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琰
(中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 050000)
如今,高速公路建设正向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由于这些地区的地形地质比较复杂,为满足尽量减少高填深挖的要求,很多路段不得不在斜坡地段进行路基施工。而斜坡路基与一般路基存在很大的差异,更容易发生失稳和病害,对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
对于处在斜坡地段的高速公路路基,因其底部接触面和水平方向之间有一定夹角,路基填土自重与外部荷载将在斜坡上沿向下的方向形成下滑力。当路基填高达到20m以上时,其稳定性、强度与承载力往往难以保证,在受到自重与车辆荷载持续作用后,将沿竖向出现变形,进而导致路基沉陷,同时还会沿横向出现一定程度的滑移,导致裂缝,在裂缝产生后,伴随水体不断渗入与荷载持续作用,裂缝不断延伸,产生软弱破裂面[1]。斜坡路基的主要弊病为很难对沉降量进行有效的控制,而且施工还有很大的难度,路基稳定性会受到水的极大影响。相较于挖方工程,路基填方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前期地质勘查仅可以为施工过程提供一定参考,单纯依靠地质勘查成果很难掌握路基所在段落的详细地质条件,导致斜坡填方在施工中和运营中都易产生如滑坡、裂缝及错落等病害。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斜坡路基具有的特点可总结为以下四点:①填土高度大,整体稳定性差;②路基直接受到水的影响;③路基的沉降量、强度与承载力均难以保证;④容易产生病害,如滑坡、沉陷与滑移。
斜坡路基的常见破坏形式包括滑移、沉降与开裂。路基稳定性主要和高度有关,例如填高为2m的斜坡路基,基于瑞典法的路基安全系数为2.345,基于毕肖普法的路基安全系数为2.464;填高为4m的斜坡路基,基于瑞典法的路基安全系数为1.539,基于毕肖普法的路基安全系数为1.606;填高为6m的斜坡路基,基于瑞典法的路基安全系数为1.230,基于毕肖普法的路基安全系数为1.292;填高为8m的斜坡路基,基于瑞典法的路基安全系数为1.063,基于毕肖普法的路基安全系数为1.131;填高为10m的斜坡路基,基于瑞典法的路基安全系数为0.964,基于毕肖普法的路基安全系数为1.037。从以上结果可知,路基安全系数因路基填高的增大而减小,即填高较大的路基,其安全性能较难保证,需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加固[2]。
由于滑坡是斜坡路基最为常见也是影响和破坏最重要的破坏类型,因此将其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其产生机理:
(1)斜坡路基地表以处于松散状态的岩土堆积物为主,且含大量杂质,难以形成足够的强度,填料无法和基底之间良好连接,加之边坡高度大,对侧向锁定封闭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路基施工时容易出现部分欠压,直接受到季节变化因素的影响,边坡表面的雨水在渗透作用下不断渗入到边坡内部。随着水的不断渗透,在形成软弱面以后,就会导致路基产生滑移[3]。
(2)斜坡路基的部分段落可能处在半填半挖段,部分段落处在全填方段,在填高较大的全填方段中,由于不均匀沉降会使路面产生病害,而斜坡路基的岩层一般软硬相间,使软弱面不断沿路基方向发生倾斜,此时受到地下水作用,会使路基与地基均向软弱面方向发生滑移。
(3)当斜坡段从地下水活动区中穿过时,会使岩层的软硬程度不均。在这种情况下完成路基填筑施工后,会在雨季降雨后出现一定程度的不均匀形变,使路基产生开裂,水通过裂缝大量进入路基,导致路基因饱水而发生滑移。另外,填土自重与车辆荷载的持续作用会使斜坡所处平衡状态被打破,引起变形破坏,并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最终引发滑坡。
根据斜坡路基病害产生机理,在斜坡路基施工过程中必须对路基加固引起足够的重视,将其作为斜坡路基施工重点,路基加固重点包括填方与斜坡坡面之间的衔接加固、填方本体加固、覆盖层加固与坡脚加固,通过有效的加固保证路基稳定性。以某高速公路斜坡路基为例,结合其地质勘查成果,提出以下加固措施:
(1)对坡面衔接处的加固。在斜坡路基中,其边坡表面和路基填料之间必须良好衔接,因路基填料与原地面有很大差异,在施工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在填筑开始前,应先将原地面上存在的所有杂物及淤泥都清理干净,然后在边坡表面与填料之间的交界处进行台阶开挖。为了使填料与边坡表面之间良好结合,需在台阶开挖过程中在台阶表面形成3%左右的斜坡,坡向内侧。台阶宽度一般按照1.0~2.0m控制,高度按照0.6~1.0m控制。采用开挖台阶的方法,除了能加强填料和原地面结合力,还能提高路基底部抗滑性。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该高速公路斜坡立即在台阶开挖过程中设置了3%的反坡,将各级台阶的宽度确定为1.5m,将高度确定为0.8m[4]。在台阶开挖过程中,需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逐级进行,采用施工机械对上一级台阶进行开挖时,多余的土体可利用机械翻挖至坡下,堆积的土体则可以在路基区域内实施反压,以此为路基稳定性提供保证。另外,为了使填料和开挖完成后的边坡表面良好衔接,在台阶开挖完成后,应尽快开始填土,避免开挖完成后受到雨水浸湿导致软化,对连接效果造成不利影响。
(2)对填方路基内部进行加固。该斜坡路基的最大填高超过20m,且所在地区为黄土地区,考虑到黄土有一定崩解性、湿陷性与渗透性,因此必须对路基内部予以加强。因路基的填高相对较大,故该工程借助土工格栅开展分层加筋,通过设置土工格栅,可以提高填方稳定性,控制不均匀沉降。按照以往的经验,格栅长度需达到6~10m,在路床的顶、底部实施加铺。但由于该斜坡路基性质特殊,加之工程所在位置的实际情况比较复杂,因此选择了长度15m以上的格栅,并要求其延伸率不超过10%,抗拉强度达到40kN/m以上。格栅从与路基底部相接近的部分开始设置,与常规方法的不同在于该斜坡路基所用格栅的长度可以达到15m以上,需先将其1/3的长度铺在下层,再铺筑0.8m的填土并将其压实,将边坡的坡度控制在1∶1,接着将格栅在边坡表面上翻折到填土的表面,继续填土和压实,以使两层土体变为一个整体。此后对下一层格栅进行铺设,采用这种方法两段格栅一共能对5层格栅进行加固,格栅和地面之间也要形成3%左右的反坡,以此和开挖的台阶达到平齐。在第5层填土处,待填土被碾压密实后,对下一层格栅进行铺设,同时采用第一层土体所用方法开始铺设填筑,该层上部填土所设置的格栅,其长度增加至18m,伴随高度不断增加,对格栅的长度进行适当减短。采用格栅对填土路基进行加固,使格栅与边坡表面之间良好结合,能在较大程度上缩短坡长,同时能有效避免对路基稳定性造成影响[5]。
(3)对路基边坡坡脚进行加固。通过对坡脚的加固,能有效提高路基自身抗滑能力。常用的加固方法有以下两种:第一种为设置铁铲型的沟槽;第二种为设置挡土墙。该斜坡路基对以上两种方法进行了结合。在坡脚处设置铁铲型的沟槽,可以提高边坡的稳定性,沟槽的底部宽度为5m,深2.5m,然后在沟内填筑碎石,以增大摩擦。通过这样的处理,因抗剪强度很大,能使应力扩散至路面下部。受路基自重与上部荷载持续作用后,填土沿竖向产生滑移的过程中,滑动圆弧半径显著减小,边坡坡脚处的抗滑能力增强,使稳定系数明显增大。另外,采用碎砾石进行填筑还能为路基的排水创造良好条件,从而进一步提高稳定性。在设置铁铲型沟槽的同时,还在坡脚处增设挡土墙,使其基底处在沟槽的内部,墙高按2m控制。在设置挡土墙的过程中,应做好路基稳定性检验和计算。通过设置挡土墙,可起到收缩坡脚的作用,提高边坡的整体稳定性。
(4)在加固路基内部的过程中,将格栅裸露在边坡的表面,然后对路基边坡表面进行夯实处理,并在表面现浇混凝土格栅,在浇筑的混凝土实际强度达到要求后,结合周围环境情况,采用植草的方式防止坡面冲刷,提高土体稳定性。此外,采用植草的方法还能增强公路与周围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性,使公路更好地融入自然环境中。
综上所述,高速公路因不断向山区等地形地质复杂的地区发展,出现了很多斜坡路基。本文对斜坡路基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斜坡路基破坏产生机理。研究表明,在斜坡路基施工中需根据路基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如填料和坡面衔接处加固、路基本体加固、边坡坡脚加固与坡面加固,以从根本上保证斜坡路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