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课堂教学优化的一点思考

2023-01-14 15:29:15戴春娥
阅读(教学研究) 2022年12期
关键词:教学优化教学思考

戴春娥

【摘要】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与精髓,有无尽的内涵和高远的意境。学生只有达到较高层次的阅读境界,才能真正感悟并由衷地喜欢上这些名言佳句。在进行古诗课堂教学时,教师要遵循新课标的理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走进诗文,体会古诗的意境、语言、音韵、形象之美。

【关键词】古诗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思考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古诗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也是开展人文教育的丰富资源。每一册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都选编了不少古诗。这些古诗都是历代名篇中的精品,不仅内涵丰富,而且具有独特的意境。小学语文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使其更好地领悟其中的诗情、诗境呢?优化古诗课堂教学,应该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路径。

目前,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大多数语文教师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以读为主”“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这样的教学理念并不陌生。然而,我们的古诗课堂教学却常常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教师讲,学生背。如此简单的教学过程,既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静止状态,又使课堂教学失去了应有的灵动。那么,如何有效优化古诗课堂教学、提高古诗教学的效率呢?笔者结合自己平时的阅读教学实践,谈一谈相关的认识。

一、 全面解读古诗,体味诗情诗意

名师对经典诗文的备课,无不在品诗悟情上下功夫。他们不仅在诗句理解上咬文嚼字,从中感悟意境、体验情感;还查阅海量的资料,包括作者的经历、写作的背景、创作的年代、写作的风格等,从而让学生真正地理解诗人情之所系、情之所在。

例如,特级教师王自文在执教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时,就对作者的诗词作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教学时,师生分别诵读李白不同时期、不同经历的作品,让学生从中体会到诗人情感的丰富多彩。

二、品味捕捉诗眼,把握情感基调

小学生由于受到知识储备、经验阅历等因素的限制,对文本的理解往往不够深入,只有教师引导他们学会品诗,学生才能体悟诗歌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诗歌语言凝练,一首诗就是一串美丽的珍珠项链,其中最耀眼的那颗宝石,也就是诗歌中最传神之处,就是“诗眼”。教师应该将“诗眼”设计为“课眼”,继而成为学生的“学眼”,引导学生走进诗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例如,《枫桥夜泊》这首诗描写了一个深秋的夜晚,诗人张继在苏州水乡的所见、所闻、所感。在引导学生初读古诗后,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提问:结合古诗说一说,为何作者在深秋的夜晚久久难以入眠。学生迅速从古诗中捕捉到“愁”这个诗眼。此时笔者再进行讲解:整首古诗以一个“愁”字贯穿全文。诗人因为考试落榜,内心充满了无限的哀愁。他觉得自已对不起家人,尤其是对他寄以厚望的奶奶;他感觉命运弄人,为何同去赶考的人都能中榜,唯独自己名落孙山。所以在这个夜晚,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听完这段讲解,学生一下子就把握住了古诗的情感基调。

三、创设生动情境,感悟诗歌意境

常言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首古诗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画卷,让古诗的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这应该是古诗教学追求的最美好的境界。

例如在教学《山行》一诗时,对于古诗中所呈现的“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枫林晚”“霜叶红”等意象,三年级的学生很难真正想象出来。笔者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给学生展示相应的图片,使他们感到自己此时仿佛置身山中。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后,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再比如,在教学“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这两句的时候,笔者以深入浅出的语言描述“低头细看草长”“抬头仰望莺飞”“遥看拂堤杨柳”等一系列动作,使学生进入了情境,感悟到了早春之美。

四、展开合理想象,激发想象思维

古诗多留有艺术的空白,言虽尽而意无穷,创设出了一种画外有画、言外有言、令人回味的美好意境。在进行古诗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想象、联想等手段,补其空白,使学生感其意蕴。例如,在教学《宿新市徐公店》一詩时,“孩子们为什么去追逐那可爱的黄蝴蝶呢?”“追捕黄蝴蝶的过程中,孩子们会有哪些动作,心里会怎么想呢?”“捉不到黄蝴蝶的孩子们又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呢?”在教师一连串提问的引导下,学生们思维立刻就活跃了起来,有的说:“瞧那黄蝴蝶多自在啊,一会儿飞到这儿,一会儿飞到那儿。”有学生说:“黄蝴蝶,我一定会追上你的。”还有的说:“唉,茫茫的菜花丛中,金黄一片,让我到哪儿去寻找那可爱的黄蝴蝶呢?没想到,蝴蝶没有捉成,我自己却沾了一身的黄啊。”在这样精彩的描述中,学生意犹未尽,一首诗在他们的眼中瞬间变成了一个美好生动的童话故事。

五、吟咏诵读古诗,提高诵读能力

学生要通过反复诵读和吟咏才能深切体悟古诗中的诗情、诗韵。然而,诵读并不等同于简单反复地读、背。教师应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诗境对学生进行不同的朗读训练,时而细腻,时而豪迈,还可配上一定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有形、有味的朗诵中,悲作者所悲,喜作者所喜。

例如在教学《示儿》这首诗时,教师对“但悲不见九州同”和“家祭无忘告乃翁”中“但悲”“无忘”这两个词进行了朗读指导。学生在一遍遍的有感情朗读中感受到了陆游深深的爱国之情,自然地把诗人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感在朗读中体现了出来。

总之,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师应该根据古诗的不同内容,认真地进行教学设计,尝试多种教学手段,并将它们进行有效整合,还古诗课堂教学应有的声情并茂,让其真正成为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朵绚丽之花。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海军小学)

猜你喜欢
教学优化教学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优化策略感悟
未来英才(2016年14期)2017-01-12 16:24:17
优化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电子商务与物流课程的教学优化与项目教学的实施
文理导航(2016年30期)2016-11-12 14:48:05
探析如何优化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
南北桥(2016年10期)2016-11-10 16:27:33
新课程初中语文评价的思考与实践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1:57:44
钢结构课程教学改革与探讨
科技视界(2016年24期)2016-10-11 00:34:09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27:09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0:51:20
对语文教学目的的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0:42:30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4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