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玮
(新乡市第二中学,河南 新乡 453002)
在高中生群体中,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普及使网络安全问题呈现出新时代的特点,网络安全教育应当针对这些新变化采取更为有效的策略。
2021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高中学生的互联网普及率达98.3%。除网上学习以外,听音乐、聊天、玩游戏、看短视频是高中生网民最主要的网络活动,网上购物、聊天比2019年分别增长了24.5、19.2 个百分点。虽然国家对未成年人网络空间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但仍有27.2%的学生表示本人曾遭遇过网络安全事件,19.5%的学生曾在网上遭到讽刺或谩骂。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互联网已经成为高中生在校外最主要、最重要的信息来源、社交场所和娱乐阵地。同时,高中生遭遇网络电信诈骗、网暴事件层出不穷,网络成瘾导致成绩下滑、现实社交障碍、亲子关系破裂等,严重影响高中生的心智和思维发展。
高中生网络安全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一是多场景触发。笔者所在学校的高中生人人拥有自己的上网设备,部分学生同时拥有手机、台式机或笔记本、平板电脑,不同的设备用于不同的场景。因此网络安全教育需要覆盖各个场景的安全隐患。二是新途径频现。新时代网络媒体催生出饭圈、私生饭、刷单、直播打赏、代购等新词汇,带来新鲜和便利的同时职业黑粉、“私生”行为、个人信息泄露、钱物被骗等问题层出不穷。三是价值观冲突。作为学生的重要社会支持系统,家长始终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但是很多家长自身的网络行为存在问题,比如一边要求孩子努力学习,一边自己花费大量时间刷短视频,并且轻信网上各种言论。家长网络素养的差异直接影响其对子女使用互联网的管理效果。
中学德育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重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包括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诚信教育等。网络安全作为信息时代发展的产物,还未被学校作为常规内容开展广泛、持续的教育。
由于缺乏足够的认识,学校对于网络安全教育仍停留在宣传教育层面,通常是布置一块宣传展板,或者是让部分学生制作手抄报、黑板报等方式进行,教育途径过于单一,受众面窄,无法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
高中生虽然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有关互联网的法律法规,具备一定的自我防范意识,但他们的社会经验不足,意志不够坚定,认识不够深刻,自我约束能力仍有待提高。网络安全教育应当结合学生所处的时代特点、年龄特征,从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两方面进行教育,让学生将网络安全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随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互联网+”的思维逐渐进入教学领域。但各学科教师仍停留在多媒体的融合阶段,没有真正理解互联网思维,没有充分认识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缺少渗透网络安全教育的意识,导致网络安全教育只存在于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某一节,并未真正落到实处。
没有网络安全就不会有社会安全,没有社会安全,高中生的成长就不具备安全的环境和条件。“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工程”旨在通过一系列网络安全课程教育和公益活动,提升学校网络安全教育管理水平,培养中学生安全上网、文明上网的良好习惯。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增设了《网络保护》专章,第一次在法律中明文规定了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内容。这给网络安全教育明确了方向和内容。从学校层面到普通教师都应当充分认识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将其纳入德育常规工作,从新生入校至毕业开展不同形式和内容的教育活动。同时,学校应当要求全体教师从自身出发,充分认识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号召教师在课堂上有目的的设置网络安全教育内容,引导学生提高对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
网络安全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育形式、教育内容都应当充分考虑中学生所处的时代特征和他们的心理特点、学习特点,从学生的兴趣、需求出发制定教学内容,设计教育形式,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网络安全教育的积极性。
1.在信息技术课堂进行专业知识讲授
从技术层面讲,个人网络安全指的是接入互联网的硬件设备、软件、APP 和涉及的存储信息受到保护,没有遭到恶意攻击而被破坏或者泄露。从本质上讲,个人网络安全是互联网上的个人信息安全,即信息在安全的空间存储,在安全的通道传输。进入信息时代,特别是大数据时代到来后,信息安全的重点主要就是保护个人信息。从专业角度讲,网络安全知识主要涉及网络的组成、网络病毒、防火墙、系统漏洞等,这些内容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授,让学生了解网络、网络安全以及网络不安全状态下的危害,充分认识接受网络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对于个人信息安全则涉及密码构成与识别、二维码原理、网页代码等,让学生掌握个人密码的安全级别、信息智能化处理、数据传输,提高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意识和能力。
2.在校园全方位进行宣传
为了营造网络安全教育教学氛围,建设有关网络安全教育的校园文化,学校应当充分利用校园公共宣传展板、走廊文化墙、班级黑板报等位置进行实体信息的宣传。这种途径可以使学生近距离了解,缺点是内容更新慢、成本高。也可以利用广播、电子屏进行宣传。这种途径也具有直观的优点,但缺点是时长受限,宣传节点受限。在信息时代,还应当挖掘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官微等新媒体途径的宣传功能,对家长、学生进行双向教育。这种途径的优点是表达形式多样,易引起关注,缺点是均需要借助电子设备和网络才能察看。
3.采用多种形式实施教育活动
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学生对网络安全教育的内容、形式的需求,让学生化被动接受为主动要求,可以较大程度提高学习效果。作为德育的常规内容,网络安全教育最重要的阵地是主题班会。学校可以制作完整的教材、教案、课件、视频、道具等,在班会课上开展系列课程的讲授,要涵盖网络娱乐、网络社交、网络游戏、手机安全、网络购物等与学生密切联系的内容。校本课程的实施应当是连贯的、持续的。为了加强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热情,学校也应当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辩论赛、演讲比赛等进行专题活动,每学年设置网络安全教育宣传周,组织网络安全教育知识竞赛,排演根据真实案例改编的话剧、小品、情景剧,以寓教于乐的形式,让高中生更容易理解网络安全知识。
为了将网络安全教育提升至较高的水平,需要从学校层面加强教师的专业化建设,不仅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上开展教育活动,更要组织其他学科教师共同参与,通过全员培训、学科教研提高教师的网络安全教育意识,了解并掌握专业规范的网络安全知识,积极探索各学科教学中渗透网络安全教育的策略,实现学科教学内容与网络安全教育理论的有机结合。
对于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有关网络安全的科技企业、展览会等,或者邀请业内专业人士到校做报告、演讲,使学生有更直观的切身感受,能够充分认识安全使用网络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主动提升自身的网络安全意识。
在选择网络安全教育内容时,应当遵循适用性和实践性原则,贴合中学生自身实际,既有网络安全理论,也有具体操作实践。
1.基础理论
网络安全教育的基础理论主要是与网络组成、网络安全有关的信息技术知识,由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讲授。通过基础理论学习,学生应当了解互联网的组成、网络信息的获取和传递方式、网络病毒的危害和传播方式,了解木马、防火墙、系统漏洞、密码构成与识别、二维码等概念。只有深刻理解以上基础理论,学生才能真正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才能真正主动接受网络安全教育。
2.安全意识
教师应贯彻落实《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的要求,在教育教学中特别重视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通过学习网络安全有关法律法规,加强自我防范和自我约束意识。特别是在信息技术课堂,更需要在操作实践中融入网络安全理论学习,才能有效树立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使他们在校园外使用网络时也能够自觉遵守中学生上网公约。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不应局限于信息技术课堂上,也可以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3.实践操作
结合高中生的学习习惯、思维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师应当设计针对性强、实际意义大的教学内容,可从以下方面开展:
(1)指导学生安装杀毒软件。教育学生使用U 盘前先杀毒,不点击来路不明的网址,不访问存在安全隐患的网站,当计算机出现安全提醒时,先分辨安全等级再进行正确操作。
(2)指导学生正确安全地进行下载。在利用网络下载学习资源、音视频时,要访问正规的网站,不随意使用免费资源。
(3)指导学生使用正规软件。尽量使用正版软件,在软件安装过程中,要仔细察看提示,避免恶意绑定内容侵害网络安全。
(4)指导学生安全网购。在具有安全保障的正规网站进行购物,不贪图便宜,不参与刷单等违规或非法活动。
(5)指导学生识别不良信息。当收到陌生人或者熟人发送的信息中包含的链接,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根据经验分辨真伪,切勿直接点开,必要时直接与对方确认。
(6)指导学生安全使用公共场所的Wi-Fi。在公共场所不随意使用来历不明的Wi-Fi,确须使用时务必与店员确认,防止有人恶意冒充。
(7)指导学生安全使用智能扫码。二维码的方便快捷使其已经成为生活中的常见信息载体。提醒学生不要随意扫码,不贪图赠品随意扫陌生人的二维码。当使用二维码付款时,务必先确认二维码的来源,再确认收款方名称。
(8)指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谣言。在互联网中须进行积极的互动,不恶搞、不谩骂、不信谣、不传谣,不攻击或欺骗其他用户。
(9)指导学生维护网络信息安全。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不下载、不上传不良信息、非法信息,应当具备较高水平的信息识别能力和信息过滤能力。
(10)指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产品。当下网络游戏、短视频、网络小说、网络漫画充斥着互联网,应引导学生明确身为学生应当承担的责任,要在学习中获取知识,提升思想素质,不能在网络游戏等产品上消耗时间和精力。
(11)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网红的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给高中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他们脚踏实地地去努力,去实现自身价值。
(12)指导学生保护好个人信息。不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登录信息,包括QQ 号、微信、微博、贴吧、抖音、论坛、游戏等各种网络平台的密码、账号等,避免被他人恶意使用。
(13)指导学生正确理解网络自由。针对疫情等非常时期和常态化管理,国家相关部门对网络谣言采取了一定的管控措施,高中生应当充分给予理解,并认识到网络自由的前提是安全、积极的网络环境,媒介管控措施是国家维持社会稳定、安抚民心的必要举措。
高中生使用网络的主要地点并不是学校,因此家庭实施的网络安全教育也尤为重要。首先,家长应当客观公正地看待网络,既不能夸大网络的优势,也不能盲目贬低网络的作用,要仔细观察学生使用网络的时间,了解学生使用网络的行为,对积极的行为进行鼓励,对错误的行为及时制止。家长应当对学生的上网行为进行积极引导和定向教育,帮助学生合理安排上网时间,有效规范上网行为。其次,家长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不宜说教、指责、打骂,可以通过对具体案例的探讨去了解学生的想法,传达自己的要求。对中学生使用网络的时间和行为应当提前进行约定,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早做预防,避免冲突。再次,家长作为网络使用者,也应当接受网络安全教育,正确认识网络和网络产品,避免掉入网络诈骗的陷阱。最后,家长作为学生最亲近的人,应当以身作则,适度使用网络,可以陪伴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进行户外活动。
在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日益发展的今天,网络给中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带来全新的体验,网络安全教育成为全社会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学校需要提高对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利用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开展网络安全教育,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落实网络安全教育的内容,组织开展丰富的常规活动和专题活动,引导并管理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安全使用网络,使学生成长为信息时代合格的数字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