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丽敏
时事新闻是各级各类报刊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和本地新闻一样受到读者的关注。当今世界是新闻满天飞的时代,信息瞬息万变。微信、抖音、快手等闯进人们的生活,大家对信息的获取不再依赖报纸电台,随时随地都能获取新闻。在报业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如何当好报纸时事编辑,在有限的版面中发挥时事新闻的作用,让版面更出彩,是所有时事编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
笔者从事时事编辑工作十多年来,深深地感受到,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除了要具备“四力”,即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外,时事编辑还应该具备“四心”。
要使时事新闻好看、出彩,有吸引力,首先就需要编辑在选稿上下功夫。选稿的前提是必须遵循政治家办报这一原则,编辑得有政治的敏锐性。脑子里时刻绷着一根弦,什么能发什么不能发,要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保证重大新闻不漏报。自从担任时事编辑以来,笔者已经养成每天雷打不动收看新闻联播的习惯。笔者负责《牛城晚报》时事新闻的编辑,国内国际新闻的大事小情,网上每天的新闻足有几千条之多,仅每天接收新华社的稿件就有上千条,如何从海量新闻中挑选出读者真正关心的新闻,这也是对编辑工作的一种考验。为此,在每天工作开始之前,我习惯将新华网、中新网、新浪网等大型网站的新闻浏览一遍,对当天国内国际上发生的重要新闻进行全面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再次,还要进行换位思考。多想想读者想看哪些新闻,哪些是百姓关注的热点,在版面有限的情况下,既保证重大新闻不漏发,又及时把读者关心的社会新闻报道出去。
稿件能不能吸引读者,抢不抢眼,关键在编辑。有些人认为时事编辑编发的新闻大多都是新华社的稿子,不需要花费精力再做编辑,只要拿来照发就行,工作起来轻松自在。其实这是对时事编辑的误解。就单是接收新华社的稿件每天都有上千条,还有各地的新闻,并且不同报纸面对的读者群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对稿件的选择绝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需要编辑针对读者的喜好选出稿子,修改标题,删减文字。一篇文章要看上多遍才能从中抓住最核心的内容,提炼出来奉献给读者。“结束九十天的太空旅行,神舟凯旋,勇士回家”“俄罗斯推出白菜价的新战机”等,每一条标题都经过编辑的深加工,才能吸引读者。
笔者在工作中深深体会到,时事新闻在保持政治性、安全性的前提下,除及时准确地报道国家出台的一些政策、法规等时政新闻,还需在保证重大新闻不漏报的基础上,尽力将时政新闻软化、做活,突出晚报特色。如在每年的全国两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报道中,开辟了代表委员议政录、图说两会等小栏目,从众多的大块新闻中精选出百姓关注的问题加以重点报道,使时政新闻百姓化、通俗化,不再以一副“硬面孔”示人。
编辑要用心用情才能做好报纸。一张报纸拿在手中,没看文字之前,最先吸引人的就是版式。一个漂亮的版面总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当今世界,人们总是步履匆匆,没有时间也没有耐心再静下来读大篇幅的文章。所以编辑要转变观念,可以用亮眼的图片吸引读者。选择有冲击力的图片,再配以生动的图说,一下子抓住读者的眼球。
笔者在日常工作中,针对国内发生的一些重大新闻事件,如天宫神舟对接、中国蛟龙深海试潜、国庆大阅兵、河南特大暴雨等,更是不惜版面,图文并茂,将新闻做大做活。如在神舟天宫对接前,就提前策划,连续做了几期关注,将读者感兴趣的神舟上天做什么、天宫什么样、怎样在太空对接等做了详细解答。在正式对接当天,又以特刊的方式,多角度、全方位进行了报道,满足了读者的阅读需求。
时事编辑大多是夜间上班,当别人都在家中休息时,正是编辑们最忙碌的时候。时事新闻稿件不像本地新闻,当天的稿子在下午编前会上就能定下来,稿子来后就可以做版了,它的变动不大。而时事新闻不停在变化,谁也不知道国内国际下一秒会有什么大事发生。有时刚把版面做好,又来了一条大家关注的新闻,所以就得换稿,这样的事经常发生,所以时事编辑必须得有耐心。在工作中坐不下来、等不下去是当不好一名合格的时事编辑的。遇到一些突发重大事件,更是得耐心等待。要是收工过早,有时会留下遗憾。时事编辑的耐心,归根到底还是责任心的问题。一定要抱着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才能保证每一个版面不出错。笔者从事时事编辑工作以来,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每天下班时一定带一张版样回家,到家后趁喝水、洗漱的间隙,抽出几分钟时间再把标题内容简单看看。换了个环境,换了个心情,有时还真能发现一些小问题,赶在印刷前还能修改。耐心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它需要时事编辑爱岗敬业,对报纸时刻抱有一份敬畏之心,才能做好工作。
时事编辑要想出精品,就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只有具备了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才能做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