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好,金 瑛,张子贤,魏 莱,汪 晨,朱可嘉
浙江中医药大学:1.护理学院;2.附属第二医院, 杭州 310053
呼吸机作为临床不可或缺的医疗设备,主要用于呼吸治疗、急救、重症监护,其报警装置可以提醒医护人员注意患者存在异常生理状态。与此同时,与警报相关的不良事件也时有发生,给护士带来工作上的不便,降低护士警觉性,从而增加患者的风险,呼吸机警报管理已经成为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1-2]。护士是呼吸机发生警报时的第一应答者,掌握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具备呼吸机警报管理能力,可以显著减轻临床工作负担,规避患者风险,目前国内外对护士警报管理的专科培训日益重视[3]。然而,中国目前在该领域的护理教育实践还有所欠缺,医院对护士的临床报警相关教育支持不足,尚需要进一步完善。
呼吸机警报管理培训目前主要作为ICU专科护士培训的重点内容,一般是在医院的支持引导下,由护理部主任或科护士长统筹安排,根据学历、职称、工作年限、教学经验等条件筛选人员,成立专门的培训团队[4]。研究[5]表明,培训团队大部分由科护士长、专科护士、重症医学科专家、呼吸机治疗师、设备管理科人员等组成,且均具备丰富的呼吸机相关理论知识和警报管理经验。团队成员通过集中探讨来制定出警报管理培训方案,进行责任分工,按照拟定方案开展理论知识讲座、操作技能示范、小组带教、个人考核评价等培训流程。
1.2.1呼吸机警报参数范围的合理设置
呼吸机出厂设置的报警系统中各参数是默认的,患者并非都适合使用默认的警报参数范围,这就需要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合理地设置呼吸机警报参数,掌握警报管理的相关技能[4]非常必要。合理的呼吸机警报参数范围设定,主要指报警设置在既能够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又能够不产生虚假警报的范围内。目前,已有研究者在ICU护士培训中基于呼吸机设备类型及患者疾病临床特点展开警报参数的有关内容的研究。王冬华等[6-7]通过完善培训内容,加强护士操作,注重呼吸机模式选择以及参数报警范围设置的学习,培训后经考核发现护士理论知识水平普遍提高,临床管理技能有了明显提升,能够在呼吸机警报发生时做到规范化管理,及时识别处理呼吸机报警的情况。Kitchens等[8]通过对护士进行统一的呼吸机技术操作示范培训,使其在短时间内掌握了呼吸机各参数的正常值及基础意义,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对患者呼吸机警报范围进行合理的调整与设置,减少了不必要的警报,使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生命支持。由此可见,在日后培训中应结合国内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护士合理设置呼吸机警报参数范围的内容学习,以保证护士更高效的应用呼吸机。
1.2.2警报的有效识别
护士能否对呼吸机报警进行正确的识别处理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生命安全,因此关于警报的识别是护士警报管理培训的重要内容。护士在临床警报管理工作中应重点关注真阳性警报,尽量减少假阳性和假阴性警报,密切关注真阴性警报情况[9]。Cvach等[10]在研究中提到,由于呼吸机生产厂家及设备类型的不同,以及报警持续时间和声音的差异,增加了临床护士警报识别的难度,所以临床护士更需要掌握相关技术,进一步学习警报识别的理论知识,从而有效识别处理不同类型的警报。在今后的研究中,建议开展护理实践,设立不同呼吸机警报识别的实训项目,形成规范化警报识别的课程体系,以锻炼护士对警报的反应能力并提高其警报识别的准确性。
1.2.3警报发生原因的分析和处理
呼吸机警报产生的原因可分为患者自身原因、设备原因、气道问题、管路问题、人为因素等,当呼吸机发生报警时,护士应首先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及时分析警报发生原因,并进行正确处理。不同类型的警报处理方式不同,如不能在短时间内解决故障,护士应先将人机分离,按压呼吸球囊给予氧气,保证患者有效通气,避免因处理不当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11]。研究[7]表明,通过对护士进行警报原因的分析处理的相关培训,能够强化护士的警报安全意识,锻炼其警报反应能力,提高危重患者抢救的成功率。由此可知,为保障患者安全,需要经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对呼吸机进行集中统一管理,了解不同类型呼吸机的报警特点,掌握正确的呼吸机报警的处理方法。
1.3.1常规培训教学模式
常规培训模式多为课堂教学模式,护士通过幻灯片、教科书、文本视频等呼吸机教学材料进行课堂学习、课后练习。在常规教学模式中授课人员在课堂上集中讲解管理规范,将理论课和实践培训相结合,能使护士在专业指导下进行统一学习。值得注意的是,传统教学方法的效果值得肯定;但其不足之处仍须引起研究者的关注与思考,常规的面对面课堂模式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和影响,如护士工作任务繁重且排班顺序不定,难以进行集中统一学习,一旦错过学习时间则导致课堂内容无法回顾[12-13]。因此,目前传统教学模式已逐渐被其他新型培训教学模式所替代,以便护士可以获得更好的培训效果。
1.3.2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
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线上视频课程与线下实践操作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近年来逐渐成为护理培训教学的一种趋势。国外对护士的培训方式多采用在线教学或者混合式教学模式。Chelak等[12,14]研究表明,线上教学可以使学习者不受时间或地点限制,能够根据自己的节奏访问线上学习资源进行培训学习。由此可见,线上教学与传统的授课或讲座不同,能使更多的护理人员利用空余时间学习专业知识。在国内,王芳等[15]设计的将线上视频教程与线下实践培训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培训模式,护士培训后呼吸机考核成绩高于培训前,能够高效率的操作设备,有效验证了该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护士学习的参与度与互动性。这种线上理论与线下实践的混合教学方法是培训形式的一种创新,能够协调护士学习时间,开拓临床思维,进一步提升培训效果。
1.3.3二维码推送课程模式
目前,在护士规范化培训过程中除常规教学方法外,也会应用二维码在微信学习群推送呼吸机相关内容,还可以将视频制成二维码,护士通过二维码扫描能够获取呼吸机操作视频以辅助培训。有研究[13]通过二维码推送的辅助培训方式,使护士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的警报知识,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操作能力。由此可见,培训团队可以通过推送二维码实时发布学习任务,拓展延伸培训知识,具有快捷高效的特点,更可以满足护士自主学习的发展需求。
1.3.4建立信息化平台
随着现代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信息化、智能化的培训模式是当今教学培训模式的发展趋势,并且已逐步开展相关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Samadbeik等[16]研究指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有效改变教育培训模式,比如在虚拟现实环境中,创建类似于临床实际中患者发生的案例场景,这种基于3D模拟的仿真教学,能够提高护士解决实际问题的准确性,强化设备仪器的操作技能。卢凤华等[17]通过建立三维数字化平台,制作呼吸机相关视频、动画以及PPT等,生动演示了呼吸机使用及维护,管路连接与消毒和模式参数设置等常见的呼吸机操作技能,形成三维数字化护理学习方法,进一步提升了教学质量。信息化平台的构建使护理培训有了新的形式和内容,便于护理培训、护理教学、护理新技术的开展,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但是与国外相比,中国缺乏对新型培训方式的探索研究,如三维模拟、虚拟现实等技术与护理培训的结合发展,培训方式与内容有待进一步的创新与提升。
目前,国内外日益重视呼吸机相关管理培训的开展,同时也围绕护士的理论实践能力、规范管理意识和呼吸机无效警报管理水平等方面对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价。研究[18]表明,通过不同警报管理方法和培训模式的研究实践,能够提升护士警报管理能力,减少呼吸机警报的发生,改进临床呼吸机警报管理效果。总的来说,培训效果是积极正向的,但研究鲜少提及影响护士培训效果的因素,尚须进一步研究探讨。另外,国内的培训考核标准相比国外而言,尚有所欠缺,相关考核制度有待建立和完善。为提升管理培训效果,医院应坚持进行统一的护士培训和严谨的考核评价,以提高护士培训的积极性,加强呼吸机警报管理的学习。
目前,呼吸机警报管理培训在护理领域逐步开展;但培训建设仍存在以下问题:①护士培训机制尚未统一完善,管理者多凭借以往经验组织开展相关培训工作,不同地区及医院的培训质量参差不齐[5];②培训内容以基础理论与操作技能为主,缺乏高层次的理论指导,未能与患者临床评估有机结合,护士对警报管理的理解不够深入[6,18];③对护理人员来说,培训效果与自身的意识行为密切相关,培训者较少关注护士的社会心理因素,并不能满足护士的发展需求[19]:由此可见,当今护理人员呼吸机警报管理培训体系尚存在一定的不足。
2.2.1完善护士呼吸机警报管理培训机制
中国的护士培训机制尚待完善,需要在许多方面采取行动:医院应认识到护士进行呼吸机警报管理培训的必要性,提倡警报管理教育并研究制定相关政策,统一进行规范化质量改进[20]。护理工作的领导者有责任开展多学科合作模式,建立相关指南,完善培训考核的制度标准,在更多的护士中开展警报管理培训;再者,在培训过程中培训者应做到实时督促,调动护士积极性,做好考核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临床护理人员而言,若要提升其警报管理能力,就必须自觉加强重视程度,主动参加相关培训课程;另外,建议护士积极拓宽自身职业路径,努力向专科护士发展,凭借更高水平的认知能力,有效识别不同类型的警报,快速做出恰当的反应。
2.2.2加强个性化呼吸机警报管理的培训
护士在呼吸机使用过程中对警报的反应性与呼吸机警报的类型、持续时间和患者的临床状态有关[21]。Walsh等[22]曾提到呼吸机的报警阈值通常是针对一般人群设置的,并不是针对每位患者的特定情况。护士通过对患者呼吸机报警阈值的不断评估和调整有助于避免发生不必要的报警。未来应重点研究如何指导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个性化警报管理的模式与方法,体现护士专科性,使护士能够从患者安全的角度出发,为患者制定具体的呼吸机警报管理策略。
2.2.3开展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护士培训
目前,呼吸机警报管理大部分的培训课程关注的是学习结果,很少关注护士的警报疲劳问题,没有考虑到知识转化为行为所涉及的社会和心理因素。计划行为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关于个人行为的重要理论之一,有研究者[23]开发了一个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警报管理培训方案,并验证这是降低护理人员报警疲劳的有效方法,能够帮助重塑护士在警报管理中的意识和行为,促进循证知识向行为的转化。因此,建议国内尝试开展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护士呼吸机警报管理培训的应用研究。
目前,中国在护理人员呼吸机警报管理方面的教育培训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系统规范的有效培训模式,培训效果的考评标准也有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未来的研究应侧重于教育培训方法的改进,以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警报管理培训模式,提升教学培训质量,进而提高护士警报管理能力及临床专业水平,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