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胡
高中语文思维代表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出不同答案,因此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引导学生掌握基础性知识外,应针对学生的语文思维进行锻炼,有助于增强学生理解能力、创新能力等,从而获得综合发展。高中语文课程容量有所增加,并且涉及到的知识点相对复杂,包括古诗古词、文学作品等,如果学生不具备语文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就无法有效归纳总结。由此可见语文思维对学生的学习生涯影响巨大,教师应根据学生需求制定有效的培养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思维水平。
从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来看,在教学方法上仍然需要优化完善,这也是导致学生语文思维培养效果较差的根本原因,教学过程中过多讲解基础知识,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包括思维上的有效拓展。比如阅读面相对狭窄,长时间处于这样的模式下,思想也会存在一定局限性,而基础知识讲解过多,不断降低学生学习兴趣,最终导致学生很难主动思考,语文思维形成缓慢。其次教学模式相对固定,课堂中会按照固定流程进行,学生只能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逐渐固化,教学过程中不会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所以教师应该丰富教学手段,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由于教师疏忽学生的语文思维培养,而学生自身的态度也在不断变化,对于学习存在应付了事的心理,日常学习缺乏明确目标,并且没有良好的学习计划作为引导,课堂中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学习状态,而课后又不会主动复习,所以学习效率较低,很难形成良好的语文思维。比如教师在讲解某篇文章前,学生有必要查阅资料做好预习,包括文章历史背景、表现手法等,在提前掌握学习重点后,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过很多学生并不注重课前预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语文是综合性极强的学科,主要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如果仅依靠课堂中的讲解很难继续深入,并不利于学生的语文思维发展。
加强高中语文思维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不仅能够深入透彻理解文章内容,还能充分感知到文章中表露的情感信息等,从而有效吸收教师讲解的知识内容。当下想要培养学生语文思维,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启发,比如很多教师会引导学生与生活建立联系,以此来加深学生的理解,逐渐养成辩证思维,并对事物进行有效判断。以往的高中语文教学,由于采用固定模式、流程,学生的思维始终无法拓展,并且会把书本当作权威,在存在问题时大多翻看书本寻找答案,完全不会利用辩证思维进行思考。不过在教师激发学生的语文思维后,每个学生都能针对问题提出看法,并在辩证中找到正确答案,同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弥补、完善获得提高。
对于学生来说独立思维是必须要具备的一项能力,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成长的学生必然缺乏独立思维,由于学生已经习惯这种教学模式,逐渐淡化了独立思考习惯,有问题时就会找到教师。另外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节省课堂时间,教师并不会留给学生思考、消化的时间,大多会通过讲授的形式把知识直接灌输,这样学生很难形成独立思维。不过在教师针对性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后,通过摒弃传统讲授教学模式,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独立思考平台、机会,从而形成了良好的独立思维,在遇到问题后不会等待教师给予答案,而是自主查阅资料对不懂的问题进行分析,最终不断活跃思维,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习惯。
语文知识的难点就在于知识广泛,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从读写听说思五个教学原则,就能看出语文知识的深奥。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指挥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一旦更换角度就会无法理解,比如常见的诗词教学,如果教师要求学生分析作者的情感表达、内涵,学生立马变得不知所措,这就说明学生的思维狭窄。在培养学生语文思维后,最明显的改观就是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即使教师没有引导,学生依然能够从另一个层面或思想去表达观点,甚至对课文中的每个段落展开推敲,基于深层次的剖析文章中心思想。由此可见语文思维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甚至会影响到整个高中学习生涯,而教师应该注重强化学生语文思维,这样学生才会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独自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各类难题。
高中语文思维有效培养,离不开教学情境的支持,通过在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促使学生在真实的氛围下学习,并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最终达到语文思维培养目标。情境教学是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能够与高中语文课程形成紧密结合,同时根据学生需求创设教学情境,以此来发挥出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比如在《鸿门宴》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一段豫剧传统剧目《鸿门宴》,让学生通过听戏曲的形式了解鸿门宴的故事背景、内涵,或者记住其他多媒体工具,比方鸿门宴相关影视资料,积极创设与教学贴近的情境,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内容。准确来说教学情境,能够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并且处于一种求知状态,会充分参与到知识探索、发现过程,因此对于提高学生语文思维有着重要帮助。
合作探究是指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学生联合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所有学生责任分工明确,都会以完成任务为最终目标,全身心的投入到思考中,从而有效提高语文思维培养效果。合作探究与传统高中语文教学模式有很大区别,首先在课堂中相对自由,教师不会对学生进行严格约束,同时鼓励学生通过合作思考问题、探究问题,充分发挥出了学生的主体性。比如在高一《语文》必修1二单元第五课《荆轲刺秦王》中,在学习完基础知识后,教师布置任务: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把文章故事情节捋顺,并归纳总体结构,同时思考荆轲为什么会自杀失败?教师把学生分为4 人一组,针对以上问题展开探究,这样不仅能够拓展学习思路,学生还会在互动交流过程中对关键问题进行思考,最终在思维上得到启发。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重要途径,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明确阅读目标,能够提取其中的有效信息,对文章进行大概解读,从而达到预期的培养效果。通过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促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在增强学生语文思维的同时,节省课堂教学时间,相比传统讲授模式,学生的记忆也会更加深刻。比如高一《语文》必修3 一单元第二课《祝福》,在阅读前教师要求学生注重分析任务外貌描写,在10 分钟的阅读时间内,把握好主人公祥林嫂的三次外貌描写变化,通过教师的目标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准确分析出重要信息。阅读环节结束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自己的结论:首先主人公祥林嫂受到封建长制与礼教的压迫,其次受到家庭压迫改嫁,同时遭受鲁四老爷的精神摧残,最终逐渐走向死亡。教师继续提问: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有哪些感受呢?学生揭示出文章主题:主人公祥林嫂的悲剧,其实代表着整个社会,想要彻底根治就必须推翻封建制度。
高中语文课程有很多知识具有一定深度,教师应该深入剖析挖掘知识本质,以此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思维,其实语文思维就是思想上的深度与广度,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引导的方法促使学生基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和推敲,从而把握好文章中心思想。比如在在高一《语文》必修1 一单元第二课《再别康桥》中,除了基础知识教学以外,应该带领学生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同时体会其中的艺术特点,以此来升华到思维教育层面,促使学生能够有效揣摩出主人公的情感。大多数诗歌中蕴含的内容相对丰富,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多了解诗词历史背景、作者想要表达的内涵,或者是透露出哪种社会现象,这样学生才能透过诗词掌握知识本质。
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教学过程中应该打破限制避免循规蹈矩,首先要以课本为基础内容,其次通过精心的设问引导学生散发思维,能够在课堂中不断强化语文思维能力,从而提出独特的见解。以往教师在提问过程中流于形式,问题缺乏针对性和建设性意义,或者过于单调、乏味,因此学生无法积极散发思维,导致教学效率过低。比如在高一《语文》必修2 一单元第一课《荷塘月色》中,在讲解此类散文时,应该基于文章中的情感为出发点,而设置更有针对性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涵。如:在学习《荷塘月色》后,能够从中看到作者朱自清的哪种心情?为什么要通过对美好景物的临摹来排解哀愁?教师可以通过设置辩论赛的形式,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并在课堂中积极讨论,促使学生散发思维,能够提出更多不同的观点与看法,最终理解文章想要传达的情感,并充分领悟其中的知识点。
准确来说高中语文思维属于隐性教育内容,也需要教师能够注重语文思维培养,而不是简单传递知识,虽然学生的知识会得到有效累积,但思维深度远没有达到预期要求。其次高中语文课程应避免固定教学模式所带来的束缚,毕竟随着知识的深入,很多内容会考验学生的悟性。因此教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语文课程教学展开优化设计,全面落实语文思维培养,改善以往教育中的空白,通过不断训练增加学生思维深度与广度。不过语文思维培养往往需要长期坚持,需要有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样学生的语文思维才会得到内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