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医药自信教育要素

2023-01-11 07:42:49施怀生崔轶凡段志光闫敬来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精气黄帝内经中医学

施怀生,崔轶凡,王 军,段志光,刘 星,闫敬来

(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 晋中 030619)

自信是个体或群体对自身的优势、能力、价值、前景的自我认同、自我评价、自我肯定以及由此产生的内生动力和持续坚守的信心和信念,是一种健康的、积极的自我态度。系统挖掘和提炼中医药传统优势和科学内涵,分析确认中医药的重大社会需求和发展潜力,对于增强中医药自信、推进中医药自觉、实现中医药自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基于辉煌成就的历史自信

(一)最早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标志是《黄帝内经》,并且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持续传承发展,形成了包括精气为本、阴阳平衡、五行守序、经络穴位、气血津液、疾病发生、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等内容的理论体系,并且具有显著的持续发展特点,如归经理论、温病学等虽然并不是《黄帝内经》原创,但却植根于《黄帝内经》,是其所创理论体系的延伸与发展。

(二)最早形成了独立的临床医学和辨证论治体系。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医学独立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辨证论治法则正式确立的里程碑。晋代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标志着针灸学科的独立发展,宋代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和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标志着儿科和妇科的独立发展,明代陈实功的《外科正宗》和吴又可《温疫论》等专著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外科和温病学的独立发展。

(三)在国人健康和民族繁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医学在历代重大疫情的防治中具有独特的创举,《黄帝内经》明确指出,“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汉代开始了“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的隔离制度和群体用药的实践,隋代形成了专门隔离收治传染病患者的“疠人坊”。元代开始了佩戴口罩(改变气流的速度与方向)的探索。宋元时期开始出现的“人痘接种”之法,在明清时期广泛盛行,被认为是“牛痘接种法”的前身。

二、基于系统科学的理论自信

生命物质为本的人体观。《黄帝内经》将肝心脾肺肾五脏概念前置,精气阴阳等哲学概念后缀,形成了包括肾阴、肾阳、肾气、肾精等聚合式术语,为哲学概念赋予了生命科学内涵,实现了哲学概念的医学化改造,完成了器官学研究向生命物质研究的实质性转型,形成了以生命物质为核心的人体观。

(一)普遍联系为本的生命观。

中医学把人体作为一个整体,重在研究构成这一整体的无穷“精气”的基本属性、相互联系、作用方式等要素。与此同时,中医学又将人与自然作为一个整体,尤其善于通过观察自然、发现规律,进而推及人体、研究生命,这正是中医学整体观念的科学本原所在。

(二)动态平衡为本的健康观。

在中医学的视野中,人体精气物质总是维持着特定联系和秩序的恒定运动。第一层级是对立统一规律,即精气物质的内在属性和精气物质之间总是存在着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消长、相互转化的关系;第二层级是五行守序规律,中医学把精气之间的运动变化秩序总结为五行的生克制化,其与阴平阳秘相互补充,构成了生命物质秩序的内在全景,其基本动能则是“气化”。

(三)致中求和为本的治疗观。

中医学的病因并不单纯是指具体或单一的致病因素,而更多的则是关于发病环境、发病条件和致病因素的综合性论述,而治疗法则的宗旨,就是恢复或重建正常的精气物质秩序或正邪关系。在正邪关系调整中,中医学重视的是阴阳平衡,致中求和是中医学维护健康的核心所在。

三、基于实践验证的技术自信

(一)司外揣内的四诊技术。

《黄帝内经》确立了“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藏,则知所病矣”的原则,创建了望闻问切的生命信息采集技术,核心是四诊合参,相互印证。中医学的“藏”是指藏之于内的人体精气,“象”则是精气运动及正邪关系的外在表现,这种特定表现又常常表现出结构化特征,正是这种结构化特征,决定了四诊合参的重要意义。

(二)动态分析的辨证技术。

按照现行教科书的定义,所谓辨证就是把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虽然同样的疾病在不同患者、不同阶段总是有差异的,是动态变化的,但总是有其规律可循的,这是确立治疗法则和遣方用药的前提。

(三)致中求和的治疗技术。

辨证和论治,是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体现,是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是指导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中医学高度重视治则治法的重要地位,遣方用药是治则治法的具体实施;在遣方用药方面,中医学自有其完整的配伍理论和给药方法,以增强治疗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四、基于临床价值的疗效自信

(一)防治重大疑难病的显著疗效。

中医药对于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缺血性脑病、出血性脑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多靶点、多方向治疗作用,安全性高,疗效显著[1-2];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领域,黄连作为典籍中治疗消渴病要药备受关注。研究发现,黄连能够减轻胰岛素抵抗、调节全身糖脂代谢及炎症因子、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等[3],近年来发现,黄连素可以调节血糖、改善血脂紊乱、抗氧化应激反应、调节肠道菌群等环节[4],可望成为新一代降糖控糖药物;在白血病领域,中药砒霜(三氧化二砷)对急性早幼粒细胞有诱导分化作用,并使癌细胞凋亡,报告砷剂治疗复发的白血病症15例,其中14例获得完全缓解[5]。

(二)防治重大传染病的显著疗效。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石家庄地区、北京地区先后发生流行性乙型脑炎,在中医学温病理论的指导下,根据气候特点及发病情况,前者以白虎汤加味清热解毒养阴,后者以三仁汤、黄芩滑石汤、三石汤等通阳利湿的治法,均取得了满意疗效[6]。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屠呦呦为代表的一大批科学家开展了抗击疟疾的科技攻关,遍查经典文献锁定青蒿为原料,受《肘后备急方》“绞取汁”的启发,创立了青蒿嫩茎叶低温提取工艺,成功地创制了抗疟新药青蒿素,屠呦呦于2015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我国本土科学家获得诺奖的第一人。2003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以下简称“非典”)期间,我国内地近六成“非典”患者接受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结果显示:在年龄、基础疾病大致相同的情况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死亡人数低于单纯西医治疗组;服用中草药预防的医护人员未出现感染病例[7]。2019年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快速蔓延,我国采取中医药第一时间介入、中医与西医协同攻关、优势互补,用显著的成效充分阐释了中国诊疗方案是中医与西医共同并肩战“疫”、共同智慧的结晶[8]。

(三)防治放化疗等医疗性损害的显著疗效。

有学者在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发现,单纯放疗骨髓抑制发生率为69.4%,早期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为41.6%,晚期为61.1%;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之后,以上发生率分别降低为30.0%、7.5%和25.0%。此外,复方苦参注射液还能够增加T淋巴细胞数量、稳定CD4+/CD8+值[9],是防治放射性损伤的有效方法。许多研究还表明,以大黄为主药的通下法在药物性肝肾损伤的防治中具有良好效果,配伍益气养血、利水消肿药物,在药物性肝肾损伤的修复中具有积极意义[10]。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数千年的传承发展中,不断积累优势,彰显价值,释放能量,其科学性、前瞻性不断为当代生命科学所印证或认同,同时也对当代生命科学的发展具有启发意义和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正在与当代生命科学形成相向而行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这些都是中医药自信的基本来源,也是中医药自信教育的主体要素所在。

猜你喜欢
精气黄帝内经中医学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Screening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lood stasis constitu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养生箴言
Network Biological Modeling:A Novel Approach to Interpre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of Exterior-Interio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ung and Large Intestine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Mathematical Analysis of the Meridian System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植物活体状态精气成分测定方法与估算模型
论《管子》道之思想
——修身与心性
山西青年(2017年22期)2017-01-29 22:56:22
中医学对脑心的论述
中医研究(2014年4期)2014-03-11 20:2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