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下内固定术治疗上肢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3-01-11 11:50郑江峰韩斌
贵州医药 2022年11期
关键词:断端上肢微创

郑江峰 韩斌

(1.宝鸡西机医院骨科,陕西 宝鸡 722405;2.宁陕县医院骨科,陕西 安康 711600)

上肢骨折在现代临床中普遍可见。一旦上肢骨折,便会出现严重的疼痛、肿胀等症状,使其上肢活动受限,十分不利于患者日常生活[2]。手术是现代临床治疗上肢骨折患者的有效手段,但是常规术式具有较大的创伤,而且术后长时间恢复过程中有可能会产生诸多并发症,进而降低手术疗效,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3]。随着现代微创理念的大范围普及,微创下内固定手术被诸多报道证实高效、安全,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4]。本文旨在观察分析上肢骨折患者应用微创下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上肢骨折患者94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47例。研究组男23例,女24例;年龄21~58岁,平均(39.8±12.4)岁;病程2~8周,平均(5.1±1.7)周。常规组男25例,女22例;年龄20~58岁,平均(39.9±12.6)岁;病程3~9周,平均(5.2±1.8)周。入组标准:所有患者均通过临床影像学技术(X线、CT或磁共振)检查证实为闭合性上肢骨折,伴有不同程度疼痛、肿胀、运动障碍等表现;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组织正常,无免疫系统疾病、凝血机制异常者。排除标准:既往存在骨折病史;开放性上肢骨折;骨质疏松;精神病史;全身严重感染;粉碎性骨折;手术麻醉禁忌。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常规组采取常规钢板内固定治疗:手术实施之前进行臂丛麻醉或者是全身麻醉,然后在骨折断端四周实施一个手术切口,长度大约12 cm,充分显露出骨折断端,手法复位骨折断端,复位结果满意之后再观察对线情况,于骨折断端部位置入钢板,应用螺钉固定钢板,最后常规缝合手术切口。研究组采取微创下内固定治疗:手术实施之前进行臂丛麻醉或者是全身麻醉,术中帮助患者保持仰卧体位,于骨折远端或者是骨折近端处实施一个手术切口,切口深度至骨膜,然后对骨膜、软组织进行分离操作,使其皮下隧道充分显露出来;手法复位骨折断端成功后,再实施骨膜外分离操作,与此同时,将钢板置入隧道内,妥善固定好;如果患者上肢开放性骨折,需对创面全面清洁之后再固定,最后在无张力状态下,常规缝合手术切口。术后均积极抗感染处理,以患者具体病情为主,指导患者锻炼肌肉、关节。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手术疗效判定依据采用Harris评分标准;术后24 h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标准评估;术后3个月统计患者Harris关节功能评分、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二者得分越高越好;观察患者术后有无感染、疼痛、骨不连等并发症。

2 结 果

2.1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研究组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常规组(t=15.047、22.651、9.708,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2.2两组手术疗效比较 研究组显效28例、有效18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7.87%;常规组显效24例、有效15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82.98%。研究组手术有效率高于常规组(χ2=5.122,P<0.05)。

2.3两组术后各项评分比较 研究组术后Harris评分、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常规组,而VAS疼痛评分低于常规组(t=10.426、8.345、3.663,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各项评分比较分]

2.4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研究组出现感染1例、疼痛1例,总发生率4.26%;常规组出现感染3例、疼痛3例、骨不连4例,总发生率21.28%。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常规组(χ2=7.480,P<0.05)。

3 讨 论

现代临床骨科中,上肢骨折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通常指的是前臂骨折、手部骨折、腕部骨折、上臂骨折、肘部骨折、肩部骨折,如果处理不当或者是处理不及时,有可能会引起严重感染、关节功能严重障碍、骨折部位坏死、畸形愈合等后遗症,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工作、学习[5]。因此有必要尽快实施有效治疗干预,促使患者快速康复。

常规钢板内固定治疗上肢骨折患者虽然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是尚存诸多弊端,比如失血量较多、创伤大,术中需要剥离骨膜,十分不利于骨折断端的血液循环,甚至引起畸形愈合[6]。常规钢板内固定术中螺钉与普通钢板之间无锁定结构,这样一来,骨折断端就容易移位,影响其稳定性,导致骨骼缺血坏死[7]。随着现代医疗水平提高,微创治疗技术越来越备受临床医护人员青睐[8]。故而本方案特此对上肢骨折患者尝试了微创下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常规组(P<0.05)。说明微创下内固定手术治疗简单、出血量少、骨折愈合速度更快。原因分析如下,手术切口直径小,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术中大出血,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微创下内固定治疗能够减轻对骨折周围正常软组织的损伤,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为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夯实基础。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手术疗效高于常规组(P<0.05),充分肯定了微创下内固定手术治疗方案的有效性;与此同时,研究组术后Harris评分、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常规组,而VAS疼痛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说明微创下内固定手术疼痛轻、关节功能与肢体活动功能恢复良好,这对于患者预后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微创下内固定手术能够保护骨膜,有利于血运正常维持,加快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而且疼痛程度的减轻,也有利于患者术后主动活动锻炼,提高恢复质量。最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充分肯定了微创下内固定手术安全性。

猜你喜欢
断端上肢微创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高龄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后再骨折1例
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断端裂开:病例分析及文献回顾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分析骨搬运治疗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断端裂开的预后因素: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