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广东省部分高校钢琴表演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2023-01-09 12:18陈志帅
音乐世界 2022年6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体系教学团队课程设置

陈志帅

〔关键词〕钢琴表演;人才培养体系;课程设置;教学团队;综合素质

钢琴表演专业主要注重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高层次的艺术修养和水平、扎实深厚的音乐功底、系统的钢琴表演基础理论知识、全面且熟练的钢琴演奏技能,同时兼备多元化知识结构并能良好地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钢琴表演人才。表演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专业演奏主科课的同时,还要进行音乐理论、史论、音乐教育等基础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方面的训练,包括社会实践、教学实践、艺术实践如举办音乐会等,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理论、教学、创作和表演一专多能的综合素质。本文以广东省部分高校钢琴表演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现状为切入點,对目前人才培养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广东省部分高校钢琴表演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现状

广东省设置了钢琴表演专业的高校主要有星海音乐学院、暨南大学艺术学院、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艺术学院、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中山大学艺术学院、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这些院校对于钢琴表演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现状有其共性,笔者仅以暨南大学和星海音乐学院为例进行阐述。

(一)以专业教育作为钢琴表演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

专业教育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团队建设两方面:

1.课程设置

暨南大学钢琴表演专业四年课程设置由专业教育课、基础教育课、通识教育课三大部分组成,实行学分制,本专业总学分要求修满160学分,必修学分要求修满121学分,开设的课程如下图所示。

星海音乐学院钢琴表演专业课程设置,必修课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共142学分,其中主干课程有钢琴演奏、钢琴文献、钢琴教学法、双钢琴、钢琴合作课、钢琴伴奏艺术等,主要实践环节包括军训、社会实践、艺术实践(校内外音乐会、伴奏、每周演奏会);选修课包括西方音乐鉴赏、中外民族音乐鉴赏等课程,共28学分,其中专业选修课约16学分-24学分,其余为一般选修课学分。必修课和选修课修满后总学分为170学分,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最长修业年限为六年,允许提前毕业。

2.教学团队建设

暨南大学音乐系钢琴表演专业现有三位专任钢琴教师,均为海外留学归国教师,其中两位钢琴演奏博士,一位钢琴哲学博士。

星海音乐学院钢琴系现有二十三位专任钢琴教师,有博士学位的8人,外聘教师分别来自乌克兰和匈牙利的钢琴表演艺术家。

(二)培养机构主要依托综合性大学和专业音乐学院

钢琴表演人才培养的综合性大学,以暨南大学为例,曾经开办四年制本科钢琴表演专业,开设课程包括钢琴演奏专业课、室内乐与重奏、曲式与作品分析、和声、复调、西方音乐史、中国音乐史、艺术概论、西方音乐概论、和声学、视唱练耳、钢琴文献等,学生在学习专业演奏主科课的同时,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大型演出、公益表演、伴奏等。

钢琴表演人才培养的专业音乐学院,本文以星海音乐学院为例,该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掌握系统的钢琴音乐艺术基本知识,具备专业钢琴演奏技能和较高的整体文化素质,能在专业与社会文艺团体、高等中等艺术院校与普通院校、各类音乐教育机构、企事业单位等相关部门、机构中从事独奏、重奏、伴奏以及教学研究等工作,并具有向高一级学位发展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钢琴演奏专业的学生要全面系统地学习钢琴演奏的技能和理论,以及必要的音乐艺术知识,接受全面严格的钢琴演奏技能训练,掌握一定数量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类型的钢琴曲目,具有较强的钢琴演奏能力和重奏伴奏能力,具有一定的钢琴教学与研究能力。

星海音乐学院有钢琴表演硕士学位授予点,采取导师负责制及导师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与艺术实践紧密结合,学制三年,公共课程集中在前两年,专业方向课程贯穿全学程。钢琴表演专业方向研究生的课程设置,是根据教育部关于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原则与要求,采用学分制度,并结合音乐学科与本院各专业特点的具体情况拟定,专业课程设置主要体现以下结构原则:(1)技能性课程;(2)理论性课程;(3)艺术实践课程。在学期间至少举办两场音乐会(专业汇报音乐会和学位音乐会),并完成一篇学位论文。两场音乐会均由研究生部组织的评审专家组评审通过,凡音乐会分数在90分以上并得到专家组高度评价者可向研究生部提出举办对外公开音乐会。

(三)具备最基本的教学设施及教学设备

暨南大学音乐系共有三位钢琴表演专任教师,各有独立的教学办公室,每一间配备两台三角钢琴用于教学上课。学生练琴琴房共15间,其中10间配备三角琴,另有一间配备两台立式琴用于双钢琴练习。音乐系最大的缺陷是没有音乐厅,因此,几乎所有的演出活动、学术交流都很难举办。

星海音乐学院拥有现代化的音乐厅、专业录音棚、电子音乐制作中心、各类排练厅、学术报告厅和琴房大楼等教学设施。学校图书馆馆藏丰富,设备先进;档案管理建设为国家级,位居全省高校前列。

二、广东省部分高校钢琴表演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的不足

基于钢琴表演专业本身的特点,对钢琴表演专业的课程与教学安排应具有针对性,人才培养体系无论是在理论研究层面还是在具体实操方面存在几个突出的问题:

(一)钢琴表演高端人才培养机制尚待形成

首先,钢琴表演学位授予点处于断层状态,人才培养体系无法对接,如暨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没有钢琴表演硕士授予点,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星海音乐学院没有钢琴表演博士授予点,而整个国内只有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有钢琴演奏博士授予点(分别于2018年和2019年开始第一次招生)。因此,学生在本科四年学习结束之后,面临着考研的艰难抉择:一是国内考研,二是考去国外读研。对于国内考研来说,首先,学生只能报考一所学校,专业进阶机制较为死板;其次,钢琴表演教学理念滞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主体,地位没有得到有效实施,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使钢琴表演教学缺少创新意识;最后,从当前高校钢琴教学评估机制的建设与考核情况来看,所有的认证标准,包括学期中、学期末甚至毕业考试,基本都是采用考试分数为主,对于学生平时日常的学习过程、实践活动、舞台表演,并没有完全纳入钢琴表演人才培养体系整体考量的机制范围,人才培养评价指标过于单一化、简单化,对教学质量的把控、反思和影响不足。

(二)鋼琴表演的实践教学不足

首先,广东省部分高校没有设置音乐厅,专业基础设施不配套。其次,学生考试形式多数为每学期一次期末考试,时间限制为:独奏10分钟,重奏5分钟,众多乐曲时长超过20分钟,如果演奏这类乐曲,在考试过程中因为超时会被叫停,这样造成学生根本无法完整演奏所学习的乐曲,严重影响作为表演专业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

钢琴表演属于表演艺术,表演是人才培养的重点与定位,需要演奏者长期的表演实践积累与全面素养的沉淀。高水平的专业表演人才必须通过长时间的舞台实践,参加各类国内外比赛,举办各种类型的音乐会来不断培养表演能力,积累表演经验。因此在教学环境中,如果不尽最大可能去为他们提供和创造钢琴演奏的实践舞台,就不能使表演专业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学生的艺术才华得到充分的展现。

(三)钢琴表演课程的设置尚待完善

钢琴表演课程除专业课和室内乐与重奏课外,缺少观摩课、伴奏课。室内乐与重奏课种类不够多样化,仅仅限于双钢琴、键盘乐器,如暨南大学钢琴表演专业学生缺少与弦乐、管乐的重奏合作(音乐系没有弦乐、管乐专业,所以也就没有相应的学生)。钢琴表演课程的设置必须注重学生的个性化、独特性、差异化发展,增强理论与实践的良好结合,教师在选用教材时以教学大纲为主要参考,但不应仅局限于教学大纲,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酌情选择实用性强、创新性独特的专业教材,为学生提供更加适合的教学内容和资源。

(四)钢琴表演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要加大力度

广东省部分高校缺乏对钢琴表演人才文化底蕴的奠定和培养,开设的课程不够丰富、全面,忽视自然科学如数学、物理的学习,音乐中无时无刻都存在着数学知识和物理现象,如节奏节拍的划分,复调声部的对位,十二音列的排序,又如重量运用弹奏法,触键速度快慢的考究与控制,利用引力与反弹等作用,都需要用到数理知识。

培养高素质的钢琴表演专业人才是高校的首要目标,从概率和教学规律来讲,要想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为钢琴表演高端人才是不现实的,因此在注重纵向发展,即把个别尖子生作为教学培养的重点的同时,也要兼顾对横向其他学生的扶持与带动,使高水平钢琴表演人才培养得到更加均衡的整体发展。

三、高校钢琴表演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考及建议

人才是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基于本文第二部分中人才培养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对高校钢琴表演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有以下几点思考及建议:

(一)规范本硕阶段人才培养的目标

本科阶段应以打牢钢琴演奏基础为目标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硕士研究生阶段应扩充和提升演奏技能与整体音乐素养为目标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在招生入学、课程安排、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实践课程等几个方面,可以借鉴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巴特勒音乐学院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规范、完整的教学体系,使专业能力训练科学、有序,课程安排严谨、清晰,对学生演奏能力的进阶层次分明,且每个阶段对培养钢琴表演人才都有标准可依,学生才能对自己演奏能力和综合素质逐步提升充满信心。广东省目前还没有钢琴表演博士授予点,星海音乐学院于2022年正式启动了钢琴系博士点的申报建设工作,作为未来努力的目标和方向,笔者认为,博士阶段应注重表演人才的特质、特色的培养及职业演奏能力训练,并更加有针对性地培养不同特长的专门人才。

(二)重视学生人文综合素养及文化传承的培养

本科教育应实行通识教育制度,音乐院校的学生在学习本专业相关的音乐课程之外,应当学习包括中国历史在内的社会科学课程,应开设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通识类课程,使钢琴表演专业人才的知识面广泛又全面,能够对钢琴作品的演绎真正做到二次创作,更期待能够把我们民族民间的音乐进行钢琴作品创作并演奏,传播中华文化,让学生坚信: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到研究生学习阶段时,学生已经具备良好的知识储备和综合能力根基,对于后续音乐的深度学习和研究,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三)贯彻以诠释作品内涵为主、演奏技术为辅的教学原则

相比国内音乐院校普遍偏重于钢琴演奏技术性训练而忽略作品内涵的探究,美国的老师把教导学生理解作品的艺术性、培养学生人文修养的目标和理念放在教学的首位,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通过学习掌握演奏技术、技巧等方式手段,表达作品的内涵,老师引领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全面分析,如查阅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阅读大量文献及相关资料,思考作曲家通过作品表达的思想内涵,仔细分析谱面上的任何表情记号和音乐术语,深入挖掘谱面背后的引申意义。

(四)以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性思维

在对作曲家音乐中表达的涵意、乐曲演奏风格的尊重及客观理解基础上,老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想像及发挥空间,鼓励其自由且具有个性的演奏表达方式。摒弃“填鸭式”“被动式”“拐棍式”的教学方式。“老师怎样讲、学生怎样做”所造成的后果就是学生只会演奏老师手把手教过的曲目,如果换一首新的乐曲学习,就会不知所措,不知道切入点在何处。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学生也很难将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

(五)用平等相待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相长

钢琴表演专业课应以师生互动的上课形式进行,老师尊重学生个性的发挥,秉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演奏的曲目,也可以请老师根据其演奏水平选择适合的曲目。老师应根据学生个性因材施教,上课以相互交流、问答探讨的方式进行。遇到技术性困难时,老师应给出几种解决方案作为参考;遇到作品的理解问题时,老师应引导学生用钢琴演奏的技术处理去诠释作品;学生对演奏作品个性化的解读,老师在给予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提出指导意见。

(六)在“一对一”的教学过程中润物无声地传授音乐理念

钢琴演奏专业课注重、强调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尤其是到硕博阶段,准备独奏音乐会的过程中导师只能有限度地参与进行指导,学生要独立完成整场音乐会的作品演奏,这就需要学生在平时课程的学习中训练出自我教学、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能力,因此,导师必须在“一对一”教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导师的音乐理念、演奏技术处理方式植入学生的思想。

结语

广东省的几所综合性大学和星海音乐学院都设有钢琴表演专业,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广东省占据天时地利,将机会转化为了发展的平台,而只有打开眼界、突破现有格局,多维度、全方位、跨专业、跨学科地设置课程,才能完善培养高层次的钢琴表演人才体系。只有培养出有扎实的知识底蕴的学生,才能让其对音乐作品做出准确的理解和诠释,并构建出创新思维,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而承担钢琴表演专业人才培养重任的高校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用机制激发师生的教与学的激情。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体系教学团队课程设置
土建类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研究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校企双师团队建设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视阈下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应用
地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研究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