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蕾蕾
在“双减”政策落实下,为全面培养初中生身心健康与综合核心素养共同发展,初中体育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愈发受到学校、教师、家长的高度重视。体育教学宗旨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强身健体,而在“双减”政策要求减负不减质追求下,初中体育需要返璞归真,将体育课堂教学视为初中生体能健康成长的主要阵地,要发挥体育课堂有效性,确保初中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有效推进初中体育课堂可持续探索与发展,本文通过减负不减质的目标,对“双减”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路径做详细探索与分析,从现阶段体育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着手,找到行之有效优质的教学方案,希望为体育教学发展提供帮助。
在新时期教学深化改革与“双减”政策落实双重背景下,减负不减质,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减轻课后作业负担成为初中各个学科追求的新方向。在新要求下,教学需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从初中生感兴趣的内容做课堂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积极性与参与性,提升对生活的探索性,实现全面发展目的。在这种减负不减质“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课业负担的减轻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参与体育活动,提高身心核心素养的共同成长。因此,初中体育教学为迎合新状态下初中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在教学路径、教学模式上要做出探索与创新,优化初中体育教学,是促进初中生未来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1 初中体育教学现阶段面临的问题
1.1 教学模式传统,缺乏创新精神
受应试教育影响,课业重大的压力一直是影响初中生身心共同发展的主要因素。而在初中体育教学阶段,为提高主课分数,许多体育课都让主课教师占据,即使没有被占据,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在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上没有创新,一般都是跑跑步、做做操之类教学方法,与新时期下“双减”政策要求的初中生身心共同健康发展背道而驰。对于初中生来说,传统体育课堂模式过于固化。简单的各类热身运动完全无法满足初中生的成长需求。缺乏创新的体育课堂内容更是抑制初中生持续运动积极性,完全无法实现真正的利用体育促进健康成长的目标[1]。
1.2 评测导向单一,缺乏教学效果
传统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在实践阶段对学生的测评重点在体能成绩评估上,体育成绩评测导向单一化没有综合性创新,例如50米跑评测标准是多少时间内完成,仰卧起坐评测标准是1分钟内的个数等,这就导致学生在平时体育锻炼时侧重与考试单一化的要求而做運动,忽视体育教学过程综合核心素养和身心发展的养成,极大降低体育教学效果。而在新课改基于“双减”政策背景下,在减少课业负担的同时为提高主科课堂效率,导致体育教学课时严重被压缩或者占用,只针对要求的体育成绩做评测,让体育课堂单一成为应付考试成绩的评测手段,严重降低初中体育教学质量,降低教学效果[2]。
1.3 教学内容简单,缺乏兴趣培养
传统初中体育教学过于遵循教学大纲要求,在课堂教学内容实施上简单明了,通常都是在体育课堂上,前十分钟做热身运动,再用十分钟做大纲要求的项目运动的基础动作,如篮球的运球、足球的颠球等,剩下时间就是学生自由活动。这种过于简单的课堂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完全无法激发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兴趣,更无法提高集体参与性与积极性,而自由活动时间如果在非考试周期,学生还比较期盼,遇到考试周期可能会直接让其他科目教师占用。长此以往,初中生逐渐对体育课堂内的运动失去兴趣,无法实现体育在“双减”政策要求下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需求。
2 “双减”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路径新探索
2.1 转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创新理念
在“双减”政策落实要求下,为提高初中生身心核心素养全面发展,需要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视,提高教学探索与创新意识,不断提升体育教学力度,实现多元化体育课堂教学体系,全面实现体育教学水平地提高。初中体育教学可以采用时间节点作为提高课堂教学成效的主要模式,以时间作为基础导向性作用,采用循序渐进模式,在时间段内实现体育教学内容的学习、训练、评测等体育教学系统,让体育课堂教学成闭环性的模式做平台构建。在初中生体育教学模式设计上,需要不断加大对体育的探索性,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多元化融入教学内容,丰富体育课堂教学呈现性,让初中生在真正放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释放课业压力。例如,体育教师在课堂设计上课业与各类游戏、竞赛等项目结合,提高课堂学生参与性,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兴趣,进而促进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3]。
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内容规划上,单一的靠提高体育运动项目的训练强度和提高运动量作为教学方向是与“双减”政策减负不减质的要求相违背,要科学合理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创新性,真正做到减轻初中生学科压力负担,让学生真正全身心投入体育活动中,通过体育活动释放课业压力,缓解紧张情绪,才是体育教学真正需要做到的发展方向。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上需要融入多元化教学模式,为学生呈现丰富的体育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循序渐进培养初中生热爱体育运动,善于参加体育活动,真正在体育教学下起到强身健体效果。例如,在体育教学模式转变下,教师以学生兴趣与特点为出发点,设立各种与体育相关的兴趣活动、社团活动等模式,学生根据自身感兴趣的点自由选择活动项目参与,提升学生积极参与性,提高团体合作精神,提升体育教学效率。
2.2 转变教学思想,树立正确健康意识
利用正确的体育教学活动培养初中生体质健康,是新时期下学校与家长共同追求的重点,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与实施,其要求方向与内容受到学校与家长的重视,传统教学评价范围与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双减”政策对教育改革的要求,需要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出发,立足体育教学思想的革新与转变,将新式体育教学思想渗透入课堂活动,多元化、全方位扩展体育学习过程的评价模式,将过程与最终考核相融合,提高初中生过程地体验感,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思想和健康意识,在活动过程上不断增加兴趣,增强成就感,更关注与过程的投入与感受[4]。
在立足“双减”政策要求下,初中体育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思想,从体育发展实际出发,摒弃传统体育课堂教学方法,在提高课内体育活动质量的同时提升课后体育服务需求,以此来实现初中生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的目标。例如,体育教师可组织各种学生在课后也能积极参与的体育活动,也可以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充分利用校内体育馆、足球场、篮球场、艺术室等便利设施。采用课后兴趣社团等形式组织不同的活动,吸引初中生参与其中,以体育角度将一天的课业学习压力在课后释放出来,在体验到运动带来快乐的同时提升健康意识。体育教师构建的教学思维需要以学生为活动的主体,充分发挥初中生体育参与主观能动性,设立入篮球社团、足球社团、跳绳社团等增加体育运动丰富性,依据自身兴趣爱好自主选择活动形式。在体育教学内容设计上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共同探讨,掌握学生真正该兴趣的体育活动,发挥学生自身想象力与创造力,在引导学生自主设计体育活动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并在参与阶段乐在其中,全身心投入活动内容,起到全面释放压力获得快乐的作用,真正让初中生感受到在课堂自己是主体,是主人的作用,从而不断提高体育教学成效[5]。
2.3 激发学生兴趣,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内容的设计与规划是以初中生实现强身健体,提高意志锻炼为目的,教学内容的实施是提倡减负不减质的主要输出地,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多元性、全面性直接影响着初中生对体育课堂的兴趣,同时也影响着体育课堂教学水平与成效。为保障初中体育教学课堂质量,教师在课堂活动实施上要承担教师、教练、指导员等多重身份,增强多能型教育角色的认知,利用多元化教学内容调动初中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对体育运动的热爱,构建轻松愉悦并且灵活多变的体育课堂模式,在形式变化下才能提高学生期待感,吸引学生参与,真正全身心投入到体育运动项目训练中。在教学活动设计上,体育教师可以依据学生不同特征分层次、分阶段的规划。例如,体能好、活泼好动的学生可以组织以球类对抗为主的体育活动,身体素质相对较弱的学生可以组织健美操等温润的体育教学活动,这种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所有初中生都依据自身兴趣找到合适的体育活动,同时积极主动全身心参与到活动练习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6]。
在“双减”政策引导下,为丰富初中生课后活动,体育教学发展路径不能只局限与课上教学,学校甚至可以与周围社区、学生家长等共同建立课后体育互动形式,依据初中生不同个体差异性,制定不同活动方案,在社区、家长共同参与下开展符合学生健康成长方向的体育锻炼活动。如传统的慢跑、新式的跆拳道、滑板等项目,规定好活动时长,像慢跑半小时、练习跆拳道一个小时等,在活动参加上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提升课后体育活动的延伸性,以兴趣为基础全身心地投入,让体育强身健体的作用充分得到发挥[7]。
2.4 构建展示平台,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在减负不减质的“双减”政策推行下,成功将初中生从传统应试教育繁重的课业压力中拯救出来,在减轻各类主科补课班压力的同时减少课后作业带来的负重感,让初中生有更多自己的自由时间拿来支配,也让学校、教师、家长逐渐对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提高关注和重视度。如何让学生在充分地自由时间支配下自主参与到体育运动实现强身健体的目的,形成自主锻炼思维意识,是现阶段体育教师规划设计体育教学内容的重点。为更有针对性提升初中生在体育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设计上教师要遵循初中生个体差异性,构建不同的体育活动展示平台,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喜爱,提高积极主动性,在展示中提升学生成就感与自豪感,从而全身心投入到课后体育活动中[8]。
在体育教学规划设计上,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个体差异分段、分形式等做教学设计,定期做体育形式的表演或者竞技。例如篮球花式表演赛、轮滑技巧展示等多种新式体育活动的竞技,将体育运动与艺术审美充分融合,让学生在擅长的项目竞争中体验到体育带来的乐趣, 从而激发主动参与性,提高学生自主创新与想象力,将艺术精神、体育精神、人文精神等充分在比赛中发扬出来,让初中生形成真正的体育精神,实现身心共同发展的目的。为更好地让初中生有体育技能展示平台,在项目表演或竞技中要实施激励政策,来激发学生拼搏精神。
此外,初中体育教师在体育活动设计上可有效与教学方针相结合,相同的项目组织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多元化的比赛形式,刺激学生竞争精神与好胜心的激发,提升体育活动参与热情度。在比赛的过程上,不仅让初中生展示出自身体育项目的锻炼成果,更能让初中生亲身体验到班级集体团结精神的重要性,提高初中生拼搏进取精神。同时,初中体育教师还可以采用阶段成果展示等活动作为教学设计基础,根据同样爱好的学生间阶段性的锻炼,组织技能成果展示,提升学生积极参与锻炼的思维,全方位、多元性呈现出阶段性的体育学习成效,以此激励学生可持续性,实现体育精神与初中生体育学习思维相结合。在“双减”政策下,利用体育释放课业压力的同时,提高初中生体能素养,促进初中生全面综合健康成长[9]。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执行与落实的背景下,要求初中生依托体育教学起到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在减负不减质,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减轻课后作业负担要求下,初中体育教学要针对课堂内容重新去探索与创新,教学内容设计要有规划性与系统性,及时转变传统体育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兴趣出发,积极探索初中生感兴趣的体育文化与体育精神。利用多元化教学内容为初中生搭建更多展示平台,激发學生探索性,提升体育教学活动参与性与互动性,让初中生在参与中感受到身心的放松愉悦的同时释放课业压力,促进初中生通过运动提升自我新的认知,提升成就感,创新思维模式,实现初中生德智体美劳全面核心素养共同健康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恒行.初中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方法探讨[J].试题与研究,2022(20):16-18.
[2]许延威,辛玲.初中体育教学目标的现实偏离及其校正[J].教学与管理,2022(19):44-47.
[3]赵超.立德树人理念下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J].青少年体育,2022(06):30-31.
[4]翟瑞国.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实效性浅析[C]//.中小幼教师新时期首届“教育教学与创新研究”论坛论文集,2022:754-755.
[5]孙立.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困境与突破[J].智力,2022(14):42-45.
[6]韩全福.浅析当前初中体育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2(09):118-120.
[7]方勤.双减政策下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课的应用研究[J].尚舞,2022(09):94-96.
[8]杜金红.轻装“减负”,体育赋能——“双减”背景下初中体育的教学策略研究[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2(07):121-123.
[9]邱翔.“双减”下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J].上海教育,2022(Z1):50.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南市成县索池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