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丽娜,鲁继红,于岩岩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教育处,北京 100034)
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也是贯彻健康中国发展战略和全方位医学人才培养的基本保障。研究生的满意度是衡量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1],学业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本研究旨在了解医学研究生的学业满意度情况,探讨如何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从而促进研究生教育走向内涵式发展。
以本院2019年授予学位的149名医学研究生为调查对象。经文献研究和专家指导,自行制定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课程教学、管理工作、能力提升、导师指导、科研情况五个方面。五个方面权重相同、分值均为20分,“学业满意度”为五个方面的总和,总分为100分。题目选项采用Likert五分法,即“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太满意、非常不满意”,分值分别为5、4、3、2、1分。
本问卷为匿名填写,调查对象共149人,回收有效问卷149份,回收有效率100.00%。结果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双侧检验水准为0.05。两组变量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多组变量资料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若总体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用Bonfferoni法矫正后,进行任两组间比较。
调查对象149人,男生56人、女生93人;年龄(28.95±3.53)岁;按学位类别分,博士研究生85人、硕士研究生64人;按学位类型分,学术学位研究生104人、专业学位研究生45人。
医学研究生学业满意度的总体情况(以下简称“学业总体满意度”)为91.77分,学业总体满意率即(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总人数,为92.74%。
学术学位研究生学业总体满意度92.41分、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业总体满意度90.30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Z=2.216,P=0.145);博士学业总体满意度93.62分、硕士学业总体满意度89.31分,博士高于硕士(Z=5.792,P=0.016)。
学业满意度各部分(即课程教学、管理工作、能力提升、导师指导、科研情况)的满意情况,导师指导满意度最高,为18.57分;其次管理工作满意度为18.47分、科研情况满意度为18.46分,课程教学满意度为18.22分;能力提升满意度最低,为18.05分。
1.医学研究生对课程教学满意度情况。研究生对课程教学满意度方面,授课教师的满意程度最高,而对专业课程拓展学术视野的满意程度最低。学术学位研究生与专业学位研究生(Z=1.368,P=0.171)、博士与硕士(Z=1.358,P=0.124)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
2.医学研究生对管理工作满意度情况。研究生对管理工作满意度方面,学生行为准则和学术规范的清晰程度满意度最高,对就业指导与服务的满意度最低。学术学位研究生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Z=1.571,P=0.116);博士高于硕士(Z=2.324,P=0.020)。
在对研究生培养要求的清晰程度方面,学术学位研究生的满意度高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院提供的学术讲座的数量、就业指导与服务方面,博士的满意度均高于硕士。
3.医学研究生对能力提升满意度情况。研究生对能力提升满意度方面,基础和专业知识方面增强的满意程度最高,英文表达水平提升的满意程度最低。学术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Z=0.081,P=0.776)、博士和硕士(Z=3.315,P=0.069)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
临床实践能力增强方面,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满意度高于学术学位研究生。科研水平提升、英文表达水平提升方面,博士的满意度均高于硕士。
4.医学研究生对导师指导满意度情况。研究生对导师指导满意度方面,导师对学术诚信的培养满意度最高,导师提供国际交流情况的满意度最低。学术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Z=0.075,P=0.784)、博士和硕士(Z=1.345,P=0.246)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
学术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导师提供国际学术交流、国内学术交流方面,博士的满意度均高于硕士。
5.医学研究生对科研情况满意度情况。研究生对科研情况满意度,参与课题增强组织协调与团队合作能力情况以及课题对提升科研能力帮助程度方面满意度最高,发表文章情况满意度最低。学术学位研究生高于专业学位研究生(Z=10.140,P=0.001)、博士高于硕士(Z=5.999,P=0.014)。
参与课题增强组织协调和团队合作能力情况、课题对提升科研能力帮助程度、投入时间最多的课题与学位论文研究密切关系情况、发表文章情况方面,学术学位研究生高于专业学位研究生。课题对提升科研能力帮助程度、投入时间最多的课题与学位论文的研究密切关系情况、发表文章情况方面,博士的满意度均高于硕士。
本研究医学研究生学业总体满意度以及课程教学、管理工作、能力提升、导师指导、科研情况几个方面满意度均处于较高水平。我院重视导师管理,对研究生导师质量进行严格“把关”。研究生入学后需接受入院教育和培训,内容涵盖医院文化、科研培训、医疗规范以及研究生培养等各个方面。同时,每年组织研究生能力提升各项活动,全面提高研究生的科研水平。
本研究中研究生在专业课程拓展学术视野方面满意度较低,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尚需加强,应增加国际视野培养相关课程,督促研究生研读国际前沿专业文献,为其提供国际学术交流机会,全方位提高研究生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
本研究中,学术学位研究生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总体满意度均较高,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与周文辉老师的研究结果专业学位研究生总体满意度高于学术学位研究生不同[2]。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我院注重学科规划和人才培养,打造高水平的科研平台,为导师和研究生的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具体来看,专业学位研究生对培养要求清晰程度的满意度低于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是入学统一培训的,培养要求方面满意度的差别可能是由于培养方案内容本身,专业学位研究生认为应该增加医学前沿进展课程。因此应不断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建立课程设置更新机制,确保研究生课程符合临床培养需求。
本研究中,硕士在总体满意度以及满意度各方面均低于博士,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2]。当前从专业课程设置上对硕士的学术活动没有学分要求,而学术学位博士的学术性活动学分占据很大的比重,学术学位硕士的学术视野、学术规范以及科研水平的提升低于学术学位博士。而专业学位博士在临床能力训练的基础上,也要进行严格的科研训练,因此科研素质的培养高于专业学位硕士。
因此,导师应给予硕士研究生更多的关爱,在培养过程中注重其抗压能力、自信心培养和职业规划等方面引导。学院在管理工作中更多地了解他们的需求,给予政策指导和耐心解答,在完成培养工作的同时鼓励他们在学业上更高的追求。
医学研究生面临着繁重的毕业和学位压力,同时面临激烈的就业压力。我院在配合学校完成就业工作的基础上,已采取邀请就业指导老师讲解、已工作的研究生介绍经验等措施,但目前就业指导与服务满意度仍较低,21.81%的研究生毕业去向与自身意愿不一致。如何提高研究生的就业满意度,在自身素养的基础上,找到符合双方预期的就业单位,需要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与精准服务。同时也应进一步探索,如何发挥学科优势、增强专业优势,努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