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晓兰
(临洮县连儿湾乡人民政府,甘肃 定西 730534)
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在马铃薯种植地区时有发生,杂草和有机肥料是主要的传染源。早疫病也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对马铃薯幼苗的为害较大,发病后会出现暗褐色病斑,并逐渐扩散,形成水渍状的暗绿色病斑,可直接通过伤口或表皮入侵,尤其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很容易发病。
不科学的马铃薯贮藏方式会增加环腐病的发生概率,播种后如果出现病害会导致马铃薯苗腐烂,缺苗严重,在苗木生长期间发病会导致植株萎蔫死亡或生长矮小,从而导致马铃薯减产[1]。
马铃薯瓢虫会为害马铃薯的叶片部位,从而影响马铃薯质量。蚜虫主要为害幼苗叶片背部,造成马铃薯叶片变形,同时会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导致虫害大面积传染和扩散,如果防治不及时,会造成马铃薯大量减产。
2.1.1 主要症状
马铃薯早疫病主要为害叶片部位,也可能为害块茎部位。叶片染病后会出现明显的病斑,形成不规则的黑褐色病斑,导致叶片干枯或脱落。块茎染病后会形成大小不同的病斑,与叶片部位比较相似,皮下会出现干腐的症状。
2.1.2 防治方法
第一,科学选择品种,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品种。调查研究显示,早熟品种的抗病能力强,能够保证马铃薯健康生长,同时提高抗病能力。第二,选择适合的种植地,保证土壤肥沃,尽量选择干燥的地块。第三,做好田间管理工作,提高马铃薯的抗病能力。做好施肥工作,适当补充肥料,例如氮肥和磷肥。第四,发现田间出现病害叶片后及时摘除,或将整株拔掉,避免病害进一步扩散和蔓延。第五,做好药物防控工作。在发病前选择药物喷洒防治,可使用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每间隔10 d 喷洒1 次,连续用药3 次,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果块茎部位已经腐烂,可选择0.3%克菌丹悬浮剂以及0.1%毒菌锡等药物喷洒处理,避免腐烂部位进一步蔓延[2]。
2.2.1 主要症状
晚疫病主要为害叶片、果实和茎秆,染病后的症状比较明显,会出现绿褐色病斑,在湿度较大的环境下会快速扩散和蔓延。茎秆患病会出现条状病斑,一旦处理不及时会导致马铃薯变黑。染病后的薯块会变成褐色,并逐渐扩散和蔓延,导致马铃薯腐烂,造成马铃薯减产,通常会减产10%~20%,严重时减产50%以上。
2.2.2 防治方法
第一,做好病菌消灭工作,最大程度减少马铃薯感染的风险;做好贮藏和挑选工作,保留没有病害的种子,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第二,控制好播种时间,栽种后要科学管理,做好栽培地处理工作,采取深耕措施,提高土壤的透气性,促进马铃薯生长,提高马铃薯抗病能力。第三,在晚疫病高发期,要注意观察马铃薯生长情况,一旦发现晚疫病要及时清除染病植株,并对染病区域喷洒药物。要选择不同的药剂进行喷杀,避免病菌出现耐药性。第四,科学选择喷洒药物,例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或喷洒用甲霜灵锰锌与乙磷铝可湿性粉剂调制而成的保护性杀菌剂,从而减少病菌对薯块的影响。
2.3.1 主要类型
马铃薯在生长过程中,会遇到多种类型的病毒病,例如坏死型、花叶型和卷叶型等,对马铃薯的影响较大,会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
2.3.2 防治方法
第一,选择无病毒的种薯,加强种薯繁育体系建设,重视疫苗基地选择,在育苗前做好土壤消毒工作。在种薯繁育过程中,要进行脱毒处理,降低病毒病的出现概率。第二,选择高产优质的品种,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品种。第三,在完成栽种后做好管理工作。及时除草和施肥,适当增施磷肥和钾肥,促进马铃薯生长。第四,在防治过程中可采用药物防治法,例如使用20%病毒A 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均匀喷雾防治。
2.4.1 主要症状
软腐病是马铃薯生长过程中的常见病害之一,直接为害叶片和茎秆。发病后会导致叶片发黄或腐烂,扩散速度较快。
2.4.2 防治方法
第一,加强栽培管理,控制好栽培密度,保证田间的透光性和采光性,降低病害的发生概率。第二,软腐病的发生和田间湿度有直接关系,要控制好田间湿度。第三,做好日常管理中的观察工作,一旦发现软腐病,要及时拔除患病植株,并做好马铃薯种植地的消毒工作,避免病毒扩散和蔓延,可选择石灰消毒,有效防止病毒传染。第四,可选择药剂防治,使用5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2.5.1 主要症状
感染青枯病后马铃薯苗会出现萎缩,造成马铃薯叶片下垂,4~5 d 后整个植物叶片会逐渐萎缩,甚至死亡。感染青枯病后马铃薯叶片仍是青绿色,但马铃薯薯块会变成褐色,将薯块切开后会有白色黏液。
2.5.2 防治方法
第一,采取轮作的方法,可选择和禾本科的植物轮作。第二,提高马铃薯品种的抗病能力,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品种,并做好育苗管理工作。第三,发现病害后及时清除患病植株,然后选择石灰对种植地进行消毒。第四,田间管理要坚持科学的施肥管理措施,适当补充肥料,满足马铃薯生产过程中的养分需求,可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第五,利用石灰调节土壤酸碱度,但要控制好石灰用量。第六,发现青枯病后要及时用药物进行防治,可选择硫酸磷霉素进行灌根处理,要控制好用药次数,每间隔10 d 灌根1 次,2~3 次即可达到较好的效果。
2.6.1 主要症状
环腐病会导致马铃薯的薯块茎的维管束腐烂,在开花现蕾后,地上的叶片会逐渐萎蔫,叶片会出现卷曲现象,甚至黄化枯死。
2.6.2 防治方法
第一,选择优质脱毒的马铃薯品种,保证马铃薯高产和稳产。第二,利用药物防治。在播种前选择敌克松可溶性粉剂加入适量的细土拌种,或用甲基托布津悬浮剂浸泡种子,提高种子抗病能力。在发病初期阶段,使用水合霉素可溶性粉剂、硫酸链霉素喷施防治,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3.1.1 主要症状
二十八星瓢虫每年能繁殖2~3 代,成虫在草丛或土块下较多,在第二年春天天气转暖后会出来活动。每年6—7 月是马铃薯生长的旺盛期,二十八星瓢虫直接在植株上产卵,对马铃薯为害较大。二十八星瓢虫的幼虫为黄褐色,行动迅速,对叶肉为害较大,取食后叶片会出现网状叶脉,加快枯黄速度。成虫直接将卵产在马铃薯的叶片背面,每次产卵20 粒左右,产卵周期为1~2 个月。通常情况下,雌性成虫的产卵量为300~400 粒,幼虫4 龄后食量增大,对马铃薯的为害较为严重,在叶片上直接化蛹,7 d 左右可变为成虫。
3.1.2 防治方法
第一,选择药剂防治,使用50%敌敌畏乳油500倍液喷洒防治,防治效果可达100%。也可使用60%敌百虫800 倍液或乐果溶液1 000 倍液喷洒防治。发现成虫后需及时喷药,每间隔10 d 喷洒1 次,连续喷洒3 次,能有效控制虫害。需要注意的是,在喷药过程中应该向上喷雾,保证喷洒均匀性,从而将孵化的幼虫全部灭杀。第二,选择人工捕杀的方法破坏二十八星瓢虫的越冬场所,消灭虫源。在成虫羽化期间利用趋光性诱杀,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做好种植结构调整工作,选择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减少虫害发生概率。
3.2.1 主要症状
马铃薯在生长过程中会遭受蚜虫为害,该类害虫主要聚集在嫩叶背面,通过吸取汁液获取营养,会造成叶片变形或枯黄,影响顶部幼芽和分枝生长。蚜虫的繁殖速度较快,每年能够发生10~20 代,幼虫主要聚集在叶片和花蕾部位,对马铃薯为害较大。有翅蚜在每年的4—5 月会向马铃薯飞迁,在温度为25 ℃的环境下发育速度最快,温度高于30 ℃或低于6 ℃会减少蚜虫数量。秋末蚜虫会在桃树上产卵,并以卵越冬。
3.2.2 防治方法
第一,做好田间杂草和枯枝烂叶清理工作,破坏越冬的寄主。第二,选择健壮和无虫害的种薯。结合有翅蚜迁飞的规律尽量早收种薯,以便躲过蚜虫发生高发期,提高马铃薯质量。第三,选择药剂防治,在播种时穴施70%灭蚜松可湿性粉剂或吡虫啉;在秧苗齐苗后喷洒灭菌酯4 000 倍液,每隔10 d 喷洒1 次,连续喷洒2~3 次;在蚜虫最活跃的时期喷洒溴氰菊酯,并控制好剂量,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3.3.1 主要症状
块茎蛾又被称为麦蛾,是马铃薯仓储阶段的主要害虫之一,同时也是检疫害虫。其主要为害茎、叶片和嫩尖部位,会导致叶芽枯死。幼虫主要藏在叶片肉内,蛀食叶肉部位,使叶片呈半透明状,导致马铃薯减产30%~40%。在马铃薯贮藏期间,该类害虫的为害较为严重,会蛀食果肉部位,导致果肉外皮腐烂。
3.3.2 防治方法
第一,加强马铃薯检疫工作,禁止从有块茎蛾的地区调研马铃薯。第二,在马铃薯块茎膨大期做好培土工作,避免虫卵暴露。第三,做好药物防治措施,可选择溴甲烷或二硫化碳熏蒸袋播种的种薯,也可使用90%晶体敌百虫或25%喹硫磷乳油1 000 倍液进行喷雾防治;在成虫高发期,可选择10%赛波凯乳油2 000 倍液进行喷雾防治。在马铃薯采收后及入窖前,可选择二硫化碳熏蒸储藏窖。
3.4.1 主要症状
蓟马善于飞行,惧光,喜欢干旱温暖的环境,适合生长的温度为24~30 ℃,适合生长的湿度为40%~60%。幼虫为白色或黄色,成虫为棕色或黑色,主要吸食马铃薯植株的汁液,受害部位会出现卷曲萎缩现象。
3.4.2 防治方法
第一,利用该类害虫趋蓝性的特点,可在田间放置蓝色粘虫板诱杀成虫。第二,喷施90%敌百虫900 倍液,或使用20%氰戊菊酯乳油5 000 倍液。
3.5.1 主要症状
地老虎幼虫的为害较大,主要分为小地老虎和黄地老虎,属于杂食性的害虫。调查研究显示,1~2 龄幼虫主要为害叶片部位,3 龄后的害虫主要为害地下根茎,5~6 龄为害比较严重,能够直接咬断幼苗,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该类害虫在许多地区都有分布,并且1 年能够发生数代,雌蛾能够产卵800~1 600 粒。
3.5.2 防治方法
第一,农业防治,做好田间和地边的杂草清理工作,让成虫远离马铃薯田块,减少幼虫的数量。第二,选择毒饵诱杀,使用8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兑水后加入炒熟的棉籽饼,均匀搅拌,制作成毒饵,在傍晚撒入苗根附近,诱杀地面的害虫。第三,选择物理防治,可结合地老虎趋光性特点在田间悬挂黑光灯进行诱杀。
3.6.1 主要症状
蛴螬是金龟子幼虫,种类较多,在各个地区都有发生,幼虫主要为害马铃薯根部和块茎部位,会造成田间缺苗或死苗。金龟子种类不同,虫体大小存在差异性,每次成虫能够产卵20~30 粒,有时能产卵100 粒。幼虫直接进入土壤中越冬,可深入到10 cm 左右的土壤中。通常情况下,金龟子每1~2 年发生1 代。
3.6.2 防治方法
第一,通过深翻土壤破坏蛴螬的生长环境,减少幼虫和蛹的数量,降低地下为害。第二,加强田间管理工作,及时清除田内和地头的杂草和杂物,集中统一处理,消灭幼虫和虫卵。第三,诱杀成虫。可选择黑光灯进行诱杀,从而减少成虫产卵数量,减少幼虫数量。第四,药物防治。在播种过程中可使用敌百虫粉剂,加细土搅拌均匀撒在沟内毒杀害虫。或在中耕培土过程中选择农药防治,将农药撒在苗根部,有效灭杀害虫。
3.7.1 主要症状
蝼蛄在越冬时会选择地下1.2~1.5 m 处休眠,春季气温回升后在10~15 cm 的耕作层为害,夏季转移到15~25 cm 的土层,秋季转移到10~15 cm 的土层。成虫和幼虫对马铃薯为害较大,在马铃薯出苗前,会啃食芽块,影响马铃薯苗的生长,造成缺苗和断苗。在出苗后,会使幼根与土壤间形成缝隙,导致幼苗因为缺水而生长缓慢,甚至死亡。在马铃薯块茎形成后,啃食块茎形成孔洞,导致马铃薯块茎感染病菌腐烂,对马铃薯的为害较大。
3.7.2 防治方法
第一,通过秋季深翻土壤,破坏幼虫越冬环境,减少成虫产卵的数量。第二,利用地下害虫趋光性进行诱杀,降低幼虫的数量。第三,选择药剂防治。可选择25%辛硫磷胶囊剂拌谷子等饵料,顺沟撒施,或喷洒90%晶体敌百虫1 000 倍液,也可喷施50%辛硫磷乳油900 倍液,每间隔6 d 喷洒1 次,连续喷洒3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