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不我待:扬帆乡村网络教育新航程*

2023-01-10 22:44高方银
中小学电教 2022年2期
关键词:学校教育教学

高方银 申 政

(1.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教育局信息化中心,贵州 遵义 563000;2.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县庆中学,贵州 遵义 563000)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智联网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已然成为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新引擎,网络教育正在成为促进教育均衡、教育公平和教育变革的一种新业态,在线学习、移动学习、泛在学习正在重构更加“公平而高质量”的乡村教育新生态。然而,作为教育领域最后一公里的乡村教育,或因地域偏远、师资薄弱、家庭教育失衡等因素制约,长久以来处于低水平、低速度和低质量发展态势。笔者结合多年的乡村网络教育实践经历,在基于乡村网络教育的历程溯源、目标明晰、现状认知的基础上,以期梳理、总结并提出基于区域实情抑或区域适切的乡村网络教育发展策略性思考。

一、历史溯源,纵观乡村网络教育

乡村网络教育,亦可理解为基于偏远农村地区的网络远程教育。在我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等,即是颇具代表性的乡村网络教育工程项目。这些工程项目的实施,是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思想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是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共享、提高乡村教育质量的一种创新路径探索,更是践行“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的国家战略部署。

自2012年9月5日刘延东同志(时任国务委员)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三通两平台”建设以来,由政府主导、教育主体、社会援建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即便是地处偏远的乡村学校、教学点,均已基本具备了教育教学资源的网络远程接收和课堂教学应用条件,部分地区正在实践探索“三个课堂”“双师课堂”教学模式。

二、教育公平,定标乡村网络教育

教育公平是一个历史范畴,既是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反映,也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超越,更是对社会现实与教育理想高度统一的期待。针对教育公平,古今中外的不少专家学者、仁人志士已做了大量研究和提出颇有见解的观点,笔者更加认同:接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人人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相对平等,产生教育的效果和获得教育的成功相对均等,亦即“起点”“过程”“结果”三个层面的公平。

定标乡村网络教育,就是要借势互联网、物联网、智联网以及VR/AR、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媒体技术,借势在线学习、泛在学习、混合学习等新教育理念,解决乡村教育在学习时空上的局限、师资水平上的差异和学习资源上的失衡,解决如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和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建构,切实保障偏远乡村的孩子人人都能就近接受均衡教育即“上了学”、人人都能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即“上好学”,最终实现人人都能获得教育成功亦即“都出彩”。

三、脱贫攻坚,夯实乡村网络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2018.8)提出:“在贫困地区优先实施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加强学校网络教学环境建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教育部办公厅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学校联网攻坚行动的通知》(2018.12)也明确要求:“推进偏远地区未联网学校的光纤网络覆盖,加快已联网学校的光纤化升级改造,为开展信息化教育教学提供基础网络保障。”在这些基于“联网”尤其是教育网络环境建设的国家政策支撑下,乡村学校网络环境得以迅速改善。就笔者所在的贵州省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而言,已实现100M 以上带宽的教育网络“校校通”,绝大多数学校实现了教学班级的宽带接入,畅通、稳定、保障的网络环境已为乡村学校网络教育奠定了良好基础。

“治穷要治本,扶贫先扶智,扶智先扶教。”在国家脱贫攻坚政策的统领下,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区域性“均衡教育”得以高度重视和快速发展,网络教育正在成为教育信息化、教育新基建的主导和主角,乡村网络教育亦将成为消除城乡数字化教育鸿沟的有效路径。乡村网络教育的快速跟进与活力注入,定当助推乡村教育的提质增效、优质均衡和跨越式发展。

四、乡村振兴,扬帆乡村网络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2021.1,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发展面向乡村的网络教育。”这不仅是国家层面“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战略举措,亦为乡村网络教育开启了加速“航道”,更是乡村教育振兴的福音。乘“乡村振兴”之东风,借“优质均衡”之动力,群力扬帆乡村网络教育新航程。

(一)优建畅通、稳定、安全的网络环境

基于“脱贫攻坚”“基本均衡”等联网攻坚成果,本着“提速、降费、优化服务”网络租用原则,抢抓“乡村振兴”“新基建”“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政策新机遇,建构政府主导、教育主体和购买服务的乡村教育网络建设运行机制,实现乡村教育网络从“接入连通”到“覆盖畅通”转段升级,实现乡村网络教育从“顺畅”到“融合”再到“安全”发展。

(二)优配适用、够用、好用的终端设备

基于现有网络设施、教学终端等陈旧设备的及时更换,基于数字校园、智慧教室、智能黑板、VR/AR 等新媒体的适时更新,基于“云+网+端”理念亦包括师生教与学的“双端”、智能研修的“平台”等合理配置,基于区域适切与乡村普惠的教育管理、师生互动、家校联动的网络学习空间搭建,实现乡村网络教育从应用终端的“可用”到“适用”再到“好用”增配优配。

(三)优质丰富、泛在、共享的教育资源

将城区学校的“优师”“优课”并以“三个课堂”“双师课堂”形式连通乡村学校,破解教育参与主体的跨区域限制,实现“零距离”共享先进的教学理念、“协同化”接受前沿的技术熏染、“同频式”获得示范的行动引领,既而突破现有教育体系中“老少边穷岛”优秀教师难引进、优质资源难共享、优质课程难共建的困境。这里的教育资源优质共享,还可以是教育主管部门评展的“微课”“优质课”“精品课”资源的适切删减、增补和教学解码;还应加强AI 教师、数字画像、知识图谱等功能开发,促进资源的精准化推送和个性化学习;还可以是利用5G 技术、全息影像和自然交互技术,引入社会优质资源,让学生在课堂就能与行业专家适时互动,实现让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泛在连接。

(四)优培勤学、技优、协同的教师队伍

乡村学校网络教育侧重于学前、小学阶段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依然是奠基性工程,各级党委政府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门务必着力夯实。基于“能力提升工程2.0”,坚持问题导向,施行任务驱动,努力实现从“学习新技术”到“新技术支撑学习”再到“新技术赋能教学”的角色转变。这里的师资培养,不仅要解决基础性的技术问题,还要注重高阶性的素养提升,还应包括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建构,还可以是创建“新老结对”“城乡帮带”“区域协同”抑或“师生互学”,还应撇弃过去过于强调学科的专业性为更加注重双师型、多师型甚至全学科、融合创新型教师的培养,还可以是包括党政领导、村组干部以及家长朋友的数字鸿沟弥合。

(五)优推案例、课例、样例的区域范式

适切的项目设计、适宜的教学模式和实证的案例探索,为乡村网络教育开启试行的“航道”和精准的“航向”。这里的范式优推,还应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案例“试航”、课例“领航”和样例“导航”,让擅长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技术融合者均能各显神通和个性施展;这里的范式优推,还应有基于“以赛促研、以评导用、项目助推”的技能竞赛、优课评展、项目研修等阶段性活动开展,并适时梳理、总结和提炼阶段性活动成效,适时凝练、再试和推广阶段实施成果,做好乡村网络教育的典型培育和区域示范;这里的范式优推,还应从育人理念的重塑、课程资源的重组、课堂教学的重建、教育生态的重构等方面超越传统教育教学局限;这里的范式优推,还可立足于全景学习平台,施行一位名师带动若干乡村教师的“1+N”教研模式和一节优课联动多个乡村课堂的“1+N”教学范式;这里的范式优推,还应强化区域示范、学校试点和团队先行,深层次融入“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时代变革之中。

(六)优融理念、技术、行为的教学常态

时下的网络教育存在“展示多、探究少”“预设多、生成少”“模式化多、灵动性少”等突出问题。理念重塑方能突破传统藩篱,转变“统一化教”为“个性化学”方可彰显网络教育优势。通过序列化、进阶性和项目式的学习任务设计,引导师生利用互联网的基于交互、探求新知和完善思维,切实培养学生的理解力、洞察力乃至人生智慧。就乡村网络教育的优融,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做好技术(工具、平台及数据等)跨界融合应用指导,还需要城乡学校协同践行“三个课堂”“双师教学”等教育范式,还需要为学生搭建数学化学习支架从而实现从“新技术支撑学习”到“新技术融创学习”再到“新技术赋能深度学习”,还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强化“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的理念,继而促进乡村网络教育从“不愿、不会、不好”到“接纳、熟练、融创”的行为转变,进而助推乡村网络教育的常态发展。

(七)优化目标、效能、创新的考评机制

各级党委政府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门,要立足区域实际、教育实情尤其是乡村教育现状,把加强乡村网络教育摆在突出位置。确立价值导向,设置阶段目标,明确进阶任务,精细评价指标,健全考评机制,激励自觉行为,更好护航乡村网络教育的正向、有序和长足发展。这里的考评机制,还应是基于“努力程度与增值幅度”“达标效度与进步指数”“整体进度与特色发展”相结合的评价,还应是基于“人工实景调研与智能数据分析”“常态化自评与体系化外评”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与此同时,还应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诊断、调控和激进功能。

五、未来已来,期许公平而高质量的乡村网络教育

随着“互联网+教育”“智联网+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的创新发展,教室作为教与学发生的唯一场所已然在被打破,网络教育正在成为未来教育的有机组成。抢抓“乡村振兴”“新基建”“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契机,建构“实体+虚拟”学校教育新格局,建构“网络+平台+资源+终端”教育教学新范式,建构“学校+家庭+社区+网际”全域育人新业态,继而助力线上线下混合学习的融通融创发展。加快发展乡村网络教育,实现让乡村学校有一个“虚拟”的新校园,实现让乡村教师有一个“线上”的新空间,实现让乡村孩子有“无边界”的学习新场域,最终实现让乡村教育从“上了学”到“上好学”、从“个性学”到“精准学”、从“起点公平”到“过程公平”再到“结果公平”的快速进阶,“公平而高质量”的教育胜境也定然是未来可期。

猜你喜欢
学校教育教学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学校推介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