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互联网+”大学生党员教育创新研究

2023-01-08 19:38唐婧婧
智库时代 2022年33期
关键词:党性学生党员高校学生

唐婧婧

(湖南医药学院)

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网络已成为高校学生的主要学习场所。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是当前高校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从“互联网+”视角出发,论述了高校党建工作在高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并对当前高校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就“网络”时代如何进行高校党建工作进行了探讨。旨在通过对高校党建工作的创新与实践,为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一、互联网时代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创新性质

(一)时代性

大学生是当代青年的代表,他们是最能感受到时代发展变化的人。高校学生的党员教育要与时俱进,充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新媒体。大学生的党员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必须将其理念、载体与时代需求相结合。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学生的党员教育要做到以人为本,每一个大学生党员都应当享有与党务教育工作者同等的权利。在进行党员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主体性,运用新媒体的时代特点,与党员教育工作者进行沟通、探讨。

(二)自主性

在传统的“灌输式”党员教育中,高校学生党员在“管理、指导、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学习。大学生党员在学习过程中,既缺少了有效的互动,又缺少对学习内容、学习形式的积极性,使其无法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然而,互联网的出现,使党员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党务工作人员可以利用新媒体、开放、互动的技术,与高校学生进行实时、有效的交流,了解其学习需求及反馈。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对党性教育的参与度,又可以增强学生对党建知识的学习兴趣。

(三)协作性

网络时代的特点是“协作”,对大学生党员的创新教育同样具有现实意义。大学的党员教育不可能是独立的。中国的共青团,党校,教务,人事等部门要和大学生进行协作。学校党委是学校的“一把手”,由学校党委负责,由“学生党支部”承担。除了机关单位,学校党委书记、党务工作者、辅导员、思政教师、专科教师等要齐心协力,才能保证党员党性教育的质量和实效,要做到党员教育的内容、形式多样化。通过各级党组织和工作人员的积极配合,不断完善教育、科研、管理服务、文化组织等多种形式,通过党课、思政课、校园文化、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途径全面教育大学生党员。以学校党委书记为主要负责人,建立健全党性教育的监督与检查机制,切实提升其素质和作用[1]。

二、“互联网+”带给高校学生党课的意义

(一)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平台

网络时代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其重点在于平台的创新程度。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技术为高校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拓宽了他们的学习基础。“互联网+”时代,信息的规模与资源的共享,使大学师生的学习资源更加丰富、更加全面。学生通过在网上传播积极的信息资源,使自身的道德素质得到提高。其次,网络技术为高校学生提供了一个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技术平台。通过互联网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网上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实现全面发展。

(二)教师的引导作用在不断加强

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等手段,老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教学材料,让他们充分利用课外和课外的提问,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以往的教育和教学中,教师拥有绝对的话语权,而在“互联网”时代,教师的权力越来越小,而学生的话语权却越来越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而非单纯地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同时,也可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形成“三观”。

(三)拓宽高校德育工作

“00后”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由于时代的原因,新一代的大学生具有强烈的个性,他们有自己的观点,有自己的思想,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在当前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形势下,许多人都不愿意陷入被动的灌输教育环境。这些青年团体更希望表达他们的意见,展示他们的个人魅力。通过网上平台,建立了较为开放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使学生能够与其他教师、同学进行沟通。在开放的环境下进行沟通,既能满足自己的愿望,又能倾听他人的心声,又能使自己的价值得到提升,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强了他们的政治素质。

三、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管理系统性缺乏大学生党员教育

当前,高校学生支部存在着人员流动性大、人员分布不均衡、缺乏经验、缺乏管理等问题。我们必须关注这些问题。一些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体制不完善,缺少一套科学系统的可行方案,只能通过审核的形式来传达会议精神,根据本科目的规定来执行相关的文件规定。不要把其他高校和过去几年的教学管理方案结合起来。当前,大部分党组织都是通过网络支付党费、通过“学习强国”进行学习、在线开展党员教育等方式来实现的。上级部署了一项工作后,各个机构都会自行进行,往往会有一个同学在某一时期参与类似的活动。这样的结果常常是由于个体的时间和精力受到限制而导致的。有些大学在入党之前,可以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教育管理,但是在入党后就放松。在入党之前,一些学生是非常活跃、乐于奉献,入党以后,他们的积极性就大打折扣,不能像过去那样保持自己的进步[2]。

(二)党课教育内容单一化

网络的发展,不但加速了思想观念的传播,也促进了思想观念的融合。大学是多元文化的集中地,多元文化交流的主体是学生。多元文化中某些消极的信息会影响到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高校的党员干部对这种新形势的认识还不够深刻,教育管理手段不够多样化,无法与互联网、大学生党员的现实状况相适应。很难把理论教学与实际相结合。高校党课大部分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学为主,难以与学生产生共鸣,不能使学生产生深刻的思考。

(三)教育管理实效性不强

有的高校党委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了表面化的教育,而对其进行了重形式轻内容的教育,并没有真正地提升其思想内涵。一些大学生党员的入党动机不纯,党性不强,政治意识淡薄,国家意识淡薄,核心价值观意识淡薄等。他们的入党动机是着眼于入党后的待遇,并非真的献身,而是在于实际生活和学业中的得失与利益。他们真正的目标,是为了在评选中提高自己的地位,为将来的工作增添砝码,而不是为了为祖国、为人民、为同学服务。

(四)党建人员专业素质不足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范围逐渐扩大,海量的数据发展要求党员干部的电脑操作水平和网络应用技能水平都越来越高。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党建工作结合信息化技术操作的水平与质量还不够高,许多党员干部针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还不够强,无法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需求,致使自身专业素质不足,无法有效地解决当前的问题。

(五)针对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不到位

当前,一些高校开展了大量的大学生党员教育,但缺乏对其进行教育的力度。一些本科生在校最后一年需花费一定时间撰写毕业论文、在外地实习或者在寻找工作,不能把所有人的时间都集中起来。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工作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这就造成了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的难度。此外,大学有辅导员,对学生党员没有积极地进行教育和管理。高校辅导员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主要承担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生活、毕业就业、心理咨询等日常工作。这些繁琐的工作会耗费辅导员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由于时间、精力有限,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难以全面、有效地发挥作用。此外,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内,难以实现统一的教学管理,导致教学管理的质量下降。

四、高校“互联网+”党员教育的途径

(一)完善党课网络教学体系

第一,转变思想,引导广大党员、党员干部主动把网上平台引入到教育工作中来。高校应开展多种形式的网络宣传活动,以丰富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以提升大学生的网络传播素质。党员、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网上平台的优势,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在教育和学习中,大学生党员要逐步转换自己的角色,主动地选择教育资源,并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思想,使自己处于积极的状态。

第二,要有法制观念。高校要把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网络素养培养结合起来,依托大学生党员、党务工作者开展新媒体网络法律教育。在高校学生中,要树立良好的自律意识,严格遵守网上的行为准则,并对其进行积极的监督和抵制。

第三,通过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党务工作人员能够不断增强自身的网络技术,充分发挥网上学习教育的作用。高等学校要对高校党员的教育和训练进行科学的规划,在需要的时候,可以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对高校党员和党务工作者进行专门的培训。大学还可以采用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利用网上平台的优势,循序渐进,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时地选择适合于学生和学校的教学方法[4]。

(二)搭建新型网络党课平台

网络媒体在信息传递中的实时性、互动性、共享性和准确性等都有着显著的优越性。这些特征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管理方式开拓了一条新的道路。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者要积极搭建平台,整合校报、校园广播等现有的媒体资源,搭建党建云平台、党员教育网站、官方QQ群、官方微博,抖音等网络党建服务平台。通过微信官方账号、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的建设,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将更好地适应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需求。通过线下整合,实时互动,实时了解学生党员的学习、生活状况,了解其教育、管理状况。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宣传活动时,要善于运用各种热门话题、网络用语,把网络平台打造成了广大师生的学习教育平台。从理论上讲,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为基础,以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其对网络信息的分辨能力。在实践教学方面,大学生党员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形式,亲身体验[5]。

(三)借助互联网优势,线上线下结合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高校的党性教育不能局限在网络教学中。在学校开展党性教育的同时,还应加强线上党性教育。首先,要利用网上各类新型媒介,搭建网上党建花园、网上党校等教育平台,让党性教育的主旋律在高校红色网站上响起。通过这种方式,既能激发大学生对党性教育的浓厚兴趣,又能增强大学生的自觉性。通过视频、音频等多种方式开展党课教学,使党课的内容更加简洁,更加注重党性修养。利用微信、微博、 QQ等互联网平台,搭建了大学生党员互动式的学习交流平台。把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与线下实践服务活动有机结合,积极探索拓展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让学生党员和党的建设者在实践活动中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实现线下实践与网上教育的融合,使党的建设者和专业教师紧密结合,共同推进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高校学生的党性教育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要通过课堂、网络、专题等理论教育来培养和强化大学生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但理论与实践是分不开的。各高校要定期组织学生党员参加各类校外实习,让他们在实际的社会实践中了解当代国情、增强理论学习的目的和社会责任感,增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成果,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的信心。在高校党员开展党性教育时,要坚决杜绝“走过场”“形式主义”等问题。同时,要理论联系实际,把实践活动融入到学生党员中去。

(五)培养人才,提升管理队伍水平

高校党建工作要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要求,必须熟练运用互联网技术,把握党建的发展趋势,把握党建工作的脉搏,构建一支科学高效的党建队伍。在健全“互联网+党建”网络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和提升高校党建工作队伍建设的能力。所以,在建设党员队伍时,要做到“老、中、青年”相结合,确保新技术力量的注入,注重理论层次的内涵。其次,要时刻对党员干部进行训练,强化党性理论、业务能力、网络技术能力,让党务人员能够充分把握信息技术的革新,从而保证学校党建工作的稳定性。第三,将青年力量注入到学生队伍中,引导学生的视觉思考,帮助他们的日常工作,让党务工作更好地融入新媒体和新时代[6]。

(六)加强互联网管理,优化传播环境

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人员既要对网上平台进行开发、使用,又要对其进行管理。

一是构建一个体制机制,以推动网络平台和传统的宣传和教学相结合。高校要对传统的、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宣传教育进行科学、客观地分析,找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形成合力的体制机制。

二是搭建网上平台,完善党员教育和管理工作。要加强对网络教育的系统建设,营造健康、积极的网络文化氛围,加强舆论的引导与控制,积极筛选不良信息,客观、准确地评价党员教育管理的效果与不足,及时调整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模式。其次,要健全网络信息发布的行为准则,健全违反规定的问责机制,做到责任明晰、赏罚分明。加强大学生党员在网络环境中的作用,引导其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网络行为,创造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促进网络传播的健康发展。同时,要建立网络媒体规范,进一步明确党员、党员干部在网上学习教育中的具体要求。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工作应从多方努力和协作入手,营造良好的网络信息交流环境,促进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创新。

五、结语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扬长避短。要建立“互联网思维”、不断优化思想意识,保障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性,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实效性。坚持网络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互联网+”模式下,加强对党员教育工作的管理,拓展工作的空间与渠道,健全制度机制,强化党建工作的生机与活力。

猜你喜欢
党性学生党员高校学生
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路径研究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党性可“塑”——汉中实施“党性塑造”工程
高校学生党员党内生活常态化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措施研究