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莉欣
五华县中医医院,广东 梅州 514400
哮喘是儿童时期患病率较高的呼吸道疾病,该疾病具有病程进展慢、迁延难愈、反复发作的临床特点,会对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对家庭带来较大的精神压力以及经济压力[1]。随着近年来临床对该疾病的不断深入研究,对该疾病的治疗已有较大进展。且经相关研究表明,仅凭借医护人员的治疗与护理很难对该疾病起到根本上的控制,患儿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患儿的护理尤为重要[2]。医护人员应对患儿家属加强健康指导,使患儿家属对该疾病的认知更为全面,提高对患儿的护理能力,进而从根本上对疾病进行防治[3]。本文旨在分析将家庭护理管理应用于该疾病患儿中的临床疗效,特对200例学龄前儿童哮喘患者进行全程护理干预跟踪,并做此汇总。
以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学龄前儿童哮喘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凭借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两组,每组100例患者,研究在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的条件下开展。对照组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2~6岁,平均(4.34±0.33)岁;病程3个月至4年,平均(1.98±0.15)年。观察组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2~6岁,平均(4.35±0.35)岁;病程2个月至4年,平均(2.01±0.18)年。组间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纳入标准[4]:①患儿及其家属自愿参与研究,并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并积极配合后续随访调研;②经诊断与《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中相关诊断标准相符;③病情属于哮喘急性缓解期。
排除标准[5]:①合并失聪、失语症者;②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③患有精神类疾病者。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即仅对患儿进行住院期间护理干预。
观察组接受家庭护理管理,具体如下:①建立家庭档案: 档案包括患儿的基础信息、治疗情况、病史、过敏史等内容;②发放健康日志本:向患儿家属发放本院自制的健康日志本,让患儿家属在出院后开始将患儿哮喘发作情况、发作时的处理方式等医学相关事件做好记录,并记录患儿每日用药情况、情绪波动情况、饮食以及活动情况;③健康宣教:将疾病相关知识整理成册,向家长发放,并开展相关健康宣传讲座,让家长提高对疾病的认知,并对疾病的护理要点进行掌握。家长需熟悉掌握疾病发作期的处理方式,并了解如何进行科学饮食搭配,做好室内环境管理,降低诱发疾病发生因素存在;④患儿健康教育以及心理疏导:护理人员在患儿出院后,每两个月进行一次家访,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鼓励患儿,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缓解其不良情绪;⑤建立微信平台:将护理相关内容定期在微信平台中发放、更新。患儿家长在遇到问题时也能及时提出,护理人员应在第一时间给予解答,并将典型问题进行总结,在日后的临床工作中加强宣教。
对比两组患儿随访期间哮喘发作(急性发作次数)情况以及就医(急诊就医次数、住院时间以及住院次数)情况。
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哮喘控制水平,评定依据为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问卷(C-ACT),问卷包括喘息及夜间症状、患儿自我评估哮喘控制情况的能力、急救药物使用方法以及活动受限5项内容,每项内容均为1~5分,量表满分25分。分值在20分以上为完全控制,15~19分为部分控制,未达到15分为失控。总控制率=部分控制率+完全控制率[6]。
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量与FVC比值(FEV1%/FVC%)、用力肺活量(FVC)及呼气峰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PEF%)]改善情况。
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命质量改善情况,评定依据为儿科哮喘生命质量调查问卷(PAQLQ),问卷包括对自身健康的关心、对刺激源反应、哮喘症状、心理状况以及活动受限五项内容,共包含35项小内容,每项内容均为1~5分,问卷满分140分,分值与儿童生命质量成正比[7]。
随访期间,两组急性发作次数、急诊就医次数、住院时间以及住院次数对比,为观察组更低(P<0.05),见表1。
表1 随访期间哮喘发作情况以及就医情况比较()
表1 随访期间哮喘发作情况以及就医情况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经护理管理后,两组哮喘控制水平对比,为观察组更高(P<0.05),见表2。
表2 哮喘控制水平比较[n(%)]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PEF%、FEV1%/FVC%以及FVC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PEF%、FEV1%/FVC%以及FVC水平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PEF%、FEV1%/FVC%以及FVC对比,为观察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肺功能改善情况()
表3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肺功能改善情况()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护理干预前,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生命质量评分分别为(101.87±4.88)分、(101.88±4.89)分,组间对比(P>0.05);经护理干预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生命质量评分分别为(120.55±5.21)分、(135.23±4.11)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组间生命质量评分对比,为观察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命质量改善情况
气道高反应是诱发支气管哮喘发生的主要因素,该疾病发生后,会严重影响患儿的日常生活以及睡眠质量,严重者对其成长发育也会造成影响[8]。经临床调查研究[9]发现,对该疾病的治疗,除了对症用药外,做好日常环境管理、饮食管理等防治工作至关重要[10]。故文研究特将家庭护理管理应用于该疾病患儿中,并对研究效果做此总结。
本研究表明,随访期间,两组急性发作次数、急诊就医次数、住院时间以及住院次数对比,为观察组更低(P<0.05);经护理管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对哮喘总控制率分别为99.00%、90.00%,组间差异显著(P<0.05)。这与赵淑玲等[11]在《国际护理学杂志》中发表的《家庭护理管理对学龄前儿童哮喘患者肺功能及生命质量的影响》一文中“观察组与对照组对哮喘控制评分分别为(23.17±1.29)分、(20.26±2.14)分,组间差异显著(P<0.05)”这一观点一致,提示本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依据性。本研究还得出,护理管理后,组间PEF%、FEV1%/FVC%以及FVC对比,为观察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生命质量评分对比,为观察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证实了,家庭护理管理应用的有效性。对其分析,经临床调查研究发现,患儿家长如能够具备更多的日常护理患儿常识,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起到预防控制效果。家庭护理管理是由科室内所有医护人员结合多年临床护理经验,制定专业性的教育管理计划,以强化交流反馈促进护理干预的开展。先由护理人员对家属进行相关培训,将该疾病的护理要点向患儿家属讲解,让患儿家属了解疾病特点以及治疗原则,在日常生活中做好相关注意事项管理,降低日常生活中存在的诱发疾病发生的风险。是在医护人员的协助下,以家庭氛围、家长以及患儿共同构建了家庭管理系统,能够在患儿疾病发作时给予及时处理,以防病情恶化,进而对患儿的肺功能起到保护作用,改善患儿生命质量[12]。同时,医护人员在对家庭护理管理效果进行随访调查期间,应注意护患沟通技巧,注意将个性化管理以及标准化管理均纳入考量范围,融合主、被动管理,对疾病进行预防性干预,进而使患儿的疾病发作情况得以有效控制,降低患儿就医频率以及就医耗时[13-14]。
综上所述,家庭护理管理在学龄前儿童哮喘患者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使患儿的肺功能及生命质量显著提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