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一体化培养方式下中医皮肤科临床教学模式初探*

2023-01-10 22:54李晓睿高尚璞冯国强程塞渊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9期
关键词:皮肤科疾病教学模式

李晓睿 宋 瑜 高尚璞 冯国强 程塞渊

(上海中医药大学龙华临床医学院,上海 200032)

2015 年,教育部决定,自当年起将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招生调整为临床医学专业(5+3 一体化),即5 年本科阶段合格者直接进入本校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衔接的3 年临床医学(含中医、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阶段,实施医学人才一体化培养。近年来,中医皮肤科教研室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及龙华临床医学院教学部门的统一部署下,以一体化中医学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创新培养模式,优化培养方案,努力挖掘新型培养方式下中医皮肤科临床教学新理念,不断提高一体化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

1 5+3 一体化培养方式对传统中医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体化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加强医教协同,适应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需要,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掌握坚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以及一定的临床科学研究和临床教学能力,能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常见多发病的预防和诊治工作的高水平、高素质临床医师。在传统的七年制中医学教学模式中,学生要依次经历本科生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才能步入工作岗位。而5+3 一体化培养方式是将学生每一阶段的学习进行合理融合和衔接,在8 年时间内顺利完成上述全部教学任务,并实现学生医德医风与业务能力兼备、中医技能与西医技能兼备、临床思维与科研思维兼备的培养效果。

按照传统的中医临床教学理念,部分中医院校仍沿用着从课堂教学到临床见习再到临床实习的惯用模式,而这种教学模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1]。第一,授课内容相对固化。一般情况下,授课教师都是按照教材以及教学大纲进行理论授课。而在临床工作中,由于疾病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很多诊疗过程并不能完全与书本内容相互吻合,这往往会使学生感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脱节。第二,授课方式不够丰富。传统的中医课堂授课方式相对单一,通常是教师先讲理论,学生再进行实践。而学生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感到枯燥,而且是被动接受式的,缺乏对疾病的感性认识,也不利于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三,学生实践参与不足。传统中医教学模式中,教师课堂理论教学占有明显的主导地位,学生自我学习、集体讨论、临床实践的机会相对不足,这会对学生自学能力和临床技能的培养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第四,思政教育仍需加强。思政教育是引导医学专业学生将预防疾病、解除病痛和维护广大群众健康作为职业己任,树立“人民健康至上”医学价值取向的重要举措。而学生的思政教育更要基于临床实践,如果学生缺乏与患者直接交流和沟通的机会,他们就很难体会到疾病给患者造成的痛苦,也很难体会到自己从事救死扶伤事业的神圣与光荣。因此,在5+3一体化中医学人才培养工作中,要适当对传统的中医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探索出一条理论实践相融、品德才能兼备、符合社会需要的现代中医人才培养之路。

2 课堂多元教学法在5+3 一体化中医皮肤科教学中的应用

中医皮肤科是一门集直观性、实践性、整体性、专业性于一体的临床学科,病种繁多,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对不同患者形态各异的皮损有准确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同时也要对患者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症状及体征能够进行综合归纳和分析。因此,对于5+3 一体化培养方式的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此时多元化教学法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2.1 比较式教学法 比较式教学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不同事物进行比较,分析其相似性与差异性,从而帮助学生对不同事物进行有效的鉴别,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形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2]。中医皮肤科的很多疾病皮损形态极其相似,学生容易混淆,比如白疕与风热疮、热疮与蛇串疮、湿疮与漆疮等,这就需要授课教师对2 种疾病的主要鉴别点进行很好的归纳和总结,结合发病部位、皮损特点、好发人群、病因病机、临床预后等进行对比和分析,让学生能够在感性认识基础上产生理性认识。另外,很多皮肤病虽然病名不同,但是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却形成了相同的病机,出现相似的中医兼证,因此可以应用同一种中医治则来治疗,比如白驳风与黧黑斑在临床上的皮损表现截然相反,但对于某些病程较长的患者都可以出现头晕耳鸣、失眠健忘、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弱的肝肾不足表现,因此二者都可以应用滋肝补肾的方法进行治疗,这也符合中医传统的“异病同治”原则。

2.2 案例式教学法 案例式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互动式的、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模式,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从而提升学生在临床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3]。由于中医皮肤科是以形态学为主要特征的临床学科,其教学案例在形式上会更加依赖图片、视频等信息化素材,其中医辨证思维也是提倡局部辨证与全身辨证的统一。目前,在多数中医院校的教学体系中,中医皮肤科属于中医外科学教学范畴,其包含的课时数相对较少。因此,我们在案例的选择上要有针对性,应以临床多发的、难愈的、中医药治疗效果较好的疾病为主,比如湿疮、白疕、粉刺、蛇串疮、瘾疹、红蝴蝶疮等等。在案例的组织上应采用中西医并重的策略,将适当的现代医学的检测手段纳入其中,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疾病的鉴别和诊断。另外,在案例的结构上我们通常会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模式,其中分析问题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和临床思辨能力,需要精心加工和设计。

2.3 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是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教学方法[4]。5+3 一体化培养方式的学生由于前期对皮肤疾病接触较少,头脑中尚未形成相对完善的皮肤疾病诊疗框架,因此需要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充分合理的提示和启发。比如皮损形态表现为“疱疹”的皮肤疾病包括哪些,这些疱疹在大小、数量、分布和伴随症状上又有何不同,这会使学生对所学过的所有表现为“疱疹”的皮肤疾病系统回顾,并对疾病之间的鉴别诊断进行复习。又如带状疱疹中医为什么称为“蛇串疮”,红斑狼疮中医为什么称为“红蝴蝶疮”,这使学生在掌握病名的同时,也对疾病皮损形态的特点产生了更加形象的感性认识。启发式教学的特点比较突出,它既可单独实施又可与比较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联合应用,能较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是临床教学方法中的理想选择。

2.4 探究式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是以授课内容为探究对象,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质疑、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集体等多种形式解难释疑,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5]。对于5+3 一体化培养方式的学生,教学模式应逐步从被动式学习向主动式学习转变,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并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探究形式可采用问题驱动式、小组互动式、模拟案例式等。教师在探究问题的选择上可围绕教学大纲灵活掌握,既可从学生熟悉的社会现象入手,也可围绕疾病特点进行阐述。如在讲授“白疕”这节课时,可以对下列问题进行探究:白疕为何被俗称为“牛皮癣”,城市小广告也常被称为城市“牛皮癣”,它与白疕有哪些相似之处,这些贴近生活客观存在的问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会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相关章节的学习,让他们在存疑、思考、讨论、分析、总结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同时,授课教师在教学中要进行良好的把控,既要保证课堂生动活泼,又不能使探究内容离题太远。

3 课前预习与临床见习对5 +3 一体化中医皮肤科教学的影响

在5+3 一体化中医皮肤科课堂教学过程中,为提高教学效果,授课教师通常会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而很多教学方法的顺利实施又需要以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基本的了解为前提。如果学生不能做好课前预习,就不能在课堂上对授课教师所传授的教学内容产生良性回馈。因此,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课堂教学前的预习就显得十分重要。授课前,教师可通过网络学习平台与学生充分互动,将预习内容、疾病照片、典型病例、课程难点等与学生进行分享。学生结合教师上传的学习资源对授课内容进行预习后提出问题,并在课堂上与授课教师及同学开展讨论,从而建立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和以病案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的课堂教学模式。网络互动联合PBL 及CBL 教学法在以形态学为基础的皮肤疾病教学过程中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6],但这不仅需要授课教师在课前进行精心的课程设计,同时也需要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所准备。

中医皮肤科临床见习是学生在常规课堂教学之外进一步了解学科疾病种类、皮损特征、特色操作、诊疗常规的宝贵学习机会。临床见习过程中,学生与患者面对面接触,可以对课堂教学内容重新回顾、比对和探究,对教学重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也可以深深地感受到医务人员对患者的精心救治与人文关怀,使学生充分进入未来的执业角色,增强其内心使命感和责任感。中医皮肤科临床见习内容较为丰富,可分组开展教学查房、门诊抄方、病例讨论、手术观摩等;可让学生们参与一些科室特色检查与操作,如真菌镜检、斑贴试验、穴位注射、中药熏蒸、中药面膜、火针滚针等;感兴趣的学生也可参观紫外光治疗、光动力治疗、CO2激光治疗、光子嫩肤治疗等现代皮肤科常用治疗手段。临床见习还可包括专题讲座,由科内从事相关皮肤亚专业的教师介绍如皮肤美容、皮肤日常护理、护肤品的种类与选择、皮肤肿物的诊断与治疗等内容,这对学生开拓视野、增强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具有很大帮助。

4 思政教育在5 +3 一体化中医皮肤科教学过程中的贯穿与融合

2016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阐述了有关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会议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7]。中医学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其核心价值观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天人合一、调和致中、大医精诚等方面,可用“仁、和、精、诚”4 个字来概括,具有宝贵的医德教育功能[8]。在5+3 一体化培养方式下接受现代中医教育的学生不仅仅应该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与实践技能,更应具备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崇高品质以及不断弘扬中医药文化的坚定信心。因此,如何将思政教育科学地贯穿于中医专业教育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在系统地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不断汲取中医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精髓,也成为目前每一位中医院校高校教师所面临的一项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进行5+3 一体化中医皮肤科教学时,授课教师将思政元素揉入其中,如在课件中添加部分学科流派传承内容,介绍本流派著名医师在从医道路中的经典案例、动人佳话以及心得感悟,让学生对本专业的发展历程以及诊疗特色具有一定了解。在临床见习过程中,带教老师会创造学生与患者之间接触的机会,让学生掌握如何在保护患者隐私的情况下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等,也会让学生充分感受皮肤疾病对患者身体和心理造成的巨大伤害,从而增强其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患者解除病痛的信心。在病例讨论环节,带教老师结合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有关内容与学生开展交流,讨论的内容不仅仅局限在疾病救治的本身,也包括与疾病相关的一些新闻热点和社会现象等。比如粉刺这个疾病影响的不仅仅是外观容貌,它对青少年的心理发育也会造成严重影响;性传播疾病不仅仅会危害患者的健康,也会影响家庭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当然,思政教育如何才能与专业教育更加科学地贯穿与融合,还需要广大授课教师不断地思考以及与学生广泛地沟通。

5 总结与展望

5+3 一体化培养是今后中医专业高等人才教育的主要方向。接受5+3 一体化培养方式教育的中医院校学生会成为国家未来中医药诊疗行业的栋梁之材,不仅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中医理论功底和临床实践经验,还需要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而对于5+3 一体化培养方式下的临床教学也应突破以往相对单一的、保守的、沉闷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讨论、操作、表达和感受机会,让学生能够真正成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主体,从知识的被动接受向知识的主动摄取转变。授课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需要以多样化、合理化、高效化为原则,其评判标准是要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对教学内容能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并通过临床实践将理论知识真正转化为业务技能。学生的思政教育也是一项关系到未来中医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伟大系统工程,需要各中医药院校教学管理部门以及高校教师的紧抓不懈与长期重视。

猜你喜欢
皮肤科疾病教学模式
皮肤科专业基地骨干师资对皮肤科专科体格检查的认知调查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皮肤科住院医师皮肤病理学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