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忠平
(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第一中学,甘肃天祝 733299)
区域性是地理的重要特征之一,良好的区域认知素养是学生学好地理的前提和基础。简单来说,区域认知核心素养就是一种地理学习的思想方法,是高中地理课程重要的核心素养之一,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地理学习效率,将所学地理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高中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为此,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育思想,以新课程教学理念为指导,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区域认知,帮助学生逐步建构起良好的区域认知素养,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区域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但在实际教学中,高中地理教师和学生使用的地图主要以教材上的小尺度地图为主,很少会用到范围较广的大尺度地图,使高中生很难从宏观上把握地理事物的区域位置,缺乏尺度思想。此外,很多高中地理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区域认知时,只会让学生描述并说出该区域的地理位置,很少引导学生领悟该地理位置的意义,以及评价该地理位置对该地区农业、工业等经济活动的影响,对区域地理位置要素缺乏深入的研究,造成高中生的地理水平参差不齐,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在区域认知背景下,很多高中地理教师选取的教学素材不合理,主要依靠教材上所提供的图文资料,缺乏必要的拓展和创新,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就能轻松得出答案,探究内容相对浅显、匮乏,不利于学生构建区域地理特征。在深度性问题上,高中地理教师只是让学生记忆区域地理的基本特征,忽视了培养学生解释该区域地理特征成因的能力,影响了高中生的学习质量。甚至有些高中地理教师偏向于灌输知识,直接将区域地理特征讲述出来,没有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区域地理特征教学的深度性有待优化。
区域认知素养是高中生对人地关系系统特点和问题进行分析、解释以及预测的方式和能力。对比教学是加深学生区域认知的重要手段,但从日常教学的观察来看,高中地理教师所选取的区域与教学区域之间的关联性不大,导致教学过于模板化,学生在课堂上收获的知识较少,影响了高中生对比思维和区域认知能力的发展。另外,还有很多高中地理教师选择的区域内容较为片面,没有全局意识,无法做到统筹兼顾,也没有指导高中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造成课堂探究不全,高中生的思维发展受到阻碍。
1.运用教学情境培养区域认知素养。高中生的区域认知素养是学生的内在素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高中地理教师必须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从高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科学规范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训练,促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地理的区域认知素养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用到,是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重要体现。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判定街道走向、河流流向、四季景观变化等生活实际切入,让高中生感受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体会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引导高中生观察身边的地理事物,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强化学生的区域认知意识。对于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而言,教材中所选择的区域本身就是地理课堂教学的案例,高中地理教师可以从报纸、电视或网络平台上搜寻比较典型的且高中生感兴趣的生活案例,并将其作为教材内容的补充和延伸,巧妙地引入课堂教学中,通过具有区域性特征的地理案例的比较和分析,增强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高中地理教师还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辅助教学,改变传统课堂平铺直叙的教学方式,在正式教学前为学生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创设多样化的问题情境,让高中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进入区域认知探索中,建立与问题有关的认知思维结构和知识结构,思维清晰、由表及里地去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为推动环境发展打牢知识基础。
2.运用地图教学培养区域认知素养。地图是地理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也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科学地使用地图是学好地理知识的关键。高中地理教师要在地图基础教学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让学生学会正确地理解地图,灵活掌握地图中的数据特征,从而利用地图辨析不同地域之间的差别与联系,实现图文结合、题图结合,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具有区域认知素养。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养成左图右书的习惯,把课本与地图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随时查看地图和运用地图的习惯,深化高中生的地图认知。高中地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描图、填图、拆分普通地图、叠加专题地图等形式,构建起“脑中地图”,训练高中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高中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记忆方法将区域的具体位置存储在大脑中,当用到时能够快速地从脑海中提取出不同区域的地理信息,增强学生的区域地理认知能力。高中地理教师可以运用谷歌地图、百度地图等电子地图取代常规的纸质地图,用生动的地理图片和有趣的区域动画模拟,使高中生更直观地看到区域地理位置和特征,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信息化,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高中地理教师还可以采用动手绘图的形式,为学生绘制出区域的大致轮廓,再让学生根据地图进行部分区域的填空,在地图中标出该区域重要的交通枢纽、河流等信息,填图完毕后地理教师还要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地图细节,激发地理学习热情,树立人文观念。
3.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区域认知素养。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区域认知素养,在遇到陌生的区域时才能够进行综合的分析,才会对区域发展提出精准的决策。由于区域认知中所涉及的内容和知识点较多,高中地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学习地理,把所学的地理知识通过不同的图形、线条和文字呈现在一张图中,用相互关联的层次图来表示不同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在大脑中建立起系统的知识框架,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在区域地理的具体教学过程中,高中地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搭建以区域特征为中心的区域地理思维框架,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找出区域的主要特征,然后找出形成这些特征的主导因素,并层层深入地找出影响该区域的其他因素。在课堂教学结束后,高中地理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从课堂上对某一区域的分析中总结、归纳区域地理的一般分析方法,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将分析思路展现出来,使学生可以记住区域分析的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理解不同区域的差异是学生地理学习的关键和难点,在区域地理教学中,高中地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区域位置、区域特征、区域发展条件、治理措施等方面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系统分析,使学生直观、清晰地认识到区域间的差异,掌握良好的区域差异研究的思维方法,促进学生区域认知素养的发展。
4.运用乡土资源培养区域认知素养。许多地理课堂的教学案例与高中生的实际生活相差甚远,学生学习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学难度较大,阻碍了高中生区域认知素养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高中地理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乡土资源入手,合理引用乡土地理资源吸引高中生的注意力,提高高中生的地理区域认知能力。高中地理教师可以以高中生所处的区域为研究对象,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利用互联网、图书、走访调查等形式,了解当地的区位优势、发展特色、地形分布等基本情况,然后将高中生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汇总,使学生对自己家乡所处的区域产生系统的认知,增强高中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高中地理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地图绘制出自己所在区域的轮廓,并将当地的标志性地理事物绘制在地图中,锻炼高中生对地理位置的记忆能力。另外,高中地理教师还可以以当地区域发展的过程为案例,利用学生熟悉的家乡地理知识设置探究问题,让高中生从地理位置、人口、市场、政策等方面进行综合的分析和评价,找出区域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锻炼高中生思维的全面性和科学性,激发高中生思维模式创新。由于乡土教学案例缺乏普遍性,高中地理教师在运用乡土案例进行教学时要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归纳出区域分析的一般方法,深化学生的区域认知,使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地对其他区域进行分析,达到知识的正向迁移,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
5.运用问题式教学培养区域认知素养。问题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素养的有效教学方式之一,高中地理教师要善于将重难点知识融入问题中,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并从中获得重要的收获。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地理知识的逻辑性,多角度、多层次地挑选问题,先让学生对区域基础情况和区域定位进行基本的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运用区域认知方法进行人地现象分析,提出人地协调的理论措施。高中地理教师要善于设计迁移运用问题,让学生利用区域认知方法去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不仅有利于地理知识的内化,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高中地理教师可以运用微课视频的形式展示问题,让学生以动态的视角去看待地理事物,感受区域的动态变化。学生一边观看一边思考教师预设的问题,运用地理语言描述自己的所见、所感,更加清晰、直观地获得区域认知,把握每一个问题的要点。问题式教学不仅仅适用于课程导入阶段,应将其贯串整个教学过程,为高中生呈现更加丰富的学习素材,以便学生更加轻松地获取地理信息,为区域知识的构建奠定基础。地理教师应针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制作专题教学,给学生答疑解惑,从宏观和微观的多元尺度去探究深层次的地理知识。
1.加强训练,提升信息解读能力。高中地理学习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和空间思维,这就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加强训练,多做题、多读图,不断练习绘制区域轮廓图及区域内地理要素地图,在反复训练中积累、沉淀,这样,遇到问题时就能够根据已有信息在大脑中调出相关的地图,准确地进行区域定位和区域特征分析。高中地理教师还要指导高中生利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构建知识图谱,可以制作表格式、思维导图式、纲目式图谱,并与其他学生互相分享,形成庞大的系统知识网络,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以便有效提取和运用。高中地理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教会学生读图、读表,从题目中提取显性和隐性信息,提升学生的信息解读能力。地理教师可以让高中生每人准备一个错题本,将地理考试或者日常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错题记录下来,并且定期翻看错题本中总结的内容,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
2.勤于探究,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高中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要勤于探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用地理眼光去观察生活现象,加强问题意识,主动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区域定位和区域特征,构建起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高中地理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在课后多看《中国国家地理》等刊物,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而能够主动地去认识世界,积累地理知识,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意识。高中生可以将积累的知识运用到区域决策和评价中,改变单一的学习方法,提高区域认知能力。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高中地理教师要鼓励学生针对区域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给每个学生都安排任务,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发挥自身优势,在问题探究中交流思想和见解,相互促进,在协作中加深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学习小组还要开展课后探究活动,教师给学生布置探究项目或者任务,给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充分锻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综上所述,区域地理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高中生必须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能够对区域特点进行清晰的掌握和理解,对地理现象进行准确的分析和概括,并且能够对区域之间的差异进行辨析和反思。高中地理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深化学生对区域地理知识的掌握,促进高中生区域认知素养的形成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