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朝富
(盐津县教师进修学校)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职业院校思政课也更新了教学目标的设定,把核心素养确立为培养目标,通过教育培养学生对于党的认同感,不断树立“四个自信”,使其明确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勇于承担起民族复兴的重任,做一个遵守纪律的合格公民。但是职业院校的学生普遍经历了考试的失败,出现了短暂的迷茫,缺乏学习的目标和生活的动力,导致其上课不积极,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思政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有利于把对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日常教学中,也有利于更加深入地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毅力和信心,不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把思政课当做思想政治教育,意识不到思政课的重要性,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走进课堂,导致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较低。与此同时,思政课教师也没有意识到自身课程的重要性,忽略了学生正处于三观养成的关键时期,采取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如果学生具有了较高的学习力,拥有探究思政课内容的毅力和兴趣,并能够把思政课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力,无形之中会促使思政课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改变,也丰富了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从而促进整个思政教育课质量获得提升。
思想教育课程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随着年级的增长,思政课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也对学生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中小学阶段的思政课突出对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要求学生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而大学阶段的思政课突出理论性,应不断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职业院校的思政课构建起两者之间的联系,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要求学生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等思想的理解,并树立四个自信。如果职业院校学生具有了较强的学习力,就会对思政课堂充满了期待,促使思政课教师丰富思政教学内容,也能够引起学校对思政课堂的注意力,从而加大对思政课堂的重视程度,不断推进思政课的课程改革[1]。
在2017年的时候,我党召开了中共十九大,大会明确指出要建设持续性学习型社会,要求全体国民必须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不断实现教育的现代化,从而建设教育强国。持续性学习能力的获得,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原动力,具备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职业院校中的思政课学习力一共包括五个方面:
(1)指学生学习的动力,即具有探知新事物的兴趣;(2)指学习的毅力,即能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也具备抵抗外来诱惑的能力;(3)指学习的能力,即通过不断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和探索能力形成对知识点的准确认知,并把知识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4)指学习的转化力,即能够把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5)指学习的创造力,即能够在现有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探索并提出新的理论,从而促使整个行业的发展。职业院校的学生不仅仅学习专业知识,也学习技能知识。如果职业院校学生具备了较强的学习力,就能够更好地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转化为社会实践的能力,不断满足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思政课程的重视程度,也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笔者经过问卷分析发现,职业院校中13%的学生对思政课堂充满了期待,具有学习的强烈欲望。59%的学生对思政课抱有无所谓的态度,既谈不上喜欢也谈不上讨厌。有28%的学生对思政课完全不感兴趣,甚至认为思政课是浪费时间,还会做出逃课的选择。与此同时,68%的学生是由于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学习思政课,比如会影响之后的奖学金。只有7%的学生是由于内心的动力学习思政课,比如希望通过思政课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总之,绝大部分学生缺乏学习思政课的内在动力,所以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此门课程,甚至做出了逃课的不正确行为[2]。
所谓的自制能力就是指学生具有学习该课程的强烈动力,而且其动力来源于发自内心的喜欢,并不来自于他人的逼迫。与此同时,学生能够按时按量地完成教师交代的教学任务,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还能够主动进行思考和探究。但笔者经过问卷观察发现,职业院校中33%的学生会自觉地去学习思政课程,能够按时按量地完成教师交给的学习任务,考试成绩优秀。67%的学生在教师的逼迫下学习思政课程,课程作业完成质量不高,考试成绩勉强合格。与此同时,只有35%的学生具有学习思政课的不竭动力,会在不上课时主动阅读思政书籍。65%的学生无法坚持阅读思政书籍,也无法从思政内容中获得有效知识。总之,绝大部分的学生缺乏学习思政课的自制力,在教师的逼迫下勉强学习,学习成绩较差。
所谓的质疑能力就是指敢于向教师的权威发起挑战,敢于提出与课本内容不一致的观点,而且具有探究知识的能力和信心。但是笔者经过问卷观察发现,57%的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讲授对课本知识进行梳理和整合,达到高效记忆的目的。54%的学生能够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快运用。39%的学生具有自我调控的能力,能够根据自己的状态安排学习时间,从而提高思政课程学习质量。只有28%的学生认为自己具备了质疑能力,敢于对教师的发言发起挑战,也有精力和时间去寻找材料来支撑自己的观点。总的来说,该问题是一道多选题,学生能够选择多项自己具备的能力,但是仍只有28%的学生选择“自己具备了质疑能力”,那就说明很多学生依然无法摆脱传统的学习方法。
所谓的社会实践能力是指具有把课堂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的能力。但是由于职业院校课程设置的局限性,很多学生无法参加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导致其实践能力较弱。经过笔者的问卷分析,72%的学生无法把思政课的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只参加过一次或者没有参加过社会实践活动。28%的学生参加过学校或社区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也了解到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性,从而具备了知识转化的能力。总之,绝大部分的职业院校学生并没有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经历,缺乏学习的转化力。
所谓的反思转化能力也指创造力,指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能力,从而不会成为“书呆子”。但是经过笔者的问卷调查观察,发现只有71%的学生具备了创新能力的前一个阶段,也就是能够就所学的知识做到举一反三,但仅仅能够用知识解决知识问题,无法把知识与实践联系在一起。29%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创新能力,但是创新能力无法转化为创新实践活动,使得能力处于表面层次。总之,职业院校学生在思政课堂上普遍存在创新力不足的问题,也不具备知识转移的能力。
职业院校的学生没有感受过学习成绩带来的优越感,带着挫败的情绪走进了学校,也就缺乏对学校的期待。与此同时,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认为思政课就是思想政治再教育,就是限制自己的种种行为,所以缺乏对思政课的期待,学习兴趣不足。与此同时,职业院校学生正处于需求不断丰富的阶段,对未来的知识充满了期待,也对社会生活充满了向往,不喜欢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最重要的是,思政课教师依然按照传统的讲授的方法进行讲授,把本来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讲得更加乏味,无法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甚至激起了学生的反抗情绪。总之,思政课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导致学生的兴趣不强。
所谓“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指学生具有非常明确的学习目标,也具有较强的毅力和执行力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并能够从学习成果中感受到快乐,也能够根据实际环境的变化随时调整学习策略。但是职业院校的学生普遍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容易受到网络游戏的影响,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依然需要教师等人的监督。再加上职业院校学生认为学习仅是为了提高实践能力,所以把过多的心思花费在技能的提高上面,忽视思政课程,甚至在上思政课的时候还选择做其他科的作业或者直接选择玩手机,导致思政课教学质量较低,无法完成培养学习力的目标[3]。
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思政课教师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课程讲解,认为思政课的理论知识枯燥难理解,只有详细的讲解才能加深学生的印象。还有一些教师认为不能对思政课理论提出质疑,所以缺乏与学生的互动,要求学生按部就班的记笔记、背诵。从考试方式上来看,思政课教师一般会给学生划重点难点,只要学生完整背诵下来就可以获得高分,完全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此种教育模式的影响下,职业院校学生认识不到思政课的重要性,上课不认真听讲也不和同伴探究问题,只是在考试之前背诵记忆。
职业院校的学生虽然没有学习文化课的压力,但具有学习技能的压力。技能对于学生而言是完全陌生的领域,需要花费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一年级的时候,学生刚刚步入新的校园,重点是适应学校生活和学习课程。而在二年级的时候,学生就要学习更多的技能课程,将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也要参加实训训练。在三年级的时候,学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和就业的压力。总之,整个职业院校的生活并不轻松,需要花费学生大量的精力。所以很多学生认为思政教育课程不重要,所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费技能的提高上面,无形之中也影响了思政课课程的教学质量。
职业院校思政课程的设置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政治觉悟,另一方面是希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承担起民族复兴的重任。可是由于受到升学压力和就业压力的影响,很多教师也没有把思政课程当做核心课程来开展教学,更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简单地认为学生能够按照教师的指示操作即可,能够完成学校交付的教学任务即可,从而导致思政课的教学目标过于功利化,无法真正做到立德树人。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是提高思政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一步。首先,思政课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模式的方法,激发起学生对该课程的探知欲望。其次,思政课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习本课程的目的,让他们知道思想政治教育和技能教育同等重要,思政教育不仅仅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还能够把他们培养成为积极乐观向上的人,从而拥有更加幸福的人生。最后,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不断满足学生的需求,让感兴趣的同学得到满足,也让不感兴趣的同学有所获得,避免用分数来衡量学生的能力,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4]。
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花费思政教师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首先,对于那些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思政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怀,了解他们学习困难背后的原因,帮助他们一起寻找解决措施,甚至可以亲自监督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对于那些受到网络游戏影响的学生,思政课教师可以和他们一起制定时间管理策略,督促他们按时按量地完成任务,甚至可以采取奖励和惩罚相结合的方式督促他们改掉不良的学习生活习惯。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学生的质疑能力较弱,只会跟随教师的讲解学习,既不敢挑战教师的权威,也不敢质疑课本内容。为此,思政课教师要放平自己的姿态,要站在平等的角度上与学生交流,让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课堂主体地位。其次,思政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课堂指导作用,为学生提供方法性的指导,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允许学生犯错误,也帮助学生一起解决错误[5]。总之,思政教师一定要创设轻松愉悦的班级学习氛围,让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从而慢慢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终身学习的前提,更是幸福人生的垫脚石。首先,思政课教师要为学生制定完整的学习计划,保证学习计划与教学任务一一对应。其次,要督促学生严格地按照计划进行学习,按时按量地完成本课程的课时作业,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课外活动,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生活中。最后,思政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思政课与其他课程的不一样,让学生合理地平衡思政课程与技能课程的时间投入,从而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与其他学校的学生比起来,职业院校的学生注重提高职业技能,需要把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此,职业院校要大力建立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实践场地,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具有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可能性。在此过程中,思政教师要根据实际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可以选择与学生技能相关的思政内容进行教育,让学生意识到思政课程与社会实践课程的密切联系,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转化能力。
思政课教师一定要放弃功利性的教育目的,要把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落实到实处。首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要提供与学生实际密切联系的教学知识,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其次,要建立起科学客观的评价方式,不要只用分数来衡量学生,而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而非片面地对知识层次的考察。
综上所述,由于思政院校学生的特殊性,导致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不强,无法完成课标要求的教学目标。但是,只要思政课教师敢于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把学习力的培养落实到日常的教学中,把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就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力,培养国家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