有学者[15]认为,微种植体植入后的初期稳定性比骨结合更重要,只要微种植体植入时的初期稳定性好,无干扰因素,不论加载时机早晚都可达到一定范围内的正畸力负荷的要求。通过进行本次研究说明,患者年龄、垂直骨面型、卫生情况、支抗钉周围软组织肿胀能够对微种植成功率造成影响。且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垂直骨面型、卫生情况、肿胀为种植体种植成功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原因,年龄小患者骨皮质较薄,骨组织又处于活动期,正畸力作用下骨吸收增强;而成年人骨皮质较厚,骨组织相对稳定,可维持良好的种植体稳定性,提高种植成功率。口腔卫生状况差,支抗钉大量菌斑堆积,导致支抗钉周围软组织肿胀,感染风险增加,支抗钉脱落率增加。
综上所述,临床实际治疗过程中,需要针对上述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尤其在临床复诊监控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口腔卫生宣教和监督,从而保证口腔正畸期间微种植体支抗的稳定性,使治疗能够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