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虚瘀论治女性经期偏头痛经验*

2023-01-09 14:27范金伟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2年12期
关键词:脑髓经行瘀血

范金伟,方 向,金 珊,洪 珂

(1.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8;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31)

经期偏头痛多在经前或经期出现头痛,中医称之为“经行头痛”。经期偏头痛患者多见于20~39岁之间的女性,在女性偏头痛中约占有60%以上,多见于月经前、后数天或正值月经期发作,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1]。其头痛特点多从单侧颞部开始,可波及到两侧,呈刺痛或胀痛,伴有头晕、心悸失眠、焦虑烦躁、神疲乏力等[2]。治疗上西医多采用药物止痛治疗方法,但治疗发作期偏头痛的一线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如:嗜睡、注意力下降、成瘾性等;而中医药治疗经期偏头痛的历史悠久,临床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少,没有成瘾性,具有安全、有效、便宜、易行等优点[2]。

方向,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师从名老中医鲍远程教授,方老师对治疗经期偏头痛具有独到的经验,临床用药善于运用经方、验方,且不拘泥于常法,常常获得良效。现将方老师从虚瘀论治经期偏头痛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经期偏头痛发病主要是痰、火、瘀、虚等诸多致病因素,随经前、经期冲气上逆,邪气上扰清窍所致[3],但对各因素在发病中的主导地位又有不同的认识[4]。认为情志不舒,肝失疏泄,气机不畅,瘀血内生;或跌仆损伤,瘀血内阻;或正值经期,遇寒饮冷,寒凝血瘀;足厥阴肝经循目系交巅顶,而入脑络,气血随经行下注于胞宫,冲气夹肝经之瘀血,上逆于脑髓清窍,脑脉瘀滞,脉络不通,不通则痛,故发为经行头痛。另外,经期精血下注冲任,气血阴精不足,经行之后,气血阴精更亏,血虚不能上荣于脑窍,脑失所养,发为头痛。与内科头痛不同,本病经行发作,经后辄止,周期性发作,与经行前后气血骤变密切相关。因此,女性经期偏头痛可以从“虚”与“瘀”2种致病因素进行论治。

1.1 因虚致痛 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藏血为女子以血为用,以血为本,经行时阴血下注冲任血海,由盛而虚,由满而溢,气血阴精变化急剧,经血外泄,全身精血相对不足;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运化失司,肝藏血乏源,阴血亏虚更甚;经期阴血外泄,气随血脱,致使气血精微不能上荣于脑窍,脑髓清窍失养,故发为头痛。女子素体亏虚,后天失养或饮食失节,过食肥甘厚味,致使脾胃运化失调,气血生化乏源,经血外泄,气血失荣于脑窍;或思虑过度,脾胃纳运失常,久之气血不足,加之阴血时下,气血更虚,脑窍失充,致头痛发作;过度劳累,起居无常,如《内经》曰:“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则暗耗气血,阴阳失和,经期更甚,诱发为头痛。

1.2 因瘀致痛 女子经期以气血通畅为顺,气顺则血和;肝主疏泄,心主血脉,脾主统血,畅达全身气血阴精循经而行,下注冲任血海,上荣脑髓经脉,协调脏腑经络之气血阴阳动态平衡;情志不疏,肝气郁结,气滞则血瘀,或素有瘀血,脉络不通,或脾气虚弱,运化失常,血运无力,瘀血内生,经行之际,气血变化急骤,冲气偏盛,瘀血随冲气上逆,痹阻脑窍,发为经期头痛。正值经期,胞宫血室正开,气血开泻,机体正气相对不足,或经期贪凉,易致外邪乘机侵袭,上扰头面,气血凝滞,瘀血内生,脑髓经脉瘀滞,发为头痛。

1.3 虚瘀相兼致痛 虚多因气血乏源,经血外泄,脑窍失养,发为经期偏头痛;瘀为气血运行不畅,经血瘀滞,上犯脑窍,不通则痛。气具有温煦、推动等作用,防止血液凝集;气虚则血运无力,瘀血停滞,而其又可作为新的病理产物阻滞气血的运行,属于气虚血瘀证。血瘀日久化热、化火,耗伤气血,月事时下,气血亏虚更甚,脑髓清窍失荣,致使经期头痛,证属瘀血阻滞兼有气血亏虚。情志不疏,气滞血瘀;肝郁乘脾,脾胃失司,气血生化不足,不能充养于肝与脑窍,月事不顺,瘀血内生,随经期冲气上逆,脑髓经脉瘀滞。由此可见,在经期偏头痛中,虚与瘀常相互影响,均可使气血运行不畅,导致气血升降失和,阻滞督、冲、任三脉,脉络不通,脑髓清窍失养,发为头痛。故虚、瘀两种致病因素在经行偏头痛中常相兼为病,临床上常表现为气血俱虚兼有血瘀之证。

2 治疗方法

女子以肝为先天,脾胃气血生化为本,脉道通畅为顺,则气血调和,血溢胞宫,月事时下;经期失调,脏腑经络之气血阴精失衡,脉络瘀阻,冲气上逆,脑髓清窍失养,发为经期偏头痛。虚为气血阴精生化不足,治当以补气养血;瘀多因血液凝滞或推动无力,治宜活血化瘀兼以补气;故方主任基于对经期偏头痛患者的临证经验,提出以益气健脾养血,活血化瘀通络为经期偏头痛的治疗原则。

自拟经期偏头痛方加减,方中以人参(党参)、熟地黄益气养血,益母草、川芎行气活血化瘀为君药;其中人参(党参)为补气第一要药,益母草[5]为活血调经之要药,兼有袪瘀止痛之效,川芎入肝胆二经,疏肝解郁,为血中气药,上行头目,善于祛风活血止痛,常作为治太阳、少阳头痛的引经药物;诸药相配伍具有活血兼有行气,并使之补气而不滞的功效。白术、茯苓均具有健脾渗湿之功,同时协助人参(党参)益气健脾,使脾胃运化有权,气血生化有源;臣以白芍、当归补血养血,调经止痛,具有协助熟地黄补血养阴;桃仁、红花均具有活血化瘀之效,且助益母草、川芎行气活血。佐以全蝎、蜈蚣散瘀通络止痛,善治经久不愈之顽固头痛或偏正头痛[6-8]常用药。延胡索具有活血行气止痛的功效,为治疗各种疼痛的要药。炙甘草缓急止痛,补脾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其中甘草与白芍相配伍,具有酸甘化阴之效。

多数偏头痛患者多伴有焦虑、抑郁等相关因素[9],致使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可加用柴胡、香附疏肝理气解郁,且柴胡为肝经之要药,具有引药、引经上行,使气血畅达,合白芍、甘草,即为四逆散,为疏肝理气,透邪解郁经典方;长期睡眠、饮食失节而致脾胃受损,脾失运化,痰湿内生,可见脾虚夹痰夹瘀,易可诱发头痛[10-11],加用半夏、陈皮燥湿消痰,理气健脾,如《丹溪心法》云:“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

同时,方主任指出应根据经络循行的特点,巧用川芎、羌活、独活、柴胡、黄芩、葛根、吴茱萸等引经药,引诸药直达病所。在治疗经期偏头痛期间,要注意使用活血化瘀类药物的剂量,若患者出现月经量明显偏多,甚至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复诊。

3 典型病案

王某,女性,32岁,2020年5月13日初诊,患者诉左侧偏头痛10年余,经西医诊断为:神经血管性偏头痛。自诉10年余来,每次月经来潮时头痛发作剧烈,平素遇情志不舒、劳累或寒冷天气后头痛也常发作。头痛发作时以左侧太阳穴为主,可波及眉棱骨,甚至整个头部,呈跳痛、胀痛,伴有头晕乏力,前额出冷汗,畏风,心悸,气短。常需口服“布洛芬”等非甾体类止痛药物才可缓解,且口服剂量逐渐加大,已经影响到胃肠功能。现患者为寻求进一步诊疗,遂就诊于本科门诊。诊见:面色晄白无华,舌质紫黯,舌边尖有瘀点、瘀斑,舌苔薄白,脉沉细弱,血压88/57 mmHg。四诊合参,中医诊断为:经行头痛,证属气血两虚兼瘀血阻滞;西医诊断为:经期偏头痛。治以益气养血,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剂口服,方选经期偏头痛方加减。具体方药如下:人参(党参)20 g,炙黄芪30 g,益母草15 g,白术15 g,茯苓15 g,熟地黄15 g,白芍12 g,川芎12 g,荆芥12 g,防风12 g,白芷12 g,桃仁10 g,红花10 g,全蝎8 g,蜈蚣2条,炙甘草6 g。7剂,水煎至200 mL,分早、晚2次餐前温服,每日1剂。

二诊:2020年05月21日诉头痛较前明显好转,发作间隔时间及持续时间较前缩短,头痛时可不用口服止痛药物,出冷汗、怕风、头晕、乏力等症状较前明显好转,但自觉口干,去防风、荆芥、白芷,加南沙参15 g,嘱其下个月经前一周再连服上方7剂,煎服法同前。

三诊:2020年07月16日,患者诉头痛症状基本消失,上方减全蝎、蜈蚣,为巩固疗效,嘱其继服上方14剂,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按:患者经期偏头痛病程长达10年余之久,病情反复发作,且平素脑力劳动、饮食作息无常,久病、久劳耗伤气血,故患者出现遇劳累、情志不疏后头痛加重,伴有头晕,心悸,神疲乏力,自汗畏风,气短不舒,面色苍白,均属于耗气伤血,经后经血更虚,日久出现气虚两虚之象;气虚则血行无力,瘀血内生,阻滞脉络,故可见舌边尖有瘀点、瘀斑,舌质紫黯,脉沉细而弱,正如《证治要诀》言“不通则痛,不荣则痛”,发为本病。方中人参(党参)、炙黄芪补脾益气,熟地滋阴养血,益母草活血化瘀为君药。白术、茯苓均具有运脾化湿之功,同时协人参益气健脾;白芍养血止痛为臣药。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兼有行气;荆芥、防风、白芷祛风解表,解表兼防止邪恋;患者头痛日久难愈,久病入血入络,故选用全蝎、蜈蚣搜风通络止痛,为佐药。炙甘草为使药,具有健脾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之效。二诊时患者口干,考虑药物辛散太过,耗气伤阴,故去防风、荆芥、白芷,加南沙参15 g滋阴益气,三诊时减全蝎、蜈蚣,防止长期服用产生毒性反应或出血等风险。

4 小结

方向主任研究经期偏头痛多年,认为多数经久难愈的经期偏头痛,常伴有情志、饮食、睡眠等方面的症状,治疗上除灵活选方用药外,还应重视患者各方面的教导工作,应使患者保持情怀舒畅,心情愉快的生活方式,注意避免各种会引起经期偏头痛的诱发因素,如吸烟、饮酒、咖啡、熬夜等;还应建议患者勤锻炼、避风寒、慎起居、调饮食等。

猜你喜欢
脑髓经行瘀血
伍大华应用脑髓理论治疗痴呆经验*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经行
影响佛教行像美术形式的因素研究
经行痹的源流及历史文献复习
瘀血被清除掉,身体会有什么变化?
有一种口渴和瘀血有关
经期为何睡不醒
迷信让南非秃鹰濒临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