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的新时代人才观论析

2023-01-09 03:21李锡炎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科技前沿人才观优秀人才

李锡炎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四川 成都 610071)

新时代人才观是关于新时代人才成长规律和人才培养使用规律的思想理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的总和,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在新时代人才领域里的具体体现。领导干部是贯彻执行党管人才方针的执行者,树立新时代人才观,对于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囯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尤为重要。

新时代人才观的核心要义是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得人才者,得天下”,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节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科学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的历史经验,全面论述了“四个面向”的新时代人才观,强调坚持“四个面向”,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向全党全国人民郑重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目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从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高度,强调指出,“要源源不断培养造就爱国奉献、勇于创新的优秀人才,真心爱才、悉心育才、精心用才,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1]106这是党的重要文献对新时代人才观的实践指向和价值目标的重要论述,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坚持“四个面向”的新时代人才观,全面加强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战略部署。

深刻理解“四个面向”的新时代人才观的科学内涵,树立新时代的人才新理念,是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的关键,事关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事关人民幸福、民族复兴。领导干部是党管人才方针的执行者、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践者,是培养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的领导者。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四个面向”的新时代人才观,对于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深刻认识坚持“四个面向”的时代内涵,正确把握新时代人才观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的重大判断,提出从人才大国向人才强国迈进的战略部署,回答了为什么建设人才强国、建设什么样的人才强国、怎样建设人才强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人才观和人才强国战略进行了多次强调与论述。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就明确提出新时代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的战略导向问题。他指出,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要弘扬创新精神,培育符合创新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2]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郑重提出科技创新坚持“四个面向”的方针,他号召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历史责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3]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党管人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4]坚持“四个面向”,是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目标方向,是新时代人才观的精髓和灵魂,是新时代党管人才的根本指导方针。

坚持“四个面向”更好地体现了新时代人才观的时代要求和人民期盼,表明党中央把人才强国战略和新时代人才观,提高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唯物史观的新境界。“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指明了人才奋斗的主攻方向和时代要求;“面向经济主战场”,指明了人才的战略地位及其实践指向;“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指明了人才的家国情怀及民族精神;“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指明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人才的理想信仰和价值追求。“四个面向”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整体,是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和新时代人才观的核心内涵。坚持“四个面向”,从科技发展到人才强国,从实践创新到理论创新,实现了科技与经济、国家与人民、发展与人才的有机融合,具有很强的理论性、针对性和指导性。

坚持“四个面向”,为领导干部树立新时代人才观,悉心培养人才,精心使用人才,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指明了人才工作的正确方向,揭示了新时代人才培养和人才使用的规律性特点和发展大势,为新时代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实践要求。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时期,以经济、科技和人才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十分激烈。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新阶段面临许多新的风险和挑战,我国比历史上任何时候更加需要建设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更加渴求世界一流的人才队伍,也更加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坚持“四个面向”,树立新时代人才观,以人才观念之变,赢得培养使用人才的历史主动,做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的能干人和实干家。

二、树立人才自主培养的育才理念,鼓励高端人才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攻坚克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4]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和人才自主培养的理念,是推进科技强国,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人才思想,是深刻理解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使用三者的关系,坚持人才以用为本,聚焦关键环节,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内核理念,是领导干部以强烈的紧迫感和忧患意识树立新时代人才观的必修内容和要点。

科学技术是世界性、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拓宽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脉搏,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只有科技自立自强,国家民族才能自立自强,人民才能幸福安康。对于科技人才及各类人才的培养使用,必须正确把握科学技术的世界性、时代性的规律和特点,高度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增强人才资源在世界科技创新前沿的竞争优势。我国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但离科技强国还有相当的距离,关键领域核心技术还受制于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说过,关键性的核心技术是讨不来的,是买不来的,只有靠科技人才自主创新。所以,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新时代人才自主培养的理念,高度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加大人才自主培养的力度,把对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有机地统一起来,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在科技创新上的竞争优势。

领导干部树立人才自主培养的理念,必须具有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世界眼光,心中有国家、胸中有人民,还要有着眼长远,抓早、抓小、抓实的领导作风,把自主培养与按需引进结合起来,激励高端人才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攻坚克难,抢占科技制高点。人才自主培养是自主创新发展,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需要,与按需引进人才,是相辅相成的人才培养使用方式。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并非排斥人才引进,而是要按科技创新需求引进人才,提高引进人才的质量,面向世界一流人才,引进国家急需的高端人才。新时代人才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聚天下人才而用之,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不管是引进人才,还是自主培养人才,都是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抢占世界科技的前沿阵地和制高点。树立新时代人才自主培养的观念,要胸怀“国之大者”,运用系统思维、辩证思维,观察问题,处理问题,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关系,摒弃和防止出现思想上的片面性、绝对化。以往有人在强调重视人才引进的时候,片面理解或曲解人才“不为所有,只为所用”的观点,出现依赖引进人才而不重视人才自主培养的问题,甚至有的眼睛只向外看,对本地现有人才视而不见。如今强调人才自主培养,同样,要防止出现把人才自主培养与引进人才对立起来的片面性,要把人才自主培养与引进人才统一于科技创新的实践中,在抢占世界科技前沿制高点上见成效。

领导干部树立人才自主培养的理念,必须具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使命感。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走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是事关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大事,各级领导干部都应以主人翁的态度办好此事。许多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自觉加大自主培养人才的力度,加大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的投入,以领先的科技创新成果走向世界,使中国成为具有知识产权的科创原发地。领导干部要以强烈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责任感甘做“铺路石”和“后勤部长”,全心全意支持科学家、教育家实施“强基计划”,布局建设具有科技前沿水平的研究中心,推动建设基础学科的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为青年学生、年轻学者参与科研实践、接触科技前沿领域,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构筑产学研融合的科技创新生态和自主培养人才的长效机制。要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吸引人才,引进人才,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人才支撑。

三、树立人才引领发展的用才理念,激励创新创业人才面向经济主战场贡献力量

人才引领发展、人才引领创新的理念,揭示了人才与发展、科技与经济之间的内在逻辑。正确反映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战略地位、战略作用的客观规律,是坚持“四个面向”方针的重要标志,也是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新时代人才观,加强人才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也是一种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双循环、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新阶段,如何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如何破解发展瓶颈,以高质量发展成果,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怎样保持核心竞争力,应对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局面的深刻变化?面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和千头万绪的领导工作,最关键最重要的是转变领导思路,要从抓招商引资的旧观念老套路上,转变到抓人才抓创新的新思路上来,从人才引领上入手破题,面向经济主战场,集聚人才,激发创新活力,以人才引领创新,以人才引领发展。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科技创新的第一源泉、第一动力。经济发展表面上看是商品、资本、信息的广泛流动,但本质上主导流动的力量是人才。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复杂条件下,传统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坚持高质量发展,不能简单地以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必须实现创新为第一动力,绿色发展成为普遍形态,商品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品位成为新的经济生长点。于是,人才和创新的问题更加凸显,树立以人才引领创新、以人才引领发展的人才理念更为重要。为此,必须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要素组合和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科技自立自强和人才自主培养使用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经济的新增长点、新动力蕴含在人才资源和科技创新之中,必须提升全社会人力资本质量和专业技能,引领各级各类创新创业人才走上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现阶段,我国全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绿色、创新和协调的理念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全领域,生产函数正在发生变化,碳达峰、碳中和成为我国中长期发展的重要目标,经济面临的硬约束增多,资源环境的约束越来越接近上限,走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国之路,已成为多重约束条件下的最佳选择。在这样的情形下,领导干部的人才观念和领导思路,必须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各级领导干部应将抓经济发展突破点和生长点的工作思路,及时转变到抓人才抓科技创新上来,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科技与经济、人才与创新驱动之间的内在逻辑,必须在“解放人才”上下功夫,在优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上,寻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抓人才,就是抓发展;聚人才,就是聚活力。各级领导干部应聚精会神抓人才、聚活力,切实履行好育人用人的主体责任,积极为人才松绑,用好用活人才,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人才为本,做到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各级领导干部要以人才引领创新、人才引领发展的认识高度彰显自觉自信,主动打破人才体制壁垒,铺平人才脱颖而出的道路,以创新人才管理的体制机制,打通人才走向经济主战场的最后“一公里”,把人才引领创新、人才引领发展的理念,转化为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一套制度和一种长效机制。

四、树立用战略思维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的揽才理念,全力支持领军人才率领创新团队面向国家需要攻克难关

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提出了用战略思维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的新理念新方略,论述了什么是战略科学家,怎样运用战略思维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和广揽人才的问题。他指出,“要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坚持实践标准,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担纲领衔者中发现具有深厚科学素养、长期奋战在科研第一线,视野开阔,前瞻性判断力、跨学科理解能力、大兵团作战组织领导能力强的科学家”。[4]广揽优秀人才,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是世界国家综合实力竞争、现代国家崛起的普遍规律。自第一次科技革命爆发以来,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强国采取有效举措,发现和吸引优秀人才特别是战略科学家,在国家实力赶超中发挥战略性的关键作用,助力国家强盛和大国崛起。美国在19世纪招揽大批外国优秀人才,使美国成为世界科技中心,实现了全面赶超英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对标美国发挥战略科学家和优秀人才的作用,经济迅速起飞。纵观现代国家崛起的轨迹,都与广揽优秀人才、注重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有着密切关系。

用战略思维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广揽优秀人才、培养使用优秀人才的宝贵经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自主研制“两弹一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胜利攻克科技创新难关的一个重要法宝。20世纪60年代,我国工业基础和经济发展的底子非常薄弱,人民生活非常困难。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顶着巨大压力,排除一切困难,对以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为代表的战略科学家所从事的重大科技创新攻关项目,高度重视,充分信任和尊重他们,全力支持他们在我国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国家战略攻坚中,发挥担纲领衔作用,不仅成功发射了“两弹一星”,打破了美苏两国核垄断,而且带出了一批战略科学家和优秀人才。我国自主培养的“两弹一星”科学家和航天科学家,都是具有开阔视野、深厚知识,能组织领导科技大兵团攻坚克难的战略科学家,正是他们使中国挺起了脊梁,才有了中国和平崛起的底气,在世界百年变局中不惧风雨,坚定信念,勇毅前行。

广揽优秀人才,用战略思维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的关键,是坚持“四个面向”的新时代人才观,把握以科技创新为国家需求服务的战略导向。作为育人用人的领导者,各级领导干部应从时代要求和国家发展战略高度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新时代人才观,以面向世界科技创新前沿的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引导和鼓励战略科技人才,围绕国家战略的实施和现实急需而攻坚克难。实施国家战略不是“纸上谈兵”,也不是“隔山打炮”,而是要求科学、务实、精准,务必解决摆在我们面前的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而解决的重大实际问题。这就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善于和牢牢把握问题导向、过程导向和结果导向,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实际急需,着力集聚优秀人才,提供发展关键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要实施这些战略,都要有优秀人才的支撑,有些重大难题,还需要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担纲领衔攻关,才能破解。领导干部必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把握经济科技发展大势和运行规律,以长远眼光和战略思维,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实现人才集聚与国家战略实施的无缝对接,做到同时同步谋划人才培养使用规划,国家战略部署到哪里,人才集聚就跟进到哪里。

关于领导干部怎样广揽人才,以战略思维培养战略科学家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作出了明确的论述。他指出,“要坚持长远眼光,有意识地发现和培养更多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形成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4]在当今科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多元性越来越高,交叉性、融合性越来越强,科研活动呈现学科细分化、领域交叉化和网络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的条件下,重大科研创新要实现零的突破,“单打独斗”是难以成功的,必须广揽优秀人才,要有战略科学家、优秀的领军人物和合理的人才梯队协作攻关。领导干部一定要以长远眼光和战略思维,敏锐地认知科研活动的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广开育才、揽才、聚才之路,遵循科研活动交叉性、融合性强的特点与创新人才梯队的“雁阵”规律,既要注重培养使用领军人才,又要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创造条件,在科研创新实践中善于发现和培养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在支持方式上更加精准化、差异化,在创新实战中促进团队成长,形成头雁领路、群雁展翅齐高飞的“雁阵”创新人才队伍。

五、树立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的聚才理念,引导各类人才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贡献智慧

坚持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百年辉煌的人才工作历史经验,是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大计,也是领导干部新时代人才观的核心内容和着力点。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新时代的领导干部在集聚人才上要继往开来,继承发扬中国共产党坚持以政治引领集聚优秀人才的优良传统,牢固树立加强对人才政治引领的观念,发挥党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的优势,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才之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才之德,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人才之志。

首先,把握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唯物史观,引导广大人才与人民同心,实现“得人才”与“得民心”的有机统一。

人民的需要和呼唤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时代声音。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日益增长,而改善人民生活、注重人民健康的时代需要,对科技创新提出更高要求。科技创新人才应倾听人民的呼声,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新时代的领导干部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及时回应人民对人才和科技创新的新需求,顺应时代要求和人民群众期待,在培养使用人才上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唯物史观,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把握好人才工作的政治方向,引导广大人才与人民同心,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开展科技创新,为人民生命健康奉献自己的创新成果,做到忠诚人民,服务人民,不负人民。“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1]95顺民意得民心的人才,才是国家需要的栋梁之才。科技创新只有让人民高兴满意、有获得感,人才方能得到人民的热爱和尊重,从而实现得人才与得民心的有机统一,才是对优秀人才的真正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也才能真正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

其次,把握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使命担当,坚持人才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服务的时代目标,引导广大人才与时代同行,实现人才个人奋斗理想与国家发展伟业的有机统一。

人才是创新之核、发展之要、强国之基。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坚持人才服务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是人民的期盼和时代的要求,是历史赋予各级领导干部的时代使命。《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前进道路上仍然存在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挑战”。[1]102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的关键时期,党和人民更希望广大人才与时代同行,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中施展才干,破解难题。在这个关键的历史关头,领导干部应清醒认识自己在新时代人才工作中的时代任务和使命担当,积极引导人才顺应时代潮流,敢于积极作为,勇于担当使命,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伟业之中,坚定不移听从祖国和人民的召唤,为党分忧,为国尽责,积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再次,把握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思想引领,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引导广大人才与党同心同德,实现爱国敬党与勇于创新的有机统一。

政治引领,思想先行。恩格斯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5]14人才培养使用的进程与思想引领进程,是同时同步发生发展的。用党的理想信仰和先进理论教育人才、引导人才、鼓舞人才,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优势。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国共产党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领导风范和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一以贯之的科学态度为示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团结教育广大人才,增强其对党的政治认同感和向心力,引导广大人才与党同心同德,把党的政治主张和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转化为广大人才坚持学术诚信、追求真理、严谨治学、淡泊名利、潜心研究,肩负科研创新重任的自觉行动,争做爱国奉献、勇于创新的优秀人才。这也是领导干部新时代人才观的落脚点和出发点。

猜你喜欢
科技前沿人才观优秀人才
科技前沿
科技前沿
建立党委联系优秀人才工作制度
科技前沿
科技前沿
企业招聘优秀人才的经济学分析
浅谈《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