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成都办事处 苏 刚
为更好地了解成都市商品条码使用情况,确保商品在市场上的有序流通,2022 年上半年,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与成都办事处联合深入到成都市食品生产厂中进行商品条码抽样调查。在此次调查中,共调查了生产企业66 家,印有商品条码的商品共763 个。调查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一维条码诞生于20 世纪40 年代,70 年代被广泛使用,主要用于表示零售商品、非零售商品、物流单元、参与方位置等代码的条码标识。常见的一维条码包括EAN-13 码、EAN-8 码、Code39 码(标准 39 码)、ITF(交叉 25 码)、UPC-A 码、UPC-E 码、128 码等。条码技术是一种很重要的信息标识和信息采集技术,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急速发展,而在中国,以条码技术为代表的自动识别技术,更是应用于国民经济各行业,条码技术已经成为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建设大市场、搞活大流通、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促进企业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增强国际竞争力不可或缺的技术工具和手段。
如今常见的商品条码也是一维条码的一种,只要你拿起商品,包装上就有条码。商品条码是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组合及其对应的供人识别字符组成的标记。商品条码中,条、空组合部分称为条码符号,其对应的供人识别字符也就是该条码符号所表示的商品标识代码。条码符号具有操作简单、信息采集速度快、信息采集量大、可靠性高、成本低廉等特点。尽管条码技术已经在国内发展多年,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因为有部分生产企业使用不规范,编码规则不清晰,造成商品条码在识别过程中不流畅。而不合规使用商品条码,也使得市场监管难度大。
成都作为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这几年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但根据对保有系统成员的统计,发现大部分系统成员属中小型企业,即大部分企业的注册资金都在100 万元以下且带有特别明显的地方特色。这些中小型企业所具备的共同特点是:生产规模较小,管理方式传统,经销对象与利润回报较为固定,这些特点导致了大多数企业信息化水平较低。
而随着互联网科技的高速发展,信息化推进的势头并不亚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已将互联网技术与条码工作进行了很好地结合,方便快捷的信息化手段也确实起到了帮助企业降低损耗和智能管理的作用。面对这些变化,大部分企业除了被动地接受一些服务外,自身对信息化了解程度还不够。因此在面对商品条码时,很大部分生产企业仅仅止步于有即可,而没有充分了解和正确使用。
在此次针对商品条码的调查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最普遍的问题就是商品外包装上的商品条码变形,从而造成扫码困难甚至无法扫码,尤其是在一些圆形塑料包装和真空包装上,该问题最为突出。在调查的5 家粽子生产企业中,发现十八种产品因抽真空后,商品条码出现不同程度的扭曲,在扫码的时候,都需要将其拉扯平整才能扫描条码,其中扭曲最严重的一款产品已经无法使用红外扫码枪扫码,只能采用手动输入条码才能查询产品信息,严重影响数据采集的效率。在部分圆形产品上,例如,此次发现的香皂等,采用的是塑料包装,为了包装贴合产品,包装层随产品不断扭曲,也使得商品条码扭曲折叠,不仅无法正常扫码,连商品条码可识读部分都被遮挡,给扫码工作带来较大困难。
部分系统成员对于EAN-13 编码规则不是很清楚。在一家粽子生产企业中,发现4 种粽子使用的是相同条码,这四款粽子不仅品名不同,外包装颜色及口味也都不同,但仍使用同一个条码。在一家牛奶生产企业中,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不同口味的箱装牛奶使用的是同一个商品条码;并且这家生产企业有两款牛奶品名相同,但产品外包装明显不同且都在生产,使用的也是同一个商品条码。根据GB 12904-2008《商品条码零售商品编码与条码表示》国家标准中商品条码唯一性原则,不同口味,外包装明显不同的商品,应使用不同的商品条码。
由于大部分企业都是小企业,生产规模较小,也就没有专门的行政人员管理商品条码的具体工作,造成了商品条码有效期到期而未能续展,使得商品条码过期仍在使用。在抽查过程中发现共有八家企业商品条码已经过期,针对这八家企业,进行了现场指导其在线上办理商品条码续展工作,并提醒每两年需要办理一次。
在调查中,还发现了某家生产企业并没有办理厂商识别代码(用于编制商品条码),而是冒用其他企业的商品条码打印在自己生产的产品包装上。还有一些企业为了外包装的美观,过于追求颜色的整体性,将商品条码颜色和形状进行调整,使得商品条码不够突出且扫码识读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