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斌 烟台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山东烟台 264001
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持续加快,交通事业在发展阶段面临的新的机遇和挑战。公路作为我国的一项重要基础设施,是联系城市之间进行经济往来的桥梁,所以在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方面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但是在最近几年中,我国在公路施工过程中频繁发生安全事故,致使国家、施工企业、公众越来越重视公路施工的安全问题。基于此施工方要深入分析诱发安全事故的具体原因,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预警管理办法,进而在进行施工安全管理的过程中逐步构建出完善的预警管理体系,有效抑制安全事故的危险源头,将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降到最低。这样才能进一步加快我国公路施工的整体进程,提高施工质量与安全系数,推动我国公路系统的完善。
部分公路项目施工方因为责任意识不足,所以在承接到公路施工项目后,为能够在工期内完成施工任务,有时会出现夜以继日赶进度的现象,这也就导致部分施工人员的身体严重超出负荷,这也就提高了施工中的出错概率,从而发生安全事故。根据国家生产监督总局颁布的相关规定,公路施工方在施工前期需要从多个维度制定系统化的安全制度,但是部分施工方却没有高度重视这项规定,或者说所制定出的安全制度不够详尽,且在施工阶段没有定期对现场人员展开安全培训,让安全制度流于形式,难以产生实际的约束力【1】。在人为诱因中,施工人员自身的安全意识也与安全事故之间存在紧密联系,部分施工人员主观认为自己具备足够丰富的现场施工经验,且认为安全制度过于繁琐,所以仅是依托个人经验进行实际操作,这也极其可能因为操作不当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公路施工阶段,普遍会应用专门的施工机械设备进行现场施工的辅助,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让施工效率得到很大程度提升,同时机械化的操作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但是少数公路施工方为压缩施工成本,在购置或者租赁机械设备时,并没有充分关注设备的性能以及适用性,这样不仅不能有效地规避安全事故,相中还会因为机械设备本身性能不足、故障率高等问题增加了事故隐患【2】。另外公路施工方针对操作机械设备的人员的培训力度不足,导致操作人员但实际操作方式缺少规范性,这也是造成安全事故的设备方面诱因。最后施工机械设备经过长期使用后,必然需要对其进行维修养护,以使其性能恢复到稳定状态,而现场人员对于设备的维护与失不铺,却没有交维修养护工作及时落实到位,这也是诱发公路施工安全事故的又一原因。
社会环境也是诱发公路施工安全事故的重要诱因,包括政治、管理、技术、法律、经济在内的五项内容均属于社会环境因素。众所周知公路施工项目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线路较长,且四通八达,有时甚至会跨越多个区域【3】。而我国属于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区的社会环境均存在极大差异,也正是由于这些差异会对公路施工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比如,在公路施工阶段,搁置在现场的施工物质会出现被当地居民非法占用的情况,在寻找物资以及重新购置物资期间会直接对公路施工进度造成影响。其次,一些小的公路项目施工方会直接将项目承包给当地居民,但是因居民安全建设意识不足,所以在打井、挖沙、爆破这些关键环节极其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公路施工所跨越的时间线较长,而且通常会将工程分为多个阶段来进行,这也就对自然环境的稳定性有所要求。但是自然条件的变化是随机且不可控的,而且我国地质特征相对复杂,施工路段的地质结构很可能会因为自然因素或者人为因素的影响随时发生变化,特别是在我国的中部以及西部地区,地表结构参差不齐的现象更是明显,其中自然环境对于施工路段地质环境突变的促进作用最显著。比如在暴雨、暴雪等极端天气中,施工现场中的积水会明显增多,积水渗透到地下导致岩石长期受到浸泡发生形变。也正是因为这些地质环境的突变诱发周围区域的泥石流、身体滑坡、身体崩塌等自然灾害,波及到施工路段,轻则对施工进度造成影响,严重的情况下还会造成人员伤亡。
公路施工方要想切实提升现场施工的安全系数,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就要及时建立健全的施工管理制度,让现场管理在制度的依托下更加规范有效。首先,建立不定期安全检查规章制度【4】。这项制度的作用就是确保施工各个环节的规范性,加大对施工现场的监督力度,提高预知危害的能力,以便于制定出对应的防控方案,有效规避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不定期检查工作由公路施工项目相关负责人来进行,主要检查机械设备、各处设施、工人操作等,一旦发现规范管理规定的行为以及潜在安全隐患,都要在第一时间向上通报,并协同商议整改方案,以防止问题扩大,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针对不定期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只要在领导批准后下达暂停施工的通知,在经过全面整改彻底消除安全隐患后继续进行施工。
其次,建立风险预警和风险防范制度。施工管理要渗透到公路工程的各个环节中,建立施工安全管理模式。针对施工安全事故制定预警处理机制,其中要明确标注出具体的处理流程、应急方案,将预警管理活动中的工作与责任具体划分到个人。特别是在工程监测以及预警识别方面要展开深度的排查,加强防控设计力度,通过全程动态监控的方式对安全事故诱因进行监控,以便于在第一时间发现隐患、排除隐患,将安全事故隐患遏制在根源处。
再次,落实安全责任制。公路施工方要安排工程经理、班组长、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共同组建一支领导小组,明确说明每个部门甚至每一位施工人员需要承担的安全责任。同时将安全责任制度与奖惩机制相结合,确保相关责任人可以始终贯彻安全施工守则。这样在没有安全事故发生时就能起到督促与激励工作的作用;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也可以找到对应的负责人承担责任。
最后,落实安全施工的宣传机制。针对安全施工方面的常识可以采用多元化的生存方式,可以在施工现场的醒目位置张贴安全标语,或者组织阶段性安全工作会议,同时将会议主旨和纪要张贴于施工现场宣传板中,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时刻警醒公路施工的全体人员将安全问题放在首位,并且可以自觉端正态度、自觉遵守操作规程,清楚了解实际作业中所潜在的危险因素,针对这一方面加强防护力度,确保公路施工作业在安全状态下进行。
在公路工程正式投入施工前,有必要对施工路段以及周围区域展开深入的地质勘查,只有此项工作落实到位才能确保后续施工有序进行。为有效提高勘察效果,施工方首先是先后具体资料掌握当地的地质情况,然后根据不同地质特点实施分段式勘查,并且技术人员在勘察到各个环节都要严格遵循勘察要求来进行,最终根据勘察结果总结出不同地段的地质类型,深入分析出有可能产生的地质灾害,从而提前设计出对应的灾害应对策略,这样才能在灾害来临时提前防范,最大程度减少事故损失【5】。需要注意的是,为提高地质勘查的安全系数,确保勘察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在勘察前也要对其路线进行周密设计,这就需要专业人员通过对当地地形地貌、水文条件、地质构造等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具体条件设计多种形式的地质勘查路线。比如针对复杂地区以及需要实施大比例的填图时,可以设计放射状的勘查路线;针对大面积掩盖的区域,则可以沿着水系设计树枝状勘查路线。
伴随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要想更好地进行公路施工安全管理,施工方可以在现场引入监测设备,通过24小时动态化监测的方式清楚了解现场的施工数据,从而找出可能存在安全问题的环节。在此需要施工方结合现场的管理需求,对监测区域进行合理划分,确保每一个监控区域都装有监测设备,对于全部监测设备设置一个安全基准值,当监测数据突破安全基准值后,监测设备可以即刻自动上传预警信息【6】。同时施工方还要安排专门人员全天候轮流监控设备,以便于及时根据预警信息采取应急处理手段。在施工现场常态化安全管理中,施工方还要切实做好预警分析工作,针对监测平台所获取到的数据,通过深度分析后判断出最有可能发生安全隐患的位置,并对该位置进行全面勘察,并且经过科学计算后预测出安全事故产生的时间点以及具体发生在哪个环节。只有做到分级明确、有侧重地进行管理,才能通过提早控制危险源头,未雨绸缪超前启动应急预案,进一步提高安全管理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最大程度降低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为切实降低公路施工现场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还要加大对施工过程的管理力度。在公路改建和扩建过程中,一方面要通过管理制度来约束施工行为,同时也要将施工区域划分为若干个部分,让管理人员明确各个区域的管理重心,并且在各个区域中放置对应的安全标识牌,以保障道路使用人员与施工人员的安全【7】。第一是警示区,告知使用者前方施工路段较长,通常情况下警示区需要醒目位置设置两块警示牌,且间隔距离不宜太短,让使用者可以一眼关注到。第二是上游过渡区,其目的是疏导来往车辆,引导车辆及时减速调整行驶路线或者变道行驶。第三是施工区,对施工区域中的物料要整齐码放,切不可占用车辆行驶道路,并为工程车辆提供专门的进出车道,为机械设备提供足够的操作空间,在施工区和通行区中间增设隔离装置。
施工方在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定期对其进行维护、保养、检查,并严格按照设备保养规程执行工作。只有将设备保养好,才能降低设备的故障发生几率,同时维护的费用也会相应降低,促使经济效益得到提升。但是机械设备具体的维护保养周期需要根据实际使用情况以及维修情况而定。在进行机械设备的维护工作时,需要以常态化形式进行设备检查,如果可以在日常检查中及时发现设备的故障,就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维修,有效避免在使用时出现故障导致的安全事故问题,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提高工作效率【8】。机械的维护需要根据说明书要求严格执行,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仪器辅助检测机械设备的劣化程度以及技术情况,从而判断机械设备的使用性能,最终决定具体维修内容与时间。在日常施工环节中,还要重点关注机械的防冻、防火、防盗等问题,定期检查机械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联锁装置、自动停机装置等性能情况是否稳定,发现并及时消除潜在不安全因素,有效杜绝机械设备发生使用事故。
为保障公路的施工安全,还要针对安全事故构建应急救援系统,这样才能妥善处置好已经发生的安全事故,有效预防发生二次伤害,将事故的人员与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首先,针对存在安全隐患问题较大的公路施工区间,要配置对应的应急救援组织,以便于在发生安全事故后可以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采取应急救援措施。其次,应急救援组织中的成员,要为其安排救援相关的培训,使全员既要具备安全保障意识,也能掌握到更多的安全救援知识,并且可以娴熟应用基础的救援设备。同时要求定期救援组织成员定期对全部救援设备进行检查与维护,针对损坏老化的设备要及时进行替换。最后,对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流程进行优化改进,在公路工程正式投入施工前,要组织现场全体人员进行安全事故应急演练,一方面是让人员熟悉疏散路径以及自防自护的方式,同时也是让救援组成员熟悉救援流程,并针对施工现场地形、基础设施、人员数量等对既定应急救援方案做出调整,确保全体人员都能在施工发生后安全撤离,有效防止现场人员遭受的二次伤害,提升全体人员的应急救援能力。
针对公路施工的预警管理还要从人的方面切入,只有全面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才能更好地达到预警管理的效果。所以在公路项目正式启动前,要对施工人员展开集体性的安全教育培训,让其在主观意识层面深刻认识到施工安全的重要性。在正式投入施工后,也要将安全常识以及安全操作规范向施工人员进行宣传普及,让其在事故发生后也能够进行自救。每天定时召开安全会议,详细交代当日施工内容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在每天的施工完成后,有指定人员针对当天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找出具体根源,对其进行及时制止防止二次发生同类问题。另外,在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不论是现场管理人员还是施工人员,都要高度重视安全细节,因为安全事故往往就是因为不注重细节所致,所以采取精细化方式进行安全管理,既可以为施工人员提供一个安全良好的工作环境,也能逐步培养人员的安全意识与安全能力,以顺利高效的完成公路施工任务。
综上所述,公路工程是一项复杂且艰巨的工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因多方面因素影响导致安全事故频繁发生,所以公路建设质量与施工安全也成为社会所广泛关注的问题,对于社会经济发展与民众生活水平提升起到积极影响。因此施工方要在施工的各个环节中切实做好预警管理工作,组织各个部门相互配合将各项管理举措及时落实到位,同时对各类安全隐患的进行实时监测、科学诊断,这样才能在事故发生前有效控制住不安全因素,让公路施工的安全事故预警管理工作达到最优化的效果,让公路施工的效率与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促使我国基础建设的水平得到稳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