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藤野更写自己
——《藤野先生》教学实录

2023-01-12 01:12李明哲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藤野鲁迅医学

李明哲

【导入】

师:现在,我们一起学习鲁迅写自己老师的一篇文章,《藤野先生》。

师:先做个小调查:

[[PPT]]《藤 野 先生》印象

请选择《藤野先生》给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

1.添改讲义;2.纠正画图;3.关心实习;4.了解裹脚;5.匿名信事件;6.看电影事件

师:只说序号即可。

生:……(说法各异。)

师:藤野先生是青年鲁迅在日本求学时的一位老师。那么二十多年后的中年鲁迅,是怎样来评价这位老师的呢?读第37段——

[[PPT]]“藤野先生”印象

37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生读。)

师:鲁迅先生评价他的老师藤野先生,用了一个词——

生:“伟大”。

师:但是,藤野先生仅仅是日本一个普通医学专门学校的普通老师,二十多年后的作为文学家思想家的鲁迅,为什么要用“伟大”来赞美自己的老师呢?我们从头看。

一、从东京到仙台

师:第1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生:“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师:“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这样”是怎样?

生:“清国留学生”的不学无术。(读第1段相关语句。)

师:“实在标志极了”,就是,实在……极了?

生:丑陋。

师:这一段,处处反语。自己读一读,读出反语的讽刺意蕴来。

生(:自读揣摩。)

师:“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无非”在文中是什么意思?联系第2段来看,鲁迅的东京印象如何?

生:“无非”:只是;没别的。东京有点无聊,也有些讨厌吧。

生:清国留学生在东京造成恶浊气,失望,失望的是清国留学生在东京不学无术的丑态。

师:“无非”的意思就是“只不过”,是对一段又一段求学经历的否定,也是对恶劣的东京人文环境的否定:鄙夷、不屑、失落、不满、愤慨、失望、厌倦、厌恶、讥讽……

师:“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这个突兀的“也”字从何而来呢?“东京也无非是这样”,鲁迅为什么要去东京呢?

生:去求学。

师:鲁迅是在什么情况下去日本的,在《琐记》当中鲁迅这样写道:

[[PPT]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 ——鲁迅《朝花夕拾·琐记》

师:鲁迅想要的是什么?

生:想要学问。

师:由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知道,鲁迅之所以去日本,是因为在国内毫无出路,要到日本去寻求救国救民的良方,去寻找学问。那么到了东京以后,鲁迅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了吗?

生:并没有。

师:“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这个“也”字表明,东京乌烟瘴气,找不到要寻求的学问。坚持科学救国的鲁迅,毅然决然选择了离开。——表面上看,鲁迅是因对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的表现的不满而离开东京,实则是鲁迅主动选择去仙台。

[PPT]3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师:看第5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生:“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

师:第5段,到了仙台,鲁迅受到了怎样的优待?

生:学校不收学费,职员还为他的食宿操心。

师:他心情愉快吗?

生:感谢吧,并不愉快。

师:受到了优待,为什么并不愉快呢?

生:他是去求学的。既然是为了求学,就会想要学术上的待遇,而不是身体上的优待。

师:是的。鲁迅最需要的是学问和救国的良方,不收学费、操心食宿,这都不是他最需要的,所以他才把这些优待和关心幽默地统归为——

生:“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

师:这份优待就是客气的优待。那么,第1-5段,这和写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

生:铺垫,对比,衬托。

生:引出下文。

师:都对,具体来说。

生:没有写藤野先生时,先是写了自己对东京的讽刺与东京给他留下的不好的印象。然后写到藤野先生时,如(读16、17段),在这里反而体现了藤野先生的认真,一丝不苟,对待学问的求真态度。

师:你联系后文分析,是一种很好的思路。

师:这前五段,独处异国他乡,鲁迅在失望、孤独、艰苦、辛酸中苦苦追求啊!这时,藤野先生雪中送炭般地闯入鲁迅的生活,藤野先生给了鲁迅最及时、最急需的帮助。让我们带着感激之情再去朗读第37段。

(生读。)

师:请同学来看11到23段,我们来看一看两个人是怎样交往的。

二、从传道授业到文化关怀

[[PPT]]11他使助手来叫我了

16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

21他又叫我去了

师:注意到了吗?藤野先生多次“叫我”,这是为哪般呢?

师:读第15段,先看这第一个“叫”。“我”为什么“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呢?哪个句子最触动你心弦?

生:“不安”是我错得太多,“感激”是藤野先生对我学习上的关心。

师:怎么关心的?

生:(读第15段相关语句。)

师:注意关联词。“文法的错误”,跟他教的医学没有关系,但是呢——

生:“也都一一订正。”

师:再读第15段,哪个词语最触动你心弦?

生:“添改”。

师:“添改”和“修改”有什么不同?

生:“添改”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增添了新的知识并且还修改了错误的地方。

师:“添改”包含“增加”和“订正”两个意思。

[PPT]16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

师:看这第二个“叫”,读整段话,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老师?文中原词怎么说的?

生:“和蔼”。

师:怎么“和蔼”的?根据是什么?

生:(读第17段。)他并没有因为我的错误而训我,而是耐心的教导,引导。

[PPT]原句: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改句: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师:这两句话,效果有什么不一样?

生:原句藤野先生说的话比较委婉。

生:原句更委婉,也更有说服力。

生:缺了原因,学生还是不懂为什么要改。

生:改后的语句更冷硬。

师:是的,这是委婉的批评。

师:看这第三个“叫”,填一个词。

[PPT]21他又叫我去了,

22听说中国人是很__鬼的,

生:“敬重”。

师:藤野先生作为一个医学教授,本可以坦言:世上本没有鬼,不必“迷信”之类的话。但是,他为什么用了“敬重”这个词呢?

生:尊重。

生:对,还有,这样说话比较委婉。

师:藤野先生出于对鲁迅的尊重,对中国文化的尊重。——即使这种文化对一个医学教授来讲,它是愚昧的、落后的,藤野先生还是选择了“敬重”这样一个褒义词。所以说,这不仅仅是词的差别,这是人格的差别,藤野先生就是一个这样的老师。

师:藤野先生“叫我”,只有这三次吗?

生:第35段,“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

师:厉害!老师没有注意到这里还有一个“叫我”呢!

师:那么,只有这四次吗?

生:不止吧,作者没有全写出来。

师:是的。比如,关于了解裹脚,没有出现“叫”字,也“叫我”了吧。两人交往的事一定很多,作者只选择了其中的几件事来写,这叫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形象。

师:如果说藤野先生为我添改讲义、纠正画图是传道授业,那么关于鬼神和裹脚的谈话,就是文化关怀了。鲁迅先生与这样的一位藤野先生分别以后,他感激地说,读——

(生读第37段。)

师:仅凭这几件事,就以“伟大”相称,还是有点勉强。那么,到底还有什么原因,让鲁迅先生用“伟大”这样的大词相颂呢?

三、从医学到文艺

[PPT]29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师:你怎样理解这句话?联系背景。

生:讽刺。

生:前文有提到清国留学生种种做派,后文有“敬重鬼”“女子裹脚”之类的陋习,所以那些日本学生对中国人产生了一种“低能儿”的印象。

生:作者是以歧视中国人的日本人的心理而写,这是用反语来突出这种逻辑的荒谬,表达了作者的愤懑与心酸,这种愤懑已不局限于作者的人格受到侮辱,更因民族衰弱而悲伤,表达了作者的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期盼中国富强的愿望。

师:说的真好!

生:“也无怪他们疑虑”,也算是鲁迅对当时的大清的状况一种承认吧,同时也表现了鲁迅先生的愤懑与心酸。

师:你的意思,另一方面,大清的落后,这也是事实,嗯。

师:读完第29段,最触动你的一个句子?

生:“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师:知道日俄战争在哪里打的吗?知道为什么打吗?

生:日俄战争,是1904年-1905年日本和俄国为争夺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而进行的战争。——百度百科上的。

师:是日本和俄国在中国的土地上为争夺中国的土地而进行的战争。

[PPT]29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师:如果你是这个讲堂里的“我”——你作何感想呢?

生:我感觉有点无力,无奈,因为当时中国就是很弱势,我们不能否认。流露出了作者对中国国民的愚昧的批判的态度。

[PPT]31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师:“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这是为什么?我们来了解“变化”之前与之后。

[[PPT]后来便使我的学籍列在日本一个乡间的医学专门学校里了。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鲁迅《〈呐喊〉自序》

生:学医救不了中国人。

师:是啊,所以——

[PPT]]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鲁迅《〈呐喊〉自序》

生:要从思想上拯救中国。因为当时人民的病痛并非身体,而是思想。若要根治这样的“疾病”,就要从思想来医治。所以我认为如果一个人失去了文学,那么他也失去了一部分思想。

师:说得好啊!医术只能拯救人的身体,文学可以医治人的思想。藤野先生后来回忆说——

[[PPT]周君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总共只学习了一年,以后就看不到他了,现在回忆起来好像当初周君学医就不是他内心的真正目标。

——藤野严九郎《谨忆周树人君》

师:看电影事件是导火索。鲁迅先生弃医从文,就是因为这个重大刺激,激起救国之志。鲁迅先生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这是《藤野先生》的文心。鲁迅不仅写藤野,更写自己,他是借仙台学医的经历来铭刻自己人生旅途中的重要印记。

师:回头再看那个小调查——

[PPT]选择《藤野先生》给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

1.添改讲义2.纠正画图3.关心实习4.了解裹脚5.匿名信事件6.看电影事件

师:现在你再选——

生:(都选6看电影事件。)

师:看电影事件,这也是鲁迅先生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了。

师: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和写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呢?

生:衬托?

生:正是因为藤野先生与那些日本学生不同。他没有丝毫歧视中国人,反而给予了最基本的尊重。想把学术传到中国,好好教导鲁迅。当然最重要的是他没有民族歧视。

师:这个部分的作用有两个。第一个,这两件事是鲁迅和藤野先生分别的直接原因。第二,这两件事为藤野先生提供了一个反面衬托,也就是说,藤野对鲁迅的关心,不是发生在一个平常的、祥和的日子里面,而是有着特殊的背景,是鲁迅在失望中苦苦追求,在追求中常常受辱的时候,是在日本举国都瞧不起中国人,而且中国人自己也麻木不仁的时候。

师:藤野先生说过这样的话:

[PPT]周君来的时候是中日战争之后,又过了相当的年数,很可悲的是,当时日本人还骂中国人做猪头三。在有这恶骂风气的时候,所以同级生之中也有这样的一群,动不动就对周君加以白眼,另眼看待。

——藤野严九郎《谨忆周树人君》

师:藤野先生在这种背景之下,还能一如既往地关怀他,就更加难能可贵——而且,这种关怀已上升到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的大爱、大善、大美!让我们跟随着鲁迅,再一次感激地朗读——

(生读第37段。)

师:在鲁迅先生离开仙台以后,就与藤野先生失去了联系,但是他始终没有忘记这位异国的恩师。日本有一家出版社准备出版一套《鲁迅选集》,专门派人到中国来征求鲁迅先生的意见,鲁迅先生回答说:“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

鲁迅先生的意思非常明白,是希望借此来打听一下藤野先生的近况。当藤野先生读到鲁迅写的《藤野先生》这篇文章时,非常遗憾的是,鲁迅先生此时已经离世了!据藤野先生的侄子藤野恒三郎回忆,读——

[[PPT]]40年前,也就是鲁迅逝世的那一年,有一位记者拿来了一张鲁迅逝世时的照片给我叔父严九郎看。这时,我叔父才知道鲁迅逝世的消息,当时,严九郎正襟而坐,把那张照片举过头顶,然后提笔写了“谨忆周树人君”。——《心随东棹忆华年》(1976年11月7日《人民日报》)

四、伟大:藤野和鲁迅

师:就是在那样一个背景之下,鲁迅得到了藤野先生的关心。难怪二十多年以后,在孤独中战斗的鲁迅从这段温馨、温暖的回忆当中,汲取到了无穷的力量!最后,让我们深情朗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PPT]38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生读。)

师:同学们,鲁迅先生的弃医从文告诉我们:一个有志青年所做的人生选择,往往不是个人的选择,而是要把个人的人生与民族的前途、国家的未来结合起来考虑。——这就是鲁迅的伟大!

生:对,这就是鲁迅的伟大!

师:是啊。老师作了《藤野先生》课文诗(配乐朗读)——

[[PPT]]

藤野和鲁迅

李明哲

你黑瘦的面貌

抑扬顿挫的声调

穿衣服寒颤颤的

曾被疑心是扒手

你坐在人骨中间

潜心医学研究

多次叫我两问陋习

治学一良师交流两益友

你从南京到东京

从东京到仙台

从矿路到医学

从医学到文艺

你上穷碧落下黄泉

民族危亡记心间

失望中苦苦追求追求中常常受辱

把救国救民良方寻遍

你们啊了不起的你们啊

为中国为学术毫无民族偏见

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你们是两位大先生

同样的正直同样的伟大

你们是艰难时世里的热血和肝胆

文以人传

人以文传

你们异国师生情谊深

美谈佳话天下传

师: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

【教学后记】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此课本无意而成,却成了我的鲁迅作品教学课例之三。这缘于朱则光老师,这是向朱则光老师的致敬之作,感谢朱老师的课给我的启发。

好的散文中一定隐含着一个“我”,这是文章的心脏。《藤野先生》不单单写藤野先生,还有一条暗线“我”。在笔者看来,《藤野先生》写藤野更写鲁迅自己。无独有偶,百度学术一搜,有金红《写他人与写自己——〈藤野先生〉主题倾向辨》(《名作欣赏》2007年14期)一文可为印证,单看其题目我们的看法就不谋而合。

我们要思考作者“为什么写”,所以,笔者在教学时没有仅仅把《藤野先生》教成“藤野先生”,没有将重点全部放在文章如何刻画“藤野先生”的形象上,还向教育意义那方用了些力,即用些时间在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人生选择上。这样两线兼顾,写作型+主题型,教学定位是不是更靠近文本的心脏呢?

作者在第37段中写道:“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但不知怎地”,作者真不知“怎地”吗?作者还用了一个“最”,不由得让人心生疑虑。而读了藤野严九郎《谨忆周树人君》一文,才发现:这是师生彼此认知的错位。仇恒石等老师认为,从藤野先生的回忆来看,藤野先生并没有给予鲁迅直接的言语和行为上的鞭策。正是长期处在孤独环境中的作者渴望得到精神的慰藉和情感的温暖,使其有了如此强烈的自我情感定位和激烈的文字喧响,宣泄心中积久的愤懑,表现对不良现实的观照和抨击。(参见《“无非”的言语假象和情感逻辑——〈藤野先生〉解读》)(《语文教学通讯》2022/9B。)我们仍然坚持那句话:写藤野更写自己。(不过,《谨忆周树人君》一文,藤野先生作为鲁迅的老师,是不是有点自持身份,端着,而没有放下来呢?)但这个,不适合讲给学生听,因为这会消解文本的教育意义。

另,关于课文诗,第一次作诗,贻笑大方了。

猜你喜欢
藤野鲁迅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鲁迅念念不忘的藤野先生,后来怎么样了?
医学的进步
鲁迅,好可爱一爹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藤野先生谈鲁迅
藤野先生眼中的鲁迅
阿迅一族
医学、生命科学类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