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会,李彦彦
(1.南京晓庄学院环境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1171;2.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教育是人类社会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也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和创新。我国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国家的教育改革也在不断进行。地理教育涉及天文、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地理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综合性和应用性。高中地理教育在地理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尤其在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国家对地理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标准,地理教学模式已从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转变。教育改革持续推进,高中地理教研也在不断深入,涌现出诸多热点。研究热点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大量高度关联性的学问或专题,代表着一个领域的前沿和发展前景,对了解一个领域的发展历程和预测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重大意义。随着中学地理教育的不断推进,高中地理教学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涌现出诸多研究。要把握当前高中地理教研的热点与趋势,提高高中地理的教学质量,促进高中地理的教学改革,亟需对高中地理教研文献进行定量统计分析。
近年来,针对中学地理教研热点与趋势分析的研究也开始受到关注。部分研究从研学旅行[1]、地理核心素养[2]、校本课程开发[3]等方面开展对中学地理教学研究现状与趋势的分析。也有研究针对整个中学地理教研的热点与趋势进行分析,例如,张家辉等人[4]利用2021年《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全文转载的地理教育论文分析了地理教研年度热点;窦同宇等人[5]与谭慧芳等人[6]分析了2009—2018年我国地理教育的研究热点与变化。沈笑英[7]基于中国知网研究文献的计量学,分析了国内高中地理学科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总体来看,已有研究主要是面向整个中学地理教研热点的分析,面向高中地理的研究较少。此外,多数研究重视对某一年的中学地理教研热点或近几年某一方面的教研热点进行分析,缺少对长时期的高中地理教研热点和趋势变化的分析。本研究选取1992—2021年,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中的2584篇文献为研究对象,对发文量、发文作者、发文机构、关键词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阐明近30年来我国高中地理教研的发展动态与研究热点,解析该领域的重点研究趋势,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学术期刊是指以刊登研究报告、学术论文、综合评述为主要内容的期刊。学术期刊刊载论文的速度快、内容新颖,相较于学位论文,学术期刊能更直观、更敏锐地把握研究领域的热点与发展趋势。其中,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能更好地反映中学地理的教研水平和发展方向,代表本领域科研成果的较高水平,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因此,为使数据统计来源更具代表性,本研究选取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中的论文,以“高中地理”为篇名进行检索,以1992—2021年为时间范畴,经过精准匹配检索,共得到2584篇研究论文。
结合可视化软件的使用,文献计量法可以科学直观地呈现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CiteSpace是当前文献计量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可视化软件,主要用于分析、挖掘、可视化科研文献信息,具备关键词共现分析、关键词突发性检测、作者与机构协作分析等功能,可以帮助研究者探寻出学科领域演化趋势、突现热点、领域内重要作者和机构等。本研究使用CiteSpace 5.8.R3版本,先从中国知网中选择相关文献,以Refworks的格式导出,以“download_XX”的形式命名,再通过CiteSpace的数据转换功能,转化所存储的Refworks数据,最终生成Project,并执行CNKI分析。
1992—2021年,我国高中地理教研发文量呈上升趋势(图1)。第一阶段为1992—2012年,这一时期的发文量总体呈缓慢增长趋势,从1992年的4篇到2012年的69篇,年平均发文量为45.4篇,其中发文量最多的是2006年(83篇)。第二阶段是2013—2021年,这一时期的发文量爆发式增长,这与2013年启动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工作、2017年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有着密切关系,另外,对21世纪以来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宝贵经验的总结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1 年发文量趋势图
运用CiteSpace中的Author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出作者网络图谱(图2), 图谱中作者与作者之间的连接线代表作者合作的密切程度,连线越多表明合作越频繁。从作者群来看,共有780个节点,192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006,显然,节点间的连线较少,密度也较小。这表明虽然部分作者存在合作研究的关系,但较为分散,学术联系也比较少,总体呈现“部分集中,整体分散”的特点。作者之间合作与交流不仅有利于深化教研,也有利于整合团队教研资源,创造更多优秀的教研成果,从而推动高中地理教育向前发展。因而,发文作者的交流与合作需要进一步深化加强。
图2 作者网络图谱
在节点类型中选择“institution”,共识别出2568篇,得到发文机构共现网络图谱(图3),中心点越大代表发文量越多,连线代表有合作关系。从图3可以看出,华中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中心点较大。其中,华中师范大学发文82篇,福建师范大学发文41篇,南京师范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相同,均发文24篇,分别占总发文量的3.20%、1.59%和0.93%。这表明师范类院校的学术氛围更活跃,学术活动更多样,所取得的教研成果也更丰富。但从高校分布上看,发文机构分布并不平衡,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的高校发文量较多,而其他地区的发文量则偏少。从机构的合作程度上看,各发文机构的合作都较少,相互之间的联系也不密切。
图3 发文机构共现网络图谱
关键词是对论文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通过对论文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与突现分析,以此揭示研究热点与趋势变化。
1.关键词聚类分析
运行CiteSpace软件,在节点类型中选择“keyword”选项,得到关键词共现图谱(图4)。图中的中心点越大,表明该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高,连线代表关键词之间的关联。从图4可以看出,中心点较大的关键词有“高中地理”“人教版”“教学设计”“地理教学”“湘教版”“核心素养”“地理环境”“地理事物”等。
图4 关键词共现图谱
2.关键词突现分析
关键词突现分析对梳理高中地理教研的整体发展过程及判断未来的研究趋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使用CiteSpace软件的关键词突现功能(Burstness),可以得到高中地理教研领域的前25个突现关键词(图5)。在图5中,深色横线代表关键词持续的时间范围,“Begin”与“End”分别代表关键词突现的初始年份与结束年份。从时间跨度上看,最长年限为15年,最短年限为2年。1992—2012年的热点主要有“工业布局”“北半球”“天体系统”“地理环境”“湘教版”“人教版”“鲁教版”等,倾向于对各版本教材内容的处理与比较。2014年与2015年出现“地理课堂”“地理教学”“教学策略”等关键词,自此,高中地理教学开始关注地理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并延续至今。这主要与国家不断开展教育改革和推进课程改革有关,教育改革与课程改革提出要建立富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创造能够满足学生学习探索需求的课堂。自2017年起,“核心素养”“综合思维”“研学旅行”“区域认知”等关键词也开始出现,这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有密切关系,文件提出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实践力以及人地关系四大地理核心素养。整体来看,1992—2021年,地理教育研究热点逐渐从理论走向实践。
图5 关键词突现图谱
1.基于地理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策略多样化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2020年版课标》)提出,中学地理教育应进一步加强对地理四大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如何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贯穿于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更符合课程标准要求与学生学情的教学方式,使地理教学资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能学得更好,将成为未来高中地理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
与传统地理教学相比,互联网时代海量的信息为学生学习和教师备课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如翻转课堂,这对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和促进地理教学的改革至关重要。
互联网为教师备课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发生的事(如时事热点)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并应用于课堂导入,快速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或将一些较为复杂、学生难以理解的重难点知识,通过视频、PPT等直观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从而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度,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搜集、制作和整合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自主化发展与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构建和谐的师生互动课堂。课前,教师发布预习任务单,通过系统反馈学生完成情况,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讲解重难点。课中,教师呈现任务,学生通过查阅网络资料,通过合作探究完成学习任务,为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了支撑。[8]师生通过深度互动与有效互动达成教学目标。课后,教师布置作业,根据学生的作答情况及时答疑解惑。在信息技术环境之下,教师需将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结合起来,从个性化的角度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做出评价。根据教师提供的复习资源,学生可以针对自身存在的不足,自主选择相应的资源进行查漏补缺。综上所述,现代信息技术能为教学创造良好的互动环境,该环境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帮助教师实现因材施教,也为地理课程改革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
学者基于自身线上教学的经验,总结出初中地理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包括教学资源单一、师生互动深度受限、学生学习过程难以监督、学生自学能力较弱几个方面。[9]基于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研究在基础领域相对较少、相关的理论研究比较薄弱的认知,黎佳等人以某中学开展的教学实践为例,详细解释了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的实施流程,并对课堂效果进行分析,提出了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应包含的五个方面,分别是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教学评价和教学环境。[10]
当下的环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软件操作,例如Google Earth、Arcgis、天地图等。其次,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改变教学资源的呈现方式,注重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组合,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合理使用一切对学生有益、对教学有利的技术和资源,不能为了技术而技术。最后,教师应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学的辅助作用,不能过多依赖多媒体信息技术。
2.鼓励开发研学课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随着我国研学旅行研究逐步深化,课程研究将成为日后的研究热点。开展地理研学旅行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充分汲取地理文化的精髓。根据《2020年版课标》,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地理学科文化素养和地理科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地理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探索地理知识、感受地理文化。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研学课程理论方面的研究较多,但是,针对课程开发和课程实施等领域的研究仍较少,因此,课程开发应成为研学旅行研究的重中之重。
第一,我国高中地理教研发展迅速,从1992年的4篇增长到2021年的214篇,这说明高中地理教研正在不断引起学者、教师、学校和社会的重视,研究成果数量不断增长。
第二,高中地理教研群体具有“部分集中,整体分散”的特点,各研究小组一般都是由同一机构的作者组成,相互之间的交流合作较少。发文机构主要在集中于华东、华中、华南等各大师范院校,其他地区则相对较少,呈现出地区分布不均的特点。
第三,研究热点与趋势变化明显,不同时期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颁布是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1992—2012年的热点主要是对各版本教材内容的处理与比较。2014—2015年,涌现“地理课堂”“地理教学”“教学策略”等关键词,自此,高中地理教学开始关注地理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并延续至今。2017年开始出现“核心素养”“综合思维”“研学旅行”“区域认知”等关键词,并持续存在,成为未来地理教研的热点话题。
第四,已有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虽然高中地理教研成果数量不断增加,发文量也稳定上升,但缺乏专家型研究人员与一线教师的协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较少。因此,需要加强高等院校之间的合作关系,深化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此外,多数研究只是基于经验性的总结,研究有待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