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福贞
(山东黄河河务局东平湖管理局,山东 泰安 271000)
东平湖位于山东省西部,地势较高,属水塔型水库,具有“襟三江而带五湖,控汶、运而引江、河”的优越地理位置,是黄河、汶河、运河、南水北调四大水系的交汇地,形成以东平湖为中心,黄河、汶河、京杭大运河、南水北调东线、胶东输水干线五条水路的辐射状水系。武彩萍[1]等对新时期东平湖水库防洪运用、黄河汶河洪水遭遇、东平湖防洪与南水北调等问题,提出了运用方案。梁云[2]等对南水北调东线通水后,东平湖老湖调整为综合利用水库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杨淑华[3]对南水北调东线通水后,山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了分析,孙靖康[4]对东平湖水资源优化配置与治理,提出了加高二级湖堤等措施。以上分析没有将东平湖防洪与雨洪水资源利用、与南水北调东线水资源结合起来完整地分析。本文通过分析东平湖防洪工程存在的短板,提出了加固方案,提高东平湖抗洪强度;通过分析东平湖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水资源,提出了扩湖增容,充分挖掘利用东平湖兴利库容方案,为山东省及周边地区提供优质水资源。
东平湖面积626 km2,老湖区面积208 km2,设计防洪水位44.72 m(国家85高程,以下同),库容11.94亿m3;新湖区设计防洪水位43.72 m,面积418 km2,库容23.67亿m3。
2017年以来,石洼、林辛、十里堡3座分洪闸除险加固和东平湖滞洪区防洪工程相继开工建设,到2019年底,共完成总投资7.83亿元,累计完成土方147.51万m3、石方33.22万m3、混凝土8.52万m3,防洪工程得到全面加固。司垓、南城子、宋金河、刘口、辘轳吊闸被鉴定为三、四类病险涵闸;东平湖石洼、林辛、十里堡3座分洪闸无测流设施;大汶河下游堤右岸为四级堤防,堤身单薄,险工险段多,渗水段多,随时可能发生危险;东平湖南排司垓退水闸自建成以来尚未运用,下游运河堤未破除,八里湾闸后河道(泄洪流量500 m3/s)与司垓闸设计泄洪流量(1 000 m3/s)不匹配,运河对岸无防护设施,不能正常发挥退水作用;北排不畅,受黄河洪水水位顶托影响排水困难,老湖高水位持续时间长,防洪工程仍然许多存在薄弱环节。
南城子引清闸应尽快拆除重建;司垓、宋金河、刘口、辘轳吊、刘口排灌闸应尽快除险加固;石洼、林辛、十里堡3座分洪闸需尽快进行配套完善测流设施;大汶河下游堤防工程需尽快加固,升级为二级堤防;打通司垓闸至梁济运河南排通道,按照1 000 m3/s标准修筑司垓闸下游泄洪通道及配套工程,与梁济运河联通,解决南排不通的问题;疏浚东平湖北排退水入黄河道,解决北排不畅问题,补齐工程短板,彻底消除安全隐患,确保东平湖分洪安全。
2021年9月30日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的《山东省东平湖保护条例》第十九条:东平县人民政府应当会同黄河河务部门建立东平湖定期清淤制度,制定东平湖清淤和沉积污染物清理方案并组织实施,改善东平湖底泥质量,提高东平湖蓄滞洪容量。东平湖老湖清淤,扩大东平湖库容,降低老湖汛限水位,增大防洪和兴利库容。近期可将老湖区清淤深度为1.33 m,清淤后增加老湖库容为2.01亿m3,有利于提高东平湖有效防洪库容和水资源承载能力。
山东省水资源的基本特点是人均、亩均水资源占有量少,淡水资源与人口、工农业、城市、生态严重失衡,全省多年平均淡水资源总量为303亿m3,占全国淡水资源总量的1.1%,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44 m3,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按全省耕地面积计算,全省亩均水资源占有量263 m3,为全国平均亩均占有量的1/7。水资源短缺已经严重制约了山东省经济发展,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东平湖老湖区上距黄河桃花峪357 km,下距入海口429 km,属水塔型水库,在山东省“T”字型输水大动脉和全省骨干水网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在山东省水资源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同时东平湖还可以向河北、北京、天津,甚至向华北更多的地方供水。因此,东平湖“盆里的水”越多越好。
1)充分利用黄河水实现河湖连通。东平湖老湖区有可调节的蓄水能力,非汛期常年储水量较小,科学合理调度东平湖蓄存黄河洪水,最大限度地发挥东平湖老湖区库容综合效益,对缓解山东境内用水紧张的局面,确保黄河不断流将发挥重要作用。利用现有距东平湖最近的国那里引黄闸作为引黄河水入东平湖的渠首,利用戴庙灌区一分干渠为引水渠道,在二级湖堤7+750处建桑园进湖闸,实现黄河与东平湖老湖连通,黄河水自流进入东平湖。来年春季,在黄河来水较少的情况下进行调剂,一是对黄河河道生态用水进行调剂;二是过济平干渠和鲁北输水线路引水,将进入东平湖老湖区的水资源引向鲁北和胶东缺水区,利用沿线的输水网络补充地下水、工农业用水、河道污染稀释与冲刷、改善生态等。
2)洪水资源化利用。过去人们常把洪水看作是一种危害,千方百计把洪水排掉,现在来看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应当树立洪水也是资源的理念,在保证东平湖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科学合理调度东平湖老湖区汛限水位,将老湖区后汛期(9~10月)汛限水位抬高水位至41.72 m,甚至可以抬高水位42.22 m,为蓄存部分大汶河洪水腾出一定的库容,将来作为水资源并加以利用。
3)东平湖清淤扩容后增蓄水量。东平湖清淤扩容,为进一步实现南水北调东线水、黄河补水、大汶河水互联互通提供有利条件。在黄河来水较丰年份,通过建设引黄工程,相继引黄补充东平湖水量,充分发挥东平湖调蓄能力;在枯水期,通过东平湖调蓄将长江水通过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引入黄河干流,有利于提高黄河下游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改善下游地区水生态环境。
目前东平湖水资源供水线路单一,周边尚没有大的用水户,远端用水户需要利用南水北调东线向鲁北和胶东调水两条线路,东平南水北调利用东平湖调水影响等信息不能实时共享,缺乏监管措施。应将东平湖水资源纳入国家调水计划或山东省调水计划;积极推进东平湖水资源出路多样化,统筹考虑黄河和东平湖水资源,借助南水北调供水渠道或利用黄河主河槽向济南市先行区、下游沿黄市、县供水,黄河干流枯水季节向黄河干流补水,充分发挥东平湖水资源效益。
资源性缺水导致难以对东平湖、大汶河下游等地进行有效补水,制约着东平湖、大汶河下游水生态环境的改善。岸线资源管理粗放,“四乱”问题尚未彻底解决,沿湖河地区水土流失问题依然存在,矿山地质生态修复治理欠账较多。沿湖河地区污水处理农村面源污染尚未得到有效解决,污染防治压力较大。下一步应根据湖河地区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土规划纲要等,以水资源、环境容量、优质耕地等方面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建立更加完善的岸线资源保护长效机制。加强用途管制,建设东平湖生态隔离带,严格环境准入。
长期以来东平湖的管理主体多,管理权限分散。东平湖老湖区为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洪水调蓄生态功能保护区、省级地质公园、国家湿地公园等,区域内有防洪、航运、南水北调等多类工程,东平湖管理单位涉及流域管理机构、南水北调机构和省、市、县各级,职能部门涉及中央直管、地方水利、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交通、林业、农业农村、旅游等部门,管理单位层级高、部门多,管理缺乏统一综合协调机制。要以河(湖)长制为平台,做实做细河湖长效监管保护机制,建立了“五机制一平台”,实现河湖监管联防联控、涉河湖项目联审联批、河湖生态保护监管全域覆盖,有效提升水利行业监管和水行政执法能力;规范涉河项目建设管理;加大生态保护监管力度,专设河长制检察工作室;各级河道主管机关分别联合地方公安建立起河道生态环境保护执法联勤联动工作机制,维护河务部门合法权益;加强防洪工程管理,不断提升抗洪强度和工程面貌,打造沿黄沿湖生态保护林带。
建立大汶河生态水量统一调度机制。对汶河上中游水库、拦河坝等工程实施联合水量调度,实现汶河下游不断流,解决下游生态用水量,确保大汶河下游、东平湖库区及周边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东平湖肩负着保障黄河长久安澜的历史重任,又承担着保障南水北调水质安全的新使命,处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两大国家战略的地理交汇点。
1)加固改建防洪工程。完善各类防洪设施,补牢东平湖防洪工程短板,加快构建抵御自然灾害防线。
2)清淤扩湖。增大防洪兴利库容、增蓄水量,提高汶河洪水资源利用率,为进一步实现南水北调东线水、黄河补水、大汶河水互联互通提供有利条件。
3)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走好“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明显改善”的集约、节约发展之路,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