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慧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构建,离不开中华五千多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规定,数学教育应坚持目标导向,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科学合理地融入课堂,增强小学数学课堂教育的思想性。可见,我国基础教育应着重开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以利于提高学生品格,培养学生政治素养。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探究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价值与对策。
党的十八大明确将“立德树人”纳入我国基础教育理念中,并放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位置,是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必要手段,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具有优秀品德的继任者奠定基础。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品格修养都具有积极意义。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教师可运用与数学知识相关的中华传统文化滋养学生心灵,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是传承我国文化的必然趋势,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需要。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更多的中华传统文化,为继承和弘扬文化基因奠定基础,使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建设祖国的使命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加强在各学科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增强课程思想性,从而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模式,完善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措施,探索推动我国文化发展和创新的有效途径。这一内容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学习经验短缺,社会经验不足,因此时常会发生向往西方文化、盲目崇拜他国文化等问题,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方式,有利于让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增强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融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中华传统文化,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民族文化。在数学教材中,包含了很多我国数学史上有趣的故事和名人传记,教师可让学生在获取数学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数学文化涵养,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在认识和掌握这些中华传统文化中加强文化自信。
根据奥苏伯尔提出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需要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逻辑意义的理解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参与概念形成的探究过程,提高自主学习意识。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知识整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把已有知识和新的概念知识联系在一起。因此,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应增加对概念背景知识的介绍,提高概念教学的逻辑意义,而运用中华传统文化正是有效的方式。数学概念主要由文字和符号构成,是学习数学课的初始阶段,只有教师出色地完成概念教学,才能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例如,在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三角形的认识》一课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可先带领学生用纸片剪三角形,学生会随着自己心意剪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三角形。其次,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将剪出的三角形进行分类,让学生先着重观察三角形的三个角,以角的大小为依据进行分类,从而带领学生认识直角三角形,再带领学生阅读和测量教材中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和斜边,引导学生认识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这时,教师就可以融入《周髀算经》中的“勾三股四弦五”的记载,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概念的逻辑意义,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认识直角三角形的概念。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进行探索,有利于再现人类探索数学的艰难过程,从而积累科学的、有趣的认知经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展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拓展相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数学知识特有的人文教育价值,使学生收获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
例如,在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大胆开展探索过程教学。首先,教师可以演示剪纸的方法,即将彩纸对折,剪出类似“半棵树”的轮廓,再将纸打开就可以得到“一整棵树”。然后,教师利用有关剪纸的习题,带领学生通过对折的方式探索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画法,并为学生准备彩纸和剪刀,让学生大胆尝试剪纸,探究一张纸折叠3次、4次乃至更多次,观察最终会剪出什么图形。最后,在探究活动结束阶段,教师拓展我国的剪纸文化,带领学生认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使学生的数学修养和传统文化修养相得益彰。
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而且有利于开展情感教育,塑造学生优秀的人格品质。因此,数学教学和中华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情感教育中升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通过介绍我国著名数学家的故事和成就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梳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中国梦”,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梦”的实现,需要“自己的梦”作支撑,是需要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来完成。
例如,在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先为学生介绍我国南宋著名的数学家祖暅的故事,以及“圆柱容球”的相关理念。然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祖暅热爱数学、求学钻研的故事:“自小祖暅就喜欢钻研,做事十分专注。有一次,他边走路边思考老师布置的数学题,竟然没有发现迎面走来的朋友徐勉,迎面撞了上去,吓得徐勉惊叫不已。可见,祖暅对待数学问题的执着和认真……”以此引导学生学习祖暅这种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此外,我国还有很多优秀的数学家和先进事例,值得教师融入教学中。如,在学习《合理安排时间》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拓展华罗庚的统筹方法,并为学生介绍华罗庚为我国数学事业做出的伟大贡献。又如,在学习《质数与合数》这一课时,教师可为学生介绍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划时代意义等。
案例中,教师合理运用中华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数学家优秀的科研成果和其先进事迹的方式,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升华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素养,提高学生对祖国的崇敬之情,加强民族文化自信。
总之,在课程标准不断推进改革的时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仅仅要教会学生数学知识,还要充分发挥数学课堂的思政教育功能。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结合中华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人格和品质,同时引导学生自主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引导,帮助学生确立积极、正向的思想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