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叶叶
(莱州市平里店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 烟台 261400)
种植生姜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为广大农户带来经济效益。生姜生产历史悠久,产业引领作用明显。在区域发展中,需要在现有基础上进行产业升级。平里店镇搭建现代智慧农业大数据信息平台,创建智慧乡镇。为加快推进平里店镇农业产业升级,助力支部引领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在平里店镇推行“云上农业合作社”发展方式。
以平里店镇为研究区域,总面积83.8 km2,人口3.95 万人,辖55 个行政村,交通便利,经济较发达,文化底蕴丰厚。
平里店镇周边的程郭镇、驿道镇、朱桥镇、城港路街道均为莱州市农业大镇,平里店镇地处中心位置,镇驻地距离G18 莱州东高速口约10 km、莱州北高速口约20 km。境内公路四通八达,206 国道从镇驻地穿过,烟潍高速公路通过镇内,与已建成的同三高速、济青高速、烟潍高速连接,可直接并入国内高速公路网内,使平里店镇与全国各大主要城市实现高速公路直达。大莱龙铁路从镇西部穿过,大大提高了对外输出能力。
平里店镇地属平原,地形平坦,地质肥沃,土质属潮棕壤,有机质丰富,适合农作物生长。辖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有三埠一岭。
平里店镇属暖温带东亚季风海洋性气候区,四季分明。春季风大雨少、气候干燥,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14%,入春后,蒸发量较大,平均相对湿度在56%;夏季一般受暖温的海洋气团控制,降水量较多,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2%,特别是7—8 月降水量较为集中,日最大降水量可达300 mm 以上,季平均温度25 ℃,最高气温达39 ℃;秋季晴好天气较多,秋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20%;冬季一般受强大的蒙古冷高压控制,气压高、气温低,雨雪稀少,冬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4%,季平均温度在-1.5 ℃,极端最低气温在-17 ℃。
平里店镇水资源丰富,有三大河流,分别是王河、万岁河(龙王河)和老母猪河(泉眼河)。
平里店镇位于程郭镇、驿道镇、朱桥镇中心位置,为莱州大姜的主产地、核心镇,种植最早、面积最多、产量最大、效益最高,辐射带动程郭、驿道、城港路东部、三山岛南部等地区。该区域的生姜产业基础扎实,农民种植积极性高。平里店镇自2012 年连续6 年的种植规模、产量、产值基本持平,生姜产值约7.5 万kg/hm2,总产量约15 万t,从事生姜生产的农民超过1 万人,从事生姜生产的合作社有31 个。此外,该区域交通比较发达,市场交易呈现良好的趋势,交易市场繁荣,国内外销售情况良好。坐落于平里店镇吕村的莱州市首个生姜批发市场于2016 年9 月正式开业,具备农产品集散、价格形成、分类加工包装、储存保鲜、物流配送五大功能,拥有13 条洗姜生产线,每天清洗加工生姜500 t。2017 年,推进生姜批发市场二期工程,引进生姜深加工企业,增强市场综合服务功能;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依托镇质量检测站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培训,实现无公害基地面积认证达80%以上。
生姜生长对时间有一定的要求,生姜不耐霜冻,一般情况下,姜种温度在15 ℃以上可以发芽,因此在合适的时间播种至关重要。要想达到生姜高产的效果,需要种植人员掌握种植时间。根据经验可知,生姜的最佳播种时间在谷雨前后,采取双膜覆盖的形式,可以提前至4 月上旬,此方式能确保在霜前收获。生姜的生长时间在130 d 以上,要想提高产量,就要确保根茎生长旺盛期有足够的积温[1]。
3.2.1 选择种姜
在区域发展中,政策支持起到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提升生姜品质、品牌,推动生姜产业长效发展,莱州市实施以平里店镇为核心的大姜产业链建设,成功申报烟台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选择出芽多、根系发达、长势旺盛的种类,此外要想提高产量,需要选择姜块肥大丰满、肉质新鲜和无病害的健康姜块作为种姜,需要淘汰瘦弱、干瘪的姜块。在实际选择阶段,必须剔除有黑色或者褐色的病姜块。筛查姜块很关键,要求工作人员做好筛查工作,若区别不开,可以将姜块放在28 ℃环境中,放置30 min 后,如果有白色液体流出则是病姜[2]。
3.2.2 培育壮苗
壮苗的标准是芽长0.5~2.0 cm、粗0.5~1.0 cm,幼芽相对鲜亮、肥壮,芽基部没有发出新根,此类生姜是首选。如果芽身、芽顶较细则是弱芽,尽量不要选择。种姜的营养情况也是管理的要点,种芽的着生位置以及催芽时期温度都直接影响生姜种芽的强弱情况。工作人员要掌握种姜的营养情况,及时识别,剔除不好的种姜。一般情况下,外观鲜亮的种姜营养状况好,可以长出很多肥壮的芽。比较瘦弱的种姜吸收的营养物质较少,长出的芽比较瘦弱。侧芽需要选择好温度,一般情况下,避免催芽期的温度过低,如果过度暴晒种子,会导致种姜失去水分,湿度下降,种芽就比较瘦弱。在晒种时,一般2~3 d 为宜,催芽的温度在25~28 ℃,能确保新生的幼芽健康生长,如果催芽的温度较高,会导致新长出的幼芽瘦弱。晒姜也有一定的作用,经过暴晒后,能提升姜块的温度,促进姜块内营养成分的分解,从而提升发芽速度。晒姜自身也有一定的作用,可以降低姜块水分含量,避免高湿催芽时出现腐烂现象。在晒姜的过程中,带病且病症不明显的姜块可能由于失水进而出现干瘪的现象,要及时剔除此类姜块。晒姜时应控制温度,不可过度暴晒,避免姜种因过度失水而不出芽[3]。
3.3.1 地域的选择
选择种植生姜的地块很重要,应选择含有机质较多的区域,在种植时,要确保灌溉和排水方便,肥力充足。土壤比较疏松、3 年内没有种植过生姜的区域可作为首选。选择生姜种植地很重要,碱性土壤不适合种植生姜。在冬天要进行晒白处理,保证深耕区域通透性能较好,经过人工细整得到合适的土壤[4]。
3.3.2 姜种准备
一般情况下,每块种姜的重量在75 g 左右比较合适,掰姜时要求每个姜上保留1 个壮芽,便于集中供应主芽。
3.3.3 确定播种密度
生姜的播种密度也是关键,一般情况下,要制订计划,确定目标产量,对于肥水条件好的区域,选择的姜块在75 g 左右,行距50~55 cm,株距16~18 cm。
3.3.4 确定播种期
确定播种期是生姜高产的基础,生姜本身不耐霜冻,一般在15 ℃以上可以发芽,在播种时,要避免局部温度过高。此外,姜种受冻后不易发芽,如果播种期较晚,会导致生姜产量较低。在实际种植过程中,要结合本区域的气候条件,在谷雨前后的4 月中旬开始播种。
3.3.5 选择晴朗的天气种植生姜
如果气候较干燥,要提前对种植区域进行处理,可以采取浇水的形式,等到水分下渗后种植。姜种按16~18 cm 的距离放置,姜芽朝一个方向,将芽头向下按,便于采集母姜。在表面覆盖地膜,覆膜前要用除草剂除草。
3.4.1 多次施肥
施肥管理是重点环节,生姜自身比较耐肥,生姜的根茎能逐渐分生,不断膨大,需要多次施肥。追肥一般是从较小的量开始,而后逐渐增加施肥量,通过施肥管理,让生姜充分吸收营养物质,减少浪费。生姜对钾元素需求较多,其次是氮元素,对磷元素的需求较少。在生姜施肥的过程中,基肥占据总施肥量的1/2 左右,在生姜移植后18~20 d,可以进行第一次追肥,同时要除草。之后进行培土,距离生姜收获前的20 d 内施肥1 次,以复合肥和尿素为主。
3.4.2 合理培土
在生姜生长的过程中,需要进行除草处理,初期间隔14 d 除草,一般在降水后进行。施肥可与培土一起进行,结合生姜苗生长速度确定培土厚度,一般情况下,第一次培土厚度为1~1.5 cm,第二次培土厚度为2~2.5 cm,第三次培土厚度为5~6 cm。在培土后,必须保证土层的高度。如果主茎和两侧持平,可以采取中培土,培土厚度为10~12 cm,经过10 d 后可进行大培土,要让土层高于肉质茎,土层厚度为10~15 cm,有助于形成生姜茎。
生姜喜湿但怕积水,因此在种植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水分管理,为了能让生姜及时出苗,一般在播种前需要浇透底水,出苗前不再浇水,等到姜苗出苗率为70%后再浇水。在浇水时要根据天气、土壤等情况进行,如果浇水较晚,会导致芽头干枯,在覆盖地膜的情况下,苗期不宜频繁浇水。夏季一般在天气凉爽时浇水,避免午后浇水,损伤姜苗。如果水分较多,会直接阻碍生姜的生长。在立秋时,生姜进入旺盛生长期,此时可以增加水分,一般4~5 d 可以浇水1 次,确保土壤的湿润度。在生姜收获前3~4 d 最后1 次浇水,保证生姜在收获后能少带土,便于储存。
在生姜生长的过程中,会受到病虫害的影响。其中姜瘟病发病较为严重,发病后会减产20%~30%,甚至出现颗粒无收的情况。姜瘟病属于细菌性病害,传播途径较多,可以通过种子、土壤和水肥等传播,地下害虫以及风雨传播的概率较高。如果出现该病害,会导致生姜内部组织逐渐腐烂,挤压位置流出白色水状汁液,散发出臭味。针对病虫害的不良影响,需要及时进行防治处理,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要及时浇水,对病株进行处理,如果出现病害,需要及时拔出中心区域的生姜。可采取药剂防治的方式,对晾晒的姜种应用杀菌剂进行防治。生姜的病虫害发生概率较高,应结合病虫害的防治情况、气象条件进行栽培处理,在播种前处理土壤,生姜一般在10 月中旬收获比较合适,如果气温达到8~18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进入关键生长阶段,可以采取晚收的形式,延长生长期。生姜本身是不耐低温的作物,要掌握最佳的收获时机,从而增加生姜产量。
在平里店镇的生姜种植管理阶段,可以采取创新管理的形式,通过盘活集体资源、土地流转、村企共建、边角经济、“支部+合作社”“协会+农户”等形式多点切入,从而拓宽发展渠道。平里店镇乡村实施土地规模化流转与乡贤等社会资本联动;发展村集体经济及股份制、农村金融建设,各村通过“合作社+社员”“股份分红+二次分红”的模式,即订单联合经营、互惠互利的方式,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合作社组织农户做好订单生产,并提供生产技术和生产要素服务,参与项目的农民可以通过购买低价生产资料、统一高效的社会化服务或者二次分红等方式从产业融合发展中分享利益。创新管理形式本身起到指导性的作用,能增加广大种植户的了解程度,发挥支部的核心作用,提升党组织的整体管理能力。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采取“交易市场+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深加工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模式,通过市场化销售及产品深化加工的服务引领,镇区农业产业链不断完善。在实施阶段,进行绿色种植。此外,可进行物流批发管理,采取深加工的形式,全面构建生姜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创建“三产”融合新样板。生姜深加工项目初步形成,生姜农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农产品地理标识登记。
在区域化管理过程中,需要借助合作社进行管理。其中,政府、姜农、社会组织等广泛参与,成立生姜协会,将当地生姜生产者、经营者、加工、金融等行业有机联系在一起,出台协会章程、制度及守信机制,共同维护平里店镇生姜的区域品牌形象。同时,交易市场建设产品检测实验室,完善质量可追溯体系,定期发布国内外生姜市场信息,实施生姜分类、分级销售,确保市场稳定,保护农民的长效利益。在发展过程中,可建立服务站,成立研究中心,构建“高校研究所+科创中心+农技站+为民服务社+生产者”的科技服务联动模式,为平里店镇生姜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立体式农技信息、销售、生资服务,运用物联网、互联网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线上、线下供销培训信息技术服务,确保平里店镇农业主导产业平稳、高效发展。
在实际发展中,要采取聚合共建的形式,可以实施生姜秸秆和动物粪便资源化利用项目,推广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和增加有机肥的使用量,为部分村庄、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提供技术和菌种,从而确保有机肥的合理使用,减少生产成本,最大程度地提升生姜品质和效益。平里店镇的负责人员要对区域的生姜生产管理进行检查,从而提升生姜产量。
针对平里店镇的实际发展情况,在生姜栽培的过程中,需要掌握技术类型,只有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才能提升生姜产量。该镇生姜产业的带动能力强,要求生产组织专业化,立足当前现状,采取合理的栽培管理技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耕地质量,实行病虫害统防统治,从而提升生姜的产量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