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数学语言“学理性表达”策略探寻

2023-01-12 08:49吴玲贤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数学语言教学策略

吴玲贤

[摘  要] “数学语言”是一种高度抽象的人工符号系统。“学理性”应当成为数学语言的内在机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的学理性认知,引领学生的学理性交流,促成学生生成学理性素养。数学语言表达是一种严谨的表达、逻辑的表达、简约的表达。“学理性”數学语言品质的提出,必将推动教师教学方式方法、学生学习方式方法等的变革。

[关键词] 数学语言;学理性表达;教学策略

数学教学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是表达数学知识、传递数学方法、渗透数学思想的一种语言教学。数学语言有三种基本的样态:一是文字语言,二是图像语言,三是符号语言。不同的语言形态具有不同的功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不同形态的语言都具有一种“学理性”,“学理性”应当成为数学语言的内在机理。学理性数学语言表达是一种严谨的表达、逻辑的表达、简约的表达。

[?]一、学理性认知:应用“数学语言”表达的前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语言的“学理性表达”,首先要引导学生内化“数学语言”。所谓内化数学语言,就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将生活形态的、生活化的语言转变为数学形态的、学术形态的、教育形态的语言。只有这样,数学语言才能真正激发学生思考,引发学生探究。只有这样,数学语言才能引导学生思维的高阶发展、认知的高阶发展。内化数学语言,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打量,用数学的大脑去考量。

内化数学语言,就是要将外在的信息转化成数学语言,从而便于学生接受、输入。从学生的数学语言的生成方式和促成方式来看,语言的真正发生是外界信息引起学生注意的结果。为了让外界信息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师要让外界信息贴合学生的经验、生活。因为,从接受视角来看,一个人只会对他熟悉的经验信息有所注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创设贴合学生的经验化、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经验性、生活性的活动,从而让学生能主动地内化信息,生成数学语言,进而进行学理性的数学表达。以“平均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为例,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为此,笔者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套圈游戏”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比较男生套得准还是女生套得准?这样的问题,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另一方面盘活了学生的经验,从而促使学生对生活化的经验进行思考。有学生说,可以比较男生和女生套中的总数;有学生说,可以比较男生和女生中套得最好的;还有学生说,可以先求出男生和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等。为此,学生针对不同的建议进行讨论,认为比较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比较公平。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平均数的统计学意义,笔者出示了多个班级男生、女生套圈个数的数据,让学生直观看到有些班级男生和女生有套圈的极端数据。通过对极端数据的思考、探究,让学生认识、理解平均数是一个虚拟性的统计量、敏感性的统计量,感悟到平均数能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数学语言不仅是学生进行数学交流的工具、载体、媒介,还是数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内化数学语言,关键要让学生对相关的数学知识形成学理性认知,这是学生应用数学语言的前提。只有学生对相关的数学知识形成了学理性认知,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才能具有规范性、科学性、严谨性、逻辑性。

[?]二、学理性交流:应用“数学语言”表达的方式

在学生对数学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学理性认知之后,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进行学理性交流。学理性交流是学生应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的主要方式。在学生学理性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适时、适度地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成为“长大的学生”,要和学生“共同遭遇”,要与学生肩并肩看“美丽的风景”。

学理性交流包括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等。比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一开始就放手让学生尝试探究,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都采用了数方格的方法。为了让学生生发出有意义的结果,笔者加入了与学生数学对话的行列。笔者这样启发学生:能否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已经学习过的图形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展开了热烈的交流,他们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看法。有学生说:“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怎样转化成长方形?”有学生说:“长方形有直角,而平行四边形没有直角,所以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必须要产生直角。”还有学生说:“平行四边形如果沿着高剪开,就能产生直角。”正是在学生彼此的交流猜想、交流方法、交流策略的过程中,数学知识的建构路径渐渐明朗。在应用数学语言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操作,并且将之与语言表达结合起来。在操作中,笔者引导学生将平行四边形与剪拼后的长方形进行比较,从而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有学生说,“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长方形的面积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学生说,“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等等。在语言与操作交织的探索中,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认知、探索就成为一种具身性的认知、探索。

学理性数学语言是学生数学素养生成的关键。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表达,还要引导学生倾听。通过表达、倾听、互动,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成为高质量的数学语言交流过程。数学语言的交流,不仅是学生对相关信息的接受,还是学生对相关信息的再加工、深度加工。

[?]三、学理性素养:应用“数学语言”表达的效能

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数学语言素养。数学语言表征的就是学生内化的数学知识、方法和思想。一个数学素养良好的学生,往往能用数学语言来表征,用数学语言来加工,用数学语言来表达。“表征—加工—表达”就是学生数学学习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过程。在引导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表达的过程中,重点是引导学生进行不同语言的转译,从而形成用数学的符号、图形等进行思考、探究的能力。

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要加强学生的“说点”训练、“说理”训练、“说技”训练等。所谓“说点”,就是要设计、安排好数学语言表达的主题;所谓“说理”,就是指数学语言表达要有条理、有根据;所谓“说技”,就是指数学语言表达要讲究技巧,要能引人入胜。比如教学“轴对称图形”(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笔者主要设计、安排学生针对“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展开交流、研讨、互动。应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过程,一方面敞亮了学生的思维、认知,另一方面让学生经历不同观点的碰撞、冲突。有学生说:“两侧完全相同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有学生说:“两侧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针对不同的观点,笔者没有急于评判,而是将反思、评价的主动权赋予学生,引导学生争辩。在这个过程中,有学生从反面来反驳,如有学生拿着自己画的反例图像说,“一个图形,两侧完全相同,但不是轴对称图形”;有学生从轴对称图形的发生过程来证明,如有学生这样说,“我们是将一个图形对折来判断这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理性语言表述的引导、点拨,如对数学术语表达准确性、严谨性的考量,诸如“完全重合”“完全相同”的比较。在表达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应用不同的技巧,如有学生将语言与操作相结合,有学生将语言与画图相结合。通过数学语言的表达,引导学生的数学认知、思维等从非本质走向本质、从肤浅走向深刻。

“数学语言”是一种高度抽象的人工符号系统。“学理性”是数学语言的重要品质,是数学语言“数学性”的根基、命脉、灵魂。数学学科,无论是概念、法则还是定理的数学语言表达,都应当蕴含“学理性”。认识数学知识蕴含的学理,把握数学知识蕴含的数理,应用数学知识蕴含的学理,是提升学生数学语言素养的根本路径、策略。学理性素养是学生在数学学理性语言表达中所生成的素养。正如法国著名数学家庞加莱所说:“没有数学这门语言,我们就无法发现世界内部的和谐和事物间的密切联系。”“学理性”数学语言品质的提出,必将推动教师教学方式方法、学生学习方式方法等的变革,也必将推动数学课程改革向深水区迈进!

猜你喜欢
数学语言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浅析提高数学教师课堂口语艺术和表达能力的方法
学好数学,从数学语言开始
浅谈培养高段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几点策略
培养和提高小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探索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