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朝军
(四川省玉溪河灌区运管中心,四川 邛崃,611530)
玉溪河灌区是四川省的大型灌区之一,设计灌面5.776万hm2,目前实现灌面4.559万hm2。随着灌区经济的发展,灌区4县(市、区)对水资源的需求更加迫切,目前需要玉溪河供水的时段几近全年,不再仅仅是春灌期,在枯水期用水矛盾更加突出。本文通过分析玉溪河灌区水资源管理现状,深入剖析玉溪河灌区存在的水资源问题,就如何发展好玉溪河灌区进行思考并提出一些建议。
玉溪河又称芦山河,流域面积1397km2,流域狭长,玉溪河枢纽大坝以上集雨面积1054km2,地形上西北高东南低。受西南季风湿气流影响,四季分明。雨量丰沛,年水资源总量约12.5亿m3。玉溪河降水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年季变化大,年内分布不均,据1959-2003年水文气象统计资料,全流域多年平均降雨1231.1mm,大部分降雨集中在7-9月,多年平均降雨量893.2mm。
玉溪河灌区涉及四川省成都市的蒲江县、邛崃市及雅安市的芦山县、名山区4个县(市、区),供水对象涉及4县(市、区)共55个乡镇,2020年末灌区常住人口100.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5.2万人,农村人口60.4万人,城镇化率34.9%。灌区地处成都平原区,是成都都市圈发展区域。据统计,2021年灌区工业增加值92.9亿元,建筑业增加值14.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1.7亿元。
玉溪河灌区自然条件较为优越,农耕发达,是四川省粮食和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区之一,主要粮经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油菜、茶叶、蔬菜、水果等。2021年灌区粮食总产量55.5万t,其中邛崃市是国家确定的四川省粮食产能核心区的50个县(市、区)之一。玉溪河灌区是四川省重要建设地区之一,近年来工业发展较快,形成了以化工、制造、酿酒、多晶硅、建材等为主的工业体系。玉溪河灌区交通发达,有成雅高速、成温邛高速、川藏、川滇国道、成蒲铁路过境,素有“川西咽喉”“西藏门户”“民族走廊”之称,区位优势明显。
玉溪河工程始建于1969年,1978年初步建成并通水受益。坝址以上集雨面积1054km2,工程设计引水流量34m3/s,多年平均引水量7.11亿m3,设计灌面5.776万hm2,现有效灌面4.559万hm2。为灌区的邛崃、蒲江、名山、芦山四县(市、区)提供生活、生态、生产用水保障。
全灌区干、支、斗渠设计137条(总长1644km),实际建成98条(总长1148.02km)。其中:引水主干渠1条(长51.5km),干渠、分干渠16条(总长380km),中小型水库为45座(总库容7927万m3),山坪塘421座(总库容1211万m3),电力提灌站260座,基本形成“引、蓄、提”相结合,“大、中、小”配套的水网体系。
玉溪河开发的主要任务是灌溉和供水,其次是防洪。玉溪河引水工程通过跨流域调水补充灌区内生活、生态、生产用水。渠首设计引水流量34m3/s,多年平均引水量7.11亿m3。玉溪河灌区近3年平均灌溉供水量2.77亿m3,生活供水量0.66亿m3,机动补给生态水量。根据玉溪河灌区配水计划,2017-2019年玉溪河供农业用水年均约27723万m3,供生产生活水量年均约6631万m3,供生态水量年均约2500万m3,总供水量约36854万m3。
玉溪河灌区运管中心严格执行水利厅批复的年度用水计划,规范用水秩序,完善交接水制度,每月初与灌区各县(市、区)用水户核实上月的供用水量,并签字确认。中心于2018年11月24日完成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的32个农业水量自动监测站(实建33处),实现所有支渠自动计量监测设施覆盖率100%,计量监测设施数据自动上传至四川省水资源管理与调控平台。2021年计量监测设施实现缺报2h内及时发现、一般故障12h内恢复、重大故障48h内恢复。全年监测数据上报率达到97.51%、完整率97.19%、及时率96.54%。
根据实测,玉溪河主干渠渠道水利用系数0.90,灌区现状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486,与理论值基本一致。玉溪河灌区通过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灾后重建、渠道防渗,提高了节水率。
玉溪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受降雨时空分布不均的影响,近年来灌区用水需求不断增大,由于没有骨干工程调节,现有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灌区缺乏水源工程,囤蓄库容严重不足。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灌区需水量逐渐增大,用水矛盾十分突出。每年11月到次年3月,水量缺口达1.41亿m3,不适应灌区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按照省环保厅要求,下泄生态流量3.81m3/s,枯水季节用水矛盾更是突出。
一是玉溪河灌区干、支渠虽已通过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灾后重建得到了较好的整治,但还存在部分卡脖子,险工险段未得到有效治理和工程性缺水的问题。
二是灌区末级渠系工程维修养护不及时,导致水网体系不畅。
一是玉溪河灌区省管骨干工程因地处山区,受夏季雷雨天气和冬季少阳光的影响,计量设施数据采集上传率还达不到要求。
二是灌区支、斗、农、毛渠计量设施尚未落地落实。玉溪河灌区渠道部分险工险段还未得到彻底治理,易发生滑坡、垮塌、渗漏、沉陷等,影响工程安全运行。现代化管理水平低,闸门启闭大多未实现自动化控制,需要实地操作,并且设备设施老化陈旧,仅有33个国控二期视频监控点。
未完全实现计量收费,农业水费因供水还不能达到计量到户收费条件,故仍按照川价农〔2003〕61号文的标准(28元/亩)收取相应农业水费,其中玉管中心占60%,地方占40%。
2017年,玉溪河灌区省管骨干工程完成了成本核算和分类水价审定,但因供水计量设备设施不完备,地方政府积极性不高,农业水费仍然执行2003年按亩收费标准,远未达到运维成本水平。
灌区内用水户对水权水价改革试点工作的认知度和关注度不够,存在用水户对水权水价不知,水管单位想方设法向成本靠拢收费,地方政府想多用水少支出,多方想法难以共鸣。
认真贯彻落实厅党组“3226”总体工作思路,服务灌区三生用水安全,助力地方水利高质量发展。
3.1.1 引大济岷工程向玉溪河补水
“引大济岷”工程覆盖了玉溪河水源工程拐子沱水库,枯期给予玉溪河引水工程1.41亿m3水量,以解决玉溪河灌区枯期水资源紧缺问题。
3.1.2 省级层面探索生态用水补偿机制
为了保障下游灌区水质良好,上游县关停了大量的采沙场、洗煤厂等,在短期内上游县的经济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下游灌区应从财政、科技等多方面给予上游灌区支持,让绿水青山的理念得到更好的保障[1]。
3.1.3 不断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完善监测设施
不断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以现代化、信息化为抓手推进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设施设备智能化,着重补齐末级渠系和田间计量设施短板。
3.2.1 强化监督,有效推进工作开展
省级层面加强对玉溪河灌区水权改革试点工作的督导、检查和考核工作,与灌区各县市主要领导的评优、晋升结合起来,充分运用考核结果,确保水权改革试点工作有效推进。
3.2.2 强化宣传,为水权改革推进营造良好环境
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加大对水权改革工作的宣传力度,确保改革工作在了解、理解、支持的良好氛围下有序推进。
3.2.3 将水权交易纳入生态保护补偿
水权交易是坚持节水优先、绿色发展的有效贯彻与落实,水权交易纳入生态保护补偿是推动水权交易更规范、更有效、更快捷的有效手段和必然需求[2]。
一是要系统科学谋划水权交易纳入生态保护补偿事宜,让水权交易纳入生态补偿具有科学性、可行性、经济性。
二是要因地制宜,建立健全总体控制、分类实施有效的水权交易补偿机制。
三是要统筹推进水权交易纳入生态保护补偿工作,形成自上而下层层压实,做到有目标、有责任、有落实,确保水权交易纳入补偿机制能有效落地落实。
3.2.4 严格按照“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要求,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各项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水价形成机制、奖补机制、工程管护机制、用水管理机制;
二是进一步摸清区域内种植结构、灌溉方式、工程状况、管护模式等;
三是建立改革台账,梳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临的各项问题,不断完成机制建立、工程建设和运维等工作,确保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与玉溪河灌区水权改革统筹、有效推进[3]。
3.2.5 在灌区开展灵活的水权水价制度改革
国控二期建设在玉溪河的32个分水口已经建设了32个精准监控点,在各分水口以下实施精准计量,同时以分水口为界确立初始水权,分水口以上水权归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行使管理权与分配权,分水口以下的水权归灌区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由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行使管理权与分配权,让灌区各县市水利(水务)部门实实在在行使管理权及再分配权,实现有名到有权。由省发展改革委根据生活、生态、生产、农业等水价综合后批复综合水价,综合水价按照目前水管单位初核的各类供水价格进行核定,逐年到位。
针对玉溪河水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引大济岷”工程给玉溪河枯水期补水,下游对上游生态补偿及水权水价改革等,可以给予玉溪河带来新的发展途径与机遇,特别是玉溪河灌区实事求是且灵活的水权水价改革能够创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