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会阴缝合术对产后疼痛、盆底肌功能及性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

2023-01-15 14:06张哲陈艳梅谢琴
智慧健康 2022年29期
关键词:缝合线性功能会阴

张哲,陈艳梅,谢琴

1.罗湖区妇幼保健院 产科,广东 深圳 518019;2.罗湖区妇幼保健院 妇保科,广东 深圳 518019

0 引言

会阴侧切术属于产科临床常见的一种助产手段,主要是指于第二产程胎儿娩出之前通过切开会阴的方式实现盆底肌肉的松弛以及阴道口扩大,继而减轻会阴裂伤以及促进分娩[1]。这种方式主要用于胎儿过大或会阴过紧产妇的分娩之中,亦被广泛用作母婴出现病理改变需加快第二产程或紧急结束分娩进程等情况[2]。会阴侧切术后的恢复在一定程度上受缝合技术以及缝合材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可吸收缝合线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缝合材料,已有不少研究证实其可被组织有效吸收,所产生的异物反应相对较轻[3]。常规美容缝合法可实现对皮下脂肪、肌层以及黏膜层的连续性缝合,从而可有效促进会阴侧切术后的愈合[4]。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健康理念的日益增强,传统的美容缝合法应用于会阴侧切术后切口缝合中的效果已难以满足医患的认可。因此,寻求一种更为积极有效的会阴缝合术显得尤为重要,亦是目前广大产科医务人员共同关注的热点。鉴于此,本文通过研究改良会阴缝合术对产后疼痛、盆底肌功能及性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方案支持,现作以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受试者即医院从2020年7月1日-2020年9月30日收治的54例阴道分娩产妇。以随机抽签法将其分成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各27例。实验组年龄19~39岁,平均(28.83±2.35)岁;初产妇17例,经产妇10例;体质量指数19~34kg/m²,平均(26.23±2.19)kg/m²;受教育年限9~20年,平均(12.78±2.01)年。对照组年龄20~40岁,平均(28.91±2.38)岁;初产妇16例,经产妇11例;体质量指数19~34kg/m²,平均(26.34±2.25)kg/m²;受教育年限9~20年,平均(12.83±2.04)年。各组上述资料差异较小(P>0.05),可比性较高。受试者及其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医院伦理委员会已核准。

入组标准:①年龄>18岁;②满足会阴侧切适应证要求的阴道分娩产妇,包括胎儿较大、会阴过紧、对分娩过程预估有会阴撕裂的结果,需通过产钳助产或吸引胎头的产妇,存在妊娠高血压疾病、胎儿宫内窘迫等特殊情况需要减少第二产程时间的产妇,分娩过程中出现宫缩乏力或会阴坚韧状况导致第二产程时间过长;③自愿参与本次试验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产妇合并重要脏器质变疾病、传染疾病、精神疾病、高血压及糖尿病;②产妇患有凝血障碍;③多胞胎产妇;④胎儿未足月。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缝合方式:在胎盘顺利娩出之后开展常规检查,明确软产道状况,取无菌纱布置入阴道内,以甲硝唑完成手术切口的冲洗,并借助无菌纱布掩盖肛门。随后采用可吸收缝合线进行会阴缝合术,选用2号可吸收缝线从产妇切口顶端缝合,连续缝合阴道黏膜,直至处女膜附近,保证边缘对齐,缝合肌层。针对皮下组织以及肌层实施间断缝合,确保无死腔,针距以1cm为宜。经由丝线对皮肤的缝合,关注对合程度,确保切口无缝隙存在。随后取出无菌纱布,观察产妇具体情况,明确切口顶端无空隙后,采用无菌纱布擦净会阴以及切口部位血迹,明确阴道内纱布残留情况。术后常规予以抗生素预防感染,告知孕妇取健侧卧位,保证外阴部位的清洁干燥,采用碘伏液完成会阴的擦洗,2次/d。同时,予以红外线照射,1次/d,15min/次。实验组则开展改良会阴缝合术:其中缝合方式与对照组相同,但在术后第4d予以皮肤缝合线的拆除。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产后疼痛、盆底肌功能及性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其中产后疼痛的评估主要是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实现,总分0~10分,0分记为无痛,1~3分即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5]。盆底肌功能的判定主要是通过Ⅰ类肌肌力异常以及Ⅱ类肌肌力异常实现。采用PHENIXU8型盆底功能检测治疗仪(购自广州市杉山医疗器械实业有限公司)完成上述指标的检测,操作遵循仪器说明书。性功能的评估主要是通过女性性功能指数(FSFI)[6]调查问卷实现,该问卷主要内容涵盖下述6个维度:①性欲;②性满意度;③性高潮;④阴道润滑;⑤性交痛;⑥性唤起。共包括19个条目,总分95分,评分越高预示性功能越佳。术后并发症主要涵盖软产道裂伤、产后出血以及会阴愈合不良。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2.0软件实现对本研究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的表示以()实现,分析前予以正态性与方差齐性检验,呈正态分布,即开展t检验。计数资料的表示以[n(%)]实现,进行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疼痛情况对比

实验组术后疼痛发生率为11.11%(3/27),低于对照组的44.44%(12/27)(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疼痛情况对比[n(%)]

2.2 两组盆底肌肌力变化评价

实验组Ⅰ类肌肌力异常以及Ⅱ类肌肌力异常发生率分别为51.85%(14/27)、18.52%(5/27),均低于对照组的77.78%(21/27)、44.44%(12/27)(P<0.05),见表2。

表2 两组盆底肌肌力变化评价[n(%)]

2.3 两组产后性功能评价

实验组产后各项性功能评分分别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后性功能评价()

表3 两组产后性功能评价()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两组术后软产道裂伤、产后出血以及会阴愈合不良发生率对比差异均不明显(P>0.05),见表4。

表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会阴属于产道最外部,主要是指肛门和阴道口之间的软组织部分,会阴切开术包括侧切术以及正中切开两类,由于正中切开术式会对肛门括约肌以及直肠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产科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是会阴侧切术[7-8]。有研究表明,会阴侧切术所需切开的组织较多,可能对产妇造成较大的创伤,加之缝合手术时间较长,出血量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组织反应风险,极易发生感染,进一步对术后愈合产生负面影响,可能导致产妇感受到显著的疼痛[9-10]。随着近年来相关研究的日益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会阴侧切切口的恢复重点在于缝合技术以及缝合材料。现阶段的产妇对舒适度和切口美观程度的要求较高,同时对医疗技术有经济、舒适、美观、安全以及减轻疼痛等方面要求。在缝合材料方面,因可吸收线会被机体所吸收,发生异物反应的风险较低,加之不会对组织造成损伤,可获得良好的张力以及弹性,因此在临床上得到广泛认可[11]。在缝合技术方面,美容缝得到较好的应用,但其仍会导致产妇出现明显的产后疼痛,且会对盆底肌功能及性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探求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案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本文结果发现,实验组术后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这反映了改良会阴缝合术可有效减轻产后疼痛。考虑原因,实验组在术后4d进行缝合线的拆除,可在最大程度上减轻缝合线产生的线结反应,继而有利于减轻线结反应导致的疼痛,提高产妇产后舒适度。此外,会阴侧切术不但会伤及盆底肌肉,同时会对盆底神经造成无法避免的损害,可能导致多层肌肉损伤的发生,继而引起盆底肌肉力量配比出现失衡,最终导致盆底肌肌力异常的发生。而本文结果发现,实验组Ⅰ类肌肌力异常以及Ⅱ类肌肌力异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这提示了改良会阴缝合术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分析原因,常规会阴缝合术的可吸收缝合线存在时间较长,可能会对盆底肌肉造成损伤,且伴随着时间的延长,盆底肌肉纤维出现损伤,进一步加重盆底结构功能失调。而实验组在开展会阴缝合术后4d进行缝合线的拆除,有效避免了缝合线长期存在所造成的相关影响,最终达到减轻对盆底肌功能造成影响的目的。另外,会阴侧切术会对会阴局部的神经造成损害,继而影响阴道内肌肉活动,间接影响阴道性交过程;同时,会阴侧切术往往会对会阴局部的完整性产生破坏,继而增加了球海绵体肌等关键性结构的损伤风险,从而促使产妇产后性功能发生障碍。本文结果显示,实验组产后各项性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这说明了改良会阴缝合术对产妇产后性功能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分析原因,实验组会阴缝合术有效保证了会阴局部的完整性,同时减轻了术后疼痛感受,因此对性功能的影响较轻。本文结果还显示了两组术后软产道裂伤、产后出血以及会阴愈合不良发生率对比均不明显。其中主要原因可能和两种会阴缝合术方式一致有关。

综上所述,改良会阴缝合术在减轻产后疼痛以及对盆底肌功能、性功能的影响方面效果优于常规会阴缝合术,且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缝合线性功能会阴
新文科建设探义——兼论学科场域的间性功能
产后会阴如何护理
无保护会阴接生法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的效果
虚拟手术缝合线实时打结仿真研究
多功能手术缝合线兼具高韧性与润滑性
医用倒刺缝合线的研究进展
无保护会阴助产术配合分娩镇痛对促进自然分娩的积极作用
有些慢性病影响性功能
拉伸法测Mersilk缝合线的力学性能
运动与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