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试与信号处理”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2023-01-12 04:00李东畅
装备制造技术 2022年10期
关键词:加速度传感器测试

龙 慧,李东畅

(韶关学院 智能工程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5)

0 引言

“工程测试与信息处理”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1]。该课程内容涉及机械、电子、物理、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等多学科,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主要理论教学内容包含信号分析和传感器和两大部分。但是由于课程内容包含较深的数学、力学和电学知识,涉及知识面广且理论性强,公式多、图像多,加之与该课程信号处理相关的数学基础知识前置课程没有学过,学生电学基础也不牢,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难度较大[2]。实验课程安排了八个学时的实验,学生做实验时积极性高,但主观能动性不够,只局限于完成实验的操作,缺乏将实验课程内容与理论课程知识联系,没有通过实验课程消化从而上升到理解理论的高度,导致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如何通过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理论知识,降低课程理解难度,同时增强课程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提高教学效果,是教学改革的目标。

1 “工程测试与信息处理”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传统“工程测试与信息处理”课程的教学,课堂内侧重于传授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注重于概念、理论以及数学推导过程,教学方式多采用“满堂灌”。课程中虽然借助于多媒体来演示实际测试案例图像或动画,但还是不能实现以直观的形式来演示数学计算的过程和结果,该课程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非常大[4]。调查表明,我校学生在学习具体课程内容时表现出不同的疑惑,由此,对学习过程中碰见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据此分析结果确定对该门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案。具体部分内容分析如下:

1.1 信号分析部分

信号分析处理部分主要包含信号傅里叶变换、信号的调理与记录、信号处理方法等内容。该部分内容包含较深的数学公式。在傅里叶变换时,教学内容偏向复数处理,学生普遍反映学习难度大[5]。

1.2 传感器部分

传感器知识的特点主要是物理概念多[6-7]。传感器的很多概念只能通过文字或图片介绍来讲解,由于没有经历过实践操作,对其他传感器的理解深度还不够。同时,传感器部分的测量电路也需要应用电子技术课程知识,电路知识相关部分学习起来感到费劲。

1.3 实验课程部分

在教学实践环节,虽然开设了八节学时的课程实验,安排了四个实验。信息分析部分安排一个实验。传感器部分只开设两个传感器实验,一个电阻应变片实验,另一个是霍尔传感实验。振动测试安排了一个实验。多数实验属验证性实验,主要验证信号仿真分析、具体验证传感器的一些性能,学生在做实验过程中,没有进行独立思考,缺乏系统性和创造性,很难掌握完整的测试系统的构建思路,这恰恰是工程实际最需要的。

1.4 案例教学部分

课程中虽然有些实际案例,但该教材案例通常都是针对某一问题而设置的,这样培养的学生视野多被局限在课程知识的很少范围内,测试系统全局观念难以建立,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仅仅是从课本中吸收了某个测量元件或测量方法的应用特性,但对于测量系统为什么选用该方法或元件、相应测量电路的选择等问题则不是很清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觉得枯燥乏味,缺乏积极性,学习效果不好。

2 “工程测试与信息处理”课程改革探索

针对以上传统“工程测试与信息处理”课程的教学现状,国内高校通过各种不同的教学改革,这些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由于该门课程内容建立在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信号分析及处理技术基础之上的一门交叉课程,课程具体内容部分有不一样的特点,但是这些文献中的教学方法都是将该门课程作为分析对象,没有指出哪种方法或方式具体适用在“工程测试与信息处理”课程具体哪些知识点。加之由于教学对象的不一致性,学生的学情、专业的课程设置不一致,每个学校的学生在学习时碰到的难点也不相同,因此不能盲目硬套这些教学方法。须结合我校学生的客观实际,对学生在学习中碰到的问题进行详尽分析,并对具体教学内容对应用上述方法进行可行性分析,才能切实降低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克服电学知识基础薄弱、提高实践能力、增强工程实践能力。教学改革措施如下:

2.1 变更教材

原来使用的教材理论性强,学生学起来难度大,将教材更换为熊诗波,黄长艺主编的《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新教材更侧重应用,更侧重介绍机械工程测试实例。适应以应用性本科培养目标,强调应用性和实践性的教材。

2.2 引入工程实际案例

将自己参与的工程项目,引入课堂教学,突出测试的目的以及意义。课堂教学引入如下的工程实例。以图1所示的振动筛横梁试验装置为例。振动筛试验装置主要包括振动筛、动态信号采集仪(DH5981)和测试分析系统(DHDAS),如图1所示。为了测量侧板和横梁加速度,试验装置设有3个IEPE型加速度传感器,分别标记为A1,A2和A3。横梁中部安装有1个应变片S1,应变片贴在宽度中间。通过在课堂教学引入如上的工程实际案例,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了学生实际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图1 振动筛横梁测试系统

2.3 引入MATLAB软件教学

在课程信号分析处理部分包括大量数学公式,编写部分MATLAB程序。例如,在信号时频域变换部分,编写快速傅里叶(FFT)程序,通过改变FFT采样频率,可得到不同的频率图形。编写小波变换、短时傅里叶变换、Wigner—Ville等变换的MATLAB程序,对同一时域波形进行时频处理。在讲完上述理论后,可直接演示显示出频域变换结果。利用MATLAB软件,编写相图程序,可得到系统响应的位移和速度构成的直观图形。在例题部分,以Duffing系统的为例,编写Duffing系统的小波变换MATLAB程序,可得到反映Duffing系统的时频域曲线。在相应信号处理部分,通过在课堂教学引入MATLAB演示,将提前编译的程序逐句复制粘贴至MATLAB软件界面,并在课堂上解析这一句代码的数学意义,MATLAB显示界面会随代码输入而变化,通过MATLAB较为直接的演示数学运算的过程和结果。这种教学方式与常用板书学相比,MATLAB软件教学比直接讲解公式趣味性更强一些,能更多吸引学生注意力,大大降低了该课程数学知识的授课难度。

2.4 通过虚拟仪器教学

搭建LabVIEW虚拟教学平台和便携式测试平台,硬件系统包括加速度传感器、机箱、加速度采集板卡、应变采集板卡等,如图2所示为搭建好的便携式测试平台。引入虚拟仪器LabVIEW教学,在该虚拟软件平台上编写程序,编写好的测试程序如图3所示。将搭建的测试平台,用于实际构件加速度响应,得到加速度传感器的响应。在理论课程上,通过LabVIEW虚拟教学平台,演示如何编写振动测试系统。然后,运行编写好程序,通过LabVIEW软件添加的虚拟显示器,可以通过图形显示加速度值变化。通过LabVIEW虚拟教学平台向学生演示搭建测试系统,直接显示出加速度值,激发学生对测试系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测量系统。

图2 虚拟教学平台硬件系统

图3 虚拟教学Labview测试程序

2.5 增加疲劳测试试验

设置专业核心技能训练课程,增设材料疲劳性能测试项目。利用学校新购的疲劳试验机,开展试件疲劳测试试验。在实验开始前,讲解疲劳试验机的控制系统和测试系统,并指出测试系统载荷传感器、力传感器等硬件位置及功能。疲劳试验通常安排四个学时,前两个学时讲解疲劳试验机结构、控制系统以及测量传感系统。通过让学生感性认识电液伺服闭环控制系统(包括函数发生器和PID控制调节器),以及力和变形位移测试系统。后两个学时完成一个试件疲劳试验,测定在特定应力下试件疲劳循环次数。在疲劳试验过程中,操作软件上会实时显示试件载荷和试件变形量,让学生直观理解系统位移和加速度等信号测量系统。通过增开疲劳测试试验,学生能深入理解试件疲劳性能概念。通过认识疲劳机测试系统,学生更能认识到测量系统对设备完成预定功能的重要性。

3 结语

通过更换教材、采用Labview虚拟仿真、引入工程实例教学、增加实验等措施,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提高,课堂学习气氛明显得到改善。尤其是工程实例教学,可以将其它课程的知识串联起来,学生听得很投入,教师上课心情愉悦很多,教学改革方案达到预期效果。改革后,有效降低了“工程测试与信息处理”相关数学和电学知识部分的学习难度,学生形成主动、积极的学习风气。通过工程实际案例和虚拟仪器的学习,机械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有效增强,初步掌握应用测试技术相关理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相应学习和锻炼,在大学生创新大赛中,学生能利用所学测试知识完成检测等功能,在学科竞赛取得更好的成绩,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整个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加速度传感器测试
“鳖”不住了!从26元/斤飙至38元/斤,2022年甲鱼能否再跑出“加速度”?
康奈尔大学制造出可拉伸传感器
幽默大测试
简述传感器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传感器新闻”会带来什么
“摄问”测试
跟踪导练(三)2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天际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