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玲
在教材编排结构上,“阅读链接”被安排在正文之后,以相关联的文章或片段形式,作为正文材料的有效补充,为拓展学生阅读视野,提高学生阅读乐趣提供了支撑。从功能上看,“阅读链接”属于语文阅读扩展部分,实现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的有序衔接。[1]“阅读链接”内容多样。例如,一些小故事,与作者相关的生平介绍等。这些内容在思想情感、文章内涵等方面,与正文关联紧密。学生也非常喜欢读正文后的“阅读链接”内容。但是,如何有效利用“阅读链接”成为很多教师面临的施教困惑。“阅读链接”在教材编排上有何价值?教师应该怎样来运用“阅读链接”突显其价值?从而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激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部编教材课文后面附加的“阅读链接”板块,有助于启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拓宽学生的阅读认知面。据统计,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八本教材中,“阅读链接”有33 处。从类型来看,一种为辅助阅读材料,主要对课文内容进行关联渗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一种是对比阅读材料,以相似文体或相关课文为主,强化学生对同类题材的理解;其他是拓展阅读,由课内知识点向课外延伸,让阅读变得有趣味,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在编排结构上,“阅读链接”板块与文前的“阅读提示”、文中的“批注”、课后习题等共同构成完整的助学系统。这一教材设计方式,旨在帮助学生更加全面、深刻理解课文内容,满足学生对语文阅读的情感需求。通过“阅读链接”,教师可以深化学生对作者、文本情感的体验。例如,在五年级上册,读《圆明园的毁灭》后,“阅读链接”为《七子之歌》《香港》《和平宣言》。这些内容是对课文的补充、诠释,了解圆明园的历史,揭示列强对我国香港、澳门等地的霸占事实,以及日本对中国实施的侵略。从这些课后阅读材料中,引领学生认识到“圆明园的毁灭”,正是中国所遭受的民族屈辱,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愤恨之情,从而唤醒学生的爱国情怀。因此,教师在运用“阅读链接”时,要把握情感教育价值。
部编版教材中“阅读链接”板块与各单元内容之间保持关联。单元既是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单元设计是教材课文编排的基本特色,对“阅读链接”的运用,要注重与单元主题的整合。在单元中,通过对相关课文的阅读对比,提炼单元主题。“阅读链接”,往往指向单元主题,为学生提供阅读素材。例如,在三年级上册学习《秋天的雨》后,该文主要描写秋天雨景的变化,名为写秋雨,实则写秋天。对秋雨的观察、描绘,展现秋天的五彩缤纷,有动物、植物,以及秋天丰收、快乐的景象等。阅读该文,重点要抓住景物描写的方法,感受语言美,特别是对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含蓄地抒写对秋天的喜爱之情。课后链接的《太阳时钟》,作者是科普作家乌纳· 雅各布,该选段主要是对秋天动植物迁移过程的描写,与《秋天的雨》具有相似的主题,有助于学生拓宽阅读视野,积累与景物描写相关的经验。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当下,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小学生在日常阅读方面,阅读量并不多。结合教材“阅读链接”板块,教师要关注课内与课外阅读的衔接,依托“阅读链接”延伸与之相关的阅读素材,由一篇课文阅读,拓展到多篇课外或相关书籍的阅读。对相关主题、整本书展开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课后链接了《燕子窝》,教师应结合课文阅读,带领学生了解蟋蟀的特性、认识蟋蟀的住宅有何特点,蟋蟀是如何建造住宅的。通过重点词句的学习,可以指导学生用笔画出蟋蟀的住宅示意图。同样,在对《燕子窝》的阅读中,对比《蟋蟀的住宅》,让学生自主去梳理燕子的窝有何特点,燕子是如何搭建自己的窝的?有哪些具体的步骤?从“阅读链接”中,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勤于积累的学习习惯。同样,也可以结合学生生活,鼓励学生选取某一动物的窝,去观察,去练笔,由读促写。
在阅读教学中活用“阅读链接”,教师要把握教材内容,找准切入点,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提高学生阅读思维品质。在三年级下册学习《陶罐和铁罐》时,课后链接的是《北风和太阳》,对比两篇文本的内容主旨具有相似性,都是以对话方式展开,强调与人相处之道。课文中,铁罐瞧不起陶罐,一味地轻蔑陶罐,而陶罐却表现得十分谦卑。多年后,从土中发现了陶罐,铁罐却化为灰烬不复存在了。从文本解读中,向学生揭示一个道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看人所长,要正视自己的短处,要懂得取长补短,而不是以己之长,蔑视他人之短。同样,对《北风和太阳》的阅读,也在于体会人与人交往中,不要一味施压,而是要学会尊重,让人心悦诚服,最终让学生懂得交友之道。
在课文阅读教学中,适时穿插“阅读链接”板块内容,便于学生能够综合全面地把握课文的主题,提高学生阅读质量。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教师在课堂上,要重视阅读活动,特别是结合课文及课后链接材料,一起构成阅读学习资源。在对《陶罐和铁罐》进行解读中,我们可以对比阅读《北风和太阳》,从两组对话中让学生发现两者的异同。归结于对“友情”的探讨。同样,可以采用角色体验阅读方式,由学生扮演“铁罐”或“北风”,从与“陶罐”和“太阳”的对话中,让学生感知人物对话、神态,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明白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两篇文本所表达的主题具有相似性,从阅读中,让学生说一说,故事的结局揭示了怎样的道理。对于小学生,从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要让学生体会到“多看别人的长处,多审视自己的短处”,“要做到谦逊待人,而不能傲慢无礼”。
作为课后链接材料,教师也可以在对课文讲解完之后,再衔接课后材料,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来思考阅读链接的内容,升华学生的阅读情感。在课文教学中,字、词、句、段、篇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课文主旨内容。接下来,对《陶罐和铁罐》一文,从这个故事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归纳后得出:与人相处,不要拿自己的长处来蔑视他人的短处,也不能对自己的短处,自惭形秽。与人交往,要做到平等、亲和、融洽。围绕“阅读链接”内容,请同学们对《北风和太阳》展开自主阅读,想一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由此,学生在对《北风和太阳》阅读后,很快发现该故事与《陶罐和铁罐》具有相似的对话情景。两篇文本,都向学生传递了关于“友情”的正确态度。显然,通过把握课文阅读主旨,学生从《北风和太阳》的学习中,学会了相互理解尊重、友好和睦相处的道理。另外,在读链接材料时,教师还要把握对话语气的特点,点拨学生从中评析神态、动作、语言,把握故事的情感线索,促进学生深切体会情感变化。
“阅读链接”内容,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作为课后拓展材料,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指导学生认识和掌握必要的阅读方法。然后,运用这些方法,再从“阅读链接”中,让学生学以致用,将课堂所学应用到自主阅读中。分析材料讲述了怎样的故事,提炼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对比课文与课后材料,在写作手法上比较异同。《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对话,两个人的语言、态度有何不同?再对比《北风和太阳》,两者对话,在语言、态度上有何不同?站在“友情”视角,对比两个故事的结果,从中说明怎样的道理。铁罐和陶罐的对话,“你敢碰我吗?”北风和太阳打赌,“谁能将老人的外套脱下来?”北风用力地吹,老人却将外套裹得更紧;太阳出来了,老人擦完汗,就把外套脱下来。太阳面对北风的狂躁,反而表现得更加温和、友善。通过课后对“阅读链接”的学习,让学生从中把脉故事的主旨思想和意义,重点从人物对话中,体会“太阳”和“陶罐”的优秀品质。
“阅读链接”板块的运用,教师要重视并灵活运用,从“阅读链接”中,深化学生对课文的阅读理解,提高阅读学习效能。[2]
叶圣陶认为:“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部编教材在编排上,非常重视阅读教学。“阅读链接”的设置,强调学生从阅读中积累知识经验,深化对课文阅读的学习。在“阅读链接”运用中,教师要找准契机,恰当引入。当学生在阅读中遇到难题时,可以从“阅读链接”入手,降低学习难度。在平时,面对课前备课,教材中的一些课文,与学生的生活还有点距离,特别是对选文的阅读,因进行了删减修改,学生可能会存在阅读理解困难。例如,在六年级上册学习《丁香结》时,课后的“阅读链接”部分为四句诗文。这些诗文与《丁香结》主题存在关联。为什么要用丁香结?在文章结尾,“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如何来理解这句话?在文中,写芭蕉不明白丁香花的心思,丁香花与细雨迷蒙相联系,“丁香空结雨中愁”,采用借花抒情的手法,抒写内心的愁怨。再延伸课后古诗,在古代,丁香往往被用作比喻“愁绪难解的情怀”。由此,从课后链接诗文解读中,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丁香结”的愁情内涵。
“阅读链接”是构成教材编排的一部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整合阅读资源,为学生搭建多维化视听学习情境。小学生在阅读中,对文字的理解,可以通过插图、歌曲、视频素材,来构建直观化学习情境。例如,在六年级上册学习《三黑和土地》时,该文是以诗歌语言,直白质朴地表达翻身农民的喜悦心情,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也预示农村面貌的巨大变化。课后链接文本是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我们可以导入歌曲,借助于声情并茂的音视频歌曲,让学生边看、边唱、边想,理解诗歌语言的特色,感受三黑淳朴的农民形象。同样,“阅读链接”在内容上具有多样性,有的可以作为读前提示,引领学生把握单元阅读主题。有的可以针对性阅读,对照课堂教学,鼓励学生自主阅读。通常,可以渗透语文要素,开展课文与链接材料的对比阅读,分析课文的人物描写、语言表达、情感抒发的特点。
针对“阅读链接”内容,在运用中,要强调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教师要立足单元,整体把握课文体系,关注课后材料,促进两者互补教学。在阅读中,小学生语言知识积累有限,可能对相关内容理解不深刻。在阅读课文时,对相关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及时代特点把握不清,导致理解断层。教师可以借用“阅读链接”的补充作用,突破学生阅读疑难点。
从课文阅读中,注重阅读策略和阅读方法的衔接,鼓励学生拓展课后阅读,指导学生反思和质疑,增强阅读思维力;注重阅读与习作的衔接,从阅读中积累语文知识经验,引入写作活动,鼓励学生由读促写,增强书面语言表达力。面对“阅读链接”内容,教师还要注重阅读资源二次开发。从阅读活动中,指导学生去掌握阅读方法,拓展到“阅读链接”中,并不局限于“阅读链接”,还要延伸到整单元阅读或整本书阅读中,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总之,“阅读链接”为阅读教学提供了宝贵资源,教师要注重方法的灵活性、适当性,挖掘“阅读链接”的助学价值,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与情感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